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93)
2023(13438)
2022(10661)
2021(9913)
2020(8016)
2019(17860)
2018(17657)
2017(33626)
2016(17951)
2015(20329)
2014(20136)
2013(19859)
2012(17866)
2011(16036)
2010(16188)
2009(15467)
2008(15465)
2007(14123)
2006(12615)
2005(11805)
作者
(49329)
(41739)
(41408)
(39119)
(26276)
(19698)
(18585)
(16096)
(15897)
(14721)
(14241)
(13772)
(13452)
(12957)
(12863)
(12552)
(12226)
(11956)
(11856)
(11753)
(10386)
(10246)
(10058)
(9554)
(9356)
(9311)
(9293)
(9177)
(8333)
(8251)
学科
(84493)
(83968)
经济(83866)
(66991)
企业(66991)
管理(60755)
(46815)
方法(32516)
农业(31129)
业经(30772)
中国(26549)
(24797)
数学(24761)
数学方法(24648)
(18744)
(17446)
财务(17426)
财务管理(17409)
技术(16836)
(16579)
贸易(16567)
企业财务(16461)
(16207)
(16138)
(15209)
(14350)
地方(13822)
(13735)
(13702)
理论(13114)
机构
学院(264445)
大学(255857)
(123070)
经济(121175)
管理(105026)
理学(89894)
理学院(89104)
管理学(88175)
研究(88011)
管理学院(87687)
中国(73198)
(54298)
(53720)
(53205)
科学(48148)
财经(43071)
(43009)
农业(40609)
(40502)
中心(40291)
(39324)
业大(38793)
研究所(38578)
经济学(38014)
经济学院(34439)
北京(33456)
(31435)
(31353)
财经大学(31341)
师范(31230)
基金
项目(168713)
科学(136110)
研究(130865)
基金(124851)
(106585)
国家(105502)
科学基金(92161)
社会(88531)
社会科(83630)
社会科学(83608)
(65724)
基金项目(65547)
教育(57880)
自然(54669)
自然科(53460)
自然科学(53450)
编号(53444)
(53228)
自然科学基金(52568)
资助(48994)
成果(42099)
(38930)
(38829)
(38032)
(37948)
国家社会(37691)
重点(37358)
课题(35826)
(35231)
创新(34697)
期刊
(146822)
经济(146822)
研究(80314)
(57611)
中国(55366)
(43043)
管理(41163)
农业(39020)
科学(36182)
学报(34222)
业经(29901)
(29194)
金融(29194)
大学(28242)
学学(26939)
技术(24418)
教育(24243)
经济研究(22817)
财经(22012)
(20641)
问题(20129)
(19192)
世界(17150)
技术经济(15553)
(15492)
农村(14691)
(14691)
农业经济(14459)
经济问题(13615)
国际(13321)
共检索到407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玉平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在我国最大的问题就属农业问题了。要想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最艰难但也是最刻不容缓的就是农业的现代化。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群体,没有农民的小康,中国的小康也就无从谈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也就没有了中国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指的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我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最迫切需要实行的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白文周  吴义周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产品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作用,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供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为顺利走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应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连山  
按照党中央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我国要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其中农业现代化居于基础性地位,这个任务已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迫近。改革开放以来,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经济在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但是相对来说,农业仍然比较滞后。像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整体经济的现代化是难以实现的。对于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及所包括的内容,理论界及实际工作部门均有多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伍旭中  
发展现代农业,至关重要的就是增加农业科技供给。借鉴国际经验和历史教训,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从中国农业生产的初级资源——耕地和劳动力的现状以及农业生产急需和经营单位需求能力实际出发,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有效供给。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蔡慧敏  
党的二十大已经针对全面乡村振兴这一策略做出有效部署,指出要大力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可以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质增效,促使特色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将土特产与农村小品种发展成大产业。我国建设现代化国家,最难的工作还是在农村,开发特色农产品,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是核心。当前我国已经开始大力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但还存有一些问题,本文就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路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高强  付静  钟海国  
本文站在农业资源禀赋的视角,对国外发达国家三种典型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分析和比较我国农业资源禀赋条件现状与国外几种农业现代化模式异同之处后得出:中国农业现代化必须走符合国情、符合地域优势的、有中国区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对于国外模式只能借鉴而不可照搬。同时,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模式选择归结为中国地域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模式选择,即东部"外向主导型"农业现代化模式、中部"两化结合推动型"农业现代化模式和西部"特色农业带动型"农业现代化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敏华  马永耀  
本文从农业技术、农业土地制度及农业发展思路三方面,对党的领导集体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历程进行分析,概括出我们党所开创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容:就是以生物技术为主,以机械技术为辅的土地节约型的道路;就是坚持家庭承包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推进现代农业制度创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行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乃明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六个显著特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本形式的农业经营制度;农业生产上的多要素密集型集约经营;渐进式地逐步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中国特色的农村市场运行机制;多样化的农业现代化模式和实现形式;传统有机农业与可持续生态农业的有机统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蒋和平  
本文对中国的国情和资源禀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建设特色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基础薄弱的国家建设特色农业现代化,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只有靠我们自己探索和试验。由于我国大量的人口沉积在农业领域,造成农业就业比重过高,农户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农业劳动生产率过低等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并非易事,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长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分地区、分阶段、分层次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及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七大发展战略和四大技术路线。为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朱新方  
本文对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定性、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特殊规定性以及支撑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特殊规定性决定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既不能简单模仿照搬国外做法,又不能简单走回头路,必须运用创新理论进行科学决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崚  
本文就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概念、标志及特点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障碍因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田魁祥  毕绪岱  王智平  
在认识农业现代化内涵的基础上,归纳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思路或途径:继承传统农业精华,突破小农经济束缚;发挥农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协调工业与农业的发展关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护农民利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施土地规模经营;完善积累和投入机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选择劳动力与技术相结合的集约方式;建立有效的农业服务体系;抓住三种重要模式;分阶段实施;建成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薛亮  
我国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探索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应该围绕社会化服务的基本思路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洪银兴  
农业现代化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其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提高包括资本、劳动、土地在内的全要素生产率。长期以来农业发展理论可以概括为"农业剩余"范式,从农业提供剩余(剩余产品、剩余劳动力)角度研究农业发展,强调农业基础作用。今天的农业现代化,固然还有增加农业剩余的要求,但更为突出的是改善农产品品质和扩大农产品品种。与此相应,农业技术现代化分析转到"农产品品质"范式。与此相应,中国正在推进的农业技术现代化,不能走"石油农业"的道路,而要走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道路。今天的农业现代化需要提供激励新的现代生产要素,特别是科技和人力资本进入农业的制度。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红宇  张海阳  李伟毅  李冠佑  
与先行国家农业现代化不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有着特殊的内涵。在"四化同步"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压力更大、要求更高,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农业内部也在发生明显变化,这些都大大提升了中国农业发展的目标,增加了中国农业发展的难度。由基本国情所决定,中国建设现代农业要以确保粮食安全为核心,把握"一个定位、两大目标、三项任务"。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既需要不断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又需要不断改善政策调控,从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两个方面,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大推力,不断夯实农业基础,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