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75)
- 2023(13528)
- 2022(11074)
- 2021(10472)
- 2020(8702)
- 2019(19693)
- 2018(19354)
- 2017(37644)
- 2016(20051)
- 2015(22693)
- 2014(22564)
- 2013(22461)
- 2012(21027)
- 2011(18836)
- 2010(19391)
- 2009(18497)
- 2008(18635)
- 2007(17060)
- 2006(15564)
- 2005(14436)
- 学科
- 济(90126)
- 经济(90009)
- 业(89501)
- 企(71411)
- 企业(71411)
- 管理(70387)
- 农(47367)
- 方法(34776)
- 农业(31291)
- 业经(30557)
- 财(28966)
- 中国(28386)
- 数学(26924)
- 数学方法(26622)
- 制(22277)
- 策(19873)
- 务(19125)
- 财务(19078)
- 财务管理(19055)
- 贸(18934)
- 贸易(18922)
- 易(18526)
- 企业财务(17966)
- 技术(17533)
- 体(16194)
- 地方(15761)
- 和(15509)
- 划(15443)
- 银(15214)
- 银行(15207)
- 机构
- 学院(292077)
- 大学(284970)
- 济(136004)
- 经济(133532)
- 管理(118059)
- 理学(99593)
- 研究(99011)
- 理学院(98709)
- 管理学(97621)
- 管理学院(97067)
- 中国(84323)
- 财(63926)
- 京(60254)
- 农(54761)
- 科学(52728)
- 所(48826)
- 财经(48793)
- 江(46811)
- 中心(46701)
- 经(44290)
- 研究所(42974)
- 农业(41260)
- 经济学(40737)
- 业大(40341)
- 北京(38690)
- 经济学院(36623)
- 州(36463)
- 财经大学(35266)
- 范(35157)
- 师范(34956)
- 基金
- 项目(179357)
- 科学(144378)
- 研究(140800)
- 基金(131971)
- 家(111641)
- 国家(110486)
- 科学基金(96737)
- 社会(93374)
- 社会科(88238)
- 社会科学(88218)
- 省(69141)
- 基金项目(68309)
- 教育(62743)
- 编号(58336)
- 自然(57916)
- 自然科(56606)
- 自然科学(56594)
- 划(56440)
- 自然科学基金(55671)
- 资助(53900)
- 成果(47624)
- 部(41905)
- 发(40473)
- 创(39583)
- 课题(39477)
- 重点(39431)
- 国家社会(38883)
- 业(38260)
- 性(37282)
- 制(37239)
- 期刊
- 济(165787)
- 经济(165787)
- 研究(94656)
- 中国(64966)
- 农(57377)
- 财(51297)
- 管理(47136)
- 农业(38661)
- 科学(37089)
- 融(36616)
- 金融(36616)
- 学报(34285)
- 业经(31494)
- 教育(29560)
- 大学(28499)
- 技术(27507)
- 学学(26594)
- 经济研究(25283)
- 财经(24878)
- 问题(22018)
- 经(21637)
- 业(20508)
- 世界(18250)
- 贸(18196)
- 技术经济(17230)
- 国际(15936)
- 农村(15489)
- 村(15489)
- 农业经济(14835)
- 经济问题(14566)
共检索到471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金锴 陈珏颖 冯祎宇 刘合光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建设中国特色农业智库迫在眉睫。中国农业智库曾为中国"三农"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在新时代,面对新的挑战,中国的农业发展对中国特色农业智库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认为中国农业智库具有政治性、系统性、实践性、独特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并分析了目前中国农业智库存在高度依附于政府、市场机制不完善、社会影响力较小等问题,从人才培养、合作交流和战略把控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农业智库 智库人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薛二勇
高校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力量,但我国高校智库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有限且数量不足,与丰富的智库资源严重不匹配。今后需进一步做好智库建设的顶层设计与战略布局;完善体制机制,畅通高校智库成果传播渠道;建立科学的资助机制,保障智库可持续发展;改革人事制度,汇聚不同领域智力资源;改进评价办法,引导高校智库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
高校智库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李印
[目的/意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智库既能有效改进高校的智力服务能力与水平,同时也能丰富优化我国智库的形式与质量,以及全面提升国家软实力。[方法/过程]经过调研、分析和比较后发现,虽然近年来我国的高校智库取得了数量上的重大突破,但是高校智库的整体质量水平,尤其是国际影响力偏低、感召力不足。导致我国高校智库国际影响力低的根源除了体制与机制上的原因外,高校智库发展中存在的"封闭性""功利性"及"趋同性"的问题也是重要的现实因素。[结果/结论]我国高校所独具的资源优势、视域优势及运营机制优势为建设高校智库提供了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鞍钢
一、高校社科界的重大使命与发展机遇中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担负了四大历史使命:服务决策、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任务,这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界发挥服务决策、咨政育人作用,在高校特别是名牌大学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13年5月3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教育部主持召开"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座谈会,参加会议人员有教育部负责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洪永淼
《经济研究》已经走过了辉煌的60年。无论在哪个历史时期,《经济研究》都能引领时代潮流,在推动中国经济学教育、中国经济问题研究和经济政策研究等方面均做出巨大的贡献。特别是过去二十年来,《经济研究》积极提倡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尤其是以计量经济学为主的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所刊发的学术文章不仅采用定性分析方法,而且广泛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实际经济问题,大大提升了中国经济研究水平,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王冲
【目的/意义】加强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是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当前,大数据技术已成为研究社会问题的重要资源和工具之一。【方法/过程】运用理论研究法、数据分析法和相关模型构建进行研究。重点探讨了我国高校智库在运行机制、数据管理、成果产出转化、贡献传播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通过研究提出了自上而下的加强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结构系统,即:从顶层设计入手,着力构建“政府—智库—社会”三位一体的决策咨询体系,重点抓好新型高校智库内部运行这个关键,拓宽成果产出转化、贡献传播渠道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宝臣 俞贺楠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中国特色劳动保障科研智库,对于我国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8家劳动保障领域典型智库的分析,发现虽然当前中国劳动保障领域官方智库、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都有分布,但普遍具有较浓厚的官方色彩。我国劳动保障领域智库发展,面临着定位不准确、民间智库发展滞后、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对于中国特色劳动保障科研智库建设,一方面需要从国家层面出发,培育良好的成长环境,另一方面需要从智库本身出发,增强人才、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研究成果转换和推广能力,扩大其影响力。
关键词:
智库 劳动保障 中国特色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廖晓军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三农"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把支持解决"三农"问题放在财政工作的突出位置,不断加大投入,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翟博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建设不是原来意义上各种研究机构的改版和翻版,必须更新思想理念,深化制度创新,以新视野、新思维、新途径、新模式,实现组织形式、管理方式、运行体制机制的全新变革。一、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不仅是国际决策科学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我国解决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靳诺
现代大学因其社会服务的使命而发挥着智库功能。经过70年的蓬勃发展,广大高校已经成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力量。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智库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同时也面临着系列挑战,需要进一步明确未来发展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高校智库 专业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曾博伟
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造就一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德才兼备、富于创新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卫
在全球化背景下,智库不仅是影响政府决策的重要力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2013年全球智库报告》显示,全球各地共有智库6826家,美国数量最多,有1828家,中国位居第二,有426家。虽然中国智库的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但只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等6家入选全球前100。这就意味着我国在智库的质量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全国各地各部门发展智库的热情空前高涨,各种类型的智库不断涌现。面对人民群众利益的多元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月秋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智库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中国各类智库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智库在国家战略决策体系中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国家宏观战略的关系日益密切,金融战略布局离不开智库的建言献策,金融智库建设已成为中国智库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海良
智库以其思想力量和话语影响,成为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的重要载体,也成为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加强理论建设,打造"中国学派";着力战略研究,激扬"中国意识";重在社会引领,形成"中国话语";提供政策建言,凸显"中国方案"。只有通过协同创新,才能得出更为科学的战略决策和更为全面的政策建言,这也是高校打造一批国家级高端智库的必由之路。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应峻 王钰琛 金淑霏 赵宇翔
医学图书馆是汇集医学信息资源、提供医学信息服务和传播医学知识的中心,有望在面向健康中国战略、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健康智库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学界对医学图书馆参与新型智库建设的探索尚在起步阶段,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系统梳理。首先,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案例梳理总结图书馆与智库建设、医学图书馆参与智库建设的现状,并从推动面向健康中国的新型智库建设、赋能医学科技创新与医学科普行动、促进医学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与业务创新三个角度阐释了医学图书馆参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价值前景;其次通过深度访谈,从行动路径和发展过程两个维度分析医学图书馆参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主流模式,包括“战略驱动+品牌转型”“机构重组+精准循证”“协同创新+业务拓展”三种,纵向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在智库活动起点发挥信息资源保障作用,在智库活动前端发挥情报支撑作用,参与智库建设全过程中的核心活动。再次,从动机障碍、机会约束、能力瓶颈三个层面剖析了医学图书馆参与新型智库建设实践中的挑战。最后对医学图书馆参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未来发展提出若干建议。图2。表5。参考文献4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