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67)
- 2023(15582)
- 2022(12399)
- 2021(11067)
- 2020(9156)
- 2019(20324)
- 2018(19495)
- 2017(37223)
- 2016(19200)
- 2015(21929)
- 2014(21658)
- 2013(21860)
- 2012(19824)
- 2011(18058)
- 2010(18223)
- 2009(17659)
- 2008(16846)
- 2007(15056)
- 2006(13690)
- 2005(12903)
- 学科
- 济(116045)
- 经济(115944)
- 业(80035)
- 企(71790)
- 企业(71790)
- 管理(68714)
- 方法(41841)
- 数学(33691)
- 业经(33566)
- 数学方法(33494)
- 中国(33319)
- 农(29130)
- 财(28090)
- 融(27077)
- 金融(27076)
- 地方(26458)
- 银(24628)
- 银行(24622)
- 行(23984)
- 制(21668)
- 农业(21130)
- 务(19806)
- 财务(19761)
- 财务管理(19746)
- 贸(18890)
- 贸易(18871)
- 企业财务(18576)
- 易(18397)
- 技术(17352)
- 和(16902)
- 机构
- 学院(294419)
- 大学(288417)
- 济(145905)
- 经济(143643)
- 管理(115790)
- 研究(101589)
- 理学(98623)
- 理学院(97647)
- 管理学(96618)
- 管理学院(96056)
- 中国(86937)
- 财(64627)
- 京(60212)
- 科学(55154)
- 财经(51537)
- 所(50117)
- 经济学(47242)
- 经(46900)
- 中心(46456)
- 研究所(45002)
- 江(43331)
- 农(43103)
- 经济学院(42535)
- 北京(38593)
- 财经大学(38077)
- 院(36157)
- 业大(35713)
- 州(34499)
- 商学(33970)
- 商学院(33646)
- 基金
- 项目(186626)
- 科学(150493)
- 研究(139879)
- 基金(139834)
- 家(119710)
- 国家(118728)
- 科学基金(104060)
- 社会(96347)
- 社会科(91857)
- 社会科学(91836)
- 基金项目(72600)
- 省(71148)
- 自然(62460)
- 自然科(61058)
- 自然科学(61045)
- 教育(60608)
- 自然科学基金(60005)
- 划(58064)
- 资助(56724)
- 编号(53199)
- 发(43098)
- 部(42131)
- 国家社会(42084)
- 重点(41816)
- 创(41783)
- 成果(41693)
- 业(38463)
- 创新(38445)
- 教育部(36951)
- 人文(36630)
- 期刊
- 济(168357)
- 经济(168357)
- 研究(93264)
- 中国(55268)
- 财(51144)
- 管理(48631)
- 融(40605)
- 金融(40605)
- 农(40552)
- 科学(37845)
- 学报(35286)
- 技术(29272)
- 经济研究(28654)
- 大学(28199)
- 农业(27694)
- 财经(27379)
- 学学(27033)
- 业经(26087)
- 经(23926)
- 问题(21319)
- 技术经济(18918)
- 贸(18804)
- 世界(18271)
- 教育(17568)
- 国际(17152)
- 业(17137)
- 统计(15491)
- 商业(14816)
- 现代(14594)
- 策(14442)
共检索到459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谢欣雨 王健
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带来的产业运行效率的提升以及生产方式的转变,是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从产业融合角度入手,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我国30个省(区、市)物流业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并通过dagum基尼系数、莫兰指数、LISA集聚图以及空间核密度分析揭示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的区域差异、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动态演进趋势。研究发现:(1)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特征,其中江苏和广东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最高,达到优质协调级别。(2)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的总体基尼系数、区域间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呈波动上升趋势。表明我国整体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的差异在逐渐缩小,但是区域内却因为虹吸效应差异在进一步扩大。(3)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已形成两大稳定的集聚区,分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高-高”集聚区和以甘肃为中心的“低-低”集聚区。(4)在考虑到时间滞后和空间临近的条件下,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演进趋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谢欣雨 王健
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带来的产业运行效率的提升以及生产方式的转变,是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从产业融合角度入手,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我国30个省(区、市)物流业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并通过dagum基尼系数、莫兰指数、LISA集聚图以及空间核密度分析揭示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的区域差异、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动态演进趋势。研究发现:(1)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特征,其中江苏和广东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最高,达到优质协调级别。(2)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的总体基尼系数、区域间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呈波动上升趋势。表明我国整体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的差异在逐渐缩小,但是区域内却因为虹吸效应差异在进一步扩大。(3)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已形成两大稳定的集聚区,分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高-高”集聚区和以甘肃为中心的“低-低”集聚区。(4)在考虑到时间滞后和空间临近的条件下,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演进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承佳 李忠祥
文章在探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逻辑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8个维度、60个基础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测算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分析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非均衡性。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数字经济发展面临“数字鸿沟”问题,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且呈逐步缩小趋势;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非均衡性呈上升趋势,但未出现极化现象;三大地区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同样存在非均衡性,且中部地区出现极化现象。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高静 初立苹
社会保障城乡融合是有效推动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因素,也是弥合社会保障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本文运用全局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方差分解方法对2012~2020年我国27个省份的社会保障城乡融合水平进行多维指标测算、区域差异分解、动态演进分析和结构方差分解。研究发现,我国社会保障城乡融合综合水平较低,但呈现增长态势,并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整体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格局,而从子系统来看,社会保险提升最快,社会救助最高;区域间差异总体上看呈现出稳定下降的趋势,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其次是区域内部差异;从动态演进来讲,社会保障城乡融合的核密度曲线峰值左移,峰高逐年攀升,波峰宽度逐渐缩窄并且存在右拖尾现象,说明我国社会保障城乡融合绝对差异呈现明显缩小趋势,特别是东部区域和西部区域,但中部区域则呈扩大趋势;方差分解表明,社会保险是城乡融合综合水平产生差异的主要来源,其次是社会救助,最小则是社会福利,但各个区域的方差分解不尽相同。基于研究,从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区域合作和各个系统协调发展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助于提升社会保障城乡融合水平,并助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与提升广大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传明 尹秀 王林杉
本文利用"腾讯互联网+"数字经济大数据平台公布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测度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长中游以及成渝这五大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运用Kernel核密度和空间Markov链揭示数字经济发展的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呈逐渐下降趋势,京津冀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的差异远远高于其他城市群,城市群间差异是数字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五大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的Kernel核密度存在多峰现象,说明数字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特征;邻近城市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本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径 周鹏亮 李文俊 谢祖翠
文章基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人才、数字化投入、数字化产出、绿色发展程度5个维度构建了我国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Moran’s I和Markov链对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产业数字化水平、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产业数字化水平总体上较低,但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东、中、西三大地区的产业数字化水平表现为高、中、低的分布特征;中国产业数字化水平差异在逐年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数字化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东部地区存在显著的极化现象;Moran's I散点图表明多数省份处在第一、三象限,表明中国各省份产业数字化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从Markov链转移概率矩阵可知,产业数字化水平高的地区有更强的稳定性,低水平地区逐渐向邻近高水平地区转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立国 李东 龚爱清
物流业是我国能源消耗的重要行业之一,尤其是油料的消耗,位居各行业首位。研究物流业的能源效率,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方法,构建了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测度模型。通过分析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2年物流业的能源消耗面板数据,对中国物流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及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指数进行了实证测度,并分析了样本年内中国物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动态变动和区域差异情况。研究发现:2003-2012年中国物流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了下降的趋势,下降了2.88%,行业的总体全要素能源效率不高;西部地区物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焦云霞
为深入剖析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及时空分布动态演进趋势,本文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Kernel密度估计以及空间Markov链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11-2020年,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总体差异呈下降趋势,且区域间差异是其主要来源;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经历了由两极分化向整体收敛的过程;邻接省份的空间溢出效应在各省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缩小区域差异,促进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协同发展,各级地方政府应该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并高度重视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欢芳 杨春兰 傅贻忙
随着全球制造业逐渐由单一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共生、协同发展,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我国30个省份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效率,并进一步探究其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现“东—中—西”梯度递减分布格局;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效率区域发展不平衡,各区域动态演进特征差异较大;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效率具有“俱乐部收敛”趋势,且存在空间依赖性,高水平邻域会促进本地区融合效率向上转移,但较难实现跨越式转移。为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效率提升,应提高二者适配度,基于地区发展特色,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打破区域壁垒,加强区域联动发展,建立数字化平台,推动要素流动共享。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亚贞
在分析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相互影响的耦合关系基础上,以物流产业12个评价指标和区域经济13个评价指标构建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以国家统计年鉴和第三产业统计年鉴等作为主要的数据来源,建立一种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耦合研究模型。结果显示,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两极分化状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物流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度越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物流产业发展普遍滞后于经济发展。
关键词:
物流业 区域经济 耦合关系 协调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宝友 高家璐 谭旭睿 孟丽君 于艳娜
文章在把握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科学内涵与基本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构建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实测2005—2021年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地区差距与时空分异。研究发现:(1)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三大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但发展速度有下降趋势,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低,但其发展速度最快。(2)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地区差距较大,呈“先下降后上扬”的变化趋势,造成地区差距的主因是地区间差距。(3)全国及三大地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均呈收敛特征,总体上考察期后期要比前期的收敛速度更快。基于上述发现,现阶段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应考虑效率导向与创新驱动并重,注重空间溢出效应,实施差别化政策,促进物流业均衡协调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白朋飞
在阐述物流业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对1996-2012年中国的物流业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并借助动态耦合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耦合演化态势。结果表明:1996-2012年间,中国物流业综合指数先是缓慢下降然后又快速上升,而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从耦合演化态势来看,物流业与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1996-2001年从低级共生向协调发展过度和2002-2012年协调发展两个阶段。
关键词:
物流业 经济发展 动态耦合 中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东 陈胜利
文章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了2011—2019年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Spatial-Markov链刻画其空间差异和分布动态演进。结果表明:中国物流业发展质量保持稳步提升态势,但整体水平依然偏低,且呈现“东优西劣”的空间分布格局;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空间差异,地区内差异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地区间差异构成空间差异最重要的来源;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发生跨阶段转移的概率较小,低水平地区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邻近地区之间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林双娇 王健
文章采用2001-2017年中国城市物流业相关数据,基于幂律指数测算物流业规模分布,运用Dagum基尼系数与Markov链模型分析物流业规模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进。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业规模分布具有幂律特征,大型城市物流业发展较为充分,中小型城市物流业发展相对落后,但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全国物流业规模分布存在明显地区差异,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超变密度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波动上升,成为物流规模分布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中国城市物流业规模分布存在马太效应,低水平与高水平的城市规模分布基本稳定在初始状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欢欢 刘传明
文章基于2009—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科技金融效率,运用Dagum基尼系数解构科技金融效率的空间差异特征,采用Kernel密度考察空间演变趋势,通过测算Moran’s I揭示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中国科技金融效率总体上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科技金融效率总体区域差异整体上呈持续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是主要来源;在Kernel密度估计中,中部地区科技金融效率空间分布相对集中,而其他地区不稳定,有强烈的极化趋势;近年来邻近省份科技金融的发展对本地科技金融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科技金融效率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