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04)
2023(8147)
2022(6882)
2021(6525)
2020(5379)
2019(12851)
2018(12520)
2017(23218)
2016(12593)
2015(14444)
2014(14172)
2013(14169)
2012(12970)
2011(12190)
2010(12177)
2009(11416)
2008(11141)
2007(9403)
2006(8429)
2005(7457)
作者
(37222)
(30994)
(30986)
(29427)
(19689)
(14960)
(14026)
(12322)
(11931)
(10773)
(10743)
(10488)
(9969)
(9736)
(9654)
(9611)
(9125)
(8966)
(8775)
(8709)
(7726)
(7557)
(7483)
(6962)
(6907)
(6892)
(6720)
(6446)
(6430)
(6091)
学科
(64264)
经济(64218)
管理(36567)
方法(31615)
数学(29442)
数学方法(29046)
(28482)
(22374)
企业(22374)
中国(19978)
环境(15011)
(13160)
地方(11834)
(11725)
(11052)
贸易(11045)
(10794)
(10567)
资源(10127)
业经(10106)
(9886)
(9712)
(9423)
农业(8766)
(8345)
生态(7925)
理论(7560)
(7462)
银行(7455)
(7354)
机构
大学(189318)
学院(186129)
(85740)
经济(84260)
管理(73423)
研究(70119)
理学(63875)
理学院(63121)
管理学(61898)
管理学院(61567)
中国(52849)
科学(42799)
(41922)
(34977)
(34080)
研究所(32417)
中心(30595)
(28462)
财经(28454)
经济学(27653)
北京(27090)
业大(26798)
(26232)
(25518)
经济学院(24943)
(24522)
(24498)
师范(24347)
科学院(22255)
农业(22221)
基金
项目(132556)
科学(106284)
基金(100028)
研究(93190)
(88471)
国家(87941)
科学基金(75449)
社会(62978)
社会科(60099)
社会科学(60079)
基金项目(52315)
自然(48746)
(48578)
自然科(47499)
自然科学(47487)
自然科学基金(46601)
(42297)
资助(42206)
教育(41565)
编号(34016)
(30501)
重点(30421)
(29091)
国家社会(27821)
(26590)
成果(26336)
中国(26298)
教育部(25922)
创新(25140)
科研(25114)
期刊
(86948)
经济(86948)
研究(54322)
中国(34816)
学报(28154)
科学(28141)
管理(25330)
(23641)
(23336)
大学(20945)
学学(19641)
农业(17166)
技术(15613)
经济研究(14862)
财经(13968)
教育(13775)
资源(13747)
问题(13274)
统计(12746)
(12456)
金融(12456)
(12197)
(11443)
业经(11369)
(11224)
技术经济(10663)
决策(10378)
(10361)
世界(10048)
国际(8975)
共检索到2686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杰芳  田淑英  占沁嫣  
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27个煤炭资源型城市2004-2013年的生态效率,利用MAlMquist指数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效率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呈平稳增长趋势;东部地区生态效率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对生态效率增长的贡献最大;规模效率和生产管理水平对生态效率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对生态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城镇化率和产业结构对生态效率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煤炭产量对生态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生产技术水平、资源回收率、利用外资水平、研发强度对生态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不同类型的城市生态效率差距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晶  
极端天气频发引起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极大关注,协调环境和发展的关系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生态效率是描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首先,介绍了生态效率的相关概念和国内外研究动态,其次,以超效率方法对资源型城市徐州的工业生态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徐州1995~2008年间生态效率的纵向变化趋势,与2008江苏省数据进行了横向比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杰芳  田淑英  
煤炭产量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效率有显著影响,在中国绿色发展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文章选取中国27个煤炭资源型城市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及图形拟合验证,得出煤炭产量与生态效率间存在U型关系,据此提出CP-EE曲线和临界产量。根据临界产量,结合城市类型分析应选择何种产量策略。结果显示,大部分城市应选取减产策略,验证了当前中国煤炭资源去产能政策的合理性。最后对煤炭产量优化调控的手段提出建议:可通过市场机制作用、调控煤企成本、改革煤炭资源税、建立并完善相关调控机制等途径来实现,为中国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孟洲  鲁迪  马晴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分析平顶山市2003~2007年的生态足迹构成及土地生态安全,初步探讨平顶山市土地生态系统安全状况。结果表明,平顶山市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土地生态系统处于超负荷的危险状态。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董丽丽  丁忠义  刘一玮  毛梦祺  王雨桐  
以沛县15个镇为评价单元,根据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土地生态特征,从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的结构状态以及土地的景观生态特征三方面,共选取14项指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模型对土地生态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受不同资源禀赋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2010年沛县各镇的土地生态质量状况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和等级差距,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亚  
煤炭资源型城市是生产煤炭的重要基地,它在国民经济和城镇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具有周期性,最终会因资源枯竭而带来经济上的衰退。因此,应积极探索、及早规划、科学安排、实施积极转型战略,延续城市生命力,力求避免"矿竭城衰"的现象发生。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宏晋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了产业结构单一,浪费严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任务十分艰巨。本文从税收政策促进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若干具体政策建议。一、税收政策在促进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结构调整方面存在的问题(一)现行税收政策在某些环节还不适应煤炭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明  张鹏鎔  
煤炭资源型城市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发展中必然会出现诸多经济、社会以及环境问题,而完成城市发展的全面转型则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董亚宁  尤强  李庆明  
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壮大,一批新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又逐步兴起。经验表明,在煤炭开发处于成长期和鼎盛期时就应着手城市的转型,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邵帅  
文章针对我国煤炭城市普遍存在的煤炭资源大量开采输出与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并存的反差现象,运用资源诅咒学说,通过数理模型的推导讨论了煤炭资源开发对煤炭城市长期经济增长产生的四种不同效应,并利用我国28个地级煤炭城市1997-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煤炭资源开发与煤炭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效应及其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考察。结果显示:煤炭资源的开发确实束缚了煤炭城市的经济增长而产生了资源诅咒效应;固定资产投资和制造业投入对煤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外资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的作用均不显著;煤炭城市经济发展中的要素利用效率偏低,粗放式的增长模式表现明显;煤炭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蓓蓓  鲁春霞  张雷  
本文在分析中国煤炭资源空间赋存格局和1952年~2005年中国煤炭资源开发的时空格局演变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省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历史、生态环境的脆弱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依据开发潜力指数(EP)法对中国煤炭资源的开发潜力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将中国各省区的煤炭资源开发潜力分为4个级别:①开发潜力大的有甘肃、云南、安徽、贵州、山西、宁夏、新疆、青海、陕西和内蒙古共10个省区,其开发战略主要为发挥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建立大型煤炭基地;②开发潜力较大的有重庆、河北、黑龙江、河南和山东共5个省区,其开发战略主要为接续传统衰老矿区的生产能力,整合资源,关闭小矿井,适度开发大中型矿井,稳步扩大生产规模;③...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成金  莫辉辉  王姣娥  
鉴于社会经济和资源分布的非均衡性,煤炭运输历来为政府所关注,探讨其流场规律有助于认识中国能源供需格局和区域经济联系。从省区和地市角度,剖析中国煤炭资源的汇源格局及演变特征,分析表明:源流区早期集中在华北,目前略向中西部转移,形成中部供应区,山西成为全国源流中心;北方沿海是主要汇流区,目前向东南沿海延伸,形成东部调入区。同时,分析煤炭流场的空间特征,界定主要集散场及等级体系,认为:扩散中心多分布在华北,目前向西部延伸,大型扩散场形成于北方;集聚中心早期多分布在北方沿海,目前向东南沿海延伸,以港口、工业城市和经济中心为主。然后,全面解析煤炭资源的流动路径,连接港口的铁路成为主通道,下水港多分布在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新林  赵媛  
运用全局自相关、冷热点区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2005—2014年中国煤炭资源流网络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得到结论:(1)我国煤炭资源流的源汇地的集聚性相对比较明显。(2)源汇地热、冷点区均呈现出明显的热点区—次热区—次冷区—冷点区的梯度空间分布格局。(3)煤炭资源流网络密度较低;山西、河北在网络结构中占据核心地位:山西、河北、内蒙古为节点流强度最高地区;山西—河北煤炭流为主要轴线。(4)煤炭资源流系统出现内部凝聚特征,各子群并未局限于某一地理区域;子群内外联系相对较弱,未实现一体化,整体上没有形成稳定的、联系紧密的网络结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衍伟  
在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资源的比重一直是最高的,已成为国家制定的"2020发展规划"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煤炭价格形成方面存在着众多非市场化的问题,致使煤炭价格出现了绝对价格较低,比价不合理等严重阻碍煤炭市场健康发展的问题,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煤炭相关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措施,但均收效不大,其根本原因在于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煤炭成本核算不完整,其价格并不能反映资源成本与费用。为此,应在明确改革和完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的目标与原则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以促进国内煤炭市场的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卫东  姜巍  
利用1949—200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中国煤炭资源供应格局和流动路径,结果表明:(1)国家政策变动对中国煤炭资源消费规模影响深刻,每一次政策变化都会造成能源消费规模的波动,近年来强烈的能源需求使得我国煤炭供应不得不面临进口的现实;(2)受能源需求和资源禀赋的双重压力,大规模、跨区域、长距离的煤炭运输成为我国能源运输体系的重要特征;(3)尽管煤炭运输方式在向铁路、水路和公路组合并用的多元化发展,但仍然不能满足旺盛的能源需求,煤炭运输瓶颈始终存在,变输煤为输电是缓解当前煤炭运输困难的一个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