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54)
- 2023(10818)
- 2022(9134)
- 2021(8470)
- 2020(7275)
- 2019(16923)
- 2018(16431)
- 2017(31678)
- 2016(16915)
- 2015(20016)
- 2014(19992)
- 2013(20245)
- 2012(18750)
- 2011(17029)
- 2010(16740)
- 2009(15665)
- 2008(15674)
- 2007(14051)
- 2006(12081)
- 2005(10892)
- 学科
- 济(84015)
- 经济(83954)
- 管理(47620)
- 业(47378)
- 方法(38182)
- 企(37089)
- 企业(37089)
- 数学(34369)
- 数学方法(34154)
- 中国(24462)
- 农(22182)
- 财(17776)
- 贸(17348)
- 业经(17346)
- 贸易(17343)
- 易(16882)
- 地方(16725)
- 技术(15727)
- 学(14869)
- 农业(14371)
- 制(13539)
- 产业(12040)
- 环境(11828)
- 银(11433)
- 银行(11404)
- 和(11167)
- 融(11080)
- 金融(11078)
- 行(10973)
- 务(10367)
- 机构
- 学院(257384)
- 大学(256995)
- 济(118581)
- 经济(116528)
- 管理(97918)
- 研究(92255)
- 理学(84504)
- 理学院(83521)
- 管理学(82366)
- 管理学院(81881)
- 中国(68990)
- 京(55075)
- 科学(54929)
- 财(48946)
- 所(46929)
- 农(43525)
- 研究所(42953)
- 中心(41572)
- 财经(40054)
- 经济学(38294)
- 业大(37491)
- 江(36774)
- 经(36493)
- 北京(35258)
- 经济学院(34831)
- 农业(34553)
- 范(32819)
- 院(32698)
- 师范(32525)
- 财经大学(29647)
- 基金
- 项目(171494)
- 科学(135619)
- 基金(126278)
- 研究(124202)
- 家(110335)
- 国家(109559)
- 科学基金(93249)
- 社会(81603)
- 社会科(77804)
- 社会科学(77780)
- 基金项目(67031)
- 省(65429)
- 自然(58632)
- 自然科(57302)
- 自然科学(57285)
- 自然科学基金(56276)
- 教育(55804)
- 划(55598)
- 资助(51809)
- 编号(47645)
- 部(39305)
- 重点(39109)
- 发(38992)
- 成果(37695)
- 创(36157)
- 国家社会(34975)
- 创新(34087)
- 教育部(33569)
- 课题(33521)
- 科研(32766)
- 期刊
- 济(125424)
- 经济(125424)
- 研究(75750)
- 中国(47090)
- 学报(38931)
- 农(38903)
- 科学(37802)
- 财(36533)
- 管理(33716)
- 大学(29070)
- 学学(27506)
- 农业(27034)
- 技术(26567)
- 经济研究(22006)
- 教育(20799)
- 融(20353)
- 金融(20353)
- 财经(20213)
- 业经(19394)
- 经(17666)
- 问题(17407)
- 业(15902)
- 贸(15882)
- 技术经济(15452)
- 世界(13787)
- 国际(13377)
- 统计(13105)
- 商业(12297)
- 科技(12219)
- 策(11944)
共检索到3746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东方 关高峰 董千里
文章利用我国31个省(市、区)2016年的截面数据,采用三阶段DEA和Bootstrap-DEA方法研究了我国物流产业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其成因,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市、区)物流业技术效率较低且地区差异较大,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采用SFA方法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后,绝大部分地区物流业效率值下降,不同的环境因素对效率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不同;采用Bootstrap-DEA纠偏后发现,区域物流产业效率水平进一步下降,中部、西部地区物流产业效率值下降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全国和东部地区物流产业效率值的下降则主要由Bootstrap-DEA纠偏导致。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谢守红 蔡海亚
本文采用区位熵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我国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物流增加值区位熵波动性显著,物流业集聚程度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总体上呈现集聚化发展倾向。借助主成分回归分析探讨我国物流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发现这7个因素对我国物流业集聚均为正向促进作用,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人力资本和区位因素,以上7个要素每增长1%,相应的物流业增加值就依次上升0.205%、0.194%、0.192%、0.187%、0.145%、0.057%和0.019%。
关键词:
物流产业 空间集聚 区位熵 空间自相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云凤 王雨
针对传统物流效率研究鲜有考虑低碳约束及分析外生变量影响问题,文章以2008—2013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物流业的面板数据为基数,运用基于C-D生产函数的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评价我国物流产业效率并分析低碳约束等外生环境变量对物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物流产业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地区差异显著。总体来讲,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利物流效率提高,即低碳约束对物流产业效率有一定正面影响;政府支持对物流产业效率存在一定抑制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调整则对物流产业效率有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宇 李剑
在定义物流产业集聚的空间效率基础上,采用我国2005-2014年的省级统计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各区域的物流空间效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物流产业集聚的空间效率存在区域差异性,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对外开放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物流网络密度的影响程度较大。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建荣 唐萍萍
物流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和效率提升对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举足轻重。基于2007—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方向距离函数模型测算了中国31省份物流产业效率,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标准差椭圆法对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时空差异性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在观测年份内,中国物流产业效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物流产业效率区域差异明显,东部略高于中部,西部最低;物流产业效率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物流产业效率相似的省域在空间上集聚分布;物流发展的空间差异主要存在于东—西方向,西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与中东部地区差距逐渐拉大,其发展重心经历了先向西再向东的移动轨迹。基于上述结论,从培育物流产业发展增长极、优化空间布局以及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等角度提出了促进中国省域物流高效协调发展的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亮亮 苏涛永 张健
文章基于2007-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PP-SFA模型测度能源和碳排放双重约束下的物流产业技术效率,分析其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变化和差异,评定其宏观和中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并分区域剖析其演进背后的逻辑规律。研究发现:中国物流产业技术效率总体偏低,呈下降趋势,且区域分化明显,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产业结构、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平均规模正向影响物流产业技术效率,财政支持力度和能源消费结构产生负向影响,而环境规制强度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中国物流产业已度过规模扩张阶段,现处于质量提升阶段,且各区域不同阶段中影响因素的作用关系存在差异,物流产业技术效率演进逻辑具有区域特性。践行节能减排、完善产业政策和探寻区域物流特色发展路径益于优化物流产业技术效率,提升中国物流产业发展质量。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翠萍 李武
在对物流产业效率进行研究的文献中,数据包络分析法是一种常见的方法,来自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和美国科学网核心合集数据库2006—2015年的62篇论文显示,2009年后对中国物流业效率研究的文献迅速增加,早期论文的被引频次较高;文献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物流业内部效率以及物流业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方法方面,以传统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为主,一些文献对基本模型进行了拓展,部分文献将数据包络分析法与其他方法结合起来应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在研究方法、模型运用、变量选取、影响因素、资料来源、区域选择、时间跨度等方面存在着相应的研究空白,未来的研究可以从相关环节进行突破。
关键词:
数据包络分析 物流产业 效率 综述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军 杨明
提升产业效率是产业调整振兴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法,对1997—2007年我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变动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物流产业技术进步速度缓慢,特别是技术效率负增长造成的产业效率下降是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较快但却大而不强的根源。文章结合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指出基础设施网络的协同性不强、高端市场竞争不充分和低端的过度竞争、制造业物流服务水平不高、市场秩序不完善及分散的管理体制等问题是我国物流产业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艳 周燕萍 徐长乐
城市是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构建了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长江沿岸28个中心城市的物流竞争力水平进行了评价。从空间、时间、成本3个维度,综合考虑铁路、公路、水路3种运输方式,构建经济距离公式,计算城际综合"经济距离",最后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对长江沿岸经济带城市物流空间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重庆、武汉、南京物流竞争力水平较高,是长江沿岸物流产业的重要节点;城市群内部的空间联系度明显大于城市群之间的联系度;上、中、下游的城市群物流引力强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空间梯度,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结构特征;皖江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的物流网络呈现较明显的融合趋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建军
物流产业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型服务产业,是社会分工深化的结果。青岛物流产业发展的优势是它的港口,而港口发展则取决于其腹地的大小、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的外向性等。长期以来,环渤海地区三大港口———青岛、天津和大连一直维持着三足鼎立的格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为了自身的发展,都在通过改善港口设施,相互袭夺对方腹地,争取更多腹地货源,使自己成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文章通过对三大港口城市进行港口—腹地关系的对比分析,揭示了青岛物流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竞争;并结合在区位、水深、腹地以及港口设施等方面的优势,提出了青岛物流产业发展的方向及对策。
关键词:
物流产业 空间竞争 港口—腹地 青岛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鑫
本文以200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VRS模型、区域熵值法,对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物流产业集聚水平进行定量测算,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与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关系进行线性、非线性估计。研究表明:整体上看,物流产业集聚对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提升有显著正向作用;物流产业集聚与区域商贸流通效率间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即存在两个结构变点,变点对应的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分别为1.132、1.394;随着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提升,其对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正向影响呈"两头强、中间弱"的U型结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莫小泉
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助推器",区域物流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区域物流产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区域物流系统中发挥着整合物流需求、集约物流资源、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作用。近些年,我国一些省市、自治区盲目投资物流产业,造成物流产业效率低下。因此,本文通过从区域物流产业效率分析入手,进而对我国各地区物流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应从合理规划物流产业及运输体系等方面来入手提升我国区域物流发展水平。
关键词:
物流产业 区域物流 效率测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樊敏
以提升物流产业效率为切入点,运用DEA-BCC、DEA-Malmquist生产力指数以及VAR模型,对长三角、辽中南、武汉和成渝4个能够客观反映东北、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差异的代表性城市群物流产业运作效率及联动效率加以实证分析,据此从优化外部环境、加快企业创新、促进联动发展等方面提出中国城市群物流产业发展策略。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孙喜梅 余博 韩彪
从古典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出发,对索洛增长模型加以改进,分离出物流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尤其是物流产业产生的技术外溢,引用了一个与其投资成正比的技术进步系数,进而得出物流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以深圳市的物流产业为例做了实证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量化了物流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便为物流产业的项目投资者和决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钟祖昌
文章采取三阶段DEA方法,分析2007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物流产业的运营效率。结果显示:(1)如果外部环境和随机因素的影响不加以控制,各省市纯技术效率值被低估,规模效率值被高估,且高估程度大于纯技术效率被低估的程度,导致综合技术效率被低估;(2)我国各省市物流业的综合技术效率值较低,平均为0.44,而出现低效率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不足;(3)我国各地区的物流业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东部地区最优,中部次之,西部最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