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45)
- 2023(12632)
- 2022(10645)
- 2021(10269)
- 2020(8469)
- 2019(19751)
- 2018(19338)
- 2017(36830)
- 2016(19861)
- 2015(22646)
- 2014(22267)
- 2013(22008)
- 2012(20619)
- 2011(18984)
- 2010(19446)
- 2009(17984)
- 2008(17637)
- 2007(15922)
- 2006(14501)
- 2005(12935)
- 学科
- 济(86923)
- 经济(86839)
- 管理(53401)
- 业(48728)
- 企(38843)
- 企业(38843)
- 方法(36244)
- 数学(32401)
- 数学方法(31809)
- 中国(29320)
- 农(23319)
- 地方(18907)
- 财(17944)
- 贸(17742)
- 贸易(17731)
- 易(17288)
- 业经(17091)
- 学(16052)
- 制(15729)
- 策(15135)
- 农业(14911)
- 理论(13308)
- 银(13162)
- 银行(13139)
- 环境(13071)
- 行(12733)
- 融(12323)
- 金融(12322)
- 发(12163)
- 和(11994)
- 机构
- 大学(283904)
- 学院(283158)
- 济(122323)
- 经济(119683)
- 研究(106298)
- 管理(105607)
- 理学(89680)
- 理学院(88556)
- 管理学(86816)
- 管理学院(86284)
- 中国(81499)
- 京(63251)
- 科学(63013)
- 财(54888)
- 所(53376)
- 研究所(48326)
- 中心(47227)
- 农(45605)
- 江(43316)
- 财经(42604)
- 北京(40833)
- 业大(39243)
- 院(39170)
- 经(38955)
- 范(38803)
- 师范(38415)
- 经济学(37856)
- 农业(35749)
- 州(34224)
- 经济学院(33861)
- 基金
- 项目(185014)
- 科学(146590)
- 基金(135220)
- 研究(134842)
- 家(119209)
- 国家(118337)
- 科学基金(100831)
- 社会(86099)
- 社会科(81739)
- 社会科学(81719)
- 省(69715)
- 基金项目(69603)
- 自然(65274)
- 自然科(63832)
- 自然科学(63814)
- 教育(62827)
- 自然科学基金(62676)
- 划(60503)
- 资助(57470)
- 编号(53217)
- 成果(44315)
- 重点(42378)
- 部(41747)
- 发(40868)
- 课题(39323)
- 创(37830)
- 国家社会(36176)
- 教育部(35717)
- 创新(35511)
- 科研(34803)
- 期刊
- 济(139238)
- 经济(139238)
- 研究(91952)
- 中国(62979)
- 管理(42229)
- 农(41662)
- 学报(41487)
- 科学(41298)
- 财(39541)
- 教育(35455)
- 大学(32238)
- 学学(29875)
- 农业(28914)
- 融(27649)
- 金融(27649)
- 技术(26431)
- 经济研究(23455)
- 财经(21377)
- 业经(20580)
- 问题(19064)
- 经(18620)
- 业(16699)
- 贸(16695)
- 世界(15788)
- 国际(15429)
- 统计(15039)
- 图书(14330)
- 技术经济(14221)
- 策(13393)
- 现代(13369)
共检索到444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殿廷 朱桃杏 鲍捷 朱华晟 胡志丁 杨欢 王乐乐 王三三
大国崛起需要世界城市的支撑,中国先后有多个城市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构想;北京、上海和香港均具备"世界城市品质",建设世界城市既有必要,也有一定的可行性。可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创新驱动和产业要素驱动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北东南呼应、京沪港分工协作的世界城市体系空间格局:国家层面上京沪港联手协作,互补定位;市域层面上加速构建网络化大都市;区域层面上依托周边地区,构建区域城市网络。
关键词:
世界城市 中国特色 京沪港空间模式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新新
奥运会后北京的世界影响力显著提高,北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受到世人高度关注。本文在借鉴发达国家世界城市发展规律和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性地阐述了北京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发展模式、发展规律和发展要点。
关键词:
北京 世界城市 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思齐 孙伟增 吴璟 武赟
文章通过对土地出让、城市建设和土地价格三者之间互动机制的分析,描述了一种以"土地融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间正反馈关系为核心的中国式城市建设投融资模式,并以基于2005—2011年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验证了其存在性。研究发现,一方面,土地价格上涨能够同时通过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抵押借款两种融资渠道放松地方政府面临的预算约束,从而显著带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扩大;另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又能够在短期内显著地资本化到土地价格中,从而形成土地价格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间自我强化的正反馈过程。基于跨期选择模型的理论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主动调节土地出让规模强化上述模式的效果。特别地...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魏雅丽 刘凯
已有研究表明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效率存在正的外部性,但由于受到融资方面的限制,基础设施过度投资很可能加重企业负担从而对企业效率产生不利影响。从目前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的视角出发,进一步梳理基础设施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机制,并基于2003—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利用系统GM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建设用地的抵押品效应和基础设施的资本化效应导致城市地价上升、基础设施投资过度等不利影响,由此加重企业负担、恶化企业创新环境,对企业生产效率产生负面影响。(2)在挤出效应和产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蒋兴旺
中国公司治理结构是政治、经济与文化多重规制下的一种特殊选择,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考察中国的公司治理模式必须把作为传统企业管理制度精髓的"老三会"纳入研究视野。中国公司治理特殊性体现在组织形式、权力格局、政企关系和内部人控制等各方面。中国特色公司治理模式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华夏民族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及其管理经验充分结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世界意义。
关键词:
公司治理 中国特色 世界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智平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试图纠正公共福利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弊病。文章认为,当前中国在具体单项福利改革的同时,还需要一套清晰的福利社会重建战略指导,底线公平是中国特色福利社会重建的理论指导,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底线公平福利模式的实践形态。
关键词:
公共服务 均等化 福利社会 中国特色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垚 年猛
本文根据北京城市发展的优势和特色,提出以自主创新促进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特色路径,即以率先建设成为"世界创新型城市"为突破口,通过引领世界创新跻身于世界城市行列,最终通过北京的"示范效应"实现国家创新战略。据此构建顶层设计框架:一是通过优化完善城市多元创新体系,提升首都自主创新能力;二是通过自主创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首都竞争力;三是通过引领世界创新,不断提升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步入世界城市的行列。
关键词:
自主创新 世界城市 特色路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元征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李元征为适应体制转轨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的现代科学管理模式。从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经验和雪莲公司的实践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企业文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武永春 许联锋
老年住房问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在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在与西方老年住房建设的对比中,提出建设中国特色老年住房消费模式的必要性,进而阐述了中国特色老年住房消费模式构建的路径,以期对解决我国老年住房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老年住房 中国特色 消费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祁伟 王洋
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大学德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从道德活动的工具性本质、目的性本性、载体性本质三种形态对中国特色的道德观进行了厘定,提出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与党政方针、政策为指导,从道德观、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与方法、德育评价五个方面建构了中国特色大学德育模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东芳
“课程共有”是课程政策理想模式的基本设想 ,旨在寻求一种反映社会变革和课程改革要求的课程政策及其制定的新的方式、观念和模式 ,它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 ,指的是课程权力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 ,即国家、地方以及学校等课程权力主体都能够拥有明确的课程权力并保持一定的“张力”;第二 ,指的是一种“超越论”的课程政策价值观 ,即超越“统一论”、“适应论”和“特色论”的课程政策价值观 ;第三 ,指的是课程政策制定的一种新模式——共有模式 ,其形态是使各方面人员都能得以充分的交流和参与的“水漏型”。
关键词:
课程政策 课程权力 课程共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新新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北京具备较完备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及科技、智力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后奥运时期,北京提出了"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世界影响力显著提高,北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已受到高度关注。对世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分析,在借鉴发达国家世界城市发展规律和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性地阐述了北京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发展模式、发展规律和发展要点。
关键词:
北京 世界城市 发展路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柱智
"地方政府公司化"理论框架难以完全解释建立在中国特色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城市化模式。基于"新苏南模式"的经验研究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快速发展秩序背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制度的优越性。地方政府通过征地制度,把土地作为公有生产资料投入到经济建设中推动经济的现代化,形成政府主导的、公共性的城市开发体制。同时地方政府不断改革完善征地补偿制度,保障被征地农民普遍、公平地实现市民化,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形成城市开发的社会基础。苏南的经验对全国后发地区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国土地制度构建了中国特色的又快又好的城市化模式,不仅促进了城市快速发展,而且有利于国家和农民新型关系的形成。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袁雯
我国开放大学在五年多的改革试点中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开放大学建设进入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黄金时代",亟需从精准"落地"的角度,围绕"新型高等学校""中国特色"和"一流"等关键词来确立新的历史方位。"新型高等学校"是我国开放大学发展的基本方位,"中国特色"是我国开放大学发展的根本立足点,而"一流"则是开放大学跻身世界知名开放大学的必然途径。对标新目标和新坐标,我国开放大学需要在新一轮改革浪潮中再出发,积极探索支撑新型高校发展的新型组织架构和现代治理方式,加快形成以"适需有效"为原则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尽快推动建立完善办学规范和质量标准,加大力度建设支撑一流开放大学的师资队伍,同时需要全社会推进实施融通衔接的学习制度,以更大的改革开放力度和更加积极的行动向中国特色一流开放大学迈进。
关键词:
新型高等学校 中国特色 一流开放大学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王冲
【目的/意义】加强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是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当前,大数据技术已成为研究社会问题的重要资源和工具之一。【方法/过程】运用理论研究法、数据分析法和相关模型构建进行研究。重点探讨了我国高校智库在运行机制、数据管理、成果产出转化、贡献传播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通过研究提出了自上而下的加强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结构系统,即:从顶层设计入手,着力构建“政府—智库—社会”三位一体的决策咨询体系,重点抓好新型高校智库内部运行这个关键,拓宽成果产出转化、贡献传播渠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