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33)
2023(3917)
2022(3186)
2021(3179)
2020(2665)
2019(6239)
2018(5961)
2017(10812)
2016(5676)
2015(6771)
2014(6342)
2013(6510)
2012(6254)
2011(5927)
2010(5621)
2009(5220)
2008(5088)
2007(4204)
2006(3646)
2005(3418)
作者
(16283)
(13609)
(13607)
(13247)
(8774)
(6479)
(6136)
(5463)
(5277)
(4892)
(4653)
(4564)
(4480)
(4418)
(4310)
(4294)
(4125)
(3942)
(3909)
(3606)
(3567)
(3250)
(3242)
(3144)
(3024)
(3018)
(2946)
(2790)
(2756)
(2724)
学科
(28521)
经济(28494)
方法(13226)
数学(12585)
数学方法(12533)
管理(11833)
中国(11638)
(10856)
(8567)
贸易(8562)
(8463)
(7161)
企业(7161)
(6434)
关系(5236)
(5133)
(5035)
(5015)
(4837)
(4642)
银行(4636)
(4576)
(4392)
金融(4392)
环境(4246)
(4235)
(4161)
出口(4160)
出口贸易(4160)
业经(4090)
机构
大学(87940)
学院(83661)
(46391)
经济(45957)
研究(38005)
中国(30189)
管理(28969)
理学(25035)
理学院(24694)
管理学(24339)
管理学院(24177)
科学(20738)
(19766)
(19348)
(18428)
研究所(17922)
经济学(16706)
中心(15430)
财经(15329)
经济学院(15077)
(14421)
(13677)
北京(13445)
(13234)
科学院(12173)
财经大学(11730)
研究中心(10974)
(10807)
师范(10722)
研究院(10649)
基金
项目(57378)
科学(46328)
基金(45762)
(41380)
国家(41137)
研究(40624)
科学基金(34237)
社会(29052)
社会科(27740)
社会科学(27737)
基金项目(22961)
自然(20877)
自然科(20452)
自然科学(20446)
自然科学基金(20144)
资助(19788)
教育(17869)
(17141)
(16594)
中国(16168)
(14937)
国家社会(14135)
重点(13443)
编号(13283)
教育部(12860)
(12644)
重大(11671)
(11387)
人文(11302)
成果(11249)
期刊
(46091)
经济(46091)
研究(29427)
中国(16938)
科学(14062)
学报(13851)
(12347)
(11698)
管理(11077)
大学(10714)
学学(10118)
经济研究(9417)
农业(8503)
(8419)
财经(8366)
世界(8087)
(7874)
金融(7874)
国际(7856)
(7404)
问题(6644)
(5901)
教育(5646)
技术(5339)
统计(4659)
业经(4548)
资源(4312)
技术经济(4235)
(3923)
贸易(3923)
共检索到1286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健  周宇香  
文章利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基于概率论和生命表估算了中国父母的丧子概率与丧子时的平均年龄,并讨论了死亡水平对这两个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父母失去儿子的概率更高;年龄别丧子概率随着父母年龄的增加呈"L"形。在同样条件下男性(父亲)失去孩子的概率低于女性(母亲),丧子时的平均年龄也低于女性(母亲)。丧子概率取决于父子两代人死亡率的差异分布,在死亡水平均匀变动的条件下,死亡水平下降,丧子概率也会下降。父母丧子时的平均年龄受低龄人口死亡率变动的影响更明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振中  张羽  
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是一项至关重要的非物质性教育投入。考虑到我国独特的文化背景,本研究构建了一套方法来测定中国父母的教养方式。以此为基础,本文对不同教养方式与孩子高考(NCEE)成绩的关系展开了探究。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高中时期较高的期望和过度干涉,父母在孩子上高中前的关爱和投入,以及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在高考中的表现。同时,对不同科目成绩进行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丰   付裕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如何实现老有所养备受关注。本文将初育年龄引入含有生育数量的三期世代交叠模型进行理论分析,从初育年龄和生育数量双维度选择视角出发,基于1998—2018年七轮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采用面板Logit模型实证检验父母生育行为对子女反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初育年龄不仅对代际资金支持有倒U型影响,还通过减少生育数量进一步弱化代际资金支持和代际照料支持。拥有社会养老保障和追求高质量老年生活分别对代际资金支持产生补偿效应和需求效应,进而减弱初育年龄推迟和生育数量减少对代际资金支持的负向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应从全生命周期视角构建家庭支持政策体系,鼓励家庭适龄、适度生育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生育与养老互促的正循环效应,从而实现生育提振和老有所养的双重目标,助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何圆  王伊攀  
文章基于CHARLS数据利用生存分析方法,探析了隔代抚育与子女养老对微观个体退休时机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传统认识不同,子女对主体进行净转移会延迟主体的退休时间,在主体经济条件不好时延迟效应增强;(2)与其他主体相比,需要照顾孙辈的主体倾向于提早退休;(3)综合考虑经济效应和时间效应,经济效应是造成主体延迟退休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隔代抚育会提前主体退休年龄,而子女养老不会减弱主体的工作意愿,主体会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下,帮助子女分担抚育孙辈的压力。未来政府应加大对学前儿童教育的投入力度,同时创造条件鼓励子女养老,可有效改善老年人福利水平,并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养老保障压力。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月萍  
农村父母流动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影响有所差别,同时,父母流动对儿童在校行为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需要从不同的维度进行评估。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文章从班级融入、学校适应以及行为规范3个维度考察农村父母流动对大龄留守儿童在校行为的影响,并在多元回归模型的基础上使用倾向值分析法对父母流动对大龄留守儿童在校行为的干预效应进行更精准的测算。估计结果稳健地表明:父母流动对大龄留守儿童的在校行为,尤其是班级融入及行为规范具有消极作用。亲子分离式的中国人口城乡流动的代价不仅仅在于未来中国人力资本的市场竞争力,而更应该警惕其对下一代人口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以及行为自控力等综合发展能力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石国平  李汉东  
一定时期的人口初婚年龄分布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们婚姻选择行为的影响。文章首先提出了随机扰动因素影响下的初婚年龄分布模型,并建立了年龄别初婚率统计方法,然后对中国自1985年以来的初婚年龄分布的变化趋势以及存在的城乡差异和教育程度差异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初婚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了显著变化,存在明显的延迟效应;(2)初婚年龄分布的延迟效应存在从城市、镇、乡村依次递减的变化趋势;(3)接受大学教育的男女人口与其他教育程度人口相比,其初婚模式相似,但存在明显的延迟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魏下海  董志强  张建武  
文章从代际和年龄角度定量分析了中国居民劳动收入变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劳动收入变动的年龄效应和代际效应皆表现出明显的线性趋增,且前者大于后者。收入不平等的年龄效应表现出非线性的、加速递增趋势,而不平等的代际效应稳定上升,1960年之后出生队列不平等程度较高。此外,居民劳动收入变动也表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异,比较而言,城镇居民收入模式更具优势。由于代际效应和城乡差异是收入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促进代际公平的养老保险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应受到充分重视。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郝东阳  张世伟  
基于中国微观数据,本文建立了家庭收入方程、消费方程和储蓄方程的半参数模型,用于分析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年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户主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家庭收入和家庭消费均明显上升,导致家庭储蓄率呈轻微上升趋势;随着户主年龄的上升,家庭收入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动趋势,家庭消费呈向右上倾斜的S型分布,导致家庭储蓄率随着户主年龄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动趋势。因此,政府发展教育事业,鼓励消费信贷,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将有助于拉动城镇居民消费,降低城镇居民储蓄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居民家庭福利提升。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申素平  
父母与国家都对儿童的教育享有权利,但又有所区分。父母教育权的内容既及于家庭教育,也及于学校教育,包括教育选择权和学校参与权。承认并扩大父母的教育权已得到各国、地区及国际法的重视,也亟需我国教育立法的正面回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徐勤  
本文对保定老年人家庭代际关系调查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比较儿子和女儿在养老中的作用,进一步揭示了妇女生育意愿中性别偏好的内涵。数据显示,在经济方面,儿子与女儿的支持比例接近,但儿子的人均支持量、支持总量及父母的人均获得量均明显高于女儿。在日常生活方面,儿子对父母的帮助也较女儿多。结果表明,养老功能向儿子倾斜。研究还表明,家庭的养老功能与子女数有关。独生子女的养老负担最重,其中儿子比女儿更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冯维  于志涛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本文从四个方面概括总结了该领域内研究的新进展:(1)研究范式从亲子单向决定观向亲子系统观转变;(2)研究方法从传统单一化向现代综合化转变;(3)研究内容从单纯类型化影响研究向影响教养方式的多因素研究转变;(4)研究重心由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转变。并就这些转变和已有研究带来的问题,提出了前景展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陆方文  刘国恩  李辉文  
中国的市场化深刻转型和经济快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女性的经济社会地位,女儿更有能力提升父母的福利;但同时由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尚未彻底完成,传统农业文明下形成的"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因此女儿是否给父母带来比儿子更多的幸福感,就仍然是一个有待检验的经验问题。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年数据定量研究子女性别对父母幸福感的影响。借助第一胎子女性别的外生性,本文发现,在子女的婴幼儿以及中小学读书阶段,子女性别对父母幸福感无显著影响;而到了子女的结婚生子阶段,儿子带给父母的幸福感比女儿显著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杜凤莲  杨鑫尚  
基于2017年中国时间利用调查(CTUS)数据,本文使用probit、OLS和Tobit模型分别估计子女升学对父母劳动参与率、有酬劳动时间和无酬劳动时间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第一,子女升学会降低父母劳动参与率,减少有酬劳动时间并增加无酬劳动时间;第二,子女升学对父母劳动供给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父亲和母亲分别通过减少有酬劳动时间和降低劳动参与率来适应子女升学,且这种影响只存在于同性之间,这将强化"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性别分工模式,加剧家庭内部性别不平等;第三,子女升学降低了父母劳动和娱乐时间,增加了生活照料和教育照料时间。本文的研究发现为中小学阶段儿童照料如何影响父母劳动供给和家庭性别分工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志宏  游奇  魏海伟  
文章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农村部分)》数据,对同一家庭不同子女的代际经济支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家庭养老仍然有着广泛的基础,子女代际经济支持比例和数量存在子女性别、排行、婚姻、受教育程度、居住方式、迁移距离和经济状况的显著差异,女儿和儿子在代际经济支持上同时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老年父母个体因素、子女具体状况和代际关系都对代际经济支持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叶敬忠  孟祥丹  
本文从外出务工父母这一独特视角出发认识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发现,外出务工父母往往只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而忽视其内心情感;外出务工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沟通,表示很了解子女心事的外出务工父母比例不高;从表面上看,打电话是处理亲子之间情感问题的"理想"办法,但这种沟通媒介实际上无法实现给留守儿童以关爱的作用;外出务工父母希望内部群体(例如自家人、亲戚)多给留守儿童提供生活照料,外部群体(尤指学校)多提供学习方面的支持;此外,外出务工父母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被称为"留守儿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