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64)
- 2023(18654)
- 2022(15416)
- 2021(14197)
- 2020(11562)
- 2019(25947)
- 2018(25406)
- 2017(47512)
- 2016(25824)
- 2015(28904)
- 2014(28857)
- 2013(27956)
- 2012(26104)
- 2011(23735)
- 2010(23978)
- 2009(22285)
- 2008(22173)
- 2007(20115)
- 2006(18158)
- 2005(16984)
- 学科
- 济(110004)
- 经济(109864)
- 管理(77995)
- 业(73475)
- 企(59449)
- 企业(59449)
- 中国(38249)
- 方法(36409)
- 农(32408)
- 数学(30530)
- 数学方法(30215)
- 财(27853)
- 业经(27379)
- 地方(26474)
- 制(26193)
- 技术(21975)
- 农业(21549)
- 银(21413)
- 银行(21384)
- 学(21092)
- 贸(21014)
- 贸易(20991)
- 行(20685)
- 易(20393)
- 融(20105)
- 金融(20100)
- 体(18073)
- 发(17652)
- 环境(17323)
- 理论(16947)
- 机构
- 学院(364095)
- 大学(362481)
- 济(156094)
- 经济(152904)
- 管理(133791)
- 研究(130801)
- 理学(112510)
- 理学院(111166)
- 管理学(109433)
- 管理学院(108722)
- 中国(103603)
- 京(79010)
- 财(75667)
- 科学(75089)
- 所(65391)
- 中心(59385)
- 江(58466)
- 研究所(58235)
- 财经(58000)
- 农(56465)
- 经(52645)
- 北京(50897)
- 范(49972)
- 师范(49517)
- 经济学(49221)
- 业大(47959)
- 院(47861)
- 州(46166)
- 经济学院(44123)
- 农业(43313)
- 基金
- 项目(232258)
- 科学(184711)
- 研究(177211)
- 基金(167543)
- 家(145009)
- 国家(143728)
- 科学基金(123372)
- 社会(115370)
- 社会科(109297)
- 社会科学(109275)
- 省(90783)
- 基金项目(87204)
- 教育(81708)
- 划(75890)
- 自然(74547)
- 自然科(72819)
- 自然科学(72804)
- 自然科学基金(71563)
- 编号(71457)
- 资助(66986)
- 成果(59728)
- 发(54637)
- 重点(53137)
- 创(52558)
- 部(52118)
- 课题(51917)
- 国家社会(48662)
- 创新(48495)
- 制(47496)
- 性(45367)
- 期刊
- 济(187281)
- 经济(187281)
- 研究(120268)
- 中国(89986)
- 财(59181)
- 管理(55349)
- 农(54695)
- 学报(51816)
- 科学(51399)
- 教育(49549)
- 融(41233)
- 金融(41233)
- 大学(40862)
- 学学(37730)
- 农业(36666)
- 技术(33109)
- 业经(30597)
- 经济研究(30366)
- 财经(29745)
- 经(25929)
- 问题(24381)
- 贸(20712)
- 业(20273)
- 世界(18697)
- 国际(18518)
- 图书(18192)
- 技术经济(18131)
- 科技(17766)
- 坛(17263)
- 论坛(17263)
共检索到5877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红宇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包含多方面的具体内容。从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这一具体内容来看,这一道路的探索源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这种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的土地制度安排推进了低成本的工业化城镇化,产生了巨大的宏观效应。同时,土地制度创新产生了以农民工身份为标志的“第三种群体”,从而使得促进农民增收、调整城乡关系和推进共同富裕也具有“非典型性”。从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视域来看,这种现代化实践既区别于欧美,也不同于日韩发展模式,而是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即第三条城镇化道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辜胜阻 易善策 李华
城镇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必然面临并需要科学引导与管理的重大问题。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具有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双重转型"背景;表现为人口城市化(异地转移)和农村城镇化(就地转移)"双重城镇化方向";是在"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双重动力驱动下的城镇化;是在制度变迁方面自上而下的城镇化和自下而上的城镇化的"双重发展模式"。认为,中国的城镇化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要在产业转型与体制转型的背景下,将人口城市化与农村城镇化、"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的城镇化机制结合起来,并积极多渠道地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关键词:
城镇化 工业化 中国特色 农民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焦晓云
文章基于建国后毛泽东对中国城镇化建设的探索实践,对"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一五计划时期、大跃进时期、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等不同时期我国城镇化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梳理,报告了1949-1978年间中国城市数量由69座增加到191座、城镇化率由10.64%增加到17.92%的成果。通过历史研究和归纳分析,得出只有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城镇化才是可持续的城镇化、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是客观规律等历史经验,也得出了城镇化发展遭遇挫折的主观原因是对城镇化问题不能达成共识、客观原因是不尊重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直接原因是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城镇化 城市建设 城市经济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鲁德银
中国土地城镇化道路最重要的特征是土地国有化。我国土地国有化带来诸多重大问题:私有产权保护不力损害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土地国有化与市场化的冲突;强制征收和廉价补偿妨碍和谐社会建设;导致土地过度城镇化,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完善中国特色的土地城镇化道路就是要采取"市场化+国有化"的土地城镇化道路:政府要转变观念与职能,确立科学发展观主导地位;国有与私有土地产权平等保护制度;发挥市场机制在农村土地所有权征收和城镇国有土地出让中利益分配作用;健全公平和谐征收法律制度;发挥土地产权自我保护耕地的机制。
关键词:
城镇化 土地国有化 中国特色 土地产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肖金成 史育龙 申兵 袁朱 李忠 欧阳慧
一、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基本内涵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总结城镇化的实践经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与人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国
[期刊] 改革
[作者]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肖金成
城镇化是以城市为主导进行生产要素空间再配置的历史进程。不同的国情使得城市化的模式多种多样。城镇化道路有其内涵和发展规律。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就是与中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国情相适应,提高各级城市和城镇的承载能力,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城镇转移,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要引导城市和城镇集约发展,促进城市群健康发展,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住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城镇化 发展规律 承载能力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葛扬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是我们党和国家长期探索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韩越
本文在分析农民市民化主要障碍在于体制、政策、认识、素质等四方面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有效克服障碍、加快农民市民化的现实途径,即:一是走城镇化道路更符合国情,能够走出单纯依靠城市化的误区;二是走城镇化道路更有利于缓解转换难度,短时间内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三是走城镇化道路更有利于构筑农民市民化的产业支撑。
关键词:
城镇化道路 农民市民化 现实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海钦
农业资源紧缺、农户经营分散、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农业发展不平衡等构成了农业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围绕中国农业实际,创新土地经营制度,本文通过对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农村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永久分离、改"承包制"为"永包制"、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庄经营形式的分析,阐述了中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创新的最新指向,特别是改革"普惠制"惠农政策的建议,对目前国家制定农业政策的指导意义更为明显。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中国特色 土地经营制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沈体雁 郭洁
当前中国的城镇化仅以土地财政和低附加值工业为主要驱动力,低经济密度以及低附加值工业的蔓延式扩张,严重影响了城镇的集聚经济效应和网络效应。在"集聚三角形"中,以人为本、集聚创新是发挥城镇集聚经济效应的关键,既要提升政府管理人口经济集聚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城镇人口和经济密度,又要构建城市与区域创新系统,提高城镇的创新管理和服务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相比于以土地经营为主的"城镇经营1.0",开展以城镇人文和产业生态系统经营为目标的"城镇经营2.0"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新型城镇化 集聚创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栋生
城镇最适合于工业以及所有现代产业空间配置的集聚要求,所以城镇化、工业化如形影相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和城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产业立市、兴市,中小城市依托特大城市,协调、协作构建城市群。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城市环境;坚持统筹兼顾,城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一起抓,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李颖
"新常态"发展阶段国家建设的中心任务已调整为通过产业布局优化调整促进各类要素资源高效集约配置,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在这一进程中,城镇化是核心驱动力。针对新型城镇化战略目标,本文通过对中国132个地级以上城市规模分布的对数正态、帕累托、齐普夫分析,比较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效率的差异,揭示了影响因素,进而指出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关键是改革现有制度安排,促进人口充分流动,实现城市规模的最优分布。
关键词:
城镇化 城市规模 发展效率 制度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占斌
城镇化是各国实现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和重要标志,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王牌"力量,它能够为创造巨大的内需投资提供动力和空间并更好地改善民生。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新挑战、新任务,我们需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道路主要表现为新核心、新理念、新动力、新方式、新格局、新重点等六个"新"。走好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正确认识城镇化发展规律,结合中国城镇化的特殊性,牢固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发展理念,降低城镇化门槛,建设包容性城镇,积极完善城镇化战略格局,多渠道筹措城镇化资金,积极深化制度改革。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新理念 新动力 新方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柏文 杨懿 李慧新
从城镇化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几乎一直在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从古代的行政型城镇化道路和市镇化道路,到近代的商业城镇化道路,再到当代的乡镇工业小城镇化道路。在1000多年城镇化历史中,中国只有约138年的时间在学习西方的传统工业城镇化道路。从城镇化动力产业的角度来看,中国推动城镇化依赖众多的产业,古代主要依赖手工业和商业,近代主要依赖商业和近代工业,现代主要依赖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中国对城镇化动力产业的选择一向比较绿色环保。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产业的视角,以第三产业作为中国城镇化的动力产业将是未来中国特色城镇化的主要道路之一。
关键词:
中国 特色城镇化 动力产业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经勇 任柏强
从十六大报告关于三农问题论述的逻辑体系看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结合繁荣农村经济的内在要求提出来的。也就是说 ,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以逐步优化城乡人口布局 ,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创造必要的条件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城镇化道路 理性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