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32)
- 2023(9356)
- 2022(7986)
- 2021(7447)
- 2020(6448)
- 2019(15185)
- 2018(14705)
- 2017(28522)
- 2016(15317)
- 2015(18213)
- 2014(18310)
- 2013(18615)
- 2012(17233)
- 2011(15620)
- 2010(15423)
- 2009(14481)
- 2008(14483)
- 2007(12940)
- 2006(11077)
- 2005(10003)
- 学科
- 济(76701)
- 经济(76645)
- 管理(38962)
- 业(38508)
- 方法(34465)
- 数学(31166)
- 数学方法(30971)
- 企(29324)
- 企业(29324)
- 中国(22928)
- 农(20165)
- 贸(16327)
- 贸易(16321)
- 地方(15897)
- 易(15873)
- 业经(15678)
- 财(15224)
- 学(13442)
- 农业(12749)
- 制(12363)
- 产业(11118)
- 银(10490)
- 银行(10469)
- 环境(10369)
- 和(10311)
- 融(10217)
- 金融(10215)
- 行(10100)
- 技术(9448)
- 发(8915)
- 机构
- 学院(231298)
- 大学(231283)
- 济(107390)
- 经济(105541)
- 管理(86717)
- 研究(83926)
- 理学(74717)
- 理学院(73809)
- 管理学(72753)
- 管理学院(72315)
- 中国(63346)
- 京(49749)
- 科学(49688)
- 财(44732)
- 所(42615)
- 研究所(38991)
- 农(38551)
- 中心(37439)
- 财经(36444)
- 经济学(35029)
- 经(33171)
- 业大(32822)
- 江(32706)
- 北京(31995)
- 经济学院(31866)
- 农业(30574)
- 范(29796)
- 院(29760)
- 师范(29554)
- 财经大学(26957)
- 基金
- 项目(152638)
- 科学(120563)
- 基金(112499)
- 研究(110775)
- 家(97990)
- 国家(97291)
- 科学基金(82649)
- 社会(72623)
- 社会科(69193)
- 社会科学(69175)
- 基金项目(59680)
- 省(57538)
- 自然(51754)
- 自然科(50558)
- 自然科学(50541)
- 自然科学基金(49620)
- 教育(49477)
- 划(49199)
- 资助(46476)
- 编号(42684)
- 部(35008)
- 发(34987)
- 重点(34683)
- 成果(34286)
- 创(31491)
- 国家社会(31125)
- 中国(30072)
- 课题(30011)
- 教育部(29935)
- 创新(29643)
- 期刊
- 济(114799)
- 经济(114799)
- 研究(69188)
- 中国(41532)
- 农(34843)
- 学报(34534)
- 科学(33276)
- 财(33032)
- 管理(29466)
- 大学(25869)
- 学学(24440)
- 农业(23928)
- 技术(22012)
- 经济研究(20283)
- 融(18957)
- 金融(18957)
- 财经(18366)
- 业经(17906)
- 教育(17592)
- 问题(16245)
- 经(16073)
- 贸(14952)
- 业(14017)
- 世界(12863)
- 技术经济(12716)
- 国际(12634)
- 统计(11976)
- 商业(11373)
- 策(10525)
- 资源(10407)
共检索到337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谢守红 蔡海亚
本文采用区位熵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我国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物流增加值区位熵波动性显著,物流业集聚程度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总体上呈现集聚化发展倾向。借助主成分回归分析探讨我国物流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发现这7个因素对我国物流业集聚均为正向促进作用,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人力资本和区位因素,以上7个要素每增长1%,相应的物流业增加值就依次上升0.205%、0.194%、0.192%、0.187%、0.145%、0.057%和0.019%。
关键词:
物流产业 空间集聚 区位熵 空间自相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东方 关高峰 董千里
文章利用我国31个省(市、区)2016年的截面数据,采用三阶段DEA和Bootstrap-DEA方法研究了我国物流产业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其成因,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市、区)物流业技术效率较低且地区差异较大,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采用SFA方法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后,绝大部分地区物流业效率值下降,不同的环境因素对效率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不同;采用Bootstrap-DEA纠偏后发现,区域物流产业效率水平进一步下降,中部、西部地区物流产业效率值下降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全国和东部地区物流产业效率值的下降则主要由Bootstrap-DEA纠偏导致。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秋艳 房胜飞
文章基于20062015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利用区位熵法测度区域物流产业集聚水平,通过计算全局Moran's I指数,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存在的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引入控制变量建立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实证检验了物流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及其空间异质性,结果显示:从整体来看,物流产业集聚通过发挥其"专业效应"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生产率,在有效推动本区域经济的增长的同时,能够通过溢出效应带动相邻地区的经济发展;分地区来看,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在3个地区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中部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鑫
本文以200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VRS模型、区域熵值法,对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物流产业集聚水平进行定量测算,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与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关系进行线性、非线性估计。研究表明:整体上看,物流产业集聚对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提升有显著正向作用;物流产业集聚与区域商贸流通效率间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即存在两个结构变点,变点对应的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分别为1.132、1.394;随着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提升,其对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正向影响呈"两头强、中间弱"的U型结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戴志敏 郭露 何宜庆
集聚经济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群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话题。物流业作为生产活动终端,其产业集聚可带来快速经济效益配置,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扩散和辐射效应显著。笔者在比较六省1990年~2010年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应用集聚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改进模型,得出中部物流与经济关联的产业内集聚态势已初步形成,但各省物流产业间都存在不匹配的态势。整个中部地区物流与经济发展融合仍处于起步及初期加速阶段。综合说来,湖南、安徽为演进较好省份;山西、河南为一般省份;江西和湖北为较差省份。未来可预见时间内以物流为主的产业将呈现梯次发展饱和态势,中部各省份急需提前实施产业转型及升级,而转型升级的次序依次较有所不同。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物流产业 产业演进 中部地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付书科 廖莉莉 刘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江经济带的物流产业集聚态势明显,一些物流枢纽城市、物流节点城市正在形成。本文选取2004-2015年数据,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对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物流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面板固定效应及分位数回归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正效应,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较大,而政府支持水平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负效应。根据实证分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物流产业 集聚水平 影响因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杰 张克雯
作为国家规划建设的一级公路交通枢纽、二级铁路综合枢纽城市,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必将成为川、滇、黔三省交汇处的区域性物流中心。本文根据七星关区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对七星关区打造区域性物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并结合七星关区各方面发展因素,对4种战略组合进行比较,最终选择WO战略。
关键词:
区域性物流 SWOT分析 WO战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昌宝 钱康
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正效应不显著,而政府干预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产业集聚自身的滞后型空间效应和影响因素的滞后型空间效应也是影响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舒辉 周熙登 林晓伟
笔者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对中国物流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物流产业集聚和全要素生产率的Moran'I指数,确定了两者存在空间相关性,并刻画了2003年与2011年Moran'I指数散点图。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SLM,SEM和SDM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物流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物流产业集聚不仅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且能够通过空间外溢效应促进周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物流产业集聚会通过专业化效应、外部性等途径降低交易成本,进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鉴于此,政府应支持物流产业集聚,突破影响空间外溢效应区域边界的自然条件和制度约束,加大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昌宝 钱康
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正效应不显著,而政府干预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产业集聚自身的滞后型空间效应和影响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昌宝 钱康
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正效应不显著,而政府干预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产业集聚自身的滞后型空间效应和影响因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莫佳 李怀政
借助区位熵衡量物流产业集聚,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支持对区域物流产业集聚具有积极影响,地区进出口贸易发展水平对区域物流产业集聚的影响不够显著,长江经济带的物流产业集聚具有较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而就如何发展长江经济带区际贸易、完善长江经济带物流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加大物流产业扶持力度、加快物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物流产业集聚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建荣 杨思思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Wilson模型及隶属度模型对区域城市的物流空间集聚强度及分异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内城市物流区位度差异显著;物流产业集聚空间上呈"东强西弱"的局势,分布存在"边缘化"现象;空间集聚分异特征受中心城市物流区位度和城际空间距离影响较大,中心城市物流区位度对空间集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城际空间距离的冗余则体现一定的负效应。通过构建区域多核"驱动圈"、建立产业转移"边缘区"和推动城市辐射"共轭化"三个角度提出了缩小长三角地区物流产业差距、提高区域整体物流水平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宇 李剑
在定义物流产业集聚的空间效率基础上,采用我国2005-2014年的省级统计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各区域的物流空间效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物流产业集聚的空间效率存在区域差异性,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对外开放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物流网络密度的影响程度较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柏青华
当前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迅速,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湖北省的GDP总量、物流产业聚集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相关数据,定量研究物流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湖北省物流产业聚集对其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影响,不过影响程度较低;对外开放程度、政府干预以及资本力量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正相关关系,三者对湖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高于物流产业集聚对湖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中资本对湖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最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