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97)
- 2023(15618)
- 2022(13145)
- 2021(12499)
- 2020(10366)
- 2019(23939)
- 2018(23829)
- 2017(45415)
- 2016(25036)
- 2015(28543)
- 2014(28882)
- 2013(28232)
- 2012(25965)
- 2011(23272)
- 2010(23098)
- 2009(21132)
- 2008(20568)
- 2007(17903)
- 2006(15633)
- 2005(14023)
- 学科
- 济(97648)
- 经济(97534)
- 管理(67557)
- 业(63806)
- 企(50792)
- 企业(50792)
- 方法(42675)
- 数学(36089)
- 数学方法(35722)
- 中国(31552)
- 农(27872)
- 财(23335)
- 业经(23126)
- 学(22433)
- 制(20459)
- 贸(19444)
- 贸易(19432)
- 地方(19391)
- 易(18936)
- 农业(18166)
- 理论(17622)
- 和(16222)
- 银(16049)
- 银行(16000)
- 行(15377)
- 教育(15127)
- 体(14936)
- 融(14887)
- 金融(14879)
- 环境(14567)
- 机构
- 大学(351850)
- 学院(347580)
- 济(139587)
- 经济(136481)
- 管理(134480)
- 研究(123031)
- 理学(115613)
- 理学院(114255)
- 管理学(112357)
- 管理学院(111708)
- 中国(92025)
- 京(76959)
- 科学(75973)
- 财(63016)
- 所(61954)
- 农(57346)
- 研究所(56671)
- 中心(54376)
- 业大(51400)
- 江(50697)
- 财经(50198)
- 北京(49147)
- 范(48222)
- 师范(47760)
- 经(45796)
- 农业(44970)
- 院(44745)
- 经济学(42269)
- 州(41130)
- 师范大学(38739)
- 基金
- 项目(238289)
- 科学(186607)
- 研究(176672)
- 基金(171957)
- 家(150632)
- 国家(149349)
- 科学基金(126781)
- 社会(110803)
- 社会科(104782)
- 社会科学(104752)
- 省(91035)
- 基金项目(90623)
- 自然(80743)
- 教育(80571)
- 自然科(78887)
- 自然科学(78865)
- 划(77603)
- 自然科学基金(77440)
- 编号(72510)
- 资助(70545)
- 成果(60673)
- 重点(53465)
- 部(52848)
- 发(51087)
- 课题(50344)
- 创(48905)
- 国家社会(45867)
- 创新(45630)
- 教育部(45230)
- 科研(45046)
- 期刊
- 济(153556)
- 经济(153556)
- 研究(106068)
- 中国(71697)
- 学报(57983)
- 农(53081)
- 科学(52225)
- 管理(49455)
- 财(46298)
- 教育(45053)
- 大学(43673)
- 学学(40382)
- 农业(36881)
- 技术(29616)
- 融(29152)
- 金融(29152)
- 经济研究(25196)
- 图书(25003)
- 财经(24534)
- 业经(24224)
- 经(21117)
- 问题(20463)
- 业(19707)
- 书馆(17772)
- 图书馆(17772)
- 贸(16815)
- 科技(16512)
- 版(16442)
- 理论(16308)
- 技术经济(15676)
共检索到520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继红 刘娅茹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其发展逻辑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逻辑基本一致。中国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代化形态从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政府主导""市场运营""人民主体"三种形态。"政府主导"的发展形态以"权力驱动"的模式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设施建设问题,"市场运营"的发展形态以"资本驱动"的模式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资源配置问题,"人民主体"的发展形态以"创新驱动"的模式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生动力问题。三种发展形态既有历时态的发展交替,又有共时态的相互影响,演化出中国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代化进程,也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现代化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斯
新世纪初,我国以保障人民文化权利为目标初步构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该体系的拓展深化与创新发展,完成了我国公共文化供给制度的现代性转变,服务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宏大使命,在推进均衡发展、增强发展动力、法治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进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既遵循了全球普遍性的发展规律,也立足我国实际和制度优势实现了创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体现在:国家主导,集中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利;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动符合中国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方式与手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等方面。展望未来,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健全高质量的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要素均衡发展,推动文化数字化建设跃上新台阶,以“大文化事业”思维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谋划迈向文化强国的高水平公共文化发展战略。参考文献34。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韩凤芹 张绘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意义重大,它不仅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任务的实现。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关键在于贯彻落实,增强执行力。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应转变以往一提国家任务就是财政资金支持、就是加大项目建设的传统思维方式,按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加以推进。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顾严 佘宇
构建幼有所育服务体系,有利于培育居民消费和准公共投资的新的增长点,促进劳动力供给均衡增长和人力资本充分积累,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作用。当前,不少地方仍存在认识误区、公益服务少、家庭养育能力弱、婴幼养育市场风险隐患大等困境。建议参照儿童早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以0~3岁儿童的健康营养、科学照护、安全保障、早期学习为重要内容,以家庭尽主责、政府兜底线、社会广参与为原则,建立健全多元供给、合理投入、统筹协调、优质高效的中国幼有所育服务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瞿振元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国家战略。在治理理念下,要转变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健全高等教育内部治理结构,提升高校内部治理能力,创新高等教育评估机制,实现管办评分离,从而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关键词:
中国特色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 转变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金栋昌 李志峰 刘洁明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局、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指引人类文明进程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以高度的历史主动精神、文化自觉自信和辩证思维智慧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规律性、主体性和全局性特征。习近平文化思想擘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蓝图,对新时代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重大引领价值。习近平文化思想以立心、明责、定向的方式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铸魂赋能;以系统回应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式引领塑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代品质,即应以“一个都不能少”为现代化原则、以科学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为现代化目标、以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为现代化样态、以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现代化追求、以实现文明间平等交流互鉴为现代化境界。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构建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的重大要求,指引着我们以交叉融合思维、辩证扬弃精神和自信自强底气来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以此助力公共文化服务理论与实践协调发展,讲好精彩的中国公共文化服务故事。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孙智君 安睿哲 常懿心
中共二十大报告阐释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作用。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在结构、组织、技术、金融、政策等层面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构建现代化产业结构体系,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军民深度融合为特色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以新型基础设施为引领协同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构建现代化产业组织体系,以微观层级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为原生动力,以现代化产业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作为重要组织形式,持续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构建现代化创新生态体系,以现代化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目标,以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金融机构、政府等多元主体有机融合为抓手形成引领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构建现代化金融体系,以高度适应性、竞争性和普惠性为目标打造高效金融市场,支持实体经济良性发展。市场机制是上述要素运行过程的决定性力量,在此基础上,政府制定并实施不同的产业政策,与结构、组织、技术、金融等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形成整体,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
中共二十大报告 现代化产业体系 构成要素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祁占勇 鄂晓倩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各级各类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与技能型社会的基础工程。因此,当务之急是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高度适应性、深度融合性、教培并重性、横向融通性、纵向贯通性的统一。在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度适应性是其发展逻辑,深度融合性是其育人逻辑,教培并重性是其办学逻辑,横向融通性是其类型逻辑,纵向贯通性是其层次逻辑,五个方面共同保障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之路。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黄婧 纪志耿
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市场化改革取向偏离了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造成农业服务的质量与可得性不断下降。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明确了建立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必须紧密结合国情民情,重新朝着"社会化"和"公益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近期宜通过农业结构升级,合作制度培育,选择"农协服务为主"的发展模式;在远期宜通过土地流转集中,适度规模经营,选择"市场服务为主"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农业 社会化服务体系 近远期模式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万绍红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国在治理方面的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以中国政治制度为基础建立的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反映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党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具有强大的治理能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倪洪兴
现代农业是高质量开放的、有效调控的农业,各国在开放中特别重视利用多种措施加强对农业的保护和调控。中国农业小规模生产的特性,与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竞争力的巨大差距、农业承担的多种功能以及加入WTO时承诺的较高的开放程度,决定了中国必须在开放中比任何发达国家更加重视对农业的有效保护。因此,必须从制度、机制、政策和具体措施着手,在贸易政策选择中切实把农业作为保护的重点,充分考虑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需要,加快构建有效的农业保护体系,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开放 农业保护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胡永辉 周壁
1983年10月建成开业的南京金陵饭店,是1979年下半年经我国政府批准,首批引进侨外资兴建并由中国人自己管理的现代化国际旅游饭店之一,因此,它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产物。10年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经过全体员工的艰苦创业,已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水准金陵饭店管理体系,走出一条中国人自己管理大型现代化酒店之路。今年10月,经国家旅游局批准由四星级晋升为五星级饭店,并以金陵饭店为依托组建国内首家国家级“金陵(国际)饭店管理公司”,为金陵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输出金陵的管理模式和技术开辟了道路。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俊山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对现代化认识的深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指导,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走自主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现代化经济建设理论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济理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时期形成的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经济建设方略。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实体经济为中心、建立在最新科技成果的应用基础之上、以质量第一为评价标准,并有着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消费方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宝印 刘永栓 薛新龙
中国特色高校内部治理现代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我国高校内部治理现代化建设面临新挑战、新任务和新要求的背景下,加大中国特色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建设力度,必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和强化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的战略导向,健全和完善多元权力协调发展的内部运行体系,强化和优化校院两级组织良性互动的内部运行机制;加快推进中国特色高校内部治理现代化建设进程,要着力强化党建引领作用,着力把握高校内部治理现代化的基本逻辑,着力加强高校内部重点领域改革力度,着力增强高校干部队伍办学治校水平。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希鹏 胡扬
国家腐败治理的逻辑起点是维护国家治理的有效性,中国的腐败治理不仅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与国家治理体系转型构成一种相互需求的共生关系。腐败治理体系的目标定位是推动国家治理权威、秩序与活力的有机统一。当前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必须按照中国特色腐败治理体系的内在逻辑,破解认识上的误区,理清有关整合反腐败专门机构、纪委与同级党委之间的关系、上下级纪委之间的关系这三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
中国特色 腐败治理体系 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