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35)
- 2023(7887)
- 2022(6258)
- 2021(5864)
- 2020(4618)
- 2019(10671)
- 2018(10529)
- 2017(19960)
- 2016(10831)
- 2015(12620)
- 2014(12647)
- 2013(12474)
- 2012(11446)
- 2011(10444)
- 2010(10510)
- 2009(9847)
- 2008(9884)
- 2007(8591)
- 2006(7975)
- 2005(7687)
- 学科
- 济(53254)
- 经济(53195)
- 管理(27628)
- 业(24944)
- 中国(22030)
- 方法(17946)
- 企(17535)
- 企业(17535)
- 数学(16104)
- 数学方法(15947)
- 农(15146)
- 贸(11655)
- 贸易(11647)
- 易(11388)
- 地方(11298)
- 业经(11128)
- 制(10727)
- 财(10478)
- 农业(9775)
- 发(9480)
- 银(8963)
- 银行(8958)
- 行(8650)
- 学(8279)
- 环境(8073)
- 融(8005)
- 金融(8005)
- 体(7728)
- 城市(7664)
- 发展(7411)
- 机构
- 大学(160730)
- 学院(158226)
- 济(76177)
- 经济(74748)
- 研究(62893)
- 管理(56062)
- 中国(50243)
- 理学(46857)
- 理学院(46253)
- 管理学(45569)
- 管理学院(45270)
- 京(36092)
- 科学(34732)
- 财(33831)
- 所(31380)
- 研究所(28119)
- 中心(27457)
- 财经(26668)
- 经济学(25722)
- 经(24442)
- 北京(23884)
- 农(23257)
- 经济学院(23095)
- 江(23072)
- 院(22587)
- 范(22282)
- 师范(22157)
- 财经大学(19747)
- 科学院(19180)
- 业大(18975)
- 基金
- 项目(99938)
- 科学(80246)
- 基金(75239)
- 研究(75231)
- 家(65399)
- 国家(64940)
- 科学基金(55375)
- 社会(51601)
- 社会科(48991)
- 社会科学(48980)
- 基金项目(38849)
- 省(34785)
- 教育(33427)
- 自然(32721)
- 自然科(32027)
- 自然科学(32021)
- 自然科学基金(31452)
- 资助(30730)
- 划(30728)
- 编号(28505)
- 成果(24252)
- 部(23549)
- 国家社会(23065)
- 重点(22996)
- 发(22977)
- 中国(22639)
- 课题(20690)
- 教育部(20560)
- 创(19725)
- 发展(19505)
共检索到2549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士谋 William Chang 朱振国
针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问题 ,展开全方位、多视角的分析阐述。指出并纠正了认识上对城市化问题的种种误区。提出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应该与国情国力、工业化发展形势相协调 ,过程应有序、健康。并认为 :(1)在相当大一段时期内 ,中国城市化水平以界定在5 0 %或 5 5 %为宜 ,而不应该盲目追求西方国家不同国情的高指标、高比例 ;(2 )对城市今后的发展规模应有一个合理限度 ,考虑人口、用地、环境的合理容量 ;(3)小城镇的发展要合理引导、分期分批、有重点地稳步发展 ;(4)乡村城镇化必须发展生态农业与生态工业 ,走集约化、专业化的道路。正确引导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把城市发展...
关键词:
城市化 中国特色 城镇空间 剩余劳动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岳欣
我国城镇化发展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但其内部驱动力与外部环境均与西方逆城市化存在着较大的不同。逆城市化不是城镇化发展的倒退,而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的逆城市化是为避免西方国家已出现的过度城市化而进行的疏导行为,在此过程中,应加强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力度。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蔡昉
近年来以及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表现,进一步验证了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的判断。以这个转折点作为发展阶段的里程碑,从理论上认识中国二元经济的终结并揭示其相应的政策含义,有助于我们抓住未来经济增长潜力和保持社会和谐的关键领域,以应对一系列重大转变带来的挑战,挖掘人口红利的潜力,并未雨绸缪,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保持增长可持续性。农业不再是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因而农民工进城的不可逆转性愈发确定。目前农民工"有来有去"的模式,从经济增长角度看已经没有合理性,从社会发展方面看更存在风险。因此,恰当的政策选择应该是按照农民工市民化的思路推进城市化进程。
关键词:
农民工 市民化 深度城市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文凯
本文结合已有的理论和跨国数据,分析了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及经济结构转变的相关关系,观察其中中国的特殊之处。本文也结合中国数据预测城市化在未来一段时间的轨迹。根据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可以发现,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服从一个统计上显著的S型曲线规律,而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城市化的推进,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促进国内消费需求和第三产业发展。相比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在当前城市化水平下的投资率和第二产业比重偏高,而消费率明显偏低。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人均收入和人均资本之间存在一个稳定的协整关系。城市化每推进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人均实际收入增长2.25个百分点。根据它们的动态关系,可以预计我国在2012年...
关键词:
城市化 经济增长 经济结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黎祖交
“路桥现象”的内涵 1、商贸现象:全镇皆市场。如果用“无街不市,无巷不贩,无户不商”作为路桥全镇皆市场的真实写照,真是恰当不过了。仅仅5.3平方公里的镇区,竟分布着26个大大小小的专业市场,还有许多见缝插针的马路市场,比肩接踵的店堂摊铺,同等集镇罕有其匹。到1993年年底,全镇市场交易场地达32.3万平方米,市场经营店(摊)位达1.8万个,即镇区内每平方公里店摊为3400个,覆盖率之高,实为罕见。1993年全镇市场成交额25亿元,几近台州地区八县市后和的三分之一。其中,出现了超亿元的市场5个,超15亿元的市场1个。其中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早已进入浙江三大市场的行列。废旧钢铁市场,又是华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甘时勤 张晋锐
本文认为,积极发展小城镇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农村工业化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耕地占用过多,资源浪费严重;(2)基础设施薄弱,服务功能较差;(3)政府职能不清,城市规划不落实。作者指出,积极发展小城镇,加快有中国特色的小城镇建设,必须遵循城市化、现代化、社会化的原则,一是要转变城镇经济和行政管理职能,加强其规划、协调与服务功能;二是要建立严格的耕地占用审批制度,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力度;三是建立合理高效的小城镇投资运行机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黄书映
目前全球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无线城市超过600个,到2010年,全球无线城市预计将达1500个。2008年以来,随着国家新一代移动宽带通信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国内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开始推进无线城市建设,但适合中国城市采用的无线城市建设与发展模式充满挑战。艾维通信是一个专注于专网通信以及无线城市建设的新型电信服务企业,艾维通信立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柱智
"地方政府公司化"理论框架难以完全解释建立在中国特色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城市化模式。基于"新苏南模式"的经验研究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快速发展秩序背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制度的优越性。地方政府通过征地制度,把土地作为公有生产资料投入到经济建设中推动经济的现代化,形成政府主导的、公共性的城市开发体制。同时地方政府不断改革完善征地补偿制度,保障被征地农民普遍、公平地实现市民化,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形成城市开发的社会基础。苏南的经验对全国后发地区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国土地制度构建了中国特色的又快又好的城市化模式,不仅促进了城市快速发展,而且有利于国家和农民新型关系的形成。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蔡昉
文章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历史瞬间(事件),分别从劳动力从低生产率农业及农村产业中"退出"(exit),在农业和非农产业之间、城乡之间、地域之间的"流动"(mobility),以及在居住、就业、社会身份等方面"进入"(entry)城市及其部门和社会三个角度,叙述了同时作为改革过程和发展过程的中国特色城市化。文章指出,中国以城市化为代表的改革和发展经验,可以回答下列问题并且解决一般的发展问题:第一,通过改革解决生产要素积累的激励问题和生产要素重新配置机制问题,把必要条件转化为实际经济增长;第二,立足于劳动力重新配置从而促进更加充分就业,把改革、开放、发展和分享融为一体,由此获得全社会对改革的共识,使之得以持续推进;第三,随着发展阶段变化,不断调整改革的重点,以保持和挖掘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程拔文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和标志,城乡一体化是当今世界潮流。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45%,我国为28%,广东为38%。改革开放加快了我国城市化发展,主要体现是乡镇企业促进小城镇发展,农村整体质量提高,90年代广东掀起城市化热潮,珠江三角洲整体上已完成商品农业和农村工业化阶段,正进入大力发展基础设施阶段。形成以大中城市为核心、小城镇为基础的组团式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国威 孟祥林
农业剩余劳动力顺利地向非农产业转移是本世纪中国城市化的关键,为此,本文首先论证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然后探索了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在于以乡村工业化为依托,以发展小城市为主导,从而逐步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力 乡村工业化 城市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毅
我国是一个12亿人口、9亿农民的大国,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在确定我国的发展战略国策时,必须首先要考虑这样三件最根本的大事:一是如何解决12亿人的吃饭问题;二是如何使农民脱贫致富问题;三是如何加快农村建设消灭城乡差别问题。翻开中国的革命史,由于历史上没...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玉廷
对于中国会计是否存在本国特色 ,以及是否存在“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等问题 ,长期以来存有不同认识。本文认为 ,会计的中国特色问题应该站在宏观而不是微观层次上进行审视 ,应从社会整体而不是从具体会计方法进行考察。会计作为一门社会科学 ,其发展水平受到诸多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 ,特色的存在必须从会计环境的差异中寻找根源。作者从我国政治、经济、法律、制度、教育、文化等环境因素入手 ,分析了会计的中国特色 ,简要归纳了会计中国特色的主要表现 ,并指出 ,会计的中国特色及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
会计中国特色 会计环境 特色主要表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朱荣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背景下,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逐步建立起一套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监督体系。在对现有研究进行简要述评的基础上,文章从审计环境的角度深入分析造就中国国家审计特色的主要因素,并对中国国家审计的主要特色及其国家审计在中国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审计环境 中国特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