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24)
- 2023(14775)
- 2022(12776)
- 2021(12158)
- 2020(10194)
- 2019(23606)
- 2018(23480)
- 2017(44743)
- 2016(24478)
- 2015(27825)
- 2014(27899)
- 2013(27777)
- 2012(25570)
- 2011(23356)
- 2010(23221)
- 2009(21552)
- 2008(21138)
- 2007(18493)
- 2006(16368)
- 2005(14870)
- 学科
- 济(98613)
- 经济(98469)
- 管理(74336)
- 业(66819)
- 企(55071)
- 企业(55071)
- 方法(44490)
- 数学(38716)
- 数学方法(38346)
- 中国(28474)
- 农(27056)
- 财(26004)
- 制(22265)
- 业经(21657)
- 学(20309)
- 贸(19973)
- 贸易(19962)
- 易(19461)
- 地方(17330)
- 农业(17174)
- 和(16605)
- 环境(16486)
- 银(16146)
- 银行(16106)
- 务(15435)
- 行(15435)
- 财务(15364)
- 理论(15351)
- 财务管理(15334)
- 融(15141)
- 机构
- 大学(355309)
- 学院(350869)
- 济(146703)
- 经济(143658)
- 管理(138910)
- 研究(122590)
- 理学(119963)
- 理学院(118631)
- 管理学(116850)
- 管理学院(116198)
- 中国(92958)
- 京(76675)
- 科学(73695)
- 财(67679)
- 所(61859)
- 研究所(56338)
- 农(55211)
- 中心(54566)
- 财经(54073)
- 业大(50617)
- 江(50104)
- 北京(49314)
- 经(49255)
- 范(45928)
- 师范(45535)
- 经济学(44720)
- 院(44066)
- 农业(43301)
- 州(40436)
- 财经大学(40310)
- 基金
- 项目(238105)
- 科学(187440)
- 研究(175468)
- 基金(174225)
- 家(151777)
- 国家(150556)
- 科学基金(128675)
- 社会(111579)
- 社会科(105761)
- 社会科学(105735)
- 基金项目(92032)
- 省(89885)
- 自然(82641)
- 自然科(80630)
- 自然科学(80612)
- 教育(79676)
- 自然科学基金(79172)
- 划(76374)
- 资助(72178)
- 编号(71123)
- 成果(58448)
- 部(54052)
- 重点(52930)
- 发(50284)
- 创(48961)
- 课题(48659)
- 国家社会(46521)
- 教育部(46464)
- 制(45898)
- 创新(45803)
- 期刊
- 济(161669)
- 经济(161669)
- 研究(107189)
- 中国(68560)
- 学报(55014)
- 管理(51350)
- 科学(51016)
- 财(50244)
- 农(49956)
- 大学(41398)
- 学学(38558)
- 教育(37410)
- 农业(34886)
- 融(30218)
- 金融(30218)
- 技术(28552)
- 财经(26624)
- 经济研究(26398)
- 业经(24887)
- 经(22724)
- 问题(20760)
- 图书(19406)
- 理论(18922)
- 业(18799)
- 贸(17188)
- 实践(17124)
- 践(17124)
- 技术经济(16558)
- 科技(16169)
- 世界(16135)
共检索到5226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衍伟
在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资源的比重一直是最高的,已成为国家制定的"2020发展规划"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煤炭价格形成方面存在着众多非市场化的问题,致使煤炭价格出现了绝对价格较低,比价不合理等严重阻碍煤炭市场健康发展的问题,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煤炭相关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措施,但均收效不大,其根本原因在于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煤炭成本核算不完整,其价格并不能反映资源成本与费用。为此,应在明确改革和完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的目标与原则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以促进国内煤炭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
煤炭资源消费 价格形成机制 市场化改革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成金 莫辉辉 王姣娥
鉴于社会经济和资源分布的非均衡性,煤炭运输历来为政府所关注,探讨其流场规律有助于认识中国能源供需格局和区域经济联系。从省区和地市角度,剖析中国煤炭资源的汇源格局及演变特征,分析表明:源流区早期集中在华北,目前略向中西部转移,形成中部供应区,山西成为全国源流中心;北方沿海是主要汇流区,目前向东南沿海延伸,形成东部调入区。同时,分析煤炭流场的空间特征,界定主要集散场及等级体系,认为:扩散中心多分布在华北,目前向西部延伸,大型扩散场形成于北方;集聚中心早期多分布在北方沿海,目前向东南沿海延伸,以港口、工业城市和经济中心为主。然后,全面解析煤炭资源的流动路径,连接港口的铁路成为主通道,下水港多分布在北...
关键词:
煤炭资源 流动格局 流场特征 流动轨迹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邵帅
文章针对我国煤炭城市普遍存在的煤炭资源大量开采输出与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并存的反差现象,运用资源诅咒学说,通过数理模型的推导讨论了煤炭资源开发对煤炭城市长期经济增长产生的四种不同效应,并利用我国28个地级煤炭城市1997-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煤炭资源开发与煤炭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效应及其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考察。结果显示:煤炭资源的开发确实束缚了煤炭城市的经济增长而产生了资源诅咒效应;固定资产投资和制造业投入对煤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外资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的作用均不显著;煤炭城市经济发展中的要素利用效率偏低,粗放式的增长模式表现明显;煤炭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宜强 赵媛
以我国省域煤炭资源丰度、煤炭经济水平以及煤炭资源流通条件三大要素为基础,借助威弗-托马斯组合系数,分析煤炭资源流动源地系统、汇地系统和源汇复合系统内各区域煤炭资源流动影响因素的组合关系,并以此对各种要素组合类型区域进行划分,将源地系统划分为资源-经济复合型和资源-交通复合型两大类型区域;将汇地系统划分为经济主导型和交通带动型两大类型区域;将源汇复合系统划分为资源-经济复合型、经济主导型和交通主导型三大类型区域。在此基础上还分析了各类型区域煤炭资源流动的主导要素及其地域分异规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薛继亮
利用1990—2010年间的数据,通过基尼系数和不平衡指数比较分析中国煤炭资源分布、配置与经济发展要素的时空演化和匹配关系。煤炭资源—经济发展要素基尼系数表明,1990—2010年间中国煤炭资源空间分布呈现出极不协调的特点,而相对完备的交通运输体系会降低煤炭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煤炭资源—经济发展要素不平衡指数表明,中国煤炭资源的分布、配置与经济发展要素之间缺乏有效的平衡性,通过煤炭资源配置可以改善煤炭资源与经济不平衡程度,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的均衡性。
关键词:
煤炭资源 经济发展要素 时空匹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新林 赵媛
运用全局自相关、冷热点区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2005—2014年中国煤炭资源流网络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得到结论:(1)我国煤炭资源流的源汇地的集聚性相对比较明显。(2)源汇地热、冷点区均呈现出明显的热点区—次热区—次冷区—冷点区的梯度空间分布格局。(3)煤炭资源流网络密度较低;山西、河北在网络结构中占据核心地位:山西、河北、内蒙古为节点流强度最高地区;山西—河北煤炭流为主要轴线。(4)煤炭资源流系统出现内部凝聚特征,各子群并未局限于某一地理区域;子群内外联系相对较弱,未实现一体化,整体上没有形成稳定的、联系紧密的网络结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杰芳 田淑英 占沁嫣
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27个煤炭资源型城市2004-2013年的生态效率,利用MAlMquist指数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效率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呈平稳增长趋势;东部地区生态效率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对生态效率增长的贡献最大;规模效率和生产管理水平对生态效率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对生态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城镇化率和产业结构对生态效率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煤炭产量对生态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生产技术水平、资源回收率、利用外资水平、研发强度对生态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不同类型的城市生态效率差距显著。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卫东 姜巍
利用1949—200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中国煤炭资源供应格局和流动路径,结果表明:(1)国家政策变动对中国煤炭资源消费规模影响深刻,每一次政策变化都会造成能源消费规模的波动,近年来强烈的能源需求使得我国煤炭供应不得不面临进口的现实;(2)受能源需求和资源禀赋的双重压力,大规模、跨区域、长距离的煤炭运输成为我国能源运输体系的重要特征;(3)尽管煤炭运输方式在向铁路、水路和公路组合并用的多元化发展,但仍然不能满足旺盛的能源需求,煤炭运输瓶颈始终存在,变输煤为输电是缓解当前煤炭运输困难的一个途径。
关键词:
煤炭 能源供应 供应格局 运输格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蓓蓓 鲁春霞 张雷
本文在分析中国煤炭资源空间赋存格局和1952年~2005年中国煤炭资源开发的时空格局演变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省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历史、生态环境的脆弱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依据开发潜力指数(EP)法对中国煤炭资源的开发潜力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将中国各省区的煤炭资源开发潜力分为4个级别:①开发潜力大的有甘肃、云南、安徽、贵州、山西、宁夏、新疆、青海、陕西和内蒙古共10个省区,其开发战略主要为发挥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建立大型煤炭基地;②开发潜力较大的有重庆、河北、黑龙江、河南和山东共5个省区,其开发战略主要为接续传统衰老矿区的生产能力,整合资源,关闭小矿井,适度开发大中型矿井,稳步扩大生产规模;③...
关键词:
煤炭资源 开发潜力 开发战略 中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巍 高卫东 张敏
快速的经济增长带动了强烈的能源需求,各省通过煤炭运输形成了相互关联的复杂网络。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法对中国1998—2008年煤炭铁路流通网络空间特征、拓扑结构和子群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①国家煤炭铁路流通网络以山西、河南、甘肃为核心,呈辐射结构的空间状态;节点间流量规模差异巨大,以山西—河北间流量最为显著。②拓扑结构分析显示,10年间国家煤炭铁路流通网络密度不断增大,平均路径长度减小,聚集系数增加,网络结构不断优化,网络度值分布呈现位序—规模特征。③经过竞争和重组,各节点地域组团特征明显,形成西北、东北、东南、西南4个子群;各子群间、子群内联系程度不断增加,相比而言,子群内部节点联系更加密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于左 孔宪丽
本文运用1978-2008年的数据,研究了中国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等因素与煤炭消费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模拟和预测发现,如果中国GDP增长率下降到8%或以下,则煤炭消费量在2020年前后会自动下降;现有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速度过快的负面效应过大,不可持续;过多煤炭消费导致碳排放过高,煤电关系紧张,矿难事故频发等问题;按照2008年煤炭开采量与储量计算,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到2050年,中国将无煤可采。本文提出,中国应降低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提高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摒弃过分追求8%或更高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片面做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天明 沈镭 刘立涛 刘粤湘
应用洛伦茨曲线对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生产及消费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煤炭分布与生产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在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不均衡性(0.716 1/0.683 8>0.4),而消费与人口则表现出了较好的均衡性(0.273 8<0.4)。煤炭产消地的分离,导致了中国煤炭的北煤南运、西煤东运。2009年中国煤炭输出源地有:山西、内蒙古、陕西、贵州等省份,煤炭交汇中心有:河南、安徽、河北等省份,煤炭汇流中心有:山东、江苏、浙江等。从源地来看,山西的煤炭资源服务范围不断缩小,服务强度主要集中在邻近的省份,山西煤炭主要通过煤运北、中通道,输往华北,部分运往华东,南通道运输沿线的煤炭输往河南、江苏、山...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世文
重点分析了1990年以来中国煤炭消费和生产的现实,特别是新近发生的变化。对中国煤炭消费和生产的绝对量、相对量进行了纵向比较和国际横向比较,进行了具体的描述统计分析。目前,中国能源消费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经济增长对煤炭具有较高的依赖性。但是,中国煤炭消费和生产面临环境承载力、资源承载力和全球煤炭市场均衡等方面的挑战。因此,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新能源技术的根本性突破,具有极强的紧迫性。
关键词:
煤炭消费 煤炭生产 低碳经济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莹莹 刘传哲
煤炭环境成本核算主要构成内容包括外部环境成本和内部环境成本,涉及环境管理费用、环境治理及环境污染预防费用等支出。由于煤炭企业对环境成本核算的不全面,影响煤炭总成本的合理性,导致煤炭价格偏低,不能完全反映煤炭资源的实际价值,进而影响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的完善。本文针对降低煤炭环境成本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环境成本 煤炭企业 治理费用 煤炭价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