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51)
- 2023(8659)
- 2022(7114)
- 2021(7108)
- 2020(5672)
- 2019(13114)
- 2018(13067)
- 2017(22091)
- 2016(13135)
- 2015(15165)
- 2014(15378)
- 2013(14493)
- 2012(13590)
- 2011(12899)
- 2010(12880)
- 2009(11629)
- 2008(11245)
- 2007(9864)
- 2006(8834)
- 2005(8333)
- 学科
- 济(46530)
- 经济(46471)
- 管理(25407)
- 中国(22885)
- 教育(20657)
- 业(20529)
- 方法(17272)
- 学(15522)
- 数学(15388)
- 数学方法(15206)
- 企(14662)
- 企业(14662)
- 农(12834)
- 理论(10914)
- 贸(10619)
- 贸易(10611)
- 易(10396)
- 制(10283)
- 财(9641)
- 地方(8862)
- 发(8577)
- 业经(8358)
- 体(8346)
- 银(8202)
- 教学(8194)
- 银行(8167)
- 行(8033)
- 农业(7981)
- 融(7907)
- 金融(7900)
- 机构
- 大学(183951)
- 学院(176111)
- 研究(75613)
- 济(71589)
- 经济(70113)
- 管理(54346)
- 中国(51481)
- 理学(45559)
- 理学院(44791)
- 管理学(43890)
- 科学(43733)
- 管理学院(43521)
- 京(42311)
- 所(38667)
- 研究所(35450)
- 范(34585)
- 师范(34304)
- 教育(32261)
- 财(32016)
- 中心(31238)
- 农(29144)
- 师范大学(28478)
- 北京(28275)
- 江(27395)
- 院(27218)
- 财经(25076)
- 经济学(23949)
- 业大(23161)
- 经(23099)
- 农业(22964)
- 基金
- 项目(113564)
- 研究(90351)
- 科学(89762)
- 基金(79584)
- 家(70454)
- 国家(69776)
- 科学基金(56571)
- 社会(55579)
- 社会科(52276)
- 社会科学(52268)
- 教育(49008)
- 省(42217)
- 基金项目(39766)
- 划(39295)
- 编号(37691)
- 成果(35036)
- 资助(33017)
- 自然(32910)
- 自然科(32140)
- 自然科学(32124)
- 自然科学基金(31568)
- 课题(30554)
- 部(28172)
- 重点(27849)
- 发(26371)
- 年(25049)
- 教育部(24571)
- 中国(24325)
- 性(24071)
- 国家社会(23270)
共检索到2898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许丽英 王晴阳
研究梳理了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发展阶段,剖析了孕育萌芽阶段、初步发展阶段、改革突破阶段、时代创新阶段的不同的时代特征。进入新时代,民族教育学“三大体系”建设要锚定其价值方位,即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价值、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目标的经济价值和形成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文化价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民族教育学“三大体系”,要以把握学科特点为基础构建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学科体系,以践行经世致用为原则构建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学术体系,以传播中国声音为使命构建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话语体系,从而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三大体系”建设新局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君 王盼盼
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基本要求。当前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学科的“三大体系”建设还比较滞后,远远不能满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职业教育理论的需求“。三大体系”不仅彰显着一门学科的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也是一门学科成熟度的重要判断标准之一。因此,要准确把握学科特点,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学的学科体系;灵活沟通理论与实践,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学的学术体系;立足传统与理性借鉴,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学的话语体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孟立军
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有赖于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研究的繁荣发展。当前有必要有针对性地解决民族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界限模糊、轻重不一、缺乏系统化研究和体系化研究的问题。民族教育理论研究要加强民族教育理论、民族教育政策、民族教育制度、民族教育实践的"四位一体"的协同创新研究。为此,要把握民族教育实践的全过程,建构民族教育理论、民族教育政策和民族教育制度框架体系和解决新时代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的问题。要将民族教育理论个别问题的研究提升到体系层面的研究,将民族教育实践的普遍研究聚焦为重大问题的专题研究,将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般问题研究延伸到对未来的前瞻性研究。
关键词:
中国特色民族教育 理论话语体系 建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谭维智
构建新时代教育学话语体系必须从重构教育学核心概念开始。在悠久的历史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学习、师表、民生等核心概念为主的"为学"、"为师"和"为政"话语。教育学核心概念的嬗变与重构需要遵循文化逻辑、时代逻辑、实践逻辑和学科逻辑。新时代的教育实践需要进行教育学核心概念的重构,重新定义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习、什么是学校、什么是教师。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核心概念建构,必须立足于中华教育学术传统和新时代中国教育实践、分析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新现象、研究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新问题,在传承、创新中实现核心概念的重构,创制出对中国教育实践的原创性理论解释。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晓晶 吴卫星 李建军 王擎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金融强国的关键核心金融要素是“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①。这“六个强大”是关于现代金融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基本要义。在“六个强大”中,前两强即强大的货币和强大的中央银行,可以说是金融强国的最核心标识,是金融强国的纲;后四强是金融强国的重要支撑,是金融强国的目。这里,我想主要就强大的货币与强大的央行做一些分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侯怀银 王晓丹
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研究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目前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尚缺乏大教育学的建构视野。新时代的中国教育学人,应进行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大教育学建构,使教育学既成为面向所有教育领域的教育学,又成为能涵盖各教育领域的大教育学,在每个教育领域,都形成独特的教育学中国话语。目前,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进行大教育学建构亟待突破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突破学校教育、基础教育领域;突破教育学学科界限;突破西方话语;突破抽象形式。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大教育学建构应当通过四方面路径:聚焦终身教育体系;立足大教育学学科视野;回归中国文化传统;扎根中国教育实践。
关键词:
教育学 中国话语体系 大教育学 建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郑金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成为摆在教育理论研究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十年来,这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的根本遵循;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作为教育学学科体系基础学科的地位日益凸显;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在历史回顾和总结反思中得到发展;重大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为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注入了强大活力;教育史、家庭教育学等“冷门学科”得到深化研究,一批新兴学科崭露头角。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尚未实现学科自立,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主体性原创性不足,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缺乏“大教育”视野,学科体系构建的内外部逻辑关系有待理顺,交叉学科发展缓慢、回应现实关切不够。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未来发展正呈现出持续深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研究的思想引领、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教育学学科体系总体布局的实践导向、在学科分类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学科间的融通与融合的“大学科”意识、培树一批教育领域的战略型研究人才的学科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学学科体系基础理论研究的思维水平深化等态势。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 教育学 教育学学科体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光礼
建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对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意义重大。中国在高等教育督导和评价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对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对标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新要求,高等教育督导和评价在评价标准、分类指导、体系优化、数字化转型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建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应在“中国特色”上下功夫,基于中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从价值理念、治理模式、改革方法论中寻找建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底层逻辑,坚持价值引领、分类评价、问题导向、守正创新、数字化转型等五项基本原则,优化政府评价、规范社会评价、强化高等学校自主评价。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磊 马治国 成方舟
随着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逐渐成为我国知识产权学界的研究热点,但相关理论体系尚未形成。从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实际出发,基于本体论、价值论、实践论三维视角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范式,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强国理论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知识产权强国本体论从静态分析和动态进程两个角度,考察知识产权强国的基本内涵,并以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强国建设实践领域与组织结构为要素构建其基本结构,以知识产权能力、绩效及环境为切入点提炼出其主要表征。我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提升、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是知识产权强国的元价值,由此体现出建设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强国的内部价值和外部价值。按照发展本土化——意识大众化——角色定位明晰化——行动协同化、联动化4个步骤,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人才培养及海外事务5大实施领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
关键词:
知识产权强国 本体论 价值论 实践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范锡文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体系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想。在这个体系中始终贯穿着一个主题——人道主义:以追求人的解放,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通过经济提升、社会进步、人的发展逐步建构起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践体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但同时在国际竞争中,中国的经济地位与发言权是不匹配的。因此,有必要以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为基点,建构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话语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包炜杰
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从侧面反映出西方世界正在衰落,而中国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并引领世界经济走向复苏,立足于基本国情和经济实践,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正当其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三大理论来源,即以价值取向为主要方面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工具取向为主要方面的西方经济学和以实践取向为主要方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此基础上,以国家治理作为理论突破点,有效回答"中国奇迹"之谜,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史大胜 王奕迪 楚琳
中国特色民族教育事关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为探索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积极响应党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战略部署与新时代民族工作系列重大决策的实践导向与进路,本研究遵循“确立导向—强化关键—创新发展”的实践逻辑,从奠定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发展基调、铸牢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发展生命线、扎实推进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发展进程三个维度,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稳固优先发展地位、维护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守中国特色之“正”、创高质量发展之“新”九个方面,较为全面地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进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策理 袁本涛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阶段和高等教育的重要子系统,是提高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支撑,发展研究生教育事关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事关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对其他层次的教育有着带动和引领作用。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最近10年来的科学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远清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高等教育强国的需要,是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需要。坚持中国特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总结中国高等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之必须。国际视野,中国道路,是开展这项研究工作的关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远清
2007年12月,时任国务委员的陈至立同志在教育部第18次直属高校咨询会议上提出了"加快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建议,在高教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专门设立了"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研究课题,国内一些知名的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包括一些重点大学的校长都参与了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