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05)
2023(16606)
2022(14280)
2021(13605)
2020(11274)
2019(26182)
2018(25831)
2017(49295)
2016(26948)
2015(30329)
2014(30172)
2013(29810)
2012(28018)
2011(25475)
2010(25458)
2009(23476)
2008(22694)
2007(19939)
2006(17815)
2005(15516)
作者
(77891)
(64956)
(64234)
(61491)
(41513)
(31086)
(29244)
(25457)
(24762)
(23241)
(22092)
(22066)
(20777)
(20595)
(20266)
(20108)
(19302)
(19176)
(18761)
(18374)
(16182)
(16055)
(15647)
(14943)
(14537)
(14438)
(14386)
(14334)
(13139)
(12992)
学科
(107083)
经济(106960)
管理(72560)
(71268)
(54979)
企业(54979)
方法(45654)
数学(40044)
数学方法(39570)
(38653)
中国(31256)
(26469)
农业(25413)
业经(24693)
(23774)
地方(23642)
(21614)
贸易(21600)
(21178)
(21051)
(16914)
环境(16867)
(16655)
银行(16602)
(16279)
(15932)
理论(15858)
(15825)
金融(15822)
(15559)
机构
大学(379937)
学院(378635)
(154548)
经济(151195)
管理(146427)
研究(136073)
理学(126253)
理学院(124796)
管理学(122710)
管理学院(122043)
中国(102838)
科学(84388)
(82267)
(69374)
(69045)
(69039)
研究所(63056)
中心(61305)
业大(58268)
(55239)
财经(55069)
农业(53481)
北京(52609)
(51365)
师范(50879)
(50237)
(49323)
经济学(46069)
(44821)
经济学院(41460)
基金
项目(259185)
科学(202922)
研究(189531)
基金(188156)
(165359)
国家(163960)
科学基金(138996)
社会(119000)
社会科(112455)
社会科学(112427)
基金项目(99380)
(98955)
自然(90419)
自然科(88197)
自然科学(88170)
自然科学基金(86588)
教育(85574)
(84673)
资助(77649)
编号(77229)
成果(63724)
重点(58255)
(57629)
(56265)
课题(53491)
(53027)
创新(49518)
科研(49252)
国家社会(49024)
教育部(48917)
期刊
(173068)
经济(173068)
研究(114917)
中国(75414)
(66637)
学报(62854)
科学(58641)
管理(51993)
(50693)
大学(47395)
农业(45645)
学学(44540)
教育(41840)
(35807)
金融(35807)
技术(30495)
业经(28987)
经济研究(27046)
财经(26303)
问题(22941)
(22769)
(22550)
图书(20127)
(18858)
(18512)
科技(18012)
资源(17884)
理论(17499)
世界(17473)
技术经济(17324)
共检索到566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正河  
在广大的西北牧区 ,哪些人决定着村里的大事及村民的价值取向 ?谁在牧区村庄有号召力 ?权力结构是什么样的 ?涉及牧民利益的公共决策是如何被通过的 ?新的生产技术是如何引入的 ?这些问题困扰着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通过对新疆和甘肃43个县(市 )5800个村中500个村3561位农牧民的访问调查 ,作者认为 ,村庄事务有3种;村庄的权力主体有4个 ,亚主体有10个;四大权力主体对三大事务的影响力和作用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村庄治理模式;政府、村官、民间组织、宗族势力、能人精英之间的角色定位及权力发生作用的空间可能会产生竞争和互补效应。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孔德帅  胡振通  焦金寿  靳乐山  
草原补奖政策实施后牧区后续产业发展对于改善牧民生计状况,保障政策实施效果并促进草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在甘肃省天祝县的实地调研,通过对不同类型牧区的后续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分析,认为不同类型牧区应该根据其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进行后续产业发展。对于草场经营面积较小,草场质量较差的牧区可以进行禁牧和生态移民,通过设施种植业等进行后续产业发展;将纯牧区现存的联户围栏转变为分户围栏,促进草场流转和劳动力合理流动,都将有利于改善牧民生计,实现草原生态保护目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红旭  
村庄治理是构造村庄秩序,维护村庄有序良性运行的综合性活动。村民自治一度作为国家外缘式引入村庄的组织形式,是要在农村社区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在实际运作中这一制度却遭遇诸多矛盾,以致陷入困境。村庄精英作为内生于村庄内部的特殊群体,在社区公共事务中自发组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立足一个西北村庄的个案研究,试图在分析村庄精英形成机制和角色实践的基础上,寻找他们引导村民集体实践的行动逻辑,进而置于国家—精英—村民的框架内探讨他们的功能,发掘村庄精英角色整合对村庄治理的意义。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韩心之  刘磊  
精准扶贫是实现我国青藏高原牧区全面脱贫和进入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本研究以甘肃省天祝县为例,分析了青藏高原牧区贫困的特征,评述了天祝县精准扶贫的绩效,发现该县贫困率从2010年的50.8%降低到2016年的12.6%,人均年收入从3 199元增加到6 870元,然而发现,在青藏高原牧区精准扶贫措施中,存在以全国贫困状态制定标准、执行刚性扶贫政策时缺乏灵活性、扶贫以"输血式"为主的问题。鉴于此,提出了基于全国扶贫政策基准建立贫困户档案、细化贫困户特征,扶贫资金应按贫困户脱贫需求投资、增加灵活度、挖掘贫困人口自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薛永盛  
合理、适用的地名分类是村庄地名文化景观研究的重要基础。为探究地名分类方法对村庄地名文化景观分析结果的影响,文章以甘肃省民勤县248个行政村地名为例,通过比对“用字分类法”和“专名分类法”在出发点、侧重点方面的异同,测度这两种方法对村庄地名文化景观空间格局的影响程度,甄别空间分布差异对地名分类方法的敏感性,从而验证了两种分类方法的差异性、适用性问题。该研究为开展行政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异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雪雁  巴建军  
牧民是牧区最基本的生产单元,其生产经营行为不仅影响着牧区经济发展,而且影响着牧区草地资源的利用状态。通过对甘南牧区牧民生产经营行为的调查,研究发现:(1)牧民的投资规模小、增长缓慢,且以生活性投资为主;(2)牧民的生产经营信息来源具有很大的局限性;(3)牧民生产、销售各自为营,缺乏合作;(4)牧民贫困程度严重,但对未来增收充满信心;(5)牧民更加期望用新增加的收入提高自身或子女素质和扩大生产。进一步的定量分析,发现牧民收入与牧民投资行为、生产行为高度相关,但与牧民市场交易行为弱相关。基于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润君  刘红旭  
在西北农村社区中,传统精英在村庄婚嫁丧葬仪式中,乃至社区秩序的维护中仍然起着主导作用。通过描述Z村传统精英的角色扮演过程,进而在对由传统型精英、卡里斯马型精英和法理型精英组成的村庄精英形成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他们在社区公共事务中的角色扮演和功能,预示其对于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娟娟  高新才  
在草地生态严重退化的情况下,很多牧区启动了游牧人口定居工程,因地制宜地运行相宜的定居机制是保证工程效应发挥的关键之一。本文提出甘南游牧人口定居的机制应当是由存在紧密逻辑关系的动力、运行、稳定和效益等四大机制共同组成的完整的机制体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虎技能  王晓军  
培训经费短缺、工学矛盾突出、培训流于形式、学用脱节、语言沟通障碍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制约着边远农牧区的教师培训工作。校本培训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它降低了培训成本,可望满足全员培训的需求;它是在工作中的学习,能提高教师培训的积极性;它从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实际出发,培训易于落实;它将学习与实践完美结合,解决了培训的"价值异位";它是源自"本土"的培训,能有效地解决培训中因"沟通障碍"造成的"视界错位"。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王录仓  李巍  王生荣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乡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基础教育的载体--学校布局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合作市位于青藏高原的边缘,由于传统游牧经济和深厚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致使人口和居民点具有高度的离散性,导致广大牧区中小学分布极不均匀,城乡之间、乡村之间教育发展差异大,办学条件有限,教师整体素质低。而牧区中小学整合必须密切结合城镇化建设、"异地搬迁工程"、"游牧民定居工程"和人口分布与变化趋势,按照"合理化、规模化、效益化"的思路,分步实施,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新增教育资源向城区和乡所在地集中。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鹏鸣  高剑波  苏聪娜  
在当代庄园经济兴起的环境和条件下,现代化庄园的建设具有极大的潜力,同时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庄园化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阐述一般庄园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针对问题引入建筑策划理论,研究基于产业的建筑目标确立、经济因素分析、成本控制及产业发展对建筑的需求等。并通过案例——甘肃武威38°葡萄酒庄项目,进一步说明庄园化产业开发建设中建筑策划的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辉  牛叔文  
经济开放度既是衡量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体现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表征。选择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总额、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总额与GDP等指标,采用加权平均法衡量甘肃经济开放度。1999~2008年,甘肃经济开放度明显提高,但与发达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甘肃的对外开放水平依然较低,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营造外商投资洼地,拓宽外商投资领域,引进外贸服务人才,以提高甘肃经济开放度,加快经济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思涵  许明祥  吴永斌  张立功  
【目的】从县域尺度对陇东黄土丘陵区梯田土壤养分进行评价,为黄土丘陵区梯田土壤培肥、粮食产量增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庄浪县耕地质量评价数据为数据源,共采集3 839个样点,且采样点均匀覆盖全县农田,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方差成分估计模块分析了陇东黄土区梯田土壤大量养分(有机质、全磷、全氮、缓效钾、速效磷、碱解氮、速效钾)和微量养分(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铁、有效硼)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庄浪县梯田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处于高水平,速效钾含量处于较高水平,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土壤大量养分综合指数处于较低、中等和较高级别的样本数分别占有效样本数的14.45%,65.8...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巍  王录仓  王生荣  李得发  
协调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推进少数民族游牧民人口聚居区的城镇化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藏区游牧民定居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牧民定居工程,是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牧民生活质量、结束牧民游牧历史、减轻政府管理成本、推进牧区走向小康的重要途径。论文在回溯合作市游牧牧民定居基础上,选择经济发展条件、社会发展条件、区位条件14个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合作市41个行政村(37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管辖的2个村民小组)的综合实力进行测算,按照实力大小将全部村庄划分为四级。对比发现,其中城郊村庄实力明显优于周边乡镇,牧区优于半农半牧区;游牧民定居点选择往往选择发展实力和条件较好的村庄;根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雪梅  王静  丁雪  
社会资本在农村扶贫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村扶贫问题研究为主题,针对当前我国农村扶贫工作中社会资本缺失问题,探索性地提出农村扶贫工作中培育社会资本的路径,以期促进农村扶贫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我国农村扶贫开发事业的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提供帮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