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47)
- 2023(12453)
- 2022(10933)
- 2021(10560)
- 2020(8815)
- 2019(20810)
- 2018(20537)
- 2017(39256)
- 2016(21435)
- 2015(24468)
- 2014(24264)
- 2013(24059)
- 2012(22123)
- 2011(20000)
- 2010(19629)
- 2009(17966)
- 2008(17541)
- 2007(15009)
- 2006(12945)
- 2005(11314)
- 学科
- 济(86759)
- 经济(86670)
- 管理(58918)
- 业(54275)
- 企(44691)
- 企业(44691)
- 方法(43600)
- 数学(38434)
- 数学方法(37843)
- 中国(23570)
- 农(21977)
- 财(19372)
- 学(19148)
- 业经(17502)
- 贸(17226)
- 贸易(17218)
- 易(16814)
- 地方(15156)
- 农业(14415)
- 和(14053)
- 制(13859)
- 理论(13764)
- 环境(13628)
- 技术(12758)
- 务(12223)
- 财务(12151)
- 财务管理(12123)
- 银(11980)
- 划(11959)
- 银行(11939)
- 机构
- 大学(306464)
- 学院(302938)
- 济(122628)
- 管理(121023)
- 经济(120154)
- 研究(105598)
- 理学(105543)
- 理学院(104377)
- 管理学(102402)
- 管理学院(101885)
- 中国(78732)
- 科学(67475)
- 京(67071)
- 所(53690)
- 财(52129)
- 农(51844)
- 研究所(49597)
- 业大(47876)
- 中心(46868)
- 北京(42915)
- 财经(42894)
- 农业(41085)
- 江(41033)
- 范(39348)
- 经(39231)
- 师范(38980)
- 院(38320)
- 经济学(36643)
- 州(33688)
- 经济学院(33061)
- 基金
- 项目(212995)
- 科学(166269)
- 基金(154721)
- 研究(152875)
- 家(136542)
- 国家(135494)
- 科学基金(115070)
- 社会(95164)
- 社会科(90262)
- 社会科学(90236)
- 基金项目(81613)
- 省(80980)
- 自然(76116)
- 自然科(74364)
- 自然科学(74346)
- 自然科学基金(72971)
- 教育(69630)
- 划(69415)
- 资助(65853)
- 编号(61043)
- 成果(49356)
- 重点(47597)
- 部(47520)
- 发(44700)
- 创(43511)
- 课题(42217)
- 科研(41078)
- 创新(40731)
- 教育部(40142)
- 大学(39642)
- 期刊
- 济(126759)
- 经济(126759)
- 研究(87070)
- 中国(55290)
- 学报(50828)
- 科学(46618)
- 农(46201)
- 管理(43025)
- 大学(38026)
- 财(37631)
- 学学(35740)
- 农业(33618)
- 教育(32276)
- 技术(26969)
- 融(21205)
- 金融(21205)
- 经济研究(20791)
- 财经(19935)
- 业经(18954)
- 业(18502)
- 经(16983)
- 图书(16702)
- 问题(16468)
- 技术经济(15671)
- 统计(15275)
- 科技(15096)
- 理论(14613)
- 资源(14276)
- 版(14041)
- 贸(13754)
共检索到4325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亚伟 赵丽萍 耿春银 孟庆翔 任丽萍
为探讨借鉴MSA体系建立我国统一的牛肉质量评价及预测标准体系的可能性,在澳大利亚肉类标准体系(MSA)的基础上,利用消费者感官评定试验,通过2×6因子试验设计,研究了烹饪方法和牛肉品种来源对牛肉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烹饪方式和牛肉品种来源对嫩度、多汁性、风味和整体喜欢程度等各项牛肉感官食用品质指标均具有显著的影响(P<0.001)。煎牛肉的各项食用指标得分明显优于涮牛肉,其中煎牛肉的嫩度、多汁性、风味和整体喜欢程度得分分别比涮牛肉高出16%、12%、12%和15%;同时,和牛、安格斯和荷斯坦奶公犊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解祥学 孟庆翔 刘萍 李德勇 任丽萍
为探究高压静电熟化技术对牛肉食用品质的影响,选择6头中国西门塔尔牛左侧腰大肌,每块均匀分成两部分,分别进行普通和高压静电熟化处理72h,并在0、4、8、12、24和72h测定肉色(L、a*和b*)、过氧化物值(PV)及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熟化72h后取样测定pH、剪切力及蒸煮损失。研究发现在熟化72h后,高压静电处理组牛肉的剪切力值(1.99kg)极显著(P0.05);除了0h,其余小时高压静电处理组肉色L、a*值均高于普通处理,且在12及72hL值显著高于普通处理(P<0.05),在4、8、...
关键词:
牛肉 高压静电熟化 嫩度 肉色 抗氧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罗欣 周光宏
【目的】探讨电刺激和延迟冷却对宰后牛胴体温度、pH降低速率和肉的食用品质的影响。【方法】24头鲁西黄牛杂交牛按试验设计进行电刺激(刺激时间60s、电压42V、电流0.7A、频率50Hz)和延迟冷却(温度15±2℃、时间3h,随后转入常规冷却间至24h)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牛肉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电刺激处理没有改变胴体温度的降低速率、但显著加快了胴体pH的降低速率;电刺激和延迟冷却没有改变胴体的冷却失重,但降低了背最长肌的保水性。两种处理均可以有效预防冷收缩、降低肉的剪切力值,改善肉的嫩度。【结论】在肉牛屠宰加工流程中,采用电刺激技术或延迟冷却处理可以有效改善肉的食用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游敏 陈劲松 陈俨俨 杨平 张春晖 黄峰
【目的】明确不同比例番茄添加对炖制牛肉食用品质的影响,揭示番茄直接添加是否对炖制牛肉脂质和蛋白氧化具有抑制作用,为番茄和牛肉成分互作机理与标准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向炖制牛肉中按比例添加0、50%、100%、150%、200%番茄后继续炖制20 min,评估不同番茄添加比例对牛肉的pH、色泽、嫩度的影响;测定牛肉中氨基酸和核苷酸含量,对番茄炖牛腩的滋味进行评价;并对牛肉的脂质和蛋白氧化程度进行探究。【结果】随着番茄添加比例增大,牛肉的pH显著下降、亮度值下降且红度值上升、剪切力值下降且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 fragmentation index,MFI)上升,说明添加番茄炖制可赋予牛肉深红色、改善嫩度。在牛肉炖制过程中添加番茄显著提高了汤汁中天冬氨酸、谷氨酸和脯氨酸等鲜味和甜味氨基酸含量,牛肉中谷氨酸、组氨酸等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也显著提升;同时,牛肉中5′-AMP、5′-GMP和5′-IMP的含量下降。在炖制过程中添加番茄降低了牛肉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降低了总巯基,提高了游离巯基含量,对羰基值无显著影响,并抑制了牛肉中席夫碱的生成,说明在炖制过程中添加番茄可显著抑制牛肉的脂质氧化程度。番茄添加对炖制牛肉品质改善和氧化消减在一定比例范围内具有浓度效应,结合感官分析,添加比例为100%、150%和200%时牛肉感官评价无显著差异,但结合牛肉及汤汁中氨基酸、核苷酸含量和牛肉脂质及蛋白氧化相关指标发现,在牛肉炖煮过程中添加200%的番茄具有更佳的食用品质和较高的氧化抑制作用。【结论】添加番茄炖煮可赋予牛肉鲜艳的色泽,提高牛肉嫩度和鲜味、甜味氨基酸含量,加速了牛肉核苷酸的释放,番茄直接添加炖制可抑制牛肉的脂质氧化和蛋白氧化,番茄炖制对牛肉具有品质改善和氧化消减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师俊玲 魏益民 郭波莉 梁灵 张国权
以25个中澳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影响面条品质评价结果的因素,以及客观性品质评价方法在面条食用品质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面条的尺寸、评价方法、加盐与否等都会对参试小麦品种(系)面条品质评价结果的绝对值和相对排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评价小麦品种(系)的面条加工适应性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各个操作步骤的一致性与标准化。用一种方法来评价不同小麦品种(系)所制面条的食用品质时,应采用的较优条件为:用细面条、不加盐、最佳煮制时间的样品准备方式,相同放置时间、相同样品评价前处理方式。当多种评价方法结合使用时,选用宽面条可以较好的保持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在用Q...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力 陈景宜 黄明 徐幸莲 周光宏
通过测定解冻汁液流失率、肉色、蛋白质溶解度、肌球蛋白Ca2+-ATPase活力、TBARS值的变化规律,研究冻藏温度(-35、-25和-15℃)和冻藏时间(0、30、60、90、120、150和180 d)对鸡胸肉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温度升高、冻藏时间延长,鸡胸肉解冻汁液流失率、b*值(黄度值)、TBARS值逐渐升高,L*值(亮度值)、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总蛋白溶解度、肌球蛋白Ca2+-ATPase活力逐渐降低(P<0.05);冻藏温度对肌浆蛋白溶解度无显著影响,但随着冻藏时间的延...
关键词:
冻藏温度 冻藏时间 鸡胸肉 食用品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晨 李芳雯 李晶 孔晓慧 王晓明 陈丽 韩敏义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电击晕对肉杂鸡食用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改善动物福利并降低次品率。[方法]以818肉杂鸡为研究对象,选用两种屠宰线链速和50~90 V电压,以直接宰杀为对照组,测定并分析鸡肉食用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击晕组的宰后初期pH值、保水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皮质酮激素(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直接宰杀鸡只应激程度最高。鸡只在使用7200只/h、80 V和6260只/h、70 V的参数击晕后,宰后2 h pH值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乳酸堆积较少,糖酵解速率减缓;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保水性最好;CORT、ACTH含量最低,说明该电压下鸡只电晕效果最好、应激程度最小;但该电压击晕后相比对照组嫩度显著变差。电击晕对鸡只亮度(L~(*)值)、红度(a~(*)值)、黄度(b~(*)值)、弹性均无显著影响。[结论]7200只/h、80 V和6260只/h、70 V击晕更有利于保证动物福利和改善鸡肉品质,实现科学屠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卞能飞 孙东雷 巩佳莉 王幸 邢兴华 金夏红 王晓军
【目的】探索花生烘烤食用品质评价方法,筛选评价指标,建立预测模型,为花生食用品质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51个不同品质类型花生品种(系)的籽仁为试验材料,测定烘烤籽仁的食味指标、外观指标、质构指标和营养指标等食用品质相关指标27项,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对花生烘烤食用品质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聚类分析对51个花生品种(系)的烘烤食用品质进行分类,通过回归分析建立花生烘烤食用品质预测模型和鉴定指标的筛选。【结果】51个花生品种(系)27项指标的变异幅度不同,变异系数为5.86%—39.65%。各单项指标均存在与之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的指标,175组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140组达极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将27个单项指标转换为5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其贡献率分别为35.70%、20.63%、10.07%、8.19%和6.38%,代表了全部数据80.97%的信息量。综合评价分析表明,51个花生品种(系)烘烤食用品质综合值F平均为0.76,徐花甜29的F最高(F=1.51),烘烤食用品质最好,徐花15号的F最低(F=0.03),烘烤食用品质最差。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1项指标与F显著相关。对花生烘烤食用品质综合值F进行聚类分析,将51个品种(系)划分为3类,第一类属于烘烤食用品质较好,包含徐花甜29、冀花甜1号、临花16号和徐花甜30共4个品种;第二类属于烘烤食用品质一般,包含33个品种(系);第三类属于烘烤食用品质较差,包含14个品种(系)。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花生烘烤食用品质预测模型为:Y=0.979+0.021X7+0.081X21+0.009X20-0.034X19-0.074X27(R2=0.953),筛选出5个烘烤食用品质鉴定指标,分别为百仁重、蔗糖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山嵛酸含量。对不同类别花生特征分析可知,4个烘烤食用品质较好品种的百仁重中至高,蔗糖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中,脂肪含量低,山嵛酸含量低至中,根据预测模型,此类品种仍需进一步改良以提高蛋白质含量和降低山嵛酸含量。【结论】百仁重、蔗糖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山嵛酸含量可作为鉴定花生烘烤品质的指标,可以确定优质烘烤花生品种应具备籽仁中大粒、高油酸、高蔗糖、高蛋白、低脂肪和低山嵛酸等性状。
关键词:
花生 烘烤 食用品质 综合评价 指标筛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清峰 许尚忠 李俊雅 高雪 任红艳 陈金宝
为了选育鲁西黄牛肉用品系,结合鲁西黄牛肉用品系育种实际,经过系统分析,确定了鲁西黄牛肉用品系近期的育种目标性状和相应的选择性状,并采用差额法计算了各选择性状的边际效益。结果表明,鲁西黄牛肉用品系近期的育种目标性状有3类,分别为生长发育性状、胴体性状和繁殖性状,包括有周岁质量、育肥期日增质量、生长能力、胴体等级、屠宰率、初产年龄、产犊间隔和射精量8个选择性状。在预期的市场和生产条件下,对于上述各选择性状的边际效益分别为:5.71元/kg,0.90元/g,2.84元/kg,402.00元/级,60.30元/%,-3.52元/d,-6.16元/d,55.23元/mL;通过遗传标准差校正,3类性状中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肖梦颖 张瑞栋 张壮 徐晓雪 陈小飞 周宇飞 孔繁华 黄瑞冬
【目的】以16个辽宁省地方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高粱品种食用品质性状及其相关关系,为筛选优质食用高粱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6个高粱品种籽粒中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粗脂肪、粗蛋白和单宁含量进行测定,同时对这些高粱品种的食用品质进行感官评价,利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apid viscoanalyzer,RVA)对高粱淀粉黏滞性进行测定,对其差异性以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从营养品质和感官评价分析,矮子白1、红壳棒、锦粱9-2和分枝大红穗获得的综合评分均较高,且适口性、滋味、气味等指标都表现较好。矮子白2和真白粱籽粒中粗脂肪含量较高且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红壳白1、红壳白2和黄壳白中粗蛋白含量较高且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大白高粱1籽粒中的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所有品种单宁含量均低于0.5%。高粱米粥的感官综合评分与粗蛋白和单宁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和单宁对高粱适口性和滋味有一定的负向作用;支链淀粉对适口性和冷粥质地有正向作用。粗脂肪含量与冷胶黏度、消减值和峰值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总淀粉含量与最高黏度和热浆黏度呈正相关,粗蛋白含量与冷胶黏度、消减值和峰值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与RVA谱的黏度和崩解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而支链淀粉与黏度和崩解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淀粉黏滞性系数与感官评分具有较大的相关性,最高黏度和崩解值的大小与综合评分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则与综合评分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RVA谱特征值与食味指标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可以通过测定RVA谱特征值间接反映高粱米的食味特征。综合考虑食用品质,高粱地方品种矮子白1和红壳棒是较为理想的食用型高粱品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杜燕 张佳 胡铁军 罗欣
【目的】探讨宰前因子对牛肉品质的影响,得出DFD(dark firm dry)牛肉的判定标准。【方法】研究某企业DFD肉的发生率,并挑选600头延边×西门塔尔杂交公牛进行不同的宰前处理,通过测量牛胴体背最长肌的pH、温度以及品质指标,对劣质牛肉的发生率及牛肉品质进行分析。【结果】宰前因子中待宰密度、温湿度以及短途运输对DFD肉的发生影响不大;而屠宰时间、季节、待宰时间和屠宰方式对劣质牛肉(PSE肉、DFD肉)的发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牛肉品质的颜色指标中b*比L*更具有作为判定劣质牛肉标准的意义;DFD牛肉的判定标准为pH24>6.09,L*<37.40±3.78,b*<10.25±1.94,...
关键词:
宰前因子 牛肉品质 劣质牛肉 极限pH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波莉 魏益民 潘家荣 李勇
【目的】探索稳定性同位素对中国牛肉产地溯源的可行性,了解牛不同组织中δ13C和δ15N指标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同位素比率质谱仪测定了来自吉林、贵州、宁夏、河北4个地域牛肉、牛尾毛、饲料中的δ13C和δ15N值,比较了不同地域牛组织中稳定性碳、氮同位素组成的差异,分析了各组织中同位素组成的相关关系,并结合牛的喂养方式,研究了δ13C和δ15N值的变化规律。【结果】不同地域牛组织中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有极显著差异,排序依次为吉林>贵州>宁夏>河北。吉林、宁夏两地样品与贵州、河北两地样品之间的δ15N值有极显著差异,且后者高于前者。不同地域喂养牛的主饲料成分有其明显的地域特征。脱脂牛肉粉、粗脂肪...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晔 王万山
由于中国国内牛肉供需缺口始终存在,牛肉进口依赖越来越大。本文采用CR4和HHI等市场集中度指标探讨2000-2016年中国牛肉进口市场结构,并基于进口需求决定模型测度了中国牛肉进口的需求价格和收入弹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牛肉进口市场的集中度在整体上处于极高水平,尽管近几年略有下降,但进口市场结构整体上为"极高寡占型"。中国牛肉进口需求整体上是富于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但在主要进口国之间存在差别。中国牛肉市场对来自阿根廷、加拿大的牛肉具有更大的消费偏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军 雷阳 黄天然 黄明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不同解冻方式对817肉鸡食用品质和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鸡胸肉为试验材料,将其置于-20℃冷冻24 h,分别用空气[KQ,(25±1)℃]、流水[LS,(25±1)℃]、超声波[CS,200 W,(25±1)℃]和低温[DW,(4±1)℃]4种方式进行解冻,测定解冻时间、pH值、保水性、色泽、剪切力、水分分布以及肌原纤维蛋白(MP)溶解度、粒径、总巯基含量、二级和三级结构等指标。[结果]与其他处理组相比,LS组解冻时间最短(24.2 min),L~*值最高(53.11),剪切力值最低(17.85 N);LS组解冻、蒸煮和滴水损失率显著低于KQ和DW组,MP溶解度和总巯基含量显著高于KQ和DW组;LS组T_2弛豫时间最短,结合水和不易流动水含量最多,α-螺旋含量和内源性荧光光谱强度最高。[结论]流水解冻的鸡胸肉色泽、嫩度和保水性最佳,肌原纤维蛋白的聚集和氧化程度小,二级和三级结构稳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子晴 曾宪明 李凌云 刘雅夫 徐幸莲
[目的]本文旨在改善传统老母鸡酱卤制品出品率低、肉质坚韧、嫩化时间长及效果不均匀等问题。[方法]采用复合嫩化技术处理老母鸡原料,选取不同木瓜蛋白酶浓度、超声功率、滚揉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以出品率、剪切力值、模糊数学感官得分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同时测定其水分含量、质构、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验证趋势,最后利用正交优化确定最优条件。[结果] 3种嫩化技术对盐焗老母鸡食用品质均有显著影响,复合嫩化法处理盐焗老母鸡最优的工艺参数为:木瓜蛋白酶浓度3 U·mL~(-1)、超声功率300 W、滚揉时间1.0 h。此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盐焗老母鸡的出品率提高15.92%,剪切力降低6.92 N,模糊感官得分提高8.17分。[结论] 综上所述,复合嫩化法可缩短腌制时间,有效改善盐焗老母鸡食用品质。该研究结果可为改善老母鸡类酱卤肉制品品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提高淘汰鸡种的综合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