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46)
2023(6006)
2022(5027)
2021(4976)
2020(4141)
2019(10028)
2018(9323)
2017(17604)
2016(8837)
2015(9857)
2014(9295)
2013(9403)
2012(8896)
2011(8231)
2010(8063)
2009(7502)
2008(7380)
2007(6210)
2006(5524)
2005(5333)
作者
(22994)
(19330)
(19068)
(18403)
(12420)
(9095)
(8550)
(7425)
(7417)
(6790)
(6638)
(6366)
(6257)
(6186)
(6112)
(6047)
(5648)
(5607)
(5491)
(4998)
(4859)
(4707)
(4473)
(4430)
(4383)
(4304)
(4113)
(3908)
(3819)
(3815)
学科
(41434)
经济(41388)
(21861)
管理(20980)
方法(17006)
数学(15498)
数学方法(15385)
中国(15231)
(14034)
企业(14034)
(13140)
(10942)
贸易(10934)
(10772)
(9723)
农业(9621)
(7656)
关系(7487)
(7161)
金融(7161)
业经(7146)
(7019)
银行(7017)
收入(6917)
(6875)
环境(6512)
(6438)
(6293)
地方(5866)
(5814)
机构
大学(126972)
学院(121858)
(64572)
经济(63788)
研究(50658)
管理(44591)
中国(41004)
理学(38152)
理学院(37712)
管理学(37276)
管理学院(37024)
(29128)
(27963)
科学(25562)
(24477)
财经(23140)
经济学(22439)
研究所(22089)
中心(21895)
(21561)
经济学院(20240)
北京(18773)
(18165)
财经大学(17608)
(17180)
(16036)
师范(15954)
(15681)
科学院(15125)
研究中心(14825)
基金
项目(80590)
科学(65321)
基金(63107)
研究(61529)
(55269)
国家(54899)
科学基金(46516)
社会(43276)
社会科(41216)
社会科学(41208)
基金项目(31769)
教育(27448)
自然(26929)
自然科(26342)
自然科学(26333)
资助(26314)
自然科学基金(25930)
(25571)
(23335)
编号(22313)
(20565)
中国(20538)
国家社会(20336)
成果(19501)
重点(18681)
教育部(18246)
(17960)
人文(16693)
(16498)
(16313)
期刊
(66875)
经济(66875)
研究(43893)
中国(27572)
(21296)
管理(17167)
科学(17089)
学报(16732)
(16627)
大学(13871)
(13683)
金融(13683)
经济研究(12943)
教育(12799)
学学(12637)
财经(12188)
农业(11729)
(11114)
世界(10696)
(10692)
国际(10298)
问题(9314)
技术(9123)
业经(7716)
(7695)
技术经济(6032)
统计(5705)
经济问题(5491)
图书(5231)
(5027)
共检索到194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吴振磊  刘泽元  王泽润  
中国在七十多年的减贫历程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系统阐释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一般框架并总结中国减贫的一般经验,是对全球减贫理论和话语体系做出中国贡献的必经之路。基于对中国减贫实践的历史考察与特征分析,本文将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一般框架概括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体系、以发展为中心的政策体系、以协同为中心的工作体系和以创新为中心的工具应用体系,并对中国特色减贫道路所蕴含的特殊性与一般性进行了辩证分析。进而将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一般经验提炼为强化领导、连续规划、动态瞄准、发展导向、多维协作、上下互动,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可能借鉴。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黄承伟  袁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国家建设与发展中始终坚持与贫困作斗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展开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这条道路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扶贫思想不断完善的实践成果。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扶贫论述)为根本遵循,以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为基本目标,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中国扶贫开发进入新时代脱贫攻坚新阶段,取得历史上最好的减贫成绩,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习近平扶贫论述思想深刻、内涵丰富、逻辑严密,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前所未有辉煌成就的根本遵循,将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中国经验与中国智慧。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黄承伟  袁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国家建设与发展中始终坚持与贫困作斗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展开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这条道路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扶贫思想不断完善的实践成果。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扶贫论述)为根本遵循,以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为基本目标,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中国扶贫开发进入新时代脱贫攻坚新阶段,取得历史上最好的减贫成绩,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习近平扶贫论述思想深刻、内涵丰富、逻辑严密,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前所未有辉煌成就的根本遵循,将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中国经验与中国智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辉   张子尧   尹恒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培育贫困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是解决区域不平衡问题的治本之举。中国政府在2011年底推出了新一轮全国性区域扶贫开发计划,本文利用手工收集整理的政策文件信息,结合县域经济、企业和土地交易等宏微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深入剖析了区域扶贫政策的宏观经济效果和微观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扶贫开发计划显著推动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且未对邻近或对口帮扶地区造成负面影响。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工业化的推进,其中既包括生产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又包括生产效率改善的内涵式发展。此外,成本收益分析表明扶贫开发计划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并具有财政长期可持续性。本文结果为进一步完善区域扶贫政策措施、推动区域均衡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蒋永穆  万腾  周宇晗  
贫困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的贫困治理为全球反贫困实践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目标,但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存在难以避免的市场缺陷,这就决定了我国的贫困治理必然坚持政府集成。四十年减贫道路中的政府集成主要体现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集成;政府主体与其他主体的集成;"扶志"与"扶智"的集成;输血与造血的集成;"精准"方略的集成和"政策"扶贫的集成。新时代全力应对"最难啃硬骨头",须进一步强化政府集成,注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集成,并将扶贫开发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方国良  
综合商社是以贸易为主体、以金融为中介、以实业为依托的跨国公司组织形式,是集国际化、集团化、实业化、多元化于一身的贸易产业集团。它以其规模和综合经营优势,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也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界的热门话题。 一、综合商社的产生及其作用 综合商社是日本首创的一种商业组织,产生于19世纪末,发展于二战后。它在日本经济的起飞阶段,担负着日本企业的资源进口、产品出口、开拓海外市场的重任,推动了日本经济的迅猛增长,促进了日本经济国际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据有关资料统计,80年代中叶日本九大综合商杜的总销售额达到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6%;目前,它们在日本贸易总额中占5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金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们风险意识的提高,保险作为一种经济保障制度,在保障经济、促进改革、稳定社会、造福人民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被誉为社会、经济的"安全网"、"润滑剂"和"稳定器"。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认识保险功能,既是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等共同构成现代保险的功能体系。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功能拓展除了一般性动因外,还存在人口老龄化、经济转轨等特殊原因。
[期刊] 求索  [作者] 易小明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凯  
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安排,与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高增长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对于这一问题,基于宏观经济学一般均衡框架的严谨学术研究是缺乏的。本文将土地制度因素纳入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框架,系统研究了土地制度及土地供给模式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本文明确了中国特色土地制度安排对于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之谜的重要性。反事实分析显示:在基准模型设定下,如果中国采取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土地制度安排,那么GDP将比当前水平下降36%。其核心原因在于:一是土地要素市场的特殊性;二是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的数值模拟表明,中国现行土地供给模式并非最优,商业及住宅用地的供给不足抑制了服务业发展和居民消费。随着工业部门相对缩小以及基础设施产出弹性下降,这种抑制作用会愈发明显。中国需要改进土地供给模式,尤其是要扩大商业及住宅用地供给、降低服务业部门的土地要素成本,这可以从促进经济进一步增长和居民福利提升、改善总需求结构、替代"土地财政"进而抑制地方政府"高杠杆"风险等多方面促进未来经济更好发展。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时军  
随着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低耗能、低污染的低碳经济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碳税征收体系的完善有利于减缓碳排放压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碳税征收为基点,比较世界各国碳税征收实际,提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碳税征收体系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定核  胡定东  
文章在阐述美国、欧洲、日本、韩国金融支持科技的特点和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金融业支持科技进步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的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是:(1)增加科技信贷投入;(2)发挥贷款的利率弹性作用;(3)创办风险投资公司;(4)建立科技银行;(5)发展金融市场和新的金融工具;(6)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科技体制;(7)建立科技资金投入保障体系;(8)积极支持和推进有条件的企业集团,成立内部财务公司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苏泠然  许光建  
(一)扩大公众参与,提高纳税意识我国的家庭财产共同性较强,遗产分配多在家庭内部进行,税源隐蔽,目前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比较薄弱,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税收问题。只有通过宣传教育帮助纳税人正确了解税收对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才能提高其照章纳税的意愿。(二)健全《继承法》及配套法律我国至今尚无遗产税法,按照中央全面落实税收法的原则,必须积极开展遗产税的立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吴晓迪  
农业的发展,有特色才有竞争力。本文阐述了农业发达国家发展特色农业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分析了中国发展特色农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目前中国正处在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政策和措施。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赵国庆  
我国在2008年正式在企业所得税立法中引入一般反避税规则。但相对于国际上其他发达国家的实践,我国一般反避税制度尚不完善。税务机关启动一般反避税调查的条件、调查时应遵循的程序以及调查中需关注的相关问题尚不明确。一般反避税规则的不确定性会增加我国纳税人权益受到侵害的风险。本文在对国际一些国家一般反避税实践的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上部分国家一般反避税制度中所具有的共性和立法要素,由此提出了我国在构建"一般反避税规则"制度中应该关注的主要问题。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广州市国际税收研究会课题组  张炫  舒桂凤  程峻立  黎军华  陈静贞  叶苗  
在避税手段不断翻新的现实情况下,一般反避税条款为税务机关及时查处新型避税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也容易因所针对的避税行为存在不确定性而引发税企争议。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一般反避税立法和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一般反避税立法与管理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