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92)
- 2023(13830)
- 2022(11212)
- 2021(10328)
- 2020(8415)
- 2019(19117)
- 2018(18586)
- 2017(35118)
- 2016(18719)
- 2015(21579)
- 2014(21523)
- 2013(21528)
- 2012(19854)
- 2011(17998)
- 2010(18295)
- 2009(17175)
- 2008(17373)
- 2007(15589)
- 2006(14101)
- 2005(13359)
- 学科
- 济(95919)
- 经济(95784)
- 业(79002)
- 企(70367)
- 企业(70367)
- 管理(67292)
- 方法(34865)
- 中国(30270)
- 业经(30087)
- 农(29334)
- 财(26778)
- 数学(26673)
- 数学方法(26498)
- 地方(22269)
- 农业(20425)
- 制(19975)
- 贸(18651)
- 贸易(18633)
- 务(18311)
- 财务(18265)
- 财务管理(18244)
- 易(18143)
- 技术(18124)
- 企业财务(17082)
- 和(16373)
- 策(15694)
- 体(15045)
- 划(14997)
- 银(14985)
- 银行(14973)
- 机构
- 学院(281730)
- 大学(276135)
- 济(129657)
- 经济(127542)
- 管理(109457)
- 研究(99951)
- 理学(92579)
- 理学院(91535)
- 管理学(90558)
- 管理学院(89989)
- 中国(80850)
- 财(59870)
- 京(59763)
- 科学(55884)
- 所(50071)
- 财经(46518)
- 研究所(44730)
- 农(44303)
- 中心(44206)
- 江(43058)
- 经(42309)
- 经济学(40097)
- 北京(38972)
- 经济学院(36029)
- 院(35899)
- 业大(35682)
- 范(35626)
- 师范(35354)
- 农业(34284)
- 财经大学(34112)
- 基金
- 项目(176088)
- 科学(141704)
- 研究(133069)
- 基金(129890)
- 家(111527)
- 国家(110518)
- 科学基金(96224)
- 社会(89171)
- 社会科(84708)
- 社会科学(84691)
- 基金项目(67834)
- 省(67599)
- 教育(58845)
- 自然(58600)
- 自然科(57238)
- 自然科学(57225)
- 自然科学基金(56276)
- 划(56165)
- 资助(52431)
- 编号(51512)
- 发(43639)
- 成果(41648)
- 部(39931)
- 重点(39809)
- 创(39276)
- 国家社会(37769)
- 业(37690)
- 课题(36640)
- 发展(36336)
- 创新(35995)
- 期刊
- 济(155637)
- 经济(155637)
- 研究(91086)
- 中国(60590)
- 财(47788)
- 管理(46602)
- 农(43045)
- 科学(38250)
- 学报(35256)
- 融(30663)
- 金融(30663)
- 农业(29721)
- 大学(28239)
- 技术(27842)
- 业经(26801)
- 学学(26613)
- 教育(25922)
- 经济研究(25339)
- 财经(24251)
- 经(21141)
- 问题(20138)
- 业(18306)
- 贸(17795)
- 世界(17114)
- 技术经济(16413)
- 国际(16082)
- 现代(14264)
- 商业(14028)
- 经济管理(13177)
- 经济问题(12840)
共检索到447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普荣 白海霞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与演进在时空上经历了早期的东部沿海点状集聚(1999年以前),1999—2008年由东部向中、西部梯度推进,以及2008年后在全国区域内相对均衡布局的总体格局态势。中国物流业发展的时空演进表明:中国物流业区域发展格局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从梯度到均衡的发展战略相吻合,物流业朝着交通和区位较好的区域聚集;国际和国内产业转移加速了物流业布局的空间演进;城市群成为物流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我国物流业发展未来的核心区域。
关键词:
物流业 时空格局 演进 中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谢欣雨 王健
技术创新是引领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了解中国区域物流业技术创新的空间差异和演进过程有利于提出针对性对策以缩小区域技术创新水平差异,促进物流业协同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本文利用爬虫技术从国家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上获取物流业专利数据,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中国物流业技术创新的空间差异及其来源;并利用高斯核密度函数揭示其动态演进过程。研究发现:中国物流业技术创新的空间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西部地区区域内差异最大,东部与西部的区域间差异最大;中国物流技术创新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各个区域呈现不同的动态演进过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茂松 许鸿文
本文针对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中三个模型:技术创新与技术转让、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结合交易成本进行了分析探讨,应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技术进步上的合作博弈,得出与克鲁格曼相反的结论: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不会损害发达国家的利益,而且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的要素报酬递增所引起的规模收益递增现象,引导发展中国家从事异质产品生产,给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同时带来福利递增。为此,发展中国家应走反梯度分工演进道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平
目前,精品课程三级梯度建设及其网络资源在完备程度、规划设计、衔接状况及内外共享等方面存在不均衡化发展状况,其主要原因在于各不同高等院校的整体实力、办学理念、内涵建设及技术支持存在差异。因此,为实现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及其网络资源的均衡发展,应构建一体化的评审-建设-监控机制,实现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共享,提高精品课程教学质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齐宏纲 戚伟 刘振 赵美风
人才内部存在着受教育程度由低到高的学历梯度,关注不同学历人才分布影响机理的差异性,对于制定因类而异的人才政策和优化城市体系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利用中国2005、2010和2015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资料,从地级尺度上揭示了2005—2015年中国大专、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人才分布的时空格局特征差异,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解释了不同学历人才时空分布差异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1)中国不同学历人才的空间分布高度不均衡,大专、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人才均主要集聚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而本科及大专学历人才在内蒙古西部和新疆北部等西北地区资源型城市也具有一定的集聚优势,人才集聚的不均衡度随着学历提升而依次递增。人才集聚的不均衡程度均随时间而有所缓解,但缓解程度随学历提升而依次递减。(2)人才动态集聚呈现出初期人才比重越高、期间人才比重增幅越大的马太效应,人才动态集聚的马太效应强度随学历提升而逐渐增强。(3)中国大专、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人才集聚均主要为经济主导型,薪资待遇是不同学历人才集聚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中国区域间薪资水平差距的缩小是不同学历人才分布不均衡态势缓解的主要原因。服务业快速增长,中学教育、医疗条件和交通出行等社会舒适性也会促进不同学历人才的集聚,海拔高度及绿化休憩等环境舒适性整体上并未显著推动中国人才的集聚。(4)经济及社会舒适性因素对人才集聚的促进作用均呈现出随学历提升而依次增加的趋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恒 魏修建 尹筱雨
本文基于劳动力投入视角探讨了物流业发展的非均衡性。研究发现,中国物流业发展已经基本跨越依靠劳动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阶段,但仍存在区域非均衡矛盾,主要原因在于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发展方式存在差异,并且东部在劳动效率提升和劳动力地区配置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中国物流业发展存在明显的产业转移现象,但仅从东部转移到中部地区,且劳动效率重心的空间变化是物流业发展重心演变的主要原因。缩小区域劳动效率差距是转变物流业非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只有进一步加强对中部地区行业(企业)内劳动力再培训教育,实现知识结构与技术水平的有效匹配,才能发挥对劳动效率提高的推动作用;并且进一步提高西部地区教育水平,强化人力资本,推动劳...
关键词:
物流业 非均衡性 驱动效应 劳动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宁晓青 朱栋梁
由于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区际间资源禀赋性差异较大 ,国民经济二元结构明显 ,实现区域经济联合既是资源共享的需要 ,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根据东西发展的基础条件不同和资源禀赋性差异 ,其经济联合主要应该采用 5种模式 ,并应从各自实际出发 ,发挥优势 ,互助合作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明玉
本文提出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实施非均衡梯度推进战略的背景与框架,以及农产品加工实施非均衡梯度战略的部署与布局,最后提出了实施农产品加工非均衡梯度战略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农产品 加工 非均衡 梯度 战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恒 苏航 魏修建
研究目标:厘清我国物流业非均衡发展态势及协调发展路径。研究方法:选取δ-收敛模型与β-收敛模型等方法分析物流业非均衡发展态势,构建面板Tobit模型识别物流业实现协调发展的路径。研究发现:物流业非均衡发展态势与资本投资效率非均衡具有较强的趋势吻合,且非均衡态势主要受资本投资效率非均衡收敛速度的影响。具体而言,东部地区金融市场对资源配给的扭曲程度要高于中西部,对物流业资本投资效率的抑制性更强;中西部地区行政力量过强导致资本投资效率损失;西部地区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物流业资本投资效率的提高。研究创新:从资本投入角度探索物流业非均衡发展态势、机理及协调发展路径。研究价值:把脉我国物流业非均衡发展态势及协调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平川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众多跨国IT企业更加注重以外包、合资、合作等形式实现产业的全球性战略转移。分析了信息产业转移与西部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总结了西部IT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梯度转移格局中的西部IT产业发展复制进化学习博弈模型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在IT产业全球性转移的趋势中,尽可能地实现产业转移双方的合作共赢,努力增大产业转入方利益的同时,促进产业转入方的技术吸收、消化与再创新利益,有利于增强转入产业的根植性。
关键词:
梯度转移 西部 IT产业 博弈 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雪
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将成为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建立经济和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并利用Super-SBM模型、Malmquist指数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区域物流业效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进。结果表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物流高质量发展及其耦合协调程度存在较大地区差异,主要原因是物流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性差。因此,在大力提升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同时,应加强物流业与经济的高质量联系,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苗 刘璇 陈银蓉 彭山桂
研究目的:揭示我国省域层面土地资源配置结构均衡性及其效率时空格局特征,为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法、非参数效率测算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及核密度分析法。研究结果:(1)研究期内我国省域层面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洛伦兹曲线相互靠拢且基尼系数呈下降趋势,相比于2009年,2019年的耕地、园地、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等类型土地配置更加均衡。(2)研究期内我国省域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均值呈现两阶段变化,分界点至2019年表现为下降趋势,要素效率均值高于总效率均值,呈现出以胡焕庸线为界“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为主要的局部空间自相关类型。(3)总效率演进趋势为总体下降和省域间差距缩小;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碳排放效率低值阈值不断提高同时省份之间差距缩小;交通运输用地碳排放效率呈现阶段性变化。研究结论:2002—2019年我国省域土地资源配置结构均衡性表现为动态稳定,碳排放约束下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在时序上呈降低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正相关和锁定效应,总效率与要素效率时空分布格局非同步变化,上述特征的有效解读为合理土地资源配置提供了启示。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刘炳胜 陈晓红 薛斌 房宁
区域建筑业发展水平的变动与影响机理的研究对国家建筑业协调发展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引入中国区域建筑业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时序多指标模型测量建筑业发展水平并划分其梯度,在此基础上分析2005~2010年间各省份建筑业发展水平的梯度变迁。结果表明,中西部部分省份建筑业发展水平变化较大,东部省份建筑业梯度发展变化并不明显。最后,在梳理建筑业区域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广义排序选择模型系统分析不同发展水平下制约建筑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不同梯度下中国区域建筑业发展水平的影响机理各具特色。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戴宏伟
在当前世界经济融合加深、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加快实施“产业双向转移”,在积极、合理承接国外相对先进的产业转移的同时,主动加快向国外的产业转移,从“引进来”与“走出去”两方面提高我国制造业结构和水平。
关键词:
产业梯度 产业双向转移 中国制造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