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23)
2023(11837)
2022(9450)
2021(8752)
2020(7306)
2019(16304)
2018(16262)
2017(31230)
2016(16661)
2015(18908)
2014(18840)
2013(18668)
2012(16862)
2011(15097)
2010(15315)
2009(14667)
2008(14756)
2007(13395)
2006(12059)
2005(11305)
作者
(45965)
(38784)
(38523)
(36405)
(24520)
(18376)
(17338)
(15097)
(14796)
(13728)
(13381)
(12843)
(12589)
(12130)
(12026)
(11682)
(11385)
(11124)
(11026)
(10885)
(9731)
(9535)
(9371)
(8942)
(8719)
(8664)
(8627)
(8538)
(7808)
(7718)
学科
(82735)
(79946)
经济(79844)
(65551)
企业(65551)
管理(57543)
(45766)
方法(31418)
农业(30320)
业经(29595)
中国(24888)
(23894)
数学(23783)
数学方法(23701)
(17715)
(17006)
财务(16988)
财务管理(16971)
技术(16298)
企业财务(16039)
(15929)
贸易(15918)
(15769)
(15575)
(14536)
(13685)
(13090)
(12942)
地方(12453)
理论(12207)
机构
学院(247038)
大学(239774)
(117668)
经济(115948)
管理(99423)
理学(85148)
理学院(84413)
管理学(83572)
管理学院(83115)
研究(82439)
中国(69054)
(51800)
(51348)
(49886)
科学(44601)
财经(40785)
(40543)
农业(39152)
(37861)
中心(37555)
(37232)
业大(36582)
经济学(36371)
研究所(36279)
经济学院(32938)
北京(31381)
经济管理(30018)
财经大学(29626)
(29108)
(28593)
基金
项目(156256)
科学(126479)
研究(120374)
基金(116797)
(99625)
国家(98612)
科学基金(86485)
社会(82368)
社会科(77845)
社会科学(77827)
基金项目(61571)
(60317)
教育(52722)
自然(51592)
自然科(50484)
自然科学(50474)
自然科学基金(49665)
(48696)
编号(48615)
资助(46059)
成果(38064)
(36766)
(36541)
(35698)
(35292)
国家社会(35228)
重点(34353)
(32549)
创新(32211)
课题(32085)
期刊
(140538)
经济(140538)
研究(75618)
(55749)
中国(51311)
(40885)
管理(39119)
农业(37753)
科学(33983)
学报(31517)
业经(28758)
(27508)
金融(27508)
大学(26100)
学学(24910)
技术(22484)
经济研究(21714)
财经(20981)
(20213)
教育(20147)
问题(19339)
(18296)
世界(16868)
技术经济(15088)
(14864)
农村(14422)
(14422)
农业经济(14102)
经济问题(13076)
国际(12931)
共检索到382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蒋和平  
本文对中国的国情和资源禀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建设特色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基础薄弱的国家建设特色农业现代化,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只有靠我们自己探索和试验。由于我国大量的人口沉积在农业领域,造成农业就业比重过高,农户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农业劳动生产率过低等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并非易事,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长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分地区、分阶段、分层次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及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七大发展战略和四大技术路线。为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万江  
本文通过梳理农业科技与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农业科技的"统率"作用,应用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测评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经验性地分析了农业科技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为我国走出一条科技进步型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提出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晓华  
本文系统总结了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业发展的巨大成就,概述了中国农业的特征要求,指出必须在城乡统筹中推进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建设,并构建了发展中国现代农业的支撑体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高强  付静  钟海国  
本文站在农业资源禀赋的视角,对国外发达国家三种典型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分析和比较我国农业资源禀赋条件现状与国外几种农业现代化模式异同之处后得出:中国农业现代化必须走符合国情、符合地域优势的、有中国区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对于国外模式只能借鉴而不可照搬。同时,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模式选择归结为中国地域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模式选择,即东部"外向主导型"农业现代化模式、中部"两化结合推动型"农业现代化模式和西部"特色农业带动型"农业现代化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敏华  马永耀  
本文从农业技术、农业土地制度及农业发展思路三方面,对党的领导集体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历程进行分析,概括出我们党所开创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容:就是以生物技术为主,以机械技术为辅的土地节约型的道路;就是坚持家庭承包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推进现代农业制度创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行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乃明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六个显著特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本形式的农业经营制度;农业生产上的多要素密集型集约经营;渐进式地逐步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中国特色的农村市场运行机制;多样化的农业现代化模式和实现形式;传统有机农业与可持续生态农业的有机统一。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朱新方  
本文对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定性、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特殊规定性以及支撑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特殊规定性决定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既不能简单模仿照搬国外做法,又不能简单走回头路,必须运用创新理论进行科学决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迪亮  
农民合作社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选择,此重要性可从七个层面加以体认:生态环境是农业现代化的自然根基,而合作社是优化生态环境的重要依托;科技进步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而合作社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杠杆;农民素质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而合作社是提升农民素质的重要平台;双层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制度支撑,而合作社是完善双层经营的重要途径;基础设施是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而合作社是强化基础设施的重要基石;扶持保护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举措,而合作社是落实扶持保护的重要媒介;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而合作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薛亮  
我国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探索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应该围绕社会化服务的基本思路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蒋永穆  张晓磊  
本文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剖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演进动力。在总动力——小农改造机制和分动力——技术进步机制、制度创新机制的合力推动下,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进程呈螺旋式演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的方式和内容不一致,对农业现代化实现进程产生的影响也有所差别。总结历史经验,在坚持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相结合的基础上,要不断探索与国情农情相适应的技术进步路线,持续推进与农民利益需求相符合的制度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蒋永穆  张晓磊  
本文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剖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演进动力。在总动力——小农改造机制和分动力——技术进步机制、制度创新机制的合力推动下,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进程呈螺旋式演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的方式和内容不一致,对农业现代化实现进程产生的影响也有所差别。总结历史经验,在坚持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相结合的基础上,要不断探索与国情农情相适应的技术进步路线,持续推进与农民利益需求相符合的制度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白文周  吴义周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产品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作用,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供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为顺利走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应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少垒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总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949~1958年的初步探索阶段、1958~1978年的曲折前进阶段、1978~2002年的全面探索阶段和2002年至今的全新推进阶段。本文对每一阶段探索的总体情况和基本特征进行了梳理,并对其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总结和概括。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锡文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他在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问题上,有着一系列深刻论述。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在人类发展史上尚无先例。习总书记牢牢把握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全局的高度,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深入分析了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须精心处理好的若干重大问题,对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