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62)
2023(10541)
2022(8516)
2021(7806)
2020(6663)
2019(15242)
2018(14785)
2017(28422)
2016(15158)
2015(17049)
2014(16588)
2013(16861)
2012(15518)
2011(13784)
2010(13771)
2009(13054)
2008(13109)
2007(11587)
2006(10308)
2005(9669)
作者
(43395)
(36270)
(36237)
(34326)
(23183)
(17179)
(16341)
(14015)
(13759)
(12837)
(12547)
(12030)
(11849)
(11523)
(11431)
(11001)
(10801)
(10382)
(10235)
(10215)
(8979)
(8819)
(8813)
(8181)
(8142)
(8042)
(8014)
(7931)
(7275)
(7135)
学科
(79479)
经济(79395)
(77007)
(70472)
企业(70472)
管理(58938)
方法(36130)
数学(28561)
数学方法(28445)
业经(27063)
(25126)
(24828)
中国(20032)
(18770)
财务(18765)
财务管理(18755)
农业(18547)
企业财务(17766)
技术(16379)
(15106)
贸易(15097)
(14789)
(14585)
(14518)
(14176)
(13132)
(12115)
企业经济(11953)
理论(11730)
经营(11418)
机构
学院(227914)
大学(223475)
(111359)
经济(109967)
管理(93067)
理学(80144)
理学院(79423)
管理学(78673)
管理学院(78252)
研究(76487)
中国(62933)
(49160)
(46590)
科学(42238)
(40179)
财经(39576)
(38077)
(36286)
经济学(35334)
研究所(34338)
中心(33647)
(33097)
业大(32154)
经济学院(32075)
农业(31672)
北京(29468)
财经大学(29294)
商学(27344)
商学院(27105)
经济管理(27031)
基金
项目(146775)
科学(118993)
基金(111643)
研究(107825)
(96906)
国家(96070)
科学基金(84164)
社会(74200)
社会科(70700)
社会科学(70683)
基金项目(58368)
(55221)
自然(52493)
自然科(51384)
自然科学(51372)
自然科学基金(50624)
教育(47682)
资助(45643)
(45638)
编号(40408)
(35736)
(34194)
(33846)
重点(32855)
国家社会(32580)
(32364)
成果(30966)
创新(30815)
教育部(29758)
中国(29315)
期刊
(122682)
经济(122682)
研究(69057)
中国(42330)
(41109)
管理(39653)
(37418)
科学(31980)
学报(30249)
农业(26365)
大学(24127)
学学(23253)
技术(21138)
财经(20868)
经济研究(20821)
(20443)
金融(20443)
业经(20149)
(18270)
(17611)
问题(16320)
技术经济(15371)
世界(14953)
(14830)
教育(14463)
国际(12857)
现代(11674)
统计(11402)
财会(10916)
商业(10740)
共检索到342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萌  
本文通过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将污染物及矿难作为"坏"产出纳入到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框架,测算了中国1998-2009年30家大型煤炭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对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坏"产出约束下大多数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负增长,但平均来讲企业的生产技术是显著进步的;在考虑环境污染及安全生产规制的两种不同情形下,分别有14家和16家企业发生过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移动;技改和安全投入、管理效率以及滞后一期的技术无效率等因素与生产率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单位GDP煤炭消耗总量以及资本-劳动比与生产率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生产率指数与人均GDP呈"U"型关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立杰  郭军  刘海滨  
当今世界,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从产品、价格、技术、资源等个别或局部的竞争转向了以品牌为代表的综合实力的竞争。品牌建设不仅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向文化管理跨越、实现管理层次战略性升级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实现企业战略扩张的前提。品牌支撑,战略扩张;形象开路,文化先行,这是被许多世界级大企业的实践所证明的成功道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燕  
煤炭产业作为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煤炭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要树立科学发展与持续发展的理念,强化主业,重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静  彭飞  毛德凤  
运用1998—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测算资本、劳动配置扭曲指数及企业个体、总体扭曲指数,分析企业要素配置扭曲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并检验要素配置扭曲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资本配置扭曲指数基本呈上升态势,劳动配置扭曲指数基本保持不变,总体企业扭曲指数略有上升;制造业的要素配置扭曲指数高于其他工业行业,国有、集体企业的要素配置扭曲比其他企业严重,东部地区要素配置扭曲指数高于中西部;如企业能够有效消除要素配置扭曲,则工业企业总体TFP可提高25.56%,东、中、西部地区可分别提高27.3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曦  赵国浩  
应用基于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对2001—2008年我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煤炭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计算,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对变动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煤炭行业的整体技术效率水平较低,但发展趋势良好;2001—2008年期间全国煤炭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0.6%,增长主要来自于技术效率的提高,而技术进步的贡献较小;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煤炭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原因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最后,给出提高我国煤炭行业生产率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梦楠  周德群  
煤炭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行业,其产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近几年来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我国的煤炭生产屡创新高。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不同地区煤炭行业的发展很不平衡,中东部地区无论在开发时间和开发规模、开发强度上都要超过西部。但从资源分布来看,西部煤炭资源占到全国煤炭资源的78%,其中可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忠  揭俐  曾伟  
本文通过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20042014年煤炭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采用门槛效应模型估计了矿业权重叠对煤炭采掘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样本期内,我国煤炭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先增后降的变动趋势,并且地区差异显著;矿业权重叠与煤炭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煤炭资源税征收比重和煤炭产业集聚水平是影响这一非线性关系的重要门槛变量;煤炭产业的投资集聚与从业人数集聚,促进了煤炭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企业数集聚对煤炭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形成了阻滞效应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忠  揭俐  曾伟  
本文通过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2004~2014年煤炭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采用门槛效应模型估计了矿业权重叠对煤炭采掘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样本期内,我国煤炭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先增后降的变动趋势,并且地区差异显著;矿业权重叠与煤炭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煤炭资源税征收比重和煤炭产业集聚水平是影响这一非线性关系的重要门槛变量;煤炭产业的投资集聚与从业人数集聚,促进了煤炭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企业数集聚对煤炭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形成了阻滞效应,煤炭产业存在不规模经济现象;能耗比重的下降(能源消费效率提升)并未带来煤炭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我国面临着较大的能源生产方式变革的压力。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俊青  苗二森  
资源错配差异是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的重要因素。构建了资源错配、企业进入退出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动态微观机制,运用1998—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资源错配会形成外生行业壁垒,致使企业之间表现出不同的边际生产力,直接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更高的税率和融资成本会进一步加重资源错配的扭曲效应。(2)当存在行业壁垒时,企业选择较低的全要素生产率可以缓解收入扭曲效应,内生地决定行业进入和退出门槛,进而导致市场承载过多的低效率企业。这不仅抑制了市场机制对企业的正常更迭效应,还挤压了企业的利润份额,影响了企业技术投资,最终致使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缓慢。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和更换核心指标测度方法后,实证结果依然稳健。分样本研究还发现,资源错配的改善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盛丹  张国峰  
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是中国必须打好的攻坚战。中国在1998年开始施行的两控区政策缓解了空气污染加重的趋势,但该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鲜有学者进行考证。本文基于1995年和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利用"无条件分布特征—参数对应"分析方法,系统地考察了两控区环境管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定量识别了其主导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两控区内企业生产率增长幅度显著低于非两控区,表明两控区政策通过提升生产成本阻碍了生产率增长;(2)两控区内低效率企业淘汰比例更高,意味着两控区政策淘汰了效率较低的高污染企业,从而提升区内平均生产率水平;(3)与生产成本的提高相比,淘汰机制对生产率的作用相对较小,即两控区政策对生产率增长的阻碍作用占主导地位,但忽略淘汰机制会高估生产成本机制的作用;(4)两控区政策对生产率的作用在高研发密集度与高污染行业、政策执行力较强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更显著,地区集聚经济则有助于缓解该政策的生产率负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结论依然成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马荣  
本文实证研究的结果发现,中国现阶段分行业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地高于外资企业和行业平均,这与先前文献所得到的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结论完全相反,对固有观念提出了挑战并为国有企业的效率及改革成就提供了证明。通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3~2008年行业加总的国有企业实证核算了全要素生产率和分解,并与外资企业和行业平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绝对优势,但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的贡献;国有企业的低效率主要体现在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较低。故而政策上应该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激励,进一步提高技术效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红军  赵祚翔  甘克勤  李欣泽  
本文利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Dagum基尼系数、传统与空间Markov链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揭示2015~2019年中国19个城市群高新技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发现:19个城市群高新技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呈增长态势;整体、区域内以及区域间差异均呈明显扩大态势,区域间差异是造成区域差异的根本原因;其时空转移特征呈现出“非对称向上”、“俱乐部收敛”和“跨层次跃升”的态势;在不同领域环境下,其转移特征表现出显著空间依赖性。研究结论对于缩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区域差异与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建红  徐建军  
利用非参数Mamquist指数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乡镇企业TFP的年均增长率为4.8%,并且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变化和地区差异特征。从时间上来看,除了整顿提高阶段和调整创新阶段TFP的增长率为负以外,其他阶段TFP均实现了增长,并且表现为要素投入驱动和生产率提升双重驱动的特点,其中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占主体;从三大地带来看,乡镇企业TFP从东向西渐次降低;从八大综合经济区来看,北部和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乡镇企业TFP增长率最高,东北和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次之,其他四个综合经济地区相对较低。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申健民  党耀国  吴中伦  
笔者基于2002年~2010年中国大陆各省区乡镇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中国乡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来源、差异与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乡镇企业TFP平均增长率为-6.6%,东、中、西部乡镇企业TFP增长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目前应注重乡镇企业的规划、管理及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