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61)
2023(13808)
2022(11831)
2021(11292)
2020(9389)
2019(22071)
2018(21529)
2017(41603)
2016(22150)
2015(25207)
2014(24878)
2013(24939)
2012(22959)
2011(20731)
2010(20675)
2009(19155)
2008(17763)
2007(15119)
2006(13293)
2005(11874)
作者
(61867)
(51140)
(50793)
(48355)
(32666)
(24343)
(23170)
(20042)
(19626)
(18243)
(17550)
(17409)
(16201)
(15974)
(15942)
(15606)
(15155)
(15062)
(14556)
(14534)
(12694)
(12477)
(12157)
(11480)
(11450)
(11428)
(11259)
(11154)
(10336)
(10125)
学科
(87655)
经济(87563)
管理(60829)
(60446)
(47877)
企业(47877)
方法(40218)
数学(35459)
数学方法(35138)
中国(32104)
(27510)
金融(27508)
(26128)
银行(26089)
(25210)
(23056)
(22751)
(19596)
业经(19499)
(19220)
贸易(19199)
(18783)
地方(18754)
(17551)
农业(15585)
(14470)
财务(14406)
财务管理(14383)
理论(14055)
(13836)
机构
大学(309842)
学院(305146)
(129540)
经济(126789)
管理(122386)
研究(105976)
理学(105858)
理学院(104721)
管理学(103154)
管理学院(102612)
中国(86631)
(66701)
科学(62820)
(57731)
(52187)
中心(49581)
研究所(47765)
财经(46776)
(45413)
北京(43065)
(42790)
业大(42621)
(41944)
经济学(40175)
(39743)
师范(39435)
(38340)
经济学院(36344)
农业(35379)
(35324)
基金
项目(210908)
科学(166165)
研究(157283)
基金(154581)
(134004)
国家(132914)
科学基金(114100)
社会(100184)
社会科(95064)
社会科学(95037)
基金项目(81880)
(78794)
自然(72405)
自然科(70754)
自然科学(70739)
教育(70493)
自然科学基金(69491)
(67153)
资助(63999)
编号(63885)
成果(52502)
(47521)
重点(46872)
(45384)
(43913)
课题(43042)
国家社会(41831)
教育部(41183)
创新(41014)
科研(40042)
期刊
(135481)
经济(135481)
研究(94113)
中国(58848)
学报(45874)
管理(43478)
科学(43049)
(41467)
(40861)
(40092)
金融(40092)
大学(34984)
学学(32381)
教育(32319)
农业(28444)
技术(24567)
经济研究(22771)
财经(22603)
图书(21357)
业经(20091)
(19364)
问题(17443)
理论(16379)
(15457)
(15193)
实践(14890)
(14890)
书馆(14804)
图书馆(14804)
世界(14280)
共检索到455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郭振海  
本文分析了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金融服务道路的必然性,提出了健全金融服务体系、积极鼓励金融创新、大力发展面向中小企业融资的小额信贷、优先给予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信贷支持等选择战略,并就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金融服务道路,如何进一步发挥和加强央行职能进行了阐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唐双宁  
党领导金融事业的历史经验和重大成就我国的金融事业是在党的领导下,随着中国革命与建设、改革与开放的不断胜利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党在创立初期即开始重视经济金融工作,倡导设立农民借贷机构。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辜胜阻  易善策  李华  
城镇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必然面临并需要科学引导与管理的重大问题。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具有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双重转型"背景;表现为人口城市化(异地转移)和农村城镇化(就地转移)"双重城镇化方向";是在"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双重动力驱动下的城镇化;是在制度变迁方面自上而下的城镇化和自下而上的城镇化的"双重发展模式"。认为,中国的城镇化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要在产业转型与体制转型的背景下,将人口城市化与农村城镇化、"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的城镇化机制结合起来,并积极多渠道地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朱新方  
本文对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定性、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特殊规定性以及支撑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特殊规定性决定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既不能简单模仿照搬国外做法,又不能简单走回头路,必须运用创新理论进行科学决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晶  王庆  
本文通过考察中西方千年金融发展,从国家治理逻辑角度提出了中西方金融大分流的新假说。该假说认为金融大分流的本质在于能否建立起可持续的公共信用体系,根源则在于中西方政治目标与治理模式的分野以及由此带来的公共信用供求的差异。该假说强调“目标函数”决定“行为方程”,揭示了政治目标以及与之相契合的治理模式选择在各国金融制度长期演进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为分析金融大分流提供了更为完整的逻辑链条和更有说服力的理论机制。基于大历史视域下的国家治理逻辑假说,以及近代以来中国为现代化融资所进行的艰难探索和成功实践,本文认为,超越金融大分流所暗含的“从分流到合流”的逻辑,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是金融助力现代化的必然之选:既要深刻总结各国金融发展所呈现的规律性认识,又要找准并坚持中国特色,真正做到“以我为主,博采众长”;归根到底,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逻辑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逻辑。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郑靖  陈岚  李昊迪  龙丹萍  
本文从我国金融审计战略定位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了金融审计在金融监管体系中的独特作用、形成的独特监管优势,据此提出发挥审计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的独特作用、加大查处新型金融业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力度、发挥金融监管信息化的领先优势、建立新型的立体化、扁平化的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模式、充分揭示影响金融安全、发展和改革的深层次问题等推动金融审计发展的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金文莉  
文章通过介绍金融系统风险的概念及其特征,重点分析了中国特色的金融系统风险的三大表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房地产信贷风险和"影子银行"风险,并针对以上分析提出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建立健全的房地产金融监管体系和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等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系统防范风险的治理措施。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邹新月  蔡卫星  潘成夫  
习近平金融思想是指导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稳定的行动指南,可将之阐释为战略性、本源性、安全性及创新性四个层面。根据逻辑体系可将其进一步概括为:一个关系处理,即金融发展战略应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金融资源配置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承担有效的宏观调控功能;两个服务到位,即金融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大局;三个体系创新,即金融体系供给创新、金融监管体系创新、金融调控体系创新;四个安全管理,即金融机构内控安全、金融市场主体规范安全、金融开放监控安全、金融环境生态安全;五大理念贯彻,即金融创新、金融协调、金融绿色、金融开放、金融共享等核心内容。习近平金融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回应世界金融发展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金融工作的行动指南,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均衡观在金融领域的具体践行。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世伟  
文章通过对1949年以来70年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道路的历史回顾,总结了六大特点,即政府主导、社会覆盖、技术引领、地区协同、社会共创、融入全球,并对以上六大特点分别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和理论归纳阐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春华  刘仕俊  
渐进式转轨的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道路主要经历了旧体制开始解体和新体制因素开始成长、新旧体制并存、双轨体制向单轨体制转变及新体制的完善四个阶段。其特征主要是市场主体培育、市场机制形成、体制改革推进领域的渐进式。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的,是建基于中国国情的,即中国的渐进式改革道路具有坚实的制度基础和国情基础。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维庆  
今年是中国人口学会成立30周年。为了全面回顾和总结30年来中国人口学会走过的历程和取得的研究成果,我们在北京召开"纪念中国人口学会成立30周年暨2011年年会"。中国人口学会作为人口科学领域的群众性学术团体,30年来,已发展成为拥有2300多名个人会员的组织。学会理事会至今已有7届,马寅初先生出任首届名誉会长,许涤新、刘铮、彭珮云等同志历任会长,宋健、胡焕庸、蒋正华等著名专家学者先后在学会中任职,珮云同志现在还是第七届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柏文  杨懿  李慧新  
从城镇化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几乎一直在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从古代的行政型城镇化道路和市镇化道路,到近代的商业城镇化道路,再到当代的乡镇工业小城镇化道路。在1000多年城镇化历史中,中国只有约138年的时间在学习西方的传统工业城镇化道路。从城镇化动力产业的角度来看,中国推动城镇化依赖众多的产业,古代主要依赖手工业和商业,近代主要依赖商业和近代工业,现代主要依赖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中国对城镇化动力产业的选择一向比较绿色环保。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产业的视角,以第三产业作为中国城镇化的动力产业将是未来中国特色城镇化的主要道路之一。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钧  金炳镐  
在“时间向量”和“知识增量”为认识框架下,通过回溯党史文献,阐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理论形成与研究动态,可以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理论形成和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理论探索阶段(1921—1949)、理论创立阶段(1949—1978)、理论总结确立阶段(1978—2012)和理论发展完善阶段(2012—至今),揭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认识民族问题的理念的演进和提升。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呈现出“实践—理论—再实践—再发展理论”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特征。今后应围绕理论基础、道路的独特性和正确性特质、国际比较等重点开展研究,形成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理论研究共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黎明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坚持"四化"协调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科学推进城市群的规模和格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但在城镇化进程中,也要注意保障粮食安全,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