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98)
2023(6011)
2022(5013)
2021(4631)
2020(3795)
2019(8868)
2018(8401)
2017(16389)
2016(8220)
2015(10139)
2014(9860)
2013(10129)
2012(8928)
2011(8044)
2010(7620)
2009(7089)
2008(6852)
2007(5727)
2006(5028)
2005(4612)
作者
(22935)
(19189)
(19122)
(18394)
(11963)
(9015)
(8585)
(7459)
(7210)
(6701)
(6557)
(6311)
(6068)
(5989)
(5946)
(5869)
(5744)
(5436)
(5348)
(5148)
(4857)
(4543)
(4540)
(4389)
(4227)
(4191)
(3966)
(3797)
(3778)
(3757)
学科
(48661)
经济(48629)
管理(21800)
(20744)
方法(20162)
数学(18519)
数学方法(18466)
中国(16385)
(16132)
企业(16132)
(11487)
业经(11029)
(10856)
贸易(10851)
(10649)
地方(9744)
产业(9732)
(7632)
(7113)
环境(7091)
农业(6896)
技术(6741)
(6385)
(6189)
银行(6187)
结构(6127)
(6074)
(6031)
金融(6031)
(6008)
机构
学院(125782)
大学(124695)
(68642)
经济(68002)
管理(49588)
研究(47465)
理学(43172)
理学院(42727)
管理学(42413)
管理学院(42189)
中国(36483)
(26445)
(26026)
科学(25058)
经济学(23309)
(22552)
财经(21802)
经济学院(21109)
研究所(20808)
中心(20172)
(20138)
北京(17281)
(16734)
财经大学(16402)
(16206)
(15328)
科学院(15102)
(14768)
业大(14709)
经济管理(14694)
基金
项目(86171)
科学(70493)
基金(66442)
研究(63980)
(57314)
国家(57000)
科学基金(49706)
社会(45806)
社会科(43985)
社会科学(43977)
基金项目(35064)
(30938)
自然(29462)
自然科(28814)
自然科学(28808)
自然科学基金(28354)
教育(27206)
资助(27000)
(26325)
编号(22004)
(20961)
国家社会(20743)
(20597)
中国(20297)
重点(19627)
(18697)
教育部(18112)
发展(18100)
(17851)
创新(17737)
期刊
(70323)
经济(70323)
研究(39682)
中国(21516)
管理(18282)
(17141)
科学(17041)
学报(14579)
(14493)
经济研究(13850)
技术(13645)
大学(11727)
财经(11305)
学学(11189)
农业(10752)
业经(10577)
(10100)
(10095)
(9891)
金融(9891)
问题(9789)
世界(9287)
国际(8739)
技术经济(7354)
(6907)
统计(6563)
商业(6365)
经济问题(6085)
资源(5972)
(5956)
共检索到1814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建荣  唐萍萍  
物流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和效率提升对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举足轻重。基于2007—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方向距离函数模型测算了中国31省份物流产业效率,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标准差椭圆法对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时空差异性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在观测年份内,中国物流产业效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物流产业效率区域差异明显,东部略高于中部,西部最低;物流产业效率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物流产业效率相似的省域在空间上集聚分布;物流发展的空间差异主要存在于东—西方向,西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与中东部地区差距逐渐拉大,其发展重心经历了先向西再向东的移动轨迹。基于上述结论,从培育物流产业发展增长极、优化空间布局以及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等角度提出了促进中国省域物流高效协调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俞佳立  钱芝网  
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模型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物流产业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时空变化,同时构建了Tobit模型分析影响物流产业技术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内,整体技术效率水平为0.760,效率不高,时间上呈"U"字型走势,空间上呈东高西低"阶梯状"分布格局;平均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1.030,全要素生产率年均提升3%,10年间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出现波动,时间上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空间上暂不存在"阶梯状"分布格局。Tobit回归结果可以得出,对外开放程度、行业因素、信息化水平对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技术效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经济增速虽然也产生正向影响,但未通过统计性检验。因此,未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大对物流产业的投入力度,提升行业规模;加快提升物流产业信息化水平,共同推动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范月娇  
以2001—2013年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通过对SFA方法的适用性、生产函数的适用性、技术进步存在性的检验,最后选择考虑技术进步因素的、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SFA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的物流产业平均效率较低,信息化水平和产业结构是其非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各城市的物流产业平均效率在时空维度上变化较大,从时间维度上看,中部城市的物流产业平均效率处于相对稳定的上升状态,东部和西部城市分别处于较高效率和低效率的波动起伏状态;从空间维度看,城市之间的物流产业效率差距巨大,中部略高于东部,西部最低。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亮亮  苏涛永  张健  
文章基于2007-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PP-SFA模型测度能源和碳排放双重约束下的物流产业技术效率,分析其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变化和差异,评定其宏观和中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并分区域剖析其演进背后的逻辑规律。研究发现:中国物流产业技术效率总体偏低,呈下降趋势,且区域分化明显,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产业结构、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平均规模正向影响物流产业技术效率,财政支持力度和能源消费结构产生负向影响,而环境规制强度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中国物流产业已度过规模扩张阶段,现处于质量提升阶段,且各区域不同阶段中影响因素的作用关系存在差异,物流产业技术效率演进逻辑具有区域特性。践行节能减排、完善产业政策和探寻区域物流特色发展路径益于优化物流产业技术效率,提升中国物流产业发展质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文新  潘宇  
本文基于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30个省2005~2014年低碳约束下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度,分析其结构及总体演化趋势,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及时空跃迁测度法描述其在空间格局上的演化过程,最后运用证实性空间数据分析(CsDA)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样本年内我国低碳物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呈螺旋式缓慢上升,但各生产要素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进步缓慢的原因主要在于技术进步,能源结构等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无明显改善。从空间上看,各省低碳物流效率存在显著关联性特征,但其与能源投入水平未能一致,存在空间异质性。因此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实施差异化物流...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钟俊娟  王健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产业结构的"软化"与经济体系的"服务化"逐步加深,产业融合正日益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物流产业融合主要受技术进步、放松规制、管理创新等方面因素的驱动。物流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显著地体现了产业融合的特性,具有创新优化效应、竞争能力效应、绩效提升效应等融合效应。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受经济体制、技术水平、产权制度等因素制约,我国物流产业融合的步伐仍然较为滞后。为促进我国物流产业从技术融合向业务融合、市场融合发展,最终实现产业融合,提供一体化、专业化、高效率、高质量的物流服务,从政府方面来看,要减少政策壁垒,适应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东方  关高峰  董千里  
文章利用我国31个省(市、区)2016年的截面数据,采用三阶段DEA和Bootstrap-DEA方法研究了我国物流产业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其成因,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市、区)物流业技术效率较低且地区差异较大,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采用SFA方法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后,绝大部分地区物流业效率值下降,不同的环境因素对效率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不同;采用Bootstrap-DEA纠偏后发现,区域物流产业效率水平进一步下降,中部、西部地区物流产业效率值下降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全国和东部地区物流产业效率值的下降则主要由Bootstrap-DEA纠偏导致。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俊华  刘振刚  李燕霞  李长青  
选取经济发展程度、市场化程度、地理环境和文化理念具有较强一致性的中国西部12省市区(含直辖市、自治区,以下简称省)物流产业效率变化进行实证研究,对提高区域物流产业效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2007-2012年中国西部12个省的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变动情况,重点剖析各省物流产业效率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除云南外,西部各省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均显著提高,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技术进步,而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尤其是纯技术效率几乎没有提高,甚至降低。最后结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云凤  王雨  
针对传统物流效率研究鲜有考虑低碳约束及分析外生变量影响问题,文章以2008—2013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物流业的面板数据为基数,运用基于C-D生产函数的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评价我国物流产业效率并分析低碳约束等外生环境变量对物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物流产业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地区差异显著。总体来讲,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利物流效率提高,即低碳约束对物流产业效率有一定正面影响;政府支持对物流产业效率存在一定抑制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调整则对物流产业效率有促进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秋阳  周有林  谭晶荣  
物流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物流产业结构演化影响因素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先行区的宁波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及多元回归分析模型来剖析物流产业水平时空格局、研究物流产业集群水平影响机理、探讨物流产业水平集聚效应。研究发现:经济因素和区位因素是宁波市物流产业集群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宁波市生产总值、历年货运量、进出口贸易总额、港口货物吞吐量是主要动因;宁波市已形成以北仑区为中心向外辐射的集群效应,北仑区成为引领宁波地区物流产业集群优化升级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研究结果以期优化我国物流产业的空间布局,为我国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积林   钟宁  
为了深入分析中国各地区在物流业碳排放效率方面的表现及其空间关联性,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并结合莫兰指数与空间杜宾模型,选取中国30个省份,对其2015-2020年的物流业碳排放效率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不同地区物流业碳排放效率之间的相似性或差异性,并揭示其在空间上的联系及背后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30个省份的物流业碳排放效率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相关性,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的物流业碳排放效率高于西部地区,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则优于其他地区,这种空间分布特征可能与各地区的从业人数、经济水平、基础设施建设、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有关。虽然近年来我国物流业碳排放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在推进碳达峰的过程中,各地区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意见,以进一步提高物流业碳排放效率,实现碳达峰目标。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积林   钟宁  
为了深入分析中国各地区在物流业碳排放效率方面的表现及其空间关联性,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并结合莫兰指数与空间杜宾模型,选取中国30个省份,对其2015-2020年的物流业碳排放效率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不同地区物流业碳排放效率之间的相似性或差异性,并揭示其在空间上的联系及背后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30个省份的物流业碳排放效率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相关性,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的物流业碳排放效率高于西部地区,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则优于其他地区,这种空间分布特征可能与各地区的从业人数、经济水平、基础设施建设、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有关。虽然近年来我国物流业碳排放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在推进碳达峰的过程中,各地区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意见,以进一步提高物流业碳排放效率,实现碳达峰目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钟祖昌  
文章采取三阶段DEA方法,分析2007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物流产业的运营效率。结果显示:(1)如果外部环境和随机因素的影响不加以控制,各省市纯技术效率值被低估,规模效率值被高估,且高估程度大于纯技术效率被低估的程度,导致综合技术效率被低估;(2)我国各省市物流业的综合技术效率值较低,平均为0.44,而出现低效率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不足;(3)我国各地区的物流业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东部地区最优,中部次之,西部最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翠萍  李武  
在对物流产业效率进行研究的文献中,数据包络分析法是一种常见的方法,来自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和美国科学网核心合集数据库2006—2015年的62篇论文显示,2009年后对中国物流业效率研究的文献迅速增加,早期论文的被引频次较高;文献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物流业内部效率以及物流业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方法方面,以传统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为主,一些文献对基本模型进行了拓展,部分文献将数据包络分析法与其他方法结合起来应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在研究方法、模型运用、变量选取、影响因素、资料来源、区域选择、时间跨度等方面存在着相应的研究空白,未来的研究可以从相关环节进行突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景敏  
一、中国—东盟物流产业合作的基础和条件(一)地缘相近、经贸相融、文化相通。中国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近、经贸相融、文化相通,成为中国—东盟物流产业合作的纽带。从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的"西南丝绸之路",到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再到近现代共同抗御外侮,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源远流长。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包括物流产业在内的交流合作迅猛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中国—东盟关系日新月异,进入了历史发展最好时期。双方高层领导人互访更加频繁,政治互信更加牢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