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75)
- 2023(11576)
- 2022(9601)
- 2021(9349)
- 2020(7661)
- 2019(17187)
- 2018(17019)
- 2017(30672)
- 2016(16497)
- 2015(18847)
- 2014(18268)
- 2013(17526)
- 2012(16435)
- 2011(15036)
- 2010(15075)
- 2009(13887)
- 2008(13430)
- 2007(12178)
- 2006(10752)
- 2005(9462)
- 学科
- 济(62867)
- 经济(62701)
- 管理(47913)
- 业(43540)
- 企(37930)
- 企业(37930)
- 方法(25941)
- 中国(23860)
- 数学(20729)
- 数学方法(20495)
- 农(17636)
- 技术(17228)
- 业经(15832)
- 财(14910)
- 制(14444)
- 理论(13900)
- 学(13831)
- 贸(12529)
- 贸易(12515)
- 和(12457)
- 易(12251)
- 技术管理(12176)
- 银(11610)
- 银行(11585)
- 地方(11428)
- 行(11259)
- 农业(11006)
- 体(10958)
- 教育(10694)
- 融(10689)
- 机构
- 大学(227674)
- 学院(224997)
- 济(95199)
- 经济(93335)
- 管理(84949)
- 研究(83901)
- 理学(72036)
- 理学院(71172)
- 管理学(70100)
- 管理学院(69647)
- 中国(64395)
- 京(49688)
- 科学(49377)
- 财(43480)
- 所(41580)
- 研究所(37804)
- 中心(37402)
- 农(35130)
- 江(34577)
- 财经(33786)
- 北京(32041)
- 范(31725)
- 师范(31407)
- 经(30891)
- 院(30754)
- 业大(30496)
- 经济学(29393)
- 农业(27232)
- 州(27166)
- 经济学院(26201)
- 基金
- 项目(151261)
- 科学(120339)
- 研究(115835)
- 基金(108622)
- 家(95043)
- 国家(94215)
- 科学基金(80311)
- 社会(75619)
- 社会科(70791)
- 社会科学(70771)
- 省(58771)
- 基金项目(56321)
- 教育(54304)
- 划(49983)
- 自然(48082)
- 自然科(47057)
- 自然科学(47038)
- 编号(46320)
- 自然科学基金(46251)
- 资助(43163)
- 成果(39410)
- 创(36658)
- 重点(34694)
- 部(34419)
- 课题(33962)
- 创新(33401)
- 发(32917)
- 国家社会(31998)
- 教育部(29832)
- 中国(28972)
- 期刊
- 济(106862)
- 经济(106862)
- 研究(72606)
- 中国(58151)
- 教育(36768)
- 管理(34678)
- 学报(34579)
- 财(33672)
- 科学(33561)
- 农(32609)
- 大学(26882)
- 学学(24451)
- 技术(22468)
- 农业(22433)
- 融(20175)
- 金融(20175)
- 经济研究(18143)
- 财经(17279)
- 业经(15906)
- 经(15168)
- 图书(14065)
- 业(13775)
- 问题(13516)
- 科技(13309)
- 贸(12667)
- 世界(12078)
- 坛(11987)
- 论坛(11987)
- 技术经济(11809)
- 国际(11113)
共检索到357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苏金燕
[目的/意义]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建设、期刊评价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仍然存在一些待加强、待改进甚至待纠正的问题。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利于促进期刊发展与学术繁荣。[方法/过程]在分析我国四大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方向,最后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期刊评价体系为例,分析期刊评价的实践创新情况。[结果/结论]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体系在三个方面还有待加强,在构建该评价体系时要坚持两个原则、五个方向,我国期刊评价实践工作在指标体系、分类机制、同行评议专家团队构建、同行评议方法等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评价监督机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钟君
马克思主义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和根本遵循。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最鲜活、最科学、最有效的中国理论。在深刻变革的时代,解决中国问题不能简单套用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也不能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更不能简单套用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和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没有现成的理论和教科书可用,一切刻舟求剑、照猫画虎、生搬硬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异宾
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要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的特色,充分体现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承担着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功能。让理论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既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计。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哲学社会科学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东刚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创新在各项事业中的重大作用。党的十八大做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学术环境的重大举措。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放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突出了创新在积极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异宾
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要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的特色,充分体现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承担着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功能。让理论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既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计。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哲学社会科学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永进
毛泽东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起到了开创性和奠基性作用。他在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实现了话语体系的创新性构建;强调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指导作用,明确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本方针,推动了学术体系的方向性发展;参与制定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指导设立相关研究机构,支持图书报刊的编辑出版,促进了学科体系的时代性完善。考察毛泽东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历史经验,对于繁荣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晓晶 吴卫星 李建军 王擎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金融强国的关键核心金融要素是“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①。这“六个强大”是关于现代金融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基本要义。在“六个强大”中,前两强即强大的货币和强大的中央银行,可以说是金融强国的最核心标识,是金融强国的纲;后四强是金融强国的重要支撑,是金融强国的目。这里,我想主要就强大的货币与强大的央行做一些分析。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曙光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理所当然地包括人文社科期刊体系的构建及其特色化发展。进入新时代,人文社科期刊发展的根本要求是走特色化之路。要真正做到特色化发展,就要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期刊发展的规律,探索期刊未来发展趋势,把握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和期刊发展的特点和要求;把人(编辑)作为第一位的因素,充分调动编辑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大主办单位对期刊的投入,搞好期刊的软件和硬件建设;处理好栏目与整刊、学术与评价、期刊与主办单位的关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中充分发挥人文社科期刊的引领作用。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办刊者需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媚流俗,高瞻远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建华
服务社会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也是不断获取知识、方法创新的重要源泉。准确判断社会发展趋势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功能。要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民族风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新民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联合在江苏溧阳召开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学术影响力报告》成果评审暨主编高层论坛会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川生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为人民做学问、为群众拿笔杆。整合育人力量,使哲学社会科学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推动一批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学科进入并稳定在世界一流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做出全面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规律的新思想、新认识,在我国哲学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振磊
促进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发展,重点打造学科交叉类创新平台。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巩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将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紧密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大命题。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深刻阐释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为新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中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苏新宁
探讨我国目前期刊评价研究的状况,阐述期刊评价中运用的一些指标,分析过去期刊评价指标对现今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的不适应性,并根据引文索引的特征,提出一些期刊评价指标的修正策略,最后给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樊丽明
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体现了对《文史哲》杂志的殷殷嘱托和对高品质学术期刊建设的未来期许,为新时代弘扬中华文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供了重要遵循,为建设高品质学术期刊、促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注入了强大动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东刚
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创新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与国际话语权的迫切需要,也是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升创新能力、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迫切需要。高校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学科优势突出,研究力量雄厚,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力量,在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当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