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22)
2023(16215)
2022(13935)
2021(13220)
2020(10835)
2019(25140)
2018(24971)
2017(47732)
2016(25959)
2015(29734)
2014(29852)
2013(29380)
2012(27289)
2011(24880)
2010(25116)
2009(22866)
2008(22317)
2007(19488)
2006(17558)
2005(15879)
作者
(74512)
(61677)
(61221)
(58472)
(39634)
(29404)
(27934)
(24242)
(23624)
(22241)
(21022)
(20980)
(19760)
(19612)
(19260)
(19065)
(18340)
(18065)
(17698)
(17574)
(15629)
(15240)
(14831)
(14112)
(13817)
(13808)
(13739)
(13648)
(12449)
(12242)
学科
(109774)
经济(109663)
管理(72535)
(68305)
(54685)
企业(54685)
方法(44335)
数学(38552)
数学方法(38120)
中国(35913)
(30861)
地方(26486)
(25003)
业经(24668)
(22446)
贸易(22430)
(21809)
(21671)
农业(20380)
(20047)
(18444)
银行(18405)
(17806)
理论(17565)
(17420)
金融(17419)
环境(17373)
(16837)
技术(16538)
(16334)
机构
学院(368134)
大学(367659)
(154227)
经济(150963)
管理(143684)
研究(131521)
理学(122897)
理学院(121499)
管理学(119647)
管理学院(118970)
中国(100409)
(80485)
科学(78448)
(69711)
(66244)
研究所(60032)
中心(58486)
(57473)
财经(54795)
(54403)
北京(52314)
业大(51293)
(50560)
师范(50147)
(49925)
(47655)
经济学(46124)
农业(44553)
(44301)
经济学院(41454)
基金
项目(243988)
科学(192127)
研究(183327)
基金(175670)
(151911)
国家(150609)
科学基金(129012)
社会(114908)
社会科(108884)
社会科学(108859)
(93966)
基金项目(92158)
教育(84519)
自然(81896)
自然科(79971)
自然科学(79954)
(79529)
自然科学基金(78503)
编号(75233)
资助(73355)
成果(62516)
(55629)
(54629)
重点(54605)
课题(53187)
(50435)
教育部(47076)
创新(46995)
国家社会(46871)
科研(45710)
期刊
(175651)
经济(175651)
研究(117146)
中国(76947)
管理(54416)
(53405)
学报(53333)
科学(51456)
(49911)
教育(47522)
大学(40903)
学学(38007)
农业(37490)
(36778)
金融(36778)
技术(34642)
业经(28823)
经济研究(28762)
财经(26469)
(22730)
问题(22661)
图书(20008)
(19780)
(19315)
技术经济(17906)
世界(17661)
理论(17624)
国际(17204)
科技(17083)
现代(16794)
共检索到5646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辉  李润红  
提出中国物流人才发展的战略构架和指导原则,并针对物流人才培养现状的问题,分析并提出促进中国物流人才发展的措施,包括发挥政府管理职能、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加强动态管理、完善培训体制、实行人才资源开发管理等,同时指出应加强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保障发展战略和措施的推行。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年  
指出我国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无论是在物流人才数量、存量、增长速度、产能,还是在物流人才培养上都落后于东部地区。造成这种失衡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区域间基础设施、政策环境的差异。应从深化各层次物流人才培养方式与渠道、加强宏观调控、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科学用人机制等方面改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物流人才状况,促进其物流产业的协调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双  
分析了我国现代物流人力资源发展现状,探讨了物流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促进现代物流人力资源发展的相关策略,包括:进行人才梯队建设、与高校合作、改革薪酬制度等。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于一可  
基于我国物流人才薄弱的现状,指出物流人才需求的方向,分析我国当下物流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相应的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对策,为我国物流人力资源管理和培养的道路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瞿群臻  马杰  唐梦雪  
文章借助组合预测模型,预测2010年~2015年上海物流人才需求量,发现2010年~2015年上海对物流人才需求量逐年递增,年均增幅为7.3%,并从政府、高校、企业三个层面提出应对上海物流人才巨大需求量的相应措施。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琦伟  
结合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发展趋势,以大连大学为载体展开研究,对大连大学物流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大连大学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但是依然存在物流专业设置单一、培养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因此结合大连大学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俐华  时炼波  
高素质物流人才是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第三方物流企业人才知识与能力素质要求的分析,将培养对象分为"潜在"和"现有"两大主体类型。高等学校系统的课程体系设置是"潜在"物流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关键要素。"现有"物流人才的培养,应建立以企业内部培训为主、外部培训为辅的双层培训体系;积极发挥相关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健全"培训和从业资格认证制度"以及相应的认证体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江艳  伍应环  
当前,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正在变得越来越大,对于物流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之下,怎样让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良性就业,已经成为物流人才培养中所面临的新挑战。本文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中物流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区域经济发展中物流人才的培养策略。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戴军  
长江经济带战略是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背景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的国家级战略,在全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示范效应。支撑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核心关键在于人才战略,其中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现代物流人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长江经济带建设急需的现代物流人才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人才发展存在的五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培养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戴军  
长江经济带战略是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背景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的国家级战略,在全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示范效应。支撑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核心关键在于人才战略,其中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现代物流人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长江经济带建设急需的现代物流人才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人才发展存在的五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培养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黄红梅  李美羽  
以京津冀物流人才的合作流动为切入点,探讨京津冀区域物流人才流动与合作现状以及制约因素,提出依赖政府、企业、行业及社会等多方主体,通过构建协同配置机制来缩小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通过合作竞争机制、柔性流动机制和激励自律机制来塑造京津冀物流业环境,为京津冀物流人才的整合发展提供解决思路。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范玉红  
首先分析了我国第三方物流人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了制造业发展与第三方物流的关系,指明制造业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新需求,最后提出了制造业发展压力下第三方物流人才培养的策略。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黄红梅  李美羽  
以京津冀物流人才的合作流动为切入点,探讨京津冀区域物流人才流动与合作现状以及制约因素,提出依赖政府、企业、行业及社会等多方主体,通过构建协同配置机制来缩小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通过合作竞争机制、柔性流动机制和激励自律机制来塑造京津冀物流业环境,为京津冀物流人才的整合发展提供解决思路。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康桂琴  范德鹏  
分析了我国食品冷链人才需求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解决的对策,以解决食品冷链物流行业人才供需不平衡问题,推动我国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岳华  
针对众多物流人才所具备的物流专业英语能力远不能达到社会和企业要求的现状,尝试对由此产生的招工与就业双难的窘境进行原因分析,指出主要是校企联合、工学结合不够、数学内容陈旧、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等原因所致;并由此提出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是想方设法加强校企业联合、工学结合,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素质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