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78)
- 2023(14061)
- 2022(12056)
- 2021(11500)
- 2020(9845)
- 2019(23054)
- 2018(22667)
- 2017(43146)
- 2016(23200)
- 2015(26523)
- 2014(26455)
- 2013(26111)
- 2012(24103)
- 2011(21725)
- 2010(21594)
- 2009(19898)
- 2008(19665)
- 2007(17177)
- 2006(14569)
- 2005(13140)
- 学科
- 济(97590)
- 经济(97483)
- 管理(63813)
- 业(61368)
- 企(49766)
- 企业(49766)
- 方法(47265)
- 数学(41830)
- 数学方法(41339)
- 中国(28257)
- 财(26148)
- 农(25716)
- 贸(21616)
- 贸易(21606)
- 易(21113)
- 业经(19441)
- 学(18894)
- 制(18886)
- 地方(17041)
- 农业(16766)
- 务(16266)
- 财务(16217)
- 财务管理(16170)
- 融(15700)
- 金融(15697)
- 银(15600)
- 银行(15569)
- 企业财务(15290)
- 理论(15031)
- 行(14852)
- 机构
- 大学(331566)
- 学院(329946)
- 济(142793)
- 经济(140100)
- 管理(126774)
- 研究(111985)
- 理学(109365)
- 理学院(108158)
- 管理学(106340)
- 管理学院(105712)
- 中国(86677)
- 京(69810)
- 科学(66039)
- 财(64571)
- 所(55950)
- 中心(52100)
- 财经(52019)
- 农(51445)
- 研究所(50780)
- 江(47741)
- 经(47454)
- 业大(46356)
- 经济学(45423)
- 北京(44198)
- 范(42653)
- 师范(42212)
- 经济学院(41138)
- 农业(40449)
- 院(40180)
- 财经大学(38794)
- 基金
- 项目(219239)
- 科学(173241)
- 基金(161337)
- 研究(160944)
- 家(140288)
- 国家(139161)
- 科学基金(119604)
- 社会(103179)
- 社会科(97903)
- 社会科学(97879)
- 基金项目(84841)
- 省(83166)
- 自然(76533)
- 教育(75085)
- 自然科(74793)
- 自然科学(74771)
- 自然科学基金(73449)
- 划(70929)
- 资助(67070)
- 编号(64775)
- 成果(52616)
- 部(50140)
- 重点(49677)
- 发(47080)
- 创(45501)
- 课题(44427)
- 国家社会(43762)
- 教育部(43383)
- 创新(42667)
- 科研(42545)
- 期刊
- 济(150419)
- 经济(150419)
- 研究(97568)
- 中国(61850)
- 财(51064)
- 学报(48897)
- 科学(46211)
- 农(45265)
- 管理(44815)
- 大学(37573)
- 学学(35261)
- 教育(34070)
- 农业(30821)
- 技术(29859)
- 融(29601)
- 金融(29601)
- 财经(25630)
- 经济研究(25522)
- 业经(23499)
- 经(22127)
- 问题(20584)
- 贸(19717)
- 国际(18157)
- 业(17406)
- 统计(16810)
- 技术经济(16512)
- 世界(16196)
- 版(15199)
- 图书(15124)
- 理论(14886)
共检索到4844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庆
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出现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双顺差的局面,这有别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模式,并且这种特殊国际收支结构成为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理论推演和实证分析认为,中国特殊国际收支结构与人口年龄结构有着密切联系,提出当前我们不能陶醉在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美丽光环之中,要清醒地看到其中的隐忧,并建议采取相应对策加以应对。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晟
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转变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人口红利",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人口红利"将很快转变为"人口负债",在我国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将带来更为深刻的影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是影响储蓄率、国际收支变动的重要因素,我国开放经济体系正面临着储蓄与经常账户"双盈余"问题,本文从人口年龄结构出发,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和双缺口理论分析人口红利影响国际收支的路径,进而探讨对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结构 国际收支 传导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永刚 王凌伟 魏海瑞
文章构建了包含人口年龄结构、预期房产收益率、利率的房价决定模型。基于该理论模型,在对1998—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11个省份人口年龄结构"四分法"数据、7个省份人口年龄结构"五分法"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总抚养负担的下降是房价提升的重要推力,其中少年抚养负担对于房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而老人赡养负担对于房价的影响是不确定的;预期房产收益率是推升房价的重要因素;利率对于房价的影响系数始终为负。
关键词:
房价 人口年龄结构 预期房产收益率 利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丁金宏 张伟佳 毛仁俊 田阳
将三段式年龄结构表示为三角图中的点,则其时序轨迹可以表达人口年龄结构演化过程。通过分类梳理世界各国(地区)及中国各省份人口年龄结构的演化模式,并预测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长期均衡位置,发现人口年龄结构演化具有充分的“各态历经性”,可称为“年龄结构转变”,其基本路径是:从多子化的年轻型人口出发,经历少子红利化、转折和负债老龄化3个阶段到达少子-高龄型人口的长期均衡位置。发达国家(地区)已处于第三阶段中期,发展中国家(地区)多处于第一阶段中后期,最不发达的非洲国家(地区)还处于转变初期,甚至还在起点徘徊。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于2010年经过红利拐点进入第三阶段,加速赶上发达国家(地区)的转变进程。预测结果显示,2100年中国人口的均衡年龄结构为少儿占15%、劳动力占55%、老年人占30%,世界各国(地区)也会向这一方位聚拢。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邬沧萍
第三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结构资料是考察我国人口再生产以及安排好十亿人口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数据之一。对于历史上我国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人口统计资料残缺不全的部分,利用这次人口年龄结构资料作回顾性的估计推算,并进行一些修正和补缺也具有重要作用。毫无疑问,十亿人口在同一时点统计出的年龄结构,必然具有它的世界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席玮 于学霆
预测未来人口变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相应政策的重要依据,当前所有关于人口结构变动所带来的影响的有关研究,分析的前提都离不开对人口总量和结构的变动的预测。文章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应用队列要素法对我国2013-2035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情况进行预测,探索未来人口结构演变的趋势,分析其对宏观经济层面的影响。
关键词:
人口预测 年龄结构 经济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孟向京
以控制人口数量增长为方针的计划生育,无疑会对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及早预见到它的未来,防患于未然,是十分必要的。但年龄结构优化的标准是什么,究竟怎样的年龄结构才算最优,如何实现年龄结构的优化?这些问题无论在定性还是定量上,还都缺乏统一的、明确的认识。由于它关系到我们今后人口发展战略方案的选择,因此,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继军 任志成 程瑶
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解读了中国经济"高储蓄、高投资、高顺差"的成因。研究表明,老年人口抚育负担的上扬降低了储蓄率和外贸顺差,支持了生命周期假说。但是,少儿人口抚育负担的下降却未能抑制储蓄率和外贸顺差的上扬,我们将其归因于代际间的"利他主义"和"内生化的劳动供给",当家庭中子女数量减少时,用于未来教育、婚嫁等目标性支出随之下降,反而刺激了当期消费;在家庭子女数量增加时,父母有可能选择减少支出或者选择用劳动替代闲暇。本研究的政策涵义在于培育针对劳动适龄人口新的消费热点、延迟退休年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
经济失衡 人口年龄结构 生命周期假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毛中根 孙武福 洪涛
老龄化对老龄人口自身消费将产生影响;老龄化通过影响储蓄率、劳动供给、劳动生产率、经济增长将间接作用于消费需求。实证分析表明:收入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显著,收入越低的地方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老年抚养比的提高是导致居民消费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城乡比较显示:人口老龄化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而对农村居民的影响不显著;少儿抚养比的提高显著增加了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老年负担率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而对农村居民的影响比较微弱。东中西部地区比较表明: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东部、中部、西部;少儿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由大到小为中部、西部、东部;老年负担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由大到小为东部、中部、西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本文针对中国人口规模与年龄结构的矛盾 ,对老年人口规模与人口老龄化关系 ,提高目前生育率的结果 ,抚养比的实质内容 ,“四二一”家庭的影响以及如何协调人口总量控制与人口年龄结构调整双方矛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明确提出了总量第一、结构第二的观点和论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彭斯达 熊梦婷
人口年龄结构差异是导致国别消费水平差异,进而影响双边国际收支状况的基础性因素。中国自1973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下降,人口抚养比明显低于美国,而劳动参与率则高于美国。VAR模型检验的结果显示:中美人口年龄结构差异及其变化是导致中美双边贸易收支长期失衡的基础性因素,但老年抚养比对两国双边贸易失衡的影响则不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辉 韦吉飞
人口红利揭示了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大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但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中国老龄化将越来越严重。由于老龄人口比例的增大,人口红利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消失,中国的人口红利也即将消失,随之而来的将是人口负债。因此,正视中国人口老龄化,积极应对老龄社会的问题,是一件迫在眉睫且十分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
人口红利 人口年龄结构 人口老龄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晓毅
消费是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消费不足由来已久并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导致我国居民消费不足、消费率下降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于此,可在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对消费函数进行扩展,对家庭跨期消费选择进行建模,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将人口年龄结构内生化,利用面板VAR模型来分析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居民消费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的下降与老年抚养比的上升是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少儿抚养负担过重不利于经济增长,而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并未造成不良影响;随着经济的增长,少儿抚养比会降低,老年抚养比会升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丽萍 王广州
文章基于稳定人口理论,利用人口普查数据,探讨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问题。研究发现,与汉族基准人口比例快速下降到1.0以下不同,少数民族基准人口比例目前仍在1.0以上。不同民族基准人口比例的差距扩大,离散程度大大增加。尽管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总体类型仍属于增长型,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变动与汉族人口的差距大体为10年左右。百万以上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类型转变为稳定型或衰减型的已有6个;虽然少数民族人口惯性比汉族人口大很多,而且与汉族人口惯性持续下降不同,但个别少数民族人口惯性在下降过程中出现波动。从人口年龄结构性问题来看,汉族、朝鲜族和满族将面临人口快速衰减问题的挑战;其他民族已经开始进入人口转变过程,处于人口转变不同阶段的少数民族人口将会走上汉族等超低生育率人口的道路。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池光胜
本文基于巴萨效应,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人口年龄结构转变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密切关系,得到的两个重要结论是:(1)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引起的可贸易品部门生产率增长率的变化或两部门生产率增长率的相对变化导致劳动人口比例增加会带来通胀,老龄人口比例增加会带来通缩。(2)由于不同的人口结构现状和生产率增长情形,年龄结构转变对通胀的影响存在显著不对称性:在国家层面上,OECD国家通胀水平因老龄化加深而下降;非OECD国家通胀水平因劳动人口比例增加而上升。在时间维度上,劳动人口对通胀的影响强度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大约是80年代之后的两倍;80年代之前老龄化与通胀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80年代之后老龄化会带...
关键词:
年龄结构 通货膨胀 巴萨效应 不对称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