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71)
- 2023(6392)
- 2022(5306)
- 2021(5399)
- 2020(4296)
- 2019(10229)
- 2018(9681)
- 2017(16782)
- 2016(8630)
- 2015(9796)
- 2014(9615)
- 2013(9498)
- 2012(8794)
- 2011(8447)
- 2010(8316)
- 2009(7821)
- 2008(7671)
- 2007(6612)
- 2006(5990)
- 2005(5669)
- 学科
- 济(41103)
- 经济(41052)
- 业(22465)
- 管理(21856)
- 方法(18015)
- 企(15439)
- 企业(15439)
- 中国(15337)
- 数学(15328)
- 数学方法(15207)
- 农(13281)
- 贸(10291)
- 贸易(10284)
- 易(10120)
- 农业(9644)
- 学(8634)
- 业经(8421)
- 财(8377)
- 制(7461)
- 银(7226)
- 银行(7223)
- 行(7065)
- 理论(6910)
- 融(6844)
- 金融(6844)
- 收入(6396)
- 发(6108)
- 环境(6100)
- 和(5938)
- 关系(5815)
- 机构
- 大学(135350)
- 学院(130531)
- 济(63689)
- 经济(62742)
- 研究(50683)
- 管理(47279)
- 理学(40580)
- 中国(40555)
- 理学院(40100)
- 管理学(39546)
- 管理学院(39304)
- 京(29802)
- 财(27768)
- 科学(27432)
- 所(24494)
- 财经(22455)
- 研究所(22438)
- 经济学(22123)
- 中心(21785)
- 经(20804)
- 北京(19845)
- 经济学院(19788)
- 范(18437)
- 师范(18306)
- 院(18030)
- 农(17240)
- 财经大学(17024)
- 江(16635)
- 科学院(15429)
- 师范大学(15336)
- 基金
- 项目(85223)
- 科学(68615)
- 基金(65365)
- 研究(64907)
- 家(57061)
- 国家(56617)
- 科学基金(48008)
- 社会(44538)
- 社会科(42254)
- 社会科学(42249)
- 基金项目(33102)
- 教育(29998)
- 省(28131)
- 自然(28062)
- 自然科(27419)
- 自然科学(27411)
- 自然科学基金(26992)
- 资助(26985)
- 划(25545)
- 编号(24494)
- 成果(21240)
- 部(21067)
- 中国(20606)
- 国家社会(20322)
- 重点(19759)
- 教育部(18712)
- 发(18610)
- 创(17427)
- 课题(17296)
- 人文(17154)
共检索到200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祖辉 李锋 钱振澜 钱泽森 叶海健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首次提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根植于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全面应用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了理论渊源的“高度”、理论创新的“广度”,理论建构的“效度”三个方面的品格。理论形成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具有“全面发展”“全面统筹”“全面攻坚”三大时代特质。“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以“全面反贫困(Comprehensive anti-poverty)”的理念为内在统领,在理念、机制和策略三大层面细化为党建引领、包容发展、全局统筹、全域协同、全员参与、精准施策、内源驱动七大要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荣党 成晓毅
世界的贫困在亚洲,亚洲的贫困在印中,中国的贫困在农村,农村的贫困在西部。如何有效地识别出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是新阶段反贫困工作的基础工程,同时提炼有中国元素的反贫困度量理论与经验也是国际和国内持续减贫行动的共同需求。文章分析了中国反贫困度量的二元性、当前度量的"一刀切"和贫困的多样性等特征,系统地评述了国内外研究的成效与不足,最后提出了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关键词:
反贫困度量 农村 评析 发展性需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伊敏
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贫困问题就一直存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国的统治者及知识分子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关注贫困问题,而我国对于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的研究也在历史发展中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目前,国内对于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国古代扶贫思想的研究,二是对中国近现代贫困与反贫困思想的研究,三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贫困与反贫困思想的研究。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反贫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的反贫困理论是当前学术界重点关注的话题。本文以中国的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研究为核心,系统梳理中国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研究的历史进程及主要内容,以此来对中国贫困研究的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和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
贫困问题 关注贫困 反贫困 扶贫思想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王海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深化的实践标志。新时代孕育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时代之问"即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当代中国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向何处去的理论回答,这是从肩负历史使命角度所体现的实践品格。它继承和发展唯物史观,坚持和突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特别要求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方法,特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特别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是其实践品格在思想内容上的主要体现。它致力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是其实践品格在现实任务和目标追求上的突出体现。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易连云
学校德育改革长期以来备受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学校德育改革经过长达几十年的探索,虽然因社会变迁困难重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的,既来自于外来文化也出自于自身发展过程中内在矛盾的强大冲击,仍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的关键在于如何在总结既有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之上,探索和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德育模式。然而,如何确立与建构中国特色学校德育模式并非一个简单的问题,其间,方法论导向至为关键,它既要代表着中国文化与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同时它也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公丕宏 公丕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实践经历了改革推动减贫阶段、规模攻坚扶贫阶段、综合扶贫开发阶段、精准扶贫脱贫攻坚阶段,对扶贫实践的历史演进进行系统的总结,有助于厘清扶贫实践与理论的发展脉络,认识扶贫开发中的失效及原因。当前我国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正确选择是精准扶贫。该文认为,在理解精准扶贫的生成逻辑、把握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基础上,以问题导向不断完善精准扶贫体制机制,推动新时期精准扶贫的制度建设与理论创新,从而更加有力地推动新时期社会主义扶贫实践。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实践创新 制度建设 理论创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公丕宏 公丕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实践经历了改革推动减贫阶段、规模攻坚扶贫阶段、综合扶贫开发阶段、精准扶贫脱贫攻坚阶段,对扶贫实践的历史演进进行系统的总结,有助于厘清扶贫实践与理论的发展脉络,认识扶贫开发中的失效及原因。当前我国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正确选择是精准扶贫。该文认为,在理解精准扶贫的生成逻辑、把握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基础上,以问题导向不断完善精准扶贫体制机制,推动新时期精准扶贫的制度建设与理论创新,从而更加有力地推动新时期社会主义扶贫实践。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实践创新 制度建设 理论创新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瞿林东
新时代中国特色历史学基本理论,是当代中国历史学理论建设努力的目标,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和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成就的指导下,努力反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学术性,构建以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及其相关重大专题为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并在表现形式上从纵向关注实现古今联系,从横向探索中外互鉴模式。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历史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 历史学 基本理论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金龙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综合的科学理论体系,蕴含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精华,坚守了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追求,发掘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及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的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新思想提供了理论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诠释治国之道、修身之道、人与自然关系、全面从严治党与大国外交方略的文化底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志耘 李芳
从治理发展的历史中抽绎出治理的演变规律、变革动因与逻辑,然后由一般到特殊,开展中国特色科技治理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认为:科技治理变革的动力源自科技—产业—社会的相互作用,根本原因是科技与社会的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技术的工具化是科技治理调试的逻辑起点;治理的基本目标是趋利避害,表现在科技治理中则是增进人类福祉和促进科技向善,这决定了科技治理推进的3个主要方向,即创新加速、赋能加速以及风险防范;范式变革下,科技发展正处于一个复杂系统中,要求体系化推进科技治理;对应当前亟待解决的5类问题,中国科技治理体系需要至少具备4种功能,对应构建4大治理系统,并通过运行机制和治理工具的设计完善来重塑各主体的利益关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詹德斌 陈俊杰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表现出“情理相交、真诚温暖”的鲜明风格,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然而,迄今为止,中国学术界尚未对亲情外交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鉴于此,本文借鉴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以及“历史政治学”的研究路径来构建亲情外交理论。首先,新时代中国特色亲情外交理论积极汲取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其包含着“天下国家”现代化转型、党的领导以及民心政治的三重理论逻辑;其次,基于亲情外交的理论内涵,可以演绎出“天下一家亲”的世界观、“天下无外”的方法论和“化成天下”的价值观三个维度。最后,本文抽象和提炼出亲情外交的理论范式,并结合新时代中国外交实践进行初步验证。实践表明,新时代中国特色亲情外交在处理国际关系中情理并举、情理融通,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外交话语权,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许光伟
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核心的出发点,在于将其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版"和21世纪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必须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工作体系中"方法论规范"与"理论规范"的辩证结合关系及其一般推进机理,并将其引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规范的针对性研究中。依据《资本论》的工作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以具体化在"方法论品性"和"理论品格"层面进行深入精细的研究。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原则上可以构造为"革命性+本土性+具象性"的品性结构;相应的,具有四种
[期刊] 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张恒喜 虞健飞
本文在分析信息对新时期国防建设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根据作者在承担各项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我国国防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考虑到我国的经济技术条件,对我国国防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防信息系统 中国特色 效能 机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宋洪远 江帆
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减贫发展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历史比较分析的方法,系统梳理了两百多年来美英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反贫困理论的演变过程及其减贫政策实践,回顾总结了一百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减贫政策实践。研究得出:由于基本国情、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中国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反贫困道路上存在明显区别,形成了“以资本为中心”和“以人民为中心”两种不同的反贫困模式。在此基础上,本文论证了以“资本为中心”的反贫困理念和政策实践的不足与缺陷,探究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反贫困理念和行动对实现持续稳定减贫的意义与作用,并对中国特色扶贫减贫的经验和启示进行了总结提炼,为世界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