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50)
- 2023(11115)
- 2022(8895)
- 2021(8491)
- 2020(6837)
- 2019(15653)
- 2018(15746)
- 2017(28941)
- 2016(15907)
- 2015(18695)
- 2014(18745)
- 2013(18296)
- 2012(16668)
- 2011(15122)
- 2010(15354)
- 2009(13937)
- 2008(13932)
- 2007(12603)
- 2006(11403)
- 2005(10445)
- 学科
- 济(64864)
- 经济(64797)
- 管理(39495)
- 业(36427)
- 企(27453)
- 企业(27453)
- 中国(25390)
- 农(21331)
- 方法(21216)
- 数学(17683)
- 数学方法(17518)
- 地方(16288)
- 业经(16187)
- 贸(14799)
- 贸易(14779)
- 易(14330)
- 农业(13864)
- 制(13750)
- 财(13744)
- 学(12447)
- 理论(11334)
- 发(11214)
- 银(11138)
- 银行(11119)
- 行(10711)
- 融(10440)
- 金融(10438)
- 教育(10152)
- 和(9847)
- 环境(9809)
- 机构
- 学院(221094)
- 大学(219910)
- 济(92212)
- 经济(90248)
- 研究(82415)
- 管理(75925)
- 中国(64502)
- 理学(62567)
- 理学院(61716)
- 管理学(60644)
- 管理学院(60203)
- 京(49001)
- 科学(47866)
- 财(42586)
- 所(41720)
- 研究所(37437)
- 中心(36731)
- 江(35383)
- 农(34626)
- 财经(32739)
- 范(32558)
- 师范(32275)
- 北京(32080)
- 院(30030)
- 经(29831)
- 经济学(29518)
- 业大(28597)
- 州(28500)
- 农业(26632)
- 经济学院(26416)
- 基金
- 项目(138119)
- 研究(107696)
- 科学(107337)
- 基金(96525)
- 家(84379)
- 国家(83664)
- 科学基金(69780)
- 社会(67036)
- 社会科(63242)
- 社会科学(63225)
- 省(52712)
- 教育(50517)
- 基金项目(49789)
- 编号(45448)
- 划(45150)
- 自然(41395)
- 自然科(40333)
- 自然科学(40321)
- 自然科学基金(39588)
- 资助(39399)
- 成果(38820)
- 课题(33472)
- 重点(32364)
- 发(31939)
- 部(30980)
- 创(28394)
- 国家社会(28214)
- 中国(27944)
- 性(27749)
- 年(27537)
共检索到361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贾善铭 覃成林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在发挥“一国两制”优势、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互促进、利用区域空间组织推动自身发展等方面积累了值得推广的经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必须进一步探索适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方式。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创造更加有利于经济主体与区位相互匹配的环境,构建政府、市场、资本、社会互补协同建设模式,有效发挥战略规划作用,创新“一国两制”下的治理体系,形成具有世界意义的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体系,塑造活跃的大湾区发展局面。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程风雨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示范,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基本规定有着内在统一性。粤港澳大湾区要深刻领会理解好“一点两地”这一新时代新征程的新使命新定位,着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走在前列、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改革开放激发战略发展效能、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覃成林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地,需要完成“1+3+1”重大转型。其中,第一个“1”就是在近期要着力完成发展动力转型,加快形成创新发展动力,开辟新增长曲线;“3”就是在中期要努力完成智慧转型、绿色转型和能源转型,形成以智慧经济、绿色发展、新能源结构为特征的新发展结构;第二个“1”就是在远期完成共同富裕转型,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共同富裕社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大湾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久文 殷赏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定位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具有内在一致性。粤港澳大湾区具有良好的区域比较优势,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重点发挥其在构筑超大规模市场、自主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为此,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提高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文婷 柯昀含
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协同发展,就必须要有法治保障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成后,生态环保领域的立法进入应用立法时代。我国现有的一般性法律无法解决流域、区域存在的特殊生态环境问题,有必要制定专门法律,对现有体制、制度和机制进行系统集成,探索出适合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模式。“十三五”以来,针对长江、黄河、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青藏高原等区域的生态保护问题所进行的立法尝试,就是对立法模式的集成创新,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等已经通过实施,取得了显著效果。在粤港澳大湾区展开法律制定工作的过程中,建议借鉴《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等综合性立法结合特殊问题和协同治理情况,以提升流域性、区域性专门法律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璟
粤港澳大湾区治理与合作已进入关键期,本文从合作内容、动因分析、差异化机制分析出发,以"互融共兴"为理论核心,从合作前提、联动机理、执行机理以及监督、评估、反馈四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初步的分析范式。建议构建以协调委员会为主的协调管理体制,从法律、市场、政府和社会四个方面创新协调机制,以结构式强制、契约式和互动式三种方式配套相关政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璟
粤港澳大湾区治理与合作已进入关键期,本文从合作内容、动因分析、差异化机制分析出发,以"互融共兴"为理论核心,从合作前提、联动机理、执行机理以及监督、评估、反馈四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初步的分析范式。建议构建以协调委员会为主的协调管理体制,从法律、市场、政府和社会四个方面创新协调机制,以结构式强制、契约式和互动式三种方式配套相关政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红 田光明 刘鸿
作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储备土地为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土地要素保障。本文在全面梳理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储备运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大湾区土地储备创新发展的若干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信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动力。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经济实力雄厚、金融业和制造业均较发达、创新环境良好,为绿色金融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当前,大湾区绿色金融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应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绿色金融产品 环境信息披露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陆金芳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国内大循环的构建,也可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即实现“双循环”相互促进。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作用,对接DEPA数字规则,成为湾区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大湾区战略位置的“中转性”、地方立法的多重性与聚焦性和湾区前瞻性先行发展为对接DEPA规则提供了充分的可行性条件,很大程度上也倒逼了大湾区的法治创新。但粤港澳大湾区对接DEPA数字规则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的因素、自身约束性条件和风险性,特别是要面对可能出现的规则排斥和规则缝隙。因此,大湾区应在发挥前沿数字技术的支撑作用、优化湾区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的衔接与创新探索数据安全监管机制三方面克服规则对接难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权雄
采用综合经济实力、产业结构、产业体系、创新驱动、要素投入、需求结构、开放水平、城乡区域、资源环境、经济体制等一级指标,对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大背景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客观评价:综合经济实力较强但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三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但高端产业发育不足,虚拟经济比重偏低但产业结构偏离度较大,专利授权量增长较快但研发投入力度不足,劳动生产率较高但土地生产率偏低,消费率偏高但投资率偏低,外贸依存度低但外资利用水平低,城乡发展差距大,节能降耗成效明显但生态环境压力仍较大,政务环境满意度高但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仍需优化。为此,广州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应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优化营商环境、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体制机制;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葛立宇 庞磊 张方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和移动应用程序等新兴数字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各国的税收征管模式。粤港澳大湾区税收征管协作在纳税信息采集、第三方数据分享、税务风险评估、自助纳税服务等方面存在新的合作机遇,数字技术同样在纳税身份认证与安全、数据传输与安全等方面带来了全新的税务风险。只有在税收征管协作中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改造协作的机制、流程和方法,并从平台设计、组织构建和文化培育三个方面保障三地数字化变革的顺利推进,才能更加灵活地应对纳税人对大湾区税收征管协作的数字化期望,加速大湾区内部纳税营商环境的融合统一。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课题组
单一城市向都市群转型,金融中心向"金融+科技"中心转型,已经成为世界一流湾区发展新潮流,能否实现"双转型",关系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愿景。大力推动"双转型",有效拓展新空间、打造新动能、培育新主体、构建新机制,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全球工业革命策源地、全球高端科技汇集地、全球数字经济生成地和全球创新生态系统培育地。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课题组
单一城市向都市群转型,金融中心向"金融+科技"中心转型,已经成为世界一流湾区发展新潮流,能否实现"双转型",关系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愿景。大力推动"双转型",有效拓展新空间、打造新动能、培育新主体、构建新机制,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全球工业革命策源地、全球高端科技汇集地、全球数字经济生成地和全球创新生态系统培育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