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47)
2023(6288)
2022(5182)
2021(4960)
2020(3955)
2019(9421)
2018(8895)
2017(16353)
2016(8459)
2015(9912)
2014(9580)
2013(9528)
2012(9012)
2011(8503)
2010(8297)
2009(7755)
2008(7830)
2007(6626)
2006(5945)
2005(5572)
作者
(23979)
(20149)
(20080)
(19272)
(12945)
(9523)
(8933)
(7849)
(7776)
(7133)
(6937)
(6622)
(6515)
(6498)
(6409)
(6295)
(5965)
(5749)
(5646)
(5319)
(5190)
(4915)
(4685)
(4629)
(4618)
(4482)
(4432)
(4068)
(4056)
(4033)
学科
(44235)
经济(44190)
管理(20942)
方法(19698)
(18820)
数学(17158)
数学方法(16994)
(15124)
企业(15124)
中国(15022)
(10409)
贸易(10401)
(10224)
(9618)
业经(8554)
(8397)
(8332)
(7684)
理论(7023)
(6630)
银行(6625)
(6524)
金融(6524)
(6489)
(6282)
农业(6269)
关系(6197)
环境(6096)
地方(5909)
(5900)
机构
大学(134176)
学院(129650)
(65255)
经济(64329)
研究(50795)
管理(46703)
理学(40595)
理学院(40106)
中国(39669)
管理学(39436)
管理学院(39184)
(29293)
(28266)
科学(27461)
(24625)
财经(23054)
经济学(22992)
研究所(22558)
(21369)
中心(21194)
经济学院(20650)
北京(19389)
(18117)
(17643)
师范(17532)
财经大学(17488)
(16923)
(16163)
科学院(15484)
研究中心(14899)
基金
项目(85172)
科学(68888)
基金(65762)
研究(63604)
(57733)
国家(57357)
科学基金(48811)
社会(44373)
社会科(42227)
社会科学(42219)
基金项目(33240)
教育(29454)
自然(28964)
(28396)
自然科(28330)
自然科学(28322)
自然科学基金(27889)
资助(27732)
(25593)
编号(22895)
(21315)
中国(20686)
国家社会(20450)
重点(19894)
成果(19844)
教育部(18856)
(18666)
(17305)
人文(17212)
大学(16959)
期刊
(68513)
经济(68513)
研究(44133)
中国(25818)
(20417)
科学(18711)
学报(18448)
管理(18314)
(15415)
大学(14846)
教育(14141)
学学(13877)
经济研究(12960)
财经(12691)
(11174)
农业(11139)
(11021)
金融(11021)
(10517)
技术(10071)
世界(9757)
问题(9448)
国际(9336)
业经(7544)
(7101)
统计(7022)
技术经济(6566)
(5884)
资源(5710)
经济问题(5558)
共检索到1959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汪波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秩序大变局的背景下,分与合的分析框架构成比较制度分析的一种新的观察视角。竞争性选举不再是衡量政治制度现代化的唯一标准,善政的关键在于能否在宪法结构下实现分与合的政治均衡。中国特色的政治道路主要通过四重机制:超政党体制、协商民主为工具的多元利益统合、资本制衡、基于民主集中制的国家发展战略,实现了分与合的总体均衡,构成一种秩序为前提富有弹性的政治机制,最终有助于塑造全球化竞争中的国家战略定力、战略自信、战略耐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宝明  彭春燕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以下简称《科学技术进步法》)是我国科技领域具有基本法性质的法律,由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21年12月24日修订通过,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二次全面修订,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促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基础法律制度保障,意义深远。值此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颁布实施一周年之际,本刊特组织相关科技、法律专家,重点从中国特色科技发展道路、科技伦理治理、学风作风建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科学技术普及高质量发展等角度,阐释其核心要义和深刻内涵,为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研究人员、决策部门乃至全社会理解认识和贯彻落实《科学技术进步法》提供参考。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晨  卢江  周端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步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并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场景,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表现,因此,对这一伟大的历史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阐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部分。在关于中国特色对外开放的研究中,我们系统地讨论了经济全球化、对外经济关系以及全球经济治理等问题,梳理了中国特色对外开放以及参与全球治理的基本经验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晨  卢江  周端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步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并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场景,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表现,因此,对这一伟大的历史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阐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部分。在关于中国特色对外开放的研究中,我们系统地讨论了经济全球化、对外经济关系以及全球经济治理等问题,梳理了中国特色对外开放以及参与全球治理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叶子荣  段龙龙  
理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蕴含的丰富内容及深刻内涵,使我们认识到必须重新梳理和澄清中国财政基础理论;本文在深刻揭示市场经济的"基因缺陷"、"机制缺陷"和深入剖析高度国际化的市场经济被"大国"操控而发生变异的基础上,阐明建立以"国家治理"为要旨的财政学说的重大意义;以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为认识起点,按照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要求,探索治国理财之道,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财政制度,妥善处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区别国际国内协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认识国企改革对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叶子荣  段龙龙  
理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蕴含的丰富内容及深刻内涵,使我们认识到必须重新梳理和澄清中国财政基础理论;本文在深刻揭示市场经济的"基因缺陷"、"机制缺陷"和深入剖析高度国际化的市场经济被"大国"操控而发生变异的基础上,阐明建立以"国家治理"为要旨的财政学说的重大意义;以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为认识起点,按照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要求,探索治国理财之道,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财政制度,妥善处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区别国际国内协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认识国企改革对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
[期刊] 求索  [作者] 江必新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筑牢夯实这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需要重点处理好十五个方面的关系。即法治的普遍性要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性要求的有机统一;良法和善治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政治价值和法治价值的有机统一;公权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有机统一;法治和德治的有机统一;法治中国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机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遵循法治建设基本规律的有机统一;坚持法治体系建设和依法治国实践的有机统一;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依法治国和依宪执政的有机统一;党内监督和国家监督的有机统一;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机统一;从国情出发的问题导向和实现制度现代化的目标导向的有机统一;适用本土资源和适用境外资源的有机统一。
[期刊] 求索  [作者] 林毅  
"中国之治"的出现,归根到底是"中国之制"发挥比较制度优势的结果。因此,以解构西方话语为起点,深入剖析制治互洽逻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中得以重建的表现与原因意义重大。通过考察中国制度在赶超和防范风险上的双重优势不难发现,中国的制治互洽逻辑,不是建立在抽象的理论演绎基础上的,而是以中国制度中人民立场的政治性理念与治理现代化的政策实践过程间的内在统一为支撑,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与其中国化实践品质等要素的有机结合,才稳定地链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治理现代化的"善治"结果。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孙智君  安睿哲  常懿心  
中共二十大报告阐释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作用。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在结构、组织、技术、金融、政策等层面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构建现代化产业结构体系,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军民深度融合为特色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以新型基础设施为引领协同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构建现代化产业组织体系,以微观层级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为原生动力,以现代化产业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作为重要组织形式,持续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构建现代化创新生态体系,以现代化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目标,以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金融机构、政府等多元主体有机融合为抓手形成引领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构建现代化金融体系,以高度适应性、竞争性和普惠性为目标打造高效金融市场,支持实体经济良性发展。市场机制是上述要素运行过程的决定性力量,在此基础上,政府制定并实施不同的产业政策,与结构、组织、技术、金融等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形成整体,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桂红  王典  邓珺怡  
为实现航空公司和旅客期望效用的均衡,需要设计满足双方利益的退票费动态定价模型。本文对旅客和航空公司分别构建期望效用函数,选择二者均衡点求解旅客退票费,并依据航班实际营运情况,提出一种基于退票时刻和实时销售收益的动态退票费定价模型。经过算例分析,当航班处于盈利状态时,旅客退票需要支付的费用明显低于传统收费,甚至可以免除手续费;当航班处于亏损状态时,旅客退票费也不会超过航班的销售成本。可见,该种旅客退票费的收取优于现行退票规定,不仅考虑了退票中的主要因素,还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双方利益。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阮思余  王金红  
为了区分流行于欧美社会的民主政治,查特杰基于对印度社会的观察,提出了"被治理者的政治"这一概念。文章认为,他尚未对这一理论做系统阐释,以形成完整的理论范式。因此,进一步完善这一理论范式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文章分别从研究对象、研究视角、主要关注内容、政治后果、行动后果和治理手段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从研究对象来看,被治理者的政治所关心的主题是大部分世界的大众政治;从研究视角来看,被治理者的政治是从治理与被治理的视角来研究政治;从社会结构来看,被治理者的政治主要关注的是政治社会,而非公民社会;从政治后果来看,政治社会存在一些负面效应与潜在问题;从行动后果来看,政治社会中的人民具有逆向驯服治理者的能力...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2月16日出版的第4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文章强调,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对外开放深入推进,需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怡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内外两个大局,对中国新发展阶段、新局面、新理念予以高度概括并提出了适应新常态发展的战略决策,这些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内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而生成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集合,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与深远的实践意义。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优秀理论品质并结合新时代的特征赋予其更丰富的内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四者的统一体。因此,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并对其进行系统化分析不仅对构建系统化经济学说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厘清新发展阶段的内在逻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绍东  
"国家"内生性地嵌入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由此成为对立统一的整体。本文从结构主义和工具主义的双重视角出发,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方法,提出"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和历史终点,而"国家所有制"则可被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和逻辑终点。从历史起点到历史终点,国家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功能,而从逻辑起点到逻辑终点,国家所有制体现的是为宏观调控夯实中观和微观基础的经济功能。"国家"嵌入了宏观、中观和微观各个层面的社会生产关系,由此内生性地与经济基础结合在一起,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邱海平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科学理解和准确把握其理论属性。有人认为当代西方经济学是唯一科学的"现代经济学",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个概念都是不成立的。事实上,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从来都是一门具有历史性、社会性、阶级性和国别性的社会科学,因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和可能性。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事实依据和基础,而且也对其提出了迫切的现实需要,从而使得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足够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中国特色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