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63)
- 2023(9823)
- 2022(8298)
- 2021(7957)
- 2020(6715)
- 2019(16170)
- 2018(15936)
- 2017(29976)
- 2016(16410)
- 2015(19073)
- 2014(19109)
- 2013(19104)
- 2012(18180)
- 2011(16483)
- 2010(16611)
- 2009(15593)
- 2008(15685)
- 2007(13882)
- 2006(11869)
- 2005(10974)
- 学科
- 济(74008)
- 经济(73931)
- 管理(42121)
- 业(39797)
- 方法(34276)
- 企(31386)
- 企业(31386)
- 数学(30153)
- 数学方法(29923)
- 中国(21780)
- 农(19277)
- 财(17469)
- 学(16660)
- 贸(15823)
- 贸易(15813)
- 易(15443)
- 制(15134)
- 业经(13919)
- 银(13333)
- 银行(13313)
- 行(12825)
- 融(12569)
- 金融(12567)
- 农业(12484)
- 理论(11804)
- 地方(11661)
- 和(10862)
- 体(10344)
- 务(10024)
- 财务(10005)
- 机构
- 大学(242742)
- 学院(238375)
- 济(106196)
- 经济(104176)
- 管理(88508)
- 研究(85758)
- 理学(75431)
- 理学院(74511)
- 管理学(73396)
- 管理学院(72931)
- 中国(68593)
- 京(52512)
- 科学(50092)
- 财(48414)
- 所(43501)
- 农(39835)
- 研究所(39549)
- 中心(39400)
- 财经(38772)
- 经(35440)
- 江(35322)
- 经济学(34911)
- 北京(33900)
- 业大(33520)
- 范(31906)
- 师范(31618)
- 经济学院(31556)
- 农业(31506)
- 院(30521)
- 财经大学(28899)
- 基金
- 项目(153194)
- 科学(119962)
- 研究(113955)
- 基金(112029)
- 家(97522)
- 国家(96763)
- 科学基金(81609)
- 社会(72717)
- 社会科(68883)
- 社会科学(68865)
- 基金项目(58511)
- 省(56543)
- 教育(53497)
- 自然(50658)
- 自然科(49437)
- 自然科学(49418)
- 划(48942)
- 自然科学基金(48580)
- 资助(46592)
- 编号(46005)
- 成果(38683)
- 部(36405)
- 重点(35174)
- 发(32938)
- 课题(32113)
- 创(31412)
- 教育部(31315)
- 国家社会(31082)
- 中国(30832)
- 大学(29980)
- 期刊
- 济(114406)
- 经济(114406)
- 研究(73452)
- 中国(51276)
- 财(37762)
- 学报(36236)
- 农(36005)
- 科学(34481)
- 管理(30770)
- 教育(27825)
- 大学(27425)
- 学学(25531)
- 农业(24440)
- 融(23784)
- 金融(23784)
- 技术(20808)
- 财经(20038)
- 经济研究(19331)
- 经(17362)
- 业经(16117)
- 问题(15946)
- 贸(14978)
- 业(14403)
- 世界(13168)
- 国际(12888)
- 技术经济(12021)
- 图书(11230)
- 版(11200)
- 理论(11127)
- 统计(11062)
共检索到362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豆书龙 张明皓
土地托管关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土地托管亟待从理论层面进行深入推进。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在土地托管理论方面处于整体指导地位,实体主义是土地托管的价值引导,新古典/新制度经济学是土地托管的效率保障,后现代/后结构主义是土地托管的反思取向,生计框架则构成土地托管的底线思维。土地托管的五大理论不是无序的理论杂糅,而是呈现出一核多元的理论互构形态。未来土地托管理论研究应保持对土地托管多元化实践的包容心态,自觉应用多元理论指导土地托管实践,同时须根据实践变化不断提炼中国土地托管的基础理论,传播中国特色土地托管经验,提升土地托管理论范式的国际话语权,形成土地托管基础理论和现实实践的"大循环"。
关键词:
土地托管 理论反思 一核多元 农政问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凌啸 武舜臣
土地托管是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组成。基于理论剖析和实践归纳,本文试图得出土地托管的内涵特征和实现逻辑,以规范学界和决策层对土地托管的认识。文章认为,土地托管本质为农地经营权细分后的优化配置,表现出服务基础上的二元主体经营特征。其发展得益于收益共享和风险分担机制的构建,却受限于内含的高交易成本。影响机制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家庭代际分工、农业机械发展和农机服务市场发育共同构成了土地托管实现的外部条件。多元主体的参与逻辑则构成了土地托管形成的内在基础。根据研究结论,本文给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关键词:
土地托管 内涵特征 实现逻辑 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明康
中国特色银行业监管理论体系的有机构成中国特色银行业监管理论体系是银行监管一般规律和良好实践的中国化与理论升华,是指导中国银行业监管工作的纲领和旗帜。它包含四个组成部分:一是清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公丕宏 公丕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实践经历了改革推动减贫阶段、规模攻坚扶贫阶段、综合扶贫开发阶段、精准扶贫脱贫攻坚阶段,对扶贫实践的历史演进进行系统的总结,有助于厘清扶贫实践与理论的发展脉络,认识扶贫开发中的失效及原因。当前我国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正确选择是精准扶贫。该文认为,在理解精准扶贫的生成逻辑、把握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基础上,以问题导向不断完善精准扶贫体制机制,推动新时期精准扶贫的制度建设与理论创新,从而更加有力地推动新时期社会主义扶贫实践。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实践创新 制度建设 理论创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公丕宏 公丕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实践经历了改革推动减贫阶段、规模攻坚扶贫阶段、综合扶贫开发阶段、精准扶贫脱贫攻坚阶段,对扶贫实践的历史演进进行系统的总结,有助于厘清扶贫实践与理论的发展脉络,认识扶贫开发中的失效及原因。当前我国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正确选择是精准扶贫。该文认为,在理解精准扶贫的生成逻辑、把握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基础上,以问题导向不断完善精准扶贫体制机制,推动新时期精准扶贫的制度建设与理论创新,从而更加有力地推动新时期社会主义扶贫实践。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实践创新 制度建设 理论创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希良 张达 余润心
中国的全国碳市场建设,一方面要遵循碳市场的基本原理和充分借鉴国际实践经验,但更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碳市场发展之路。在初始阶段,中国的全国碳市场总体上是一个基于强度的碳市场,而不是一个基于总量的碳市场,实质上是一个多行业的可交易绩效标准(Tradeable Performance Standards),兼具碳税和补贴两种政策激励效果。全国碳市场的总量是一个和覆盖行业实际产出量相关联的灵活总量,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总量。碳市场管控的企业碳排放量不仅包括现场产生的直接碳排放量,也包括企业消费电力和热力引起的间接碳排放量。"十四五"期间,全国碳市场建设力争实现对8个重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全覆盖,按"严控增量"的原则,设定全国碳市场配额总量和确定行业碳排放基准,积极发挥全国碳市场建设在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中的作用。"十五五"期间,进一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参与程度和覆盖企业数量,按"稳中有降"的原则,设定全国碳市场配额总量和确定行业碳排放基准,逐步扩大配额有偿分配比例,进一步提高全国碳市场在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碳市场 碳交易 系统设计 碳减排 碳税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詹德斌 陈俊杰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表现出“情理相交、真诚温暖”的鲜明风格,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然而,迄今为止,中国学术界尚未对亲情外交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鉴于此,本文借鉴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以及“历史政治学”的研究路径来构建亲情外交理论。首先,新时代中国特色亲情外交理论积极汲取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其包含着“天下国家”现代化转型、党的领导以及民心政治的三重理论逻辑;其次,基于亲情外交的理论内涵,可以演绎出“天下一家亲”的世界观、“天下无外”的方法论和“化成天下”的价值观三个维度。最后,本文抽象和提炼出亲情外交的理论范式,并结合新时代中国外交实践进行初步验证。实践表明,新时代中国特色亲情外交在处理国际关系中情理并举、情理融通,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外交话语权,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洪一
高等职业教育在当代中国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中国特色高职文化的建构需要依据和结合特定的渊源背景、土壤条件和建构语境,并以自身独特的类型要素和运行模式为内核,有序地积淀和成长。中国高职文化在文化品性上体现出实用性、开放性、多样性特征以及强烈的使命意识。高职院校作为高职文化的承载者,在对中国特色高职文化的实践中,要力避格式化、平俗化、割裂化、急功近利和无所作为的倾向。
关键词:
高职文化 建构 实践 中国特色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渤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国高质量发展与ESG发展理念的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004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首次提出ESG概念,从此这一概念作为一个整体的责任投资理念进入公众视野。
关键词:
中国特色 ESG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豆书龙 张明皓
土地托管作为拥有万亿元市场规模潜力的重要产业,已经成为工商资本进入现代农业的重要领域。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将工商企业列为主要的政策支持对象,但在实践中,工商企业土地托管却遭遇困境。以山东省平安县丰收公社为研究案例,运用"科层理性-关系理性"理论框架分析工商企业土地托管遭遇困境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发现:政策支持形式化和部门之间的职能冲突是导致丰收公社土地托管遭遇困境的直接原因;历史因素累积使地方政府形成了规模农业的发展惯性,这是导致工商企业土地托管遭遇困境的历史原因;相关主体的关系并未协调,更多地依据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逻辑参与土地托管实践,这是导致丰收公社土地托管遭遇困境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推动土地托管政策的有效执行,应大力宣讲土地托管的重大意义、加强基层涉农部门协调、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理顺政府、市场与社会关系等。
关键词:
工商企业 土地托管 基层治理 实践逻辑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白瑞雪 白暴力
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经济理论为建设新时代生态经济体系、推动新时代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经济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本,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总结、提炼社会经济发展实践,以社会经济实践为基础,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汲取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生态文明智慧,消化吸收我国古代科学思想,古为今用,连绵发展;吸收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思想结晶,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深入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经济理论,深刻把握其核心内涵,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松玲
我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 ,目前又正值经济转型期 ,就业压力巨大 ,且出现了很多新特点、新矛盾。解决问题的基础性工作是借鉴发展经济学的积极成果 ,发展中国特色的就业理论 ,包括中国劳动就业特点、劳动力转移方式和扩大就业战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力平
本文强调中国特色预算管理监督是国家预算管理之共性与我国制度性安排之个性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核心要义是在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框架内,依据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对中国特色财政预算进行管理监督。本文讨论该体系的主要特征与运作创新,并得出结论与提出建议。
关键词:
中国特色预算 预算管理监督 人大实践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陈彩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鲜明的实践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特性,既可以通过其思想来源得到展示,又可以借助其主要问题予以体现,也可以根据其理论精髓得以彰显。深入体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特性,有利于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引领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保平 付雅梅
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代,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社会逐渐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探索、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以及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三个发展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其中,理论创新体现在以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改变确立了阶段性主题,提出了以新发展理念为精髓的现代化理念,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实质的现代化制度创新,以"中国梦"为线索的现代化蓝图的升华。实践创新体现在从外向经济到双向驱动的开放现代化之路,兼顾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绿色现代化之路,着眼短期发展和长期趋势的创新现代化之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现代化之路,以消除不平衡为目标的协调现代化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