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89)
2023(17018)
2022(14439)
2021(13658)
2020(11148)
2019(25828)
2018(25463)
2017(48434)
2016(26190)
2015(29667)
2014(29687)
2013(29356)
2012(27143)
2011(24943)
2010(24940)
2009(23446)
2008(23037)
2007(20422)
2006(18191)
2005(16188)
作者
(75377)
(62689)
(62380)
(59207)
(39936)
(29976)
(28207)
(24514)
(23846)
(22292)
(21389)
(21183)
(19863)
(19775)
(19371)
(19209)
(18361)
(18231)
(17968)
(17763)
(15721)
(15250)
(14999)
(14311)
(13997)
(13931)
(13899)
(13636)
(12644)
(12352)
学科
(110188)
经济(109984)
管理(75757)
(73178)
(59194)
企业(59194)
方法(47323)
数学(39334)
数学方法(38907)
(37373)
中国(32814)
(28797)
业经(27987)
(24869)
农业(24534)
(23316)
地方(20895)
(20689)
贸易(20677)
(20161)
理论(19215)
(18391)
(18131)
银行(18093)
(17359)
(17315)
金融(17311)
(16901)
环境(16456)
(16244)
机构
大学(384075)
学院(379152)
(158874)
经济(155536)
管理(148085)
研究(133095)
理学(127857)
理学院(126393)
管理学(124388)
管理学院(123685)
中国(100367)
(82480)
科学(78301)
(74126)
(66019)
(60685)
研究所(59788)
中心(59267)
财经(58561)
(54808)
业大(53678)
(53340)
北京(52850)
(51706)
师范(51318)
经济学(48883)
(47762)
农业(46343)
(43863)
经济学院(43760)
基金
项目(254346)
科学(201253)
研究(190421)
基金(186395)
(161440)
国家(160061)
科学基金(137232)
社会(123514)
社会科(116313)
社会科学(116284)
基金项目(98174)
(95781)
教育(86786)
自然(85829)
自然科(83769)
自然科学(83752)
自然科学基金(82282)
(81329)
编号(77126)
资助(75945)
成果(64942)
(57852)
重点(56907)
(54096)
课题(53366)
(52194)
国家社会(51327)
教育部(50224)
(49783)
创新(48672)
期刊
(180931)
经济(180931)
研究(118964)
中国(77084)
(59956)
学报(58471)
(55903)
科学(55600)
管理(54868)
大学(45703)
教育(44411)
学学(42748)
农业(40585)
(35025)
金融(35025)
技术(30651)
财经(29663)
业经(28874)
经济研究(28392)
(25456)
问题(23587)
(19322)
图书(19189)
(18608)
(18569)
理论(18258)
世界(18237)
技术经济(17658)
科技(17392)
现代(16937)
共检索到571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尹飞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推动乡村地区发展的重要战略,是维护社会公平和保障农村地区人民发展权益的关键举措。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挥着明显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拥有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地区发展蓝图,为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朱建江  
习近平乡村振兴思想,是立足于或基于"三农",而又不仅限于"三农"或宽于"三农"。当前,由于人们的习惯思维或部门思维,自觉不自觉地将乡村振兴战略"做小"了,仅仅拘泥于"三农"工作范围。习近平乡村振兴思想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思想。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三个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乡村振兴主要是物理空间概念的乡村(1),主要指建制村;乡村振兴战略主要指物理空间概念乡村的建设要求,即十九大提出的20个字的总要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主要是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建设,最起码包括建制村、与建制村临近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区镇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三方面内容。中国已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中后期,认真学习和主动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思想,对促进我国城乡协调平衡发展极其重要,意义重大。
[期刊] 求索  [作者] 林毅  
"中国之治"的出现,归根到底是"中国之制"发挥比较制度优势的结果。因此,以解构西方话语为起点,深入剖析制治互洽逻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中得以重建的表现与原因意义重大。通过考察中国制度在赶超和防范风险上的双重优势不难发现,中国的制治互洽逻辑,不是建立在抽象的理论演绎基础上的,而是以中国制度中人民立场的政治性理念与治理现代化的政策实践过程间的内在统一为支撑,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与其中国化实践品质等要素的有机结合,才稳定地链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治理现代化的"善治"结果。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武彦斌  曾琰  
制度是利益关系的表达体系,利益构成制度内在的客观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既是一个理论构建的过程,需要人们从理论基础上进行准确把握;也是一个实践探索的过程,需要人们在实践中纠正谬误,坚持正确方向。新自由主义思潮是我国当前主要错误思潮中带有明显制度诉求的思潮,这种诉求表现在经济学教学、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重大政策方针出台前后的舆论等诸多方面。它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学理论的嬗变与衍生,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完善过程中,已经成为一种具有解构人们制度认同的实践性力量。具体而言,包括以"经济人假设"为市场经济主体立论,以私有产权制度取代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妖魔化国企的方...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晓玲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从对象来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逻辑意蕴,既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又是科学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并通过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价值逻辑的内在融合,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自豪,成为构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笃定前行的精神力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宋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体现了深刻的民生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从战略高度来审视民生发展,把民生发展建立在文明发展的基点上;二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来审视,注重民生发展的主体维度、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三是在发展民生主线上,突出就业、市场经济、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四是在发展民生的方略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探索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杨瑞龙  
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研究范式的演变经济学是特别讲究逻辑的,观点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观点背后的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大家谈了很多,但是理论背后的基本逻辑是什么?它的方法论是什么?我认为搞清楚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承认,在过去40年里,我们的实践走在了理论的前面。尽管我们大家都很努力,但理论的进展还不够。过去40年经济学研究范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计划经济时代,苏联的经济学研究范式在中国非常流行。我们当时读大学的时候,学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杰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决胜时期,农业农村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制约我国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短板,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战略应运而生。党的十九大会议顺利落下帷幕,十九大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科技手段落实农民食品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增强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战略提出的背景出发,论述了其对于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在具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战略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及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葛扬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指导下不断推进的,同时又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实践逻辑中不断概括、总结历史经验进而形成新的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逐步形成理论化、体系化的重要成果,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理论逻辑。简单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个从理论逻辑到实践逻辑再到理论逻辑的过程,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丹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的100年里,党中央带领全体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过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被证明是完全符合中国现实的社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制度,也是当今世界最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先进制度。对于这样的社会制度,我们有必要充分认识该制度的优势,并增强对制度的信心,这是发展成为一个强大国家的必须前提。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跃辉  
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文章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特征和逻辑框架进行了分析和概括,提出了该思想的"四元框架",即形成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机制,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经济政策体系,形成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经济发展思路和形成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方法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抓好我国经济工作的关键就在于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推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锐  
胡锦涛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命题,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更为全面和深刻。学术理论界主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确立的重大意义、内涵、特征和优势以及如何坚持和发展制度等方面进行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参考。今后要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研究,以期该项研究取得新的进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韩喜平  王晓阳  
马克思关于经济制度与人民价值实现的理论论证由经济制度决定经济发展的目标导向、经济制度价值导向的历史考证、社会主义公有制下人民价值生成的逻辑展开,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科学阐发了只有社会主义公有制才是真正注重人民价值实现的制度形式。在这一制度影响下,我国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开辟了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互促互进的良好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许多新问题和新矛盾逐渐显现,深入探究马克思关于经济制度与人民价值实现的相关理论,对于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意涵,拓宽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研究,体悟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指向,以更好地指导未来经济实践,具有突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蕴。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耘涛  武建奇  
结合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制度优势的相关论述,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障、改革开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激活、与西方多方面较量中我国制度优势所表现出的比之于资本主义制度更高的效率,推动了中国奇迹的创造和中国崛起的进程。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曹戈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领导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制度的设计者和践行人。从根本上看,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制度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制度建设和发展的规律总结。中国共产党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指导思想,也保障了国家的金融稳定和健康发展,更是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式金融现代化发展道路,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