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99)
2023(12417)
2022(10088)
2021(9472)
2020(7248)
2019(16580)
2018(16075)
2017(29810)
2016(15804)
2015(17985)
2014(18022)
2013(17652)
2012(16989)
2011(15795)
2010(15976)
2009(14614)
2008(14546)
2007(13253)
2006(12111)
2005(11076)
作者
(44822)
(37310)
(37211)
(35417)
(23992)
(17820)
(16891)
(14567)
(14498)
(13405)
(13018)
(12498)
(12010)
(11977)
(11761)
(11604)
(11049)
(10927)
(10623)
(10390)
(9593)
(9098)
(8983)
(8659)
(8449)
(8434)
(8358)
(8201)
(7556)
(7514)
学科
(77939)
经济(77770)
管理(39006)
(36115)
中国(29285)
(27660)
企业(27660)
方法(25592)
(23352)
地方(21743)
业经(20098)
数学(19643)
数学方法(19501)
农业(15450)
(15250)
贸易(15233)
(14765)
(13983)
(13821)
(13805)
(13543)
理论(13456)
(13423)
(13352)
银行(13344)
(13268)
金融(13267)
(13116)
环境(12236)
地方经济(11566)
机构
大学(230737)
学院(230629)
(103303)
经济(101288)
研究(89443)
管理(81659)
中国(69236)
理学(68290)
理学院(67375)
管理学(66463)
管理学院(65997)
(51534)
科学(50024)
(47221)
(44389)
研究所(39838)
中心(39168)
财经(36333)
(35379)
(34970)
师范(34705)
(34413)
北京(34046)
经济学(33268)
(33152)
(32189)
经济学院(29684)
(28686)
师范大学(28105)
业大(28027)
基金
项目(144854)
科学(115300)
研究(114515)
基金(103732)
(89083)
国家(88206)
社会(76377)
科学基金(74788)
社会科(71292)
社会科学(71278)
(54903)
基金项目(53139)
教育(52668)
编号(46740)
(46713)
自然(42148)
资助(41552)
自然科(41136)
自然科学(41127)
自然科学基金(40411)
成果(40263)
(37602)
课题(34495)
重点(33513)
(33469)
国家社会(31874)
发展(31450)
(30899)
(30112)
中国(29650)
期刊
(127740)
经济(127740)
研究(80322)
中国(57651)
教育(36140)
(35060)
(34202)
管理(32987)
科学(31958)
学报(31620)
大学(25375)
(24963)
金融(24963)
农业(24447)
学学(23042)
经济研究(21158)
技术(20576)
业经(20553)
财经(19188)
(16886)
问题(16731)
(14650)
世界(14232)
图书(13119)
国际(12985)
(12905)
(11651)
论坛(11651)
技术经济(11033)
经济问题(10593)
共检索到379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建华  肖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是有别于中国传统伦理学、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伦理学新形态。从发展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实现的革命性变革及其中国化影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基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结构"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建设的内在逻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理论指导、伦理资源整合、实践"问题集"求解、"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共建等方面实现"立体推进"。
[期刊] 求索  [作者] 肖群忠  杨建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伦理学取得了长足性的进步。一定的伦理学形态与话语方式总是与一定的道德观相联系的,西方哲学式的反思道德观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道德观,都是一定历史必然的产物。从中国传统注重"人伦日用"的文化角度诠释道德,关注民众的伦理生活,形成本土的诠释路径和话语方式,不仅有利于克服西方现代伦理学的困境,更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继承性发展,这将进一步完成伦理学的本土化和实践化,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的诠释路径、话语体系和理论形态的形成,增强文化自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松龄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来的一个重要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视资本的作用、发展价值生产和商品交换,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财富的增长,因而能够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所有制形式创新,构建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制度安排,能使劳动者分享剩余价值,共同富裕,因而能够维护劳动者的根本利益,保障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不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社会主义概念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于洋  
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在深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历史之源、现实之根的基础上,解读其重要原则的现代性内涵,从历史、现实和发展三个维度进行建构。在讲明其历史渊源的基础上,重视科技、知识两个发展要素,致力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公平与效率问题的解决,以在其现代化走向中顺时应势,应对这一过程中的诸多挑战。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沁悦  马艳  刘诚洁  
文章梳理总结了中共十九大报告中的中国官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阐明了该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内在逻辑,即学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研究是其重要来源,官方在学界研究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和总结,并指引学界的研究立场和方向。由经济思想向完善的经济理论发展需要处理好学界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与官方经济学的辩证关系,基本原则是坚持官方指引与学界创新的良性互动,评判标准为是否与新时代的基本方略保持一致,具体实施路径是着力解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践中的新矛盾与新问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晓玲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从对象来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逻辑意蕴,既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又是科学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并通过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价值逻辑的内在融合,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自豪,成为构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笃定前行的精神力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宋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体现了深刻的民生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从战略高度来审视民生发展,把民生发展建立在文明发展的基点上;二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来审视,注重民生发展的主体维度、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三是在发展民生主线上,突出就业、市场经济、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四是在发展民生的方略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探索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杨瑞龙  
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研究范式的演变经济学是特别讲究逻辑的,观点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观点背后的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大家谈了很多,但是理论背后的基本逻辑是什么?它的方法论是什么?我认为搞清楚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承认,在过去40年里,我们的实践走在了理论的前面。尽管我们大家都很努力,但理论的进展还不够。过去40年经济学研究范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计划经济时代,苏联的经济学研究范式在中国非常流行。我们当时读大学的时候,学的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金民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行动指南。这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对当今时代本质及其阶段特征、当代世界大局及其发展趋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总体态势及其发展前景的深刻剖析和科学回答;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理论提升,是当代中国实际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的集中体现;是对当代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及其重大时代课题的科学判断和深度回答,同时也是对当前我国主要矛盾历史性变化及其内在要求的深刻揭示和系统解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三大规
[期刊] 改革  [作者] 葛扬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指导下不断推进的,同时又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实践逻辑中不断概括、总结历史经验进而形成新的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逐步形成理论化、体系化的重要成果,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理论逻辑。简单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个从理论逻辑到实践逻辑再到理论逻辑的过程,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世泰  
新时代以来,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升人们生活的伦理文明获得感。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把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伦理意蕴,探索人们在日常消费生活中能够遵循的伦理准则,为铸造经济文明形态提供理论参考,是值得人们关注的现实议题。余达淮教授等撰写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3月)一书站在全球视野和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着眼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探寻与之相适应的伦理规范诉求,为全人类的经济伦理生活贡献中国智慧。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杨世忠  马元驹  
会计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本文从时代背景、历史传承、改革开放、面向未来四个角度探索了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文化、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文化、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文化的问题。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曹明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导方针的"双百方针"的提出,拉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民主建设的序幕。"双百方针"全面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民主的基本内涵:确保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与多样性,尊重文化的自由发展与平等对话,坚持巩固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双百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民主的逻辑起点。坚持"双百方针",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坚定国人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超群  
"以人民为中心"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价值遵循与目标导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体系成熟的科学概括与总结,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和国家进行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与根本遵循。理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对于新时代指导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裴长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目的是分析和总结新中国70多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论证它的基本规律。从新中国历史来看,党在过渡时期提出的“一化三改”总路线和总任务引导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把自己的符号留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的原点。尽管“一化三改”总路线仅仅是社会主义的初步实践,但在其过程中已经产生或提出了许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命题,而圆满和成功回答这些命题,往往需要付出更长的时间,但问题的产生和提出则是这个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践斗争的伟大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