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73)
2023(4640)
2022(3756)
2021(3834)
2020(3139)
2019(7335)
2018(7020)
2017(12881)
2016(6730)
2015(7975)
2014(7727)
2013(7903)
2012(7625)
2011(7143)
2010(6974)
2009(6623)
2008(6549)
2007(5552)
2006(4937)
2005(4714)
作者
(18883)
(15761)
(15668)
(15201)
(10138)
(7483)
(7105)
(6232)
(6142)
(5631)
(5435)
(5212)
(5199)
(5159)
(5071)
(4923)
(4701)
(4608)
(4466)
(4275)
(4245)
(3745)
(3736)
(3678)
(3668)
(3481)
(3449)
(3230)
(3227)
(3222)
学科
(33585)
经济(33555)
管理(15187)
方法(14096)
(13286)
中国(13191)
数学(12522)
数学方法(12465)
(9844)
企业(9844)
(9119)
贸易(9113)
(9009)
(8994)
(7503)
(6554)
(6250)
(5945)
银行(5938)
(5810)
业经(5510)
关系(5491)
(5361)
金融(5361)
(5251)
(4852)
农业(4718)
(4665)
环境(4623)
(4415)
机构
大学(105949)
学院(100348)
(52427)
经济(51760)
研究(42507)
管理(34994)
中国(33911)
理学(29470)
理学院(29081)
管理学(28781)
管理学院(28568)
(23496)
科学(22488)
(22434)
(21129)
研究所(19248)
经济学(18903)
财经(18079)
中心(17821)
经济学院(16878)
(16869)
北京(15866)
(14973)
师范(14855)
(14777)
(13924)
财经大学(13686)
(13207)
科学院(13021)
师范大学(12413)
基金
项目(63531)
科学(50849)
基金(48960)
研究(48527)
(43033)
国家(42776)
科学基金(35525)
社会(33774)
社会科(32055)
社会科学(32050)
基金项目(24346)
教育(22276)
资助(20744)
自然(20110)
(19743)
自然科(19659)
自然科学(19652)
自然科学基金(19351)
(18463)
编号(17639)
中国(17369)
(16543)
成果(16095)
国家社会(15835)
重点(14856)
教育部(14574)
(13957)
人文(13064)
大学(13023)
重大(12758)
期刊
(55654)
经济(55654)
研究(36758)
中国(22789)
(16262)
学报(15114)
科学(14651)
管理(13291)
教育(12542)
(12523)
大学(11688)
学学(10551)
经济研究(10536)
(10330)
金融(10330)
财经(10188)
(9244)
农业(8998)
(8989)
世界(8580)
国际(8272)
问题(7660)
技术(7322)
图书(6075)
(6055)
业经(5678)
技术经济(4976)
统计(4646)
书馆(4557)
图书馆(4557)
共检索到1614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徐拥军   闫静  
中国特色档案学诞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经历了探索期、发展期和创新期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新的历史方位下,厘清中国特色档案学的学科内核和学理内涵,是保持其学科独立性,提升学科话语权,推动学科持续发展的必需之举。本文结合中国特色档案学的历史沿革与研究内容,总结出中国特色档案学的四个基本范畴及其下属的十六个核心命题,并阐释范畴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四个基本范畴中,档案的本质及其形成规律是学科的逻辑起点,档案管理核心环节设计及理论应用是学科的立足之道,档案事业研究及其社会服务是学科的生存之基,档案学理论与方法是学科的活力之源。总结归纳中国特色档案学的基本范畴与核心命题,有助于更新和延展学科内涵,使档案学以全新的面貌立足于学科之林。图1。参考文献44。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安璐  陈苗苗  沈燕  李纲  
中国情报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出许多研究领域。当前在学科交叉与社会需求多样化的新环境下,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特色情报学的重点领域、观点与思路亟待提炼和总结。本文结合中国特色情报学历史和学科研究现状,归纳出信息组织与检索、情报研究、情报服务和情报学理论方法四个基本范畴及相关的十六个核心命题,并阐释范畴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其中,情报学理论与方法是学科立足之本,信息组织与检索是学科生存之基,情报研究是学科发展之源,情报服务是学科力量之泉。系统梳理分析中国特色情报学的基本范畴和核心命题有助于厘清中国特色情报学的学科本质和内核,对于科学规划中国特色情报学未来的发展路径、进一步提升中国特色情报学的本土学科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图1。参考文献53。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承训  乔法容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必须突出它的特殊性,而不能照搬以往的经济学。迄今为止,所有的经济学由于其任务和宗旨不同大体可分四种类型、四个逻辑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根据它的任务和宗旨,需要在科学社会主义实践逻辑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抽象,分析其矛盾特殊性的三个表现及中国的个性,揭示以社会主义本质为核心范畴和逻辑起点的理论规定性,进而全面展开,创立新的架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文长  
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实现教育优先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目标的需要。研究这一理论,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科学本质、思想渊源、实践基础、实践意义、学科价值及其内在品质等问题,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当代教育科学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不断开放发展的体系。思考和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范畴,是开展有关研究工作的基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冬林  孙尚斌  
确定核心范畴是构建理论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而言,如何增强其系统性、学理性,从而推动整个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是摆在学界面前的重大课题。其中,学理化是系统化的重要前提,只有在学理层面深入耕耘,才能系统把握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的科学内涵与内在联系,从而构建起完善的理论体系。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中存在着这样一个核心范畴,它既构成了其他一切经济范畴的本原,也现实地存在于整个学科的各个方面,同时还决定着理论之间的逻辑演绎方式与整个理论体系的呈现样态,这个范畴就是人民。可以说,作为核心范畴的人民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切理论的科学起点与最终归宿,也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全部理论的主线。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贾后明  张得胜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使用的范畴来自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改造与创新,并基于此构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范畴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范畴构建,要以《资本论》中经济学范畴为主体,借鉴和利用西方经济学的范畴与术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出发,用科学的范畴体系奠定话语体系的坚实基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在经济治理部分提出分配要进一步向劳动者倾斜的观点,体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精神实质。劳动价值理论具有一般性质,适用于任何社会形态。在此理论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特殊规律。在马克思看来,剩余价值属于资本主义特有的价值范畴。相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反映社会主义特殊经济规律的"价值范畴"方面存在理论缺失,经常将反映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价值范畴——"剩余价值"范畴用于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混淆了不同生产关系条件下市场经济的本质差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提出了"人民逻辑"的思想主线,初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应以此作为立论依据,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人民的劳动""为人民的商品""为人民的价值"的概念,最终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范畴。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程昊  程言君  
逻辑起点范畴研究至关重要:一门科学是根据逻辑起点范畴的内在规定性建立起来的严密逻辑体系。《资本论》逻辑起点范畴"物"商品论需要深化,"人"商品论理应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恰当确定逻辑起点范畴建构"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体系,虽然已近乎学界共识性历史使命,但逻辑起点范畴研究却成"前沿尖端难题"而莫衷一是。深化《资本论》逻辑起点范畴——"人"商品论研究,尤其对逻辑起点范畴的"两能"标准和人力产权范畴胜任妥帖的探究,具有"前沿尖端难题"破解特征。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杨文  张斌  
[目的/意义]增强中国档案学话语体系构建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拓展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理论研究。[研究设计/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政策分析法,解析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构建的机理与路径。[结论/发现]从历史视角看,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历经从学科创建到话语创建、从学科独立到话语独立、从学科自强到话语自强、从学科自信到话语自信的发展与演变。从现实视角看,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肩负着阐释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构建融通中外开放自信的档案学话语体系、提升中国档案学话语的创新能力、推进中国档案学话语的大众传播、强化中国档案学话语的国际传播的时代使命。为此,亟需兼顾历史与现实,坚持本土化与国际性相统一、学术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内向性与外向性相统一,强化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的支撑,立足中国实际打造中国档案学派,扎根中国大地建构自主知识体系,面向“两个大局”推进理论创新,以时代为观照融通中外话语表达。[创新/价值]厘清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历史经纬、主要任务、基本逻辑与实现路径。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尹鑫  张斌  
[目的/意义]随着中国崛起和中国档案学学术发展与变革,中国特色档案学学术体系的构建基础愈加稳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档案学学术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中国档案学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良好的发展契机。[研究设计/方法]应用文献调研法、专家访谈法等,探析中国特色档案学学术体系中体现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分析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档案学学术体系的基本遵循和创新方向。[结论/发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档案学学术体系,可以在以下方面着手:聚焦新时代,深入探索中国特色档案学学术体系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当代构建模式;着眼新未来,加强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建设;构建新规范,认真推进档案法治研究和技术标准研究。[创新/价值]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档案学学术体系的基本遵循、创新方向与可行路径。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宗培岭  
本文在界定中国特色档案学理论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外档案学的比较,从档案学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与应用技术三方面,探讨了中国特色档案学理论的主体内容,并对其建设现状进行了评析,希望能对电子环境下的档案学学科建设有所裨益。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洪银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创新的范畴与《资本论》原理有内在联系和相通。马克思是世界公认的创新理论的先驱,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创新理论的开山之作。马克思明确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是生产力要素,反映生产力发展的现实。科技生产力的价值不能只是以其劳动价值来衡量,应该以其创造的使用价值来衡量。科技生产力的价值已经大大超过了从事科技劳动的劳动者的劳动价值。科技成为生产力关键在科技的应用。科学在未与生产结合之前,它是以知识形态存在的一般生产力;科学只有转化为技术并应用于生产,才物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科学在资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斌  尹鑫  
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成型期三个主要时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本质属性、对象与范围、方法等方面,核心理念主要体现为党的领导、国情见证、文明印记、话语依托四个方面。中国特色档案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当代构建,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和传承档案学基础理论的中国特色,着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档案价值论,发展面向中国本土的档案学支柱理论,构建面向人文复兴的数字人文理论,构建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的档案信息理论,构建面向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档案治理理论。参考文献39。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饶会林  崔卫华  张明贵  
我们知道 ,每个学科都是由这个学科的范畴体系构成的 ,不同的学科 ,其范畴体系是不同的。市场、竞争、需求、供给、成本、价格、收益和分配构成微观经济学的基本范畴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所得、财政、金融、就业、外贸、经济周期、经济增长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范畴。那么 ,中观经济学的基本范畴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 ,它应该由空间、结构、环境、效益、公益、发展、规划和管理等构成。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弛  
党领导经济工作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命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根本动因是我们党对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要求,不同时期党、国家、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有所不同,市场经济的引入是塑造党和国家关系的关键因素,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对于党领导经济工作十分重要。梳理分析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化演进和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可以发现,党领导经济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基本原则和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总结了新时代对于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新认识,可以指导新的经济发展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