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95)
- 2023(11064)
- 2022(9124)
- 2021(8463)
- 2020(6813)
- 2019(15709)
- 2018(15068)
- 2017(28438)
- 2016(15270)
- 2015(17163)
- 2014(17089)
- 2013(16949)
- 2012(16428)
- 2011(15112)
- 2010(15196)
- 2009(14073)
- 2008(14047)
- 2007(12660)
- 2006(11478)
- 2005(10816)
- 学科
- 济(75486)
- 经济(75416)
- 管理(44665)
- 业(40505)
- 企(31331)
- 企业(31331)
- 中国(26671)
- 方法(25493)
- 数学(22521)
- 数学方法(22407)
- 地方(19533)
- 农(19460)
- 财(18790)
- 业经(16011)
- 贸(15814)
- 贸易(15796)
- 易(15330)
- 制(15114)
- 银(14723)
- 银行(14712)
- 融(14619)
- 金融(14619)
- 行(14337)
- 农业(12866)
- 学(12181)
- 发(12157)
- 环境(11431)
- 地方经济(10942)
- 技术(10321)
- 体(10216)
- 机构
- 大学(222846)
- 学院(221299)
- 济(105146)
- 经济(103304)
- 研究(86630)
- 管理(81107)
- 中国(70578)
- 理学(67854)
- 理学院(66994)
- 管理学(66206)
- 管理学院(65765)
- 财(50275)
- 京(49687)
- 科学(47175)
- 所(43871)
- 研究所(38988)
- 财经(38531)
- 中心(38504)
- 经(35284)
- 农(34411)
- 经济学(34222)
- 江(33251)
- 北京(32943)
- 院(30937)
- 经济学院(30649)
- 范(29529)
- 师范(29274)
- 财经大学(28740)
- 业大(27416)
- 州(26758)
- 基金
- 项目(137557)
- 科学(110267)
- 研究(103333)
- 基金(102671)
- 家(89157)
- 国家(88436)
- 科学基金(75572)
- 社会(69713)
- 社会科(66232)
- 社会科学(66218)
- 基金项目(52689)
- 省(50209)
- 教育(46212)
- 自然(45559)
- 自然科(44576)
- 自然科学(44567)
- 自然科学基金(43815)
- 划(43130)
- 资助(42599)
- 编号(39366)
- 发(35369)
- 成果(33319)
- 部(32416)
- 重点(31505)
- 国家社会(30302)
- 发展(29355)
- 展(28873)
- 中国(28803)
- 课题(28706)
- 创(28421)
- 期刊
- 济(125194)
- 经济(125194)
- 研究(78207)
- 中国(52951)
- 财(38978)
- 管理(33899)
- 农(32869)
- 科学(31042)
- 学报(30765)
- 融(29149)
- 金融(29149)
- 大学(24431)
- 教育(23756)
- 学学(22864)
- 农业(22736)
- 经济研究(21923)
- 财经(20749)
- 业经(18933)
- 经(18039)
- 技术(17782)
- 问题(16285)
- 贸(15590)
- 世界(14508)
- 国际(14396)
- 业(13184)
- 技术经济(11233)
- 经济问题(10118)
- 经济管理(10087)
- 现代(10021)
- 商业(9990)
共检索到3671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彦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笔者认为,政府宏观调控需要市场机制的配合与补充,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并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环境是学术与实践关注的焦点。笔者通过分析中国特色宏观调控背景下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得出如下核心观点:第一,宏观调控策略需在有规则的前提下,兼顾规则与相机抉择,以避免动态不一致性问题与锚定过多目标带来调控效率下降问题。第二,应加强预期管理以提高政策的可信度。中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透明度偏低,政策前瞻性指引效果尚有提升空间。加强预期管理有利于降低政策不确定性,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第三,弱化产业政策的宏观调控职能,确立财政和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主体地位,并进一步强化货币政策的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上推动产业政策从选择性政策向功能性政策转变,以便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同时为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提供良好环境。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京津冀特派办课题组
政府审计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实施和调整完善。针对目前政府审计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作用时面临的深度和广度上的不足,审计人员要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加强审计创新,开展对宏观调控政策的效益审计,提高专项审计调查的质量,以促进政府审计进一步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政府审计 宏观调控 政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庆修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市场机制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是市场经济规律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切实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和科学性。同时,更要注重用制度的方式来巩固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探索的成果,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健
一、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 (一)政府采购制度可以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总供求平衡。政府可根据宏观经济冷热程度及发展态势,在可利用的弹性区间内适时、适量地安排政府采购,产生政府支出的乘数效应,凋节供求总量。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政府可以适时的压缩公共采购支出,这样,便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流通的货币量,使市场物价回跌,抑制过热的投资,降低社会总需求,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反之,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政府通过增加公共采购支出,通过拉动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的投资,或者增加社会福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陈彦斌
一、宏观调控的起源与定义国际上通称的宏观政策在中国通常也被称为宏观调控,两者经常混用。宏观调控这个中国特色术语是在政策实践过程中与时俱进而逐渐形成的。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宏观调节"的概念,1988年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正式使用了"宏观调控"的概念,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
关键词:
预期管理 定向调控 资产泡沫 结构性改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霞
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要求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而我国国民经济目前存在着突出的比例失调现象。本文通过结合马恩著作中蕴含的按比例发展理论,探究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建议我国政府在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础上,把按比例发展作为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路径选择,努力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按比例发展理论 市场经济 宏观调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彭志光 范小俊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黄小虎
在市场经济中无论是物质运动还是价值运动,土地都有重要作用。国家能自觉利用土地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目前,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衔接得不好,导致土地规划虚置;偏重于耕地保护,目标单一;指令性规划缺乏弹性,缺乏公众参与。城市土地收益分配和农村土地收益分配不规范,存在牺牲农民利益问题。
关键词:
土地 调控 研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伯齐
应充分发挥土地的宏观调控作用伯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土地就是这个宏观调控体系中重要的一员。在经济运行中,应把土地的宏观调控放到应有的位置,自觉地运用它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但是,在现实经济运行中,许多人往往只注意到计划、...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文忠
自2003年国务院提出将土地要素作为宏观经济调控"闸门"之一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土地要素调控政策措施,对宏观经济调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此也给予了肯定:"严把土地、信贷两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一系列重要决定为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是我们为了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而作出的重要决策,也是人民银行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1998年至1999年,人民银行三次扩大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2004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进一步扩大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金融机构不再根据企业规模和所有制性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苏剑 陈阳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也在不断创新。中国目前的宏观调控体系以总供求模型为理论基础,可以分为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和市场环境管理三个部分,其中需求管理主要包括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需求型创新、需求侧改革,供给管理主要包括要素价格政策、财政政策、供给型创新、供给侧改革,市场环境管理政策主要包括"市场环境改革"和在既定制度基础上进行的"市场环境微调政策"。本文以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及相关文件为例,分析了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的具体应用,并结合美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探讨了中国近年来宏观调控的创新之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庞明川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宏观调控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反差,并由此引发了多次大规模争鸣。在系统总结中国宏观调控实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中国宏观调控长期坚持总量调控与结构性调控相结合、以结构性调控为主的调控范式,并先后呈现出"总量+结构"与"需求+供给"的特点。笔者认为,中国宏观调控之所以形成了结构性调控特色,是因为在宏观调控决策中,充分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及其方法论、中国经济思想特别是当代经济思想和西方经济理论三种资源,真正做到了"马学为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具有必然的形成逻辑。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宏观调控 结构性范式 形成逻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楚尔鸣 曹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下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新的特征和新的要求,新时代亟需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创新与完善。本文提出通过总量与结构调控相结合,需求与供给相结合,短期与长期相结合,数量、质量与效益相结合,时机、节奏与力度相结合"五个结合"创新完善宏观调控范式,然后构建了传导逻辑维、时间状态维、空间状态维"三维系统"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理论框架,最后针对新时代下中国宏观调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路径。
关键词:
新时代 宏观调控 经济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贾康
中国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联系着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基本要领,其中之一就是"供给管理"的特殊重要性。通过从总量调控不足以"包打天下"、中国经济客观上需要特别注重结构性对策等四个方面,勾画和分析了中国宏观调控必须特别注重理性的"供给管理"的特定原因,以及这种调控的地位和相关的基本要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