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23)
2023(13774)
2022(11532)
2021(10553)
2020(8995)
2019(20584)
2018(19777)
2017(36889)
2016(20576)
2015(23199)
2014(22999)
2013(23049)
2012(21647)
2011(19870)
2010(19718)
2009(18471)
2008(18542)
2007(16543)
2006(14364)
2005(12810)
作者
(64504)
(54317)
(54264)
(51455)
(34370)
(26091)
(24561)
(21253)
(20516)
(19044)
(18871)
(18050)
(17434)
(17230)
(17195)
(16802)
(16722)
(16160)
(15610)
(15602)
(13755)
(13400)
(13177)
(12388)
(12277)
(12085)
(11911)
(11844)
(11051)
(11008)
学科
(91454)
经济(91364)
管理(54233)
(52425)
方法(41535)
(39744)
企业(39744)
数学(37245)
数学方法(36921)
中国(25590)
(24966)
(20810)
(20625)
(19752)
贸易(19747)
(19240)
地方(18603)
业经(18085)
农业(16884)
(15358)
环境(14057)
(13449)
银行(13379)
(13362)
金融(13359)
(12922)
(12808)
技术(12161)
(12059)
财务(12034)
机构
大学(313384)
学院(308909)
(131848)
经济(129494)
研究(115152)
管理(112295)
理学(97855)
理学院(96577)
管理学(94832)
管理学院(94269)
中国(84791)
科学(74051)
(66893)
(64560)
(61032)
研究所(56496)
(56135)
业大(52216)
农业(51797)
中心(50693)
财经(46129)
(44813)
经济学(42359)
(42147)
北京(41870)
(41117)
师范(40577)
(40568)
经济学院(38494)
科学院(36413)
基金
项目(212919)
科学(166719)
基金(156801)
研究(146540)
(141726)
国家(140628)
科学基金(117164)
社会(95196)
社会科(90271)
社会科学(90243)
基金项目(82722)
(80978)
自然(77119)
自然科(75379)
自然科学(75344)
自然科学基金(74078)
(70789)
教育(66768)
资助(63988)
编号(55816)
重点(49580)
(47830)
(46950)
成果(45183)
(44038)
科研(41764)
计划(41584)
创新(41468)
国家社会(41022)
教育部(39874)
期刊
(137210)
经济(137210)
研究(87372)
学报(60635)
(57826)
中国(56966)
科学(52828)
大学(43774)
学学(41662)
(41619)
农业(39696)
管理(37712)
教育(28003)
(25003)
金融(25003)
经济研究(23844)
技术(23244)
财经(23131)
(22453)
业经(20868)
(19976)
问题(18977)
(17674)
(17143)
世界(15780)
业大(15752)
技术经济(15536)
国际(15466)
资源(15031)
科技(14728)
共检索到445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薛龙飞  张雯丽  杨晨  
本文运用生产集中度指数和生产规模指数,从省域和区域视角分析了2000—2016年中国特色油料作物生产区域变动特征,并通过28个省级行政区划面板数据对其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6年我国特色油料作物播种面积连续下降。但受益于单产水平的提升,总产量呈稳定增长态势,向日葵、芝麻、胡麻产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在省域分布上,内蒙古、新疆是我国特色油料作物产量最大的省份,近年来两者之和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在区域分布上,呈现出华北主产区进一步集中,西北产区缓慢扩大,传统东北产区向其他地区转移的趋势。进一步运用随机效应模型估计区域变动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日照、城镇化率、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气温、政策变化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些因素共同驱动特色油料作物的区域变动。基于此,建议从利用自然环境和区位条件配置资源、开拓精深加工品消费市场、增强农业技术的增产作用、制定差异化的扶持政策等方面做好特色油料作物的产业发展工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立辉  张雯丽  王恒  
特色油料产业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营养需求,同时更好地带动区域经济,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本文以油葵为例,基于农户调查数据,选用较前沿的GML模型和EBM模型,从动态和静态角度测算油葵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并在区域尺度上进行比较。经实证分析后得知:(1)油葵的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状态,油葵的技术效率仍有待进一步提升;(2)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大于技术进步;(3)油葵生产存在规模效应;(4)以新疆、甘肃等省份为代表的西北地区是中国油葵生产的优势产区。对此,本文提出强化技术推广、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建设特色油料农产品功能区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帮锐   张军以  
【目的】分析我国3种主要油料作物大豆、花生、油菜2000—2020年生产时空集聚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为优化食用油料作物生产布局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重心迁移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大豆、花生、油菜生产时空集聚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1)大豆产量最高,花生次之,油菜最低。大豆产量呈大幅波动上升,油菜和花生产量呈小幅波动上升。大豆生产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安徽;花生生产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广东;油菜生产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北和湖南。2)2000—2020年3种油料作物产量集聚程度呈减弱态势,其中大豆产量高-高聚集区在黑龙江、吉林,低-低聚集区在新疆;花生产量高-高聚集区在山东、河南、安徽,低-低聚集区在新疆;油菜产量高-高聚集区在湖北、安徽、江西,低-低聚集区在内蒙古。大豆生产重心从河北唐海县到内蒙古宁城县向西北迁移;花生生产重心在河南境内,向豫西北迁移;油菜生产重心从湖北南漳县到重庆奉节县向西南迁移。3)不同油料作物生产驱动因素在不同省份的作用程度不同。大豆生产主要受人口密度、化肥施用量、GDP增长率影响;花生生产主要受化肥施用量、机械总动力、灌溉面积影响;油菜生产主要受人口密度、城镇化率和公路密度影响。【结论】3种主要油料作物生产具有明显的空间地域集聚特征,其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整体主要受化肥施用量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静  李谷成  冯中朝  李然  
本文运用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核算与分解模型,实证分析1999年以来中国油料作物主产区的TFP增长及其构成成分,对其技术效率背后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实证表明,三种油料作物中油菜TFP增长最快,但波动都较剧烈,其中又认大豆最典型,花生TFP增长相对平稳。从TFP增长的构成成分来看,大豆和花生TFP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改善,油菜TFP增长则主要来源于前沿技术进步。受灾率、油料作物种植比例和油料作物主产省份所处区位特征等因素对油料作物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产生了重要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怀军  周曙东  刘吉双  朱思柱  
当前中国农业生产面临新常态的挑战,迫切需要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发展困境。文章从代表性油料作物花生入手,利用中国花生主产区446户与非主产区394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分别建立了二元响应模型中的probit和logit模型,对花生农户的种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依据花生生产的一系列特征,文章对影响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供给要素进行中长期的战略思考,研究其深层次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路径,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最后认为要稳定花生供给,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需要从生产、组织和市场三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怀军  周曙东  刘吉双  朱思柱  
当前中国农业生产面临新常态的挑战,迫切需要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发展困境。文章从代表性油料作物花生入手,利用中国花生主产区446户与非主产区394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分别建立了二元响应模型中的probit和logit模型,对花生农户的种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依据花生生产的一系列特征,文章对影响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供给要素进行中长期的战略思考,研究其深层次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路径,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最后认为要稳定花生供给,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需要从生产、组织和市场三方面同时着手解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善军  何英彬  罗其友  蔡为民  王卓卓  段丁丁  
[目的]基于我国马铃薯总产高、单产低的现状,在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背景下,优化马铃薯生产布局和马铃薯生产资源配置,提高马铃薯生产效率。[方法]文章对全国范围内马铃薯生产区域的比较优势进行研究。在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2006~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分析的方法,从效率优势、规模优势和综合优势3个方面对我国各主产省份的马铃薯进行生产优势差异分析。[结果]效率比较优势方面:相比全国平均水平,甘肃、黑龙江、辽宁、青海、新疆、云南、四川、重庆、西藏、江西、福建和广东有明显优势;规模比较优势方面:相比全国平均水平,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宁夏、青海、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福建有明显优势;综合比较优势方面:相比全国平均水平,甘肃、内蒙古、陕西、宁夏、青海、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福建有明显优势。最后,从自然因素、科技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马铃薯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差异的原因。[结论]提出通过调整马铃薯种植区域分布、完善马铃薯市场体制、加大新品种和技术推广力度等建议来提高马铃薯生产区域的比较优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慧  张新焕  焦广辉  王哲  
论文以新疆三工河流域27个行政村(连队)24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农户种植油料作物意愿和各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计量模型,从家庭特征因素、资源禀赋因素、家庭经济因素和其他因素四大方面分析了农户对油料作物种植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家庭总人口、对农业技术服务的态度与农户的种植意愿呈正相关关系,且对农业技术服务的态度标准化系数更大,影响更显著;常年从事农业劳动人数、户主文化水平和地块位置与之呈反相关关系,且户主文化水平的标准化系数更大,影响更显著。但是反映土地投入、种地收入以及人均收入没有通过检验,不能得出这几个变量与农户种植油料作物意愿之间的关系。文章最后探讨了兵地差异对农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郑小平  穆维松  田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葡萄种植产业发展迅速,葡萄种植区域生产布局也发生了一些的变化。该文在分析中国葡萄生产区域布局的基础上,运用行业集中率和区位基尼系数探讨了中国葡萄种植产业地理集中及规模分布情况,并对影响葡萄生产区域布局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中国葡萄种植的地理集中程度仍很高,区域规模分布亦很不平衡,但集中程度和不平衡性程度有所下降,葡萄种植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扩张趋势。技术进步、农户逐利、政府推动和社会需求等因素促进了非传统产区的葡萄种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郑云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一方面在整个时间段表现为不断发展的技术进步,另一方面表现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水平的变化在不同时间段相互背离,只是近两年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出现了双向增长;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差异。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公共投资、工业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城市化程度等是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郑芳  
油料作物和植物油是中国贸易中的大宗农产品,而且也是农产品贸易逆差的重要贡献者。为了更好地了解二者在国际贸易上的基本情况,本文侧重品种和市场结构分析,进而弥补以往研究只注重总量分析的不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炜  范洪敏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现制度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1998-2012年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度并考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阶段特点、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全国1998-2012年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0.1%,增长来源主要是技术水平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省际差异较大,而区域表现出一定的趋同。1998-2012年间,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无变化,两个地区虽技术水平变化增长0.3%,但技术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邓宗兵  封永刚  张俊亮  王炬  
本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对1978—2011年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动及其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区域格局变动主要表现:粮食生产重心北移显著;中部粮食生产重要性凸显;东北和中部部分省份(如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粮食生产能力逐渐加强,而东南沿海区部分省份(如浙江、广东)粮食生产能力逐渐缩减。固定效应模型的结果表明:粮食单产、复种指数、人均耕地面积、水资源丰沛程度、财政支农力度、种粮经济效益比对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非农收入水平和成灾程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工业化水平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明辉  周玉玺  周林  杨洁  王盈桦  
文章采用地区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实证分析了1994~2013年间中国小麦生产区域格局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小麦生产更加集中,优势省份由15个减少至12个。黄淮海区小麦生产重要性更加突出,综合优势指数与产量比重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向河南、山东、河北3省集中趋势非常明显。安徽、江苏等小麦生产新兴省份对区域带动作用显著,促进长江中游区、东南沿海区综合优势指数与产量持续上升,但由于部分沿海发达城市的小麦生产职能更加弱化,区域综合不具备比较优势。新疆受规模化影响逐步发展成为小麦生产大省,带动蒙新区小麦产量实现了增加。西南区、西北区、青藏区及东北区综合优势指数与产量比重持续下降,区域小麦生产呈现逐步弱化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