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71)
2023(4733)
2022(3898)
2021(3916)
2020(3250)
2019(7875)
2018(7871)
2017(14520)
2016(7768)
2015(8853)
2014(8611)
2013(8535)
2012(7981)
2011(7435)
2010(7304)
2009(6797)
2008(6843)
2007(5688)
2006(5282)
2005(4983)
作者
(19979)
(16865)
(16774)
(16335)
(10799)
(7956)
(7641)
(6560)
(6506)
(5977)
(5808)
(5671)
(5624)
(5522)
(5395)
(5304)
(5032)
(4908)
(4716)
(4487)
(4426)
(4052)
(3993)
(3892)
(3808)
(3760)
(3699)
(3411)
(3347)
(3322)
学科
(35151)
经济(35105)
管理(17424)
(15080)
方法(14934)
中国(14100)
数学(13917)
数学方法(13858)
(11787)
企业(11787)
(10896)
(9443)
贸易(9437)
(9336)
(8273)
银行(8272)
(8064)
(8002)
(7903)
(7771)
(7282)
金融(7282)
体制(6810)
业经(6416)
(5611)
关系(5462)
(5161)
(4908)
环境(4902)
(4759)
机构
大学(109864)
学院(105641)
(57571)
经济(56909)
研究(45894)
中国(37956)
管理(37589)
理学(31556)
理学院(31190)
管理学(30931)
管理学院(30711)
(26489)
(24801)
科学(23291)
(22972)
研究所(20737)
财经(20346)
经济学(20032)
(18954)
中心(18865)
经济学院(17953)
北京(16935)
(16174)
财经大学(15396)
(14974)
(14140)
科学院(13943)
(13853)
师范(13767)
社会(13013)
基金
项目(66378)
科学(53418)
基金(51330)
研究(50685)
(45159)
国家(44864)
科学基金(37670)
社会(35291)
社会科(33655)
社会科学(33648)
基金项目(25775)
教育(23440)
资助(21800)
自然(21668)
自然科(21194)
自然科学(21187)
自然科学基金(20874)
(20731)
(19235)
编号(18219)
中国(18174)
(17413)
国家社会(16594)
成果(16061)
教育部(15503)
重点(15412)
(14703)
人文(13734)
(13680)
(13529)
期刊
(62293)
经济(62293)
研究(41420)
中国(25887)
(19464)
管理(15430)
科学(14648)
(14155)
金融(14155)
学报(14010)
(13551)
教育(13052)
经济研究(11880)
大学(11415)
财经(11269)
学学(10437)
(9960)
(9910)
国际(9368)
世界(9217)
农业(9084)
问题(8613)
技术(8168)
业经(6878)
(6027)
技术经济(5276)
改革(5234)
(5234)
经济问题(5107)
统计(5009)
共检索到176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黄赫  
本文从中国燃气行业改革的初始条件和动因两个方面入手,包括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的介绍,对中国燃气行业改革的背景情况做了系统的研究。认为企业效率、产权、竞争、价格等多方面国内因素和国际上燃气行业改革的经验基础构成了中国燃气行业改革的初始条件。改革成功经验,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个层面对改革的需要,以及改革进程本身的需要等因素构成了中国燃气行业改革的动因。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孝梅  戚聿东  
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在航空等垄断行业进行了以引入竞争为主题的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方面仍然进展不大,成为制约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一大突出问题。本文运用实证方法系统分析了中国航空运输业的经济效率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现行体制的低效率和财务约束是实行改革的根本动因;然后从科技进步、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管理体制等方面进一步分析,得出当前中国航空运输业改革的初始条件。在此分析基础上,本文从产权模式、治理模式、运营模式、竞争模式、价格模式、规制模式六个方面对我国航空运输业的改革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威廉·哈勒根  张军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潘松剑  李春友  易金翠  
后发达地区智能财务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对于后发达地区高校而言,财务人才培养是否需要转型,转型方向的确定,是否具备转型的条件,以及如何实现转型等,都是亟待讨论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文章以广西高校为例,探讨后发达地区高校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沿循智能财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变革动因→初始条件→框架体系→实现路径”内在逻辑链条,对上述问题给予探索性和系统性分析,为后发达地区高校探索智能化时代“新文科”经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可能启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黎民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初始条件对转型经济的路径选择和变迁绩效的作用。在指出现存的理论在解释东欧和中国不同的路径选择和变迁绩效上的不全面后,分析了这种问题的来源,按照这种分析,我们给出了自己的一个解释。那就是把初始条件进行划分,并且分别指出不同的初始条件有不同的作用机制,试图通过这样一种细化来达到比现存的文献更加深入的理解转型经济中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理解初始条件对变迁路径选择和变迁绩效的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洪名勇  
本文通过建立初始条件、市场化改革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模型,并用中国的资料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示,在初始条件和市场化改革这两个影响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因素中,市场化改革的作用大于初始条件的作用,因此,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西部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推进本地区的市场化改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坚  
联盟的初始条件强烈影响着联盟的学习过程和绩效。企业技术联盟的初始条件评价,主要是针对技术选择和潜在联盟伙伴的评价。本文从企业技术联盟初始条件评价的指标体系入手,构建了基于熵的多层次初始条件评价模型,旨在为企业间构建稳定的联盟提供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建荣  汤斐  
为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问题已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科技成果管理信息化水平、中介机构的作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评价等三个方面对改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初始条件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谢作诗  
关于中俄两国改革的比较研究是国内外过渡经济学界所关注的问题 ,而绩效差异及其原因本就是这种比较研究的一个极其主要的方面。经济转轨方式并不独立地决定经济绩效 ,而是与初始条件一道才能决定经济绩效。初始条件应该一分为二 ,一类不依赖于转轨方式而直接地决定经济绩效 ,另一类则要与转轨方式一道才能决定经济绩效。在转轨过程中 ,中国的经济绩效好 ,而俄罗斯的经济绩效差的原因在于 ,就转轨本身所引致的结构调整中 ,双方的结构调整方式不同 ,中国是增量调整 ,而俄罗斯是存量调整 ,但即使俄罗斯也搞了增量调整 ,由于从一类不依赖转轨方式就直接影响其经济绩效的初始条件来说 ,对俄罗斯也是极其不利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纪琼骁  刘冬姣  阮红新  
本文从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出发,运用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从外部环境、市场基础和企业制度三个层面,概括出中国保险制度变迁的初始条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鹏  
中国经济转型的总体格局是由转型路径分异的区域演进所合成的。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探讨了中国区域经济转型路径的演化机理:在历史逻辑起点上,区域经济转型被更多地强调要依据初始条件来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经济发展方式;地方政府具有推动区域转型路径不断强化的内在倾向,通过地方政府间竞争,不断创造出适宜当地经济转型进一步深化的有利条件。区域经济转型路径在不断地进行自我强化的同时,也内生出区域的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区域内动态性调整,使转型路径得到优化并能够持续演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天祥  王正新  Jeffrey Forrest  
文章针对灰色Verhulst模型求解初始条件的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原始序列新旧信息的线性组合优化方法。在模拟误差平方和最小化的目标下,构建了初始条件组合权重的优化模型,给出了最优组合权重的解析式。以实例验证了优化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谢作诗  
本文综述解释转轨国家经济绩效差异的几篇文献。指出:实际上有两类初始条件,一类与转轨相关,另一类则与转轨不相关。萨克斯和胡永泰的分析主要立足于第二类初始条件。立足于第二类初始条件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中俄两国经济绩效的巨大差异,但是却得出了“与转轨方式无关”的论断。一旦对初始条件作了上述的区分,“与转轨方式无关”的论断就需要推敲了。俄罗斯的经济绩效与转轨方式无关,具有事前决定的性质,中国的经济绩效却是与转轨方式有关的。进一步,既然转轨方式具有内生性,那么究竞是初始条件重要还是转轨方式重要就是一个模糊不清的问题。究竞是第二类初始条件重要还是转轨方式重要勉强可问,究竟是第一类初始条件重要还是转轨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