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97)
2023(7114)
2022(5755)
2021(5629)
2020(4633)
2019(10488)
2018(10124)
2017(18958)
2016(10225)
2015(11321)
2014(11031)
2013(11204)
2012(10579)
2011(9825)
2010(9547)
2009(8610)
2008(8659)
2007(7104)
2006(6091)
2005(5688)
作者
(30496)
(25758)
(25521)
(24583)
(16400)
(12607)
(11440)
(10065)
(9763)
(9151)
(8955)
(8655)
(8399)
(8365)
(8338)
(7961)
(7512)
(7472)
(7341)
(7259)
(6518)
(6338)
(6325)
(5783)
(5780)
(5761)
(5735)
(5252)
(5186)
(5114)
学科
(43674)
经济(43631)
管理(23280)
(23002)
方法(20191)
数学(18560)
数学方法(18428)
(16996)
企业(16996)
中国(14911)
(11364)
(10880)
贸易(10875)
(10717)
(10419)
(9938)
(8579)
(7821)
银行(7799)
(7610)
(7362)
金融(7362)
业经(7337)
环境(6800)
农业(6760)
关系(6148)
(6143)
(5975)
(5777)
技术(5750)
机构
大学(150741)
学院(146521)
(68364)
经济(67374)
研究(62290)
管理(50676)
中国(48192)
理学(44003)
理学院(43307)
管理学(42579)
管理学院(42283)
科学(38699)
(33224)
(32843)
研究所(30572)
(29857)
(27742)
中心(26590)
财经(24548)
经济学(23417)
(22858)
(22711)
农业(22184)
业大(22030)
北京(21506)
经济学院(21138)
科学院(20119)
(19572)
师范(19352)
(19211)
基金
项目(104202)
科学(83267)
基金(80871)
(74319)
国家(73873)
研究(70287)
科学基金(61367)
社会(47472)
社会科(45223)
社会科学(45213)
基金项目(42087)
自然(40788)
自然科(39875)
自然科学(39865)
自然科学基金(39207)
(35145)
资助(33414)
(32804)
教育(31159)
(24972)
重点(24961)
编号(24115)
中国(23259)
(22459)
国家社会(21977)
(21125)
教育部(20853)
科研(20823)
创新(20108)
计划(19925)
期刊
(67822)
经济(67822)
研究(46142)
学报(28513)
中国(28203)
科学(26938)
(24138)
(21364)
大学(20795)
学学(19929)
管理(18193)
农业(16846)
(13772)
金融(13772)
经济研究(13250)
财经(12853)
(11228)
(10665)
教育(10584)
(10440)
世界(9865)
国际(9582)
问题(9387)
资源(9279)
技术(8855)
业经(7927)
(7083)
统计(6650)
业大(6649)
科技(6490)
共检索到216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孔锋  杨萍  王品  吕丽莉  孙劭  
采用1961~2016年中国2 481站的冰雹、大风、雷暴和闪电日数数据,利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中国4种灾害性对流天气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周期变化规律和气候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中国4种灾害性对流天气日数呈减少趋势,且冰雹和雷暴日数具有"先增-后减"的分段变化特征。中国冰雹、大风、雷暴和闪电日数分别具有3~5 a、2~3 a、1~2 a和1~4 a左右的振荡周期,且冰雹和雷暴日数分别于2002和1992年发生突变。(2)在空间上,青藏高原-四川西部地区是冰雹、大风和雷暴日数的高值分布区。同时长江以南地区也是雷暴日数的高值分布区。华南及其同纬度的西南地区是闪电日数的高值分布区。(3)在趋势上,中国冰雹日数主要在青藏高原地区呈减少趋势。大风日数变化趋势呈东部减少-中部不变-西部增减镶嵌的空间格局。雷暴日数在西藏、华北、重庆、浙江和黑龙江西北部呈增加趋势。中国闪电日数变化趋势在长江以南地区减少明显。(4)在波动上,中国冰雹日数在东南地区波动较大,大风日数在胡焕庸线以东波动较大。中国雷暴日数波动特征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格局,闪电日数除在新疆北部和华南地区波动动较小外,其它地区波动相对较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房国良  高原  徐连军  胡龙  张善发  
降雨是引发城市内涝的关键因素,与公众安全密切相关,分析其特征,能够为内涝防治提供一定参考和依据。上海地区气候条件复杂,深受暴雨、台风等水情灾害影响。依据国家基本气象站—宝山站数据,对上海市近40a降雨变化和灾害性降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年均降雨量以50.9mm/10a的速率递增。同时,降雨天数的减少较为显著,以3d/10a的速率递减。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角度,灾害性降雨多为暴雨和短历时强降雨。上海年均暴雨天数为3d,但雨量可占全年的1/5,大范围暴雨通常由台风引起。近年来,高于排水标准的短历时强降雨出现频次有增多的趋势。汛期作为灾害性降雨的高发期,可作为城市防涝的重点。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培  高雷  
近年来全球变暖引发气候和天气变化十分频繁,导致非灾害性天气带来的经济风险急剧加大。非灾害性天气风险对我国各行各业都有着较为显著的经济影响,新生的金融工具天气衍生品能够有效的管理非灾害性天气风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萍  
结合湖北省各县、市气象部门直接上报武汉中心气象台的气象灾害数据及省民政厅获得的灾害数据,对全省各地区2004~2009年强对流天气造成的灾害分布特征和人员死亡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强对流天气灾害导致人员死亡率为0.328人/次,其中雷击导致死亡人数比例最大,占强对流天气致死总人数的71.4%。全省发生强对流天气灾害跟季节有关,表现为时间上非均匀性,6~8月是强对流天气灾害高发期;而空间特征表现为条带状分布,鄂西巴东-兴山-保康及宜昌、江汉平原西部荆州-荆门、鄂东武汉-黄陂及阳新等地区为强对流天气灾害高发区,其成因与大气的引导气流、气旋式环流、中尺度辐合线及地形等因子有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邱波  
巨灾保险基金是应对巨灾损失的重要政策保障,农业因更易受到自然灾害引发的巨灾影响,尤其需要农业巨灾保险基金提供损失保障。本文从政府管理农业巨灾角度出发,从理论与实践层面讨论农业巨灾保险基金的筹资渠道、筹资模式以及筹资阶段,重点考察农业巨灾保险基金出现不足时的筹资选择,最后在分析梳理基础上对农业巨灾保险基金制度进行简要评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晟哲  
文章应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和GIS技术,测算并绘制出自然灾害受灾面积省域分布Moran's I散点图,藉此呈现自然灾害高—高、低—低、高—低、低—高集聚4种空间象限关系,并通过LISA集聚图划分了集聚分布区域,发现空间分布并非随机而是具有规律可循的,存在显著空间依赖性特征,并呈现出省域旱灾、风雹等损失类型的带状、团状、点状或离散等空间分布规律和特征。研究发现,自然灾害频发、生态脆弱区域往往与贫困地区存在空间叠加关系,致贫返贫效应长期恶性循环且难以消除。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竟竟  郭志富  李治国  
河南省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水旱灾害频发。综合利用灾害数据资料及信息扩散模型,从致灾和承灾两个层面对河南省水旱灾害进行风险评估与时空特征研究,为加强水旱灾害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1988—2007年间发生水灾的年份主要是2003、2000、1998、1996、2005,旱灾年份是1997、2001、1999、1992、1988;②当降水距平百分率为20%、30%、40%时,发生水灾的概率分别为0.10、0.06、0.04,当降水距平百分率为-20%、-30%、-40%时,发生旱灾的概率分别为0.13、0.07、0.03;③水灾在5%、10%和15%受灾率时的风险概率分别为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韩文静  姜会飞  霍治国  姚光林  
[目的]苹果是一种经济林果,其品质和产量对果园效益和当地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连阴雨灾害是影响苹果品质和产量的主要灾害之一。通过分析1982—2018年苹果生长季连阴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探讨连阴雨灾害对苹果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苹果生产布局、产业优化和果园防灾减灾提供指导。[方法]基于中国北方地区1982—2018年186个站点的气象数据和苹果发育期数据,选取始花—幼果期、着色—成熟期和采收期三个生育阶段,结合连阴雨灾害指标,分析苹果不同生育阶段连阴雨灾害时空变化特征。[结果]空间上,苹果各生育阶段连阴雨灾害主要发生在东南区域,着色—成熟期和采收期是灾害发生的主要生育阶段,连阴雨过程均降水量、过程均天数、频率和年均过程次数均呈现由东南至西北逐渐减小的趋势;时间上,1982—2018年连阴雨发生总次数、连阴雨过程均降水量和灾害强度呈现年际间波动。对比三个生育阶段历年连阴雨灾害统计情况可知,多数年份着色-成熟期和采收期连阴雨灾害发生总次数、过程均降水量和灾害强度均高于始花-幼果期,且着色-成熟期和采收期连阴雨灾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1982—2018年中国北方苹果连阴雨灾害发生概率极小,且灾害发生区域集中,主要受降水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韩文静  姜会飞  霍治国  姚光林  
[目的]苹果是一种经济林果,其品质和产量对果园效益和当地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连阴雨灾害是影响苹果品质和产量的主要灾害之一。通过分析1982—2018年苹果生长季连阴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探讨连阴雨灾害对苹果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苹果生产布局、产业优化和果园防灾减灾提供指导。[方法]基于中国北方地区1982—2018年186个站点的气象数据和苹果发育期数据,选取始花—幼果期、着色—成熟期和采收期三个生育阶段,结合连阴雨灾害指标,分析苹果不同生育阶段连阴雨灾害时空变化特征。[结果]空间上,苹果各生育阶段连阴雨灾害主要发生在东南区域,着色—成熟期和采收期是灾害发生的主要生育阶段,连阴雨过程均降水量、过程均天数、频率和年均过程次数均呈现由东南至西北逐渐减小的趋势;时间上,1982—2018年连阴雨发生总次数、连阴雨过程均降水量和灾害强度呈现年际间波动。对比三个生育阶段历年连阴雨灾害统计情况可知,多数年份着色-成熟期和采收期连阴雨灾害发生总次数、过程均降水量和灾害强度均高于始花-幼果期,且着色-成熟期和采收期连阴雨灾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1982—2018年中国北方苹果连阴雨灾害发生概率极小,且灾害发生区域集中,主要受降水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于文金  阎永刚  郝玲  余恒鑫  李芬  
基于广西4个典型站点52年气侯资料的Morlet小波分析,对广西低温阴雨天气灾害波动频率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广西2-4月平均气温逐渐增高,低温阴雨的年总天数逐渐减少,结束日期逐渐提前;②广西2-4月平均气温变化存在30年、18-19年、12年和3年的振荡周期,其中30年周期为温度变化的主控周期;低温阴雨年总天数变化存在30年左右、10年左右和2-5年左右的振荡周期,主控周期南北分布不一致,由北向南,主控周期的尺度也逐渐变小;③广西2-4月平均气温和低温阴雨总天数在大尺度(30年)的振荡上表现出了一致性。研究表明,利用小波理论研究灾害天气波动规律具有很好的效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小燕  张凯  王圣杰  王莺  张宇  
采用1961—2011年111个地面观测站逐日降水量资料,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近51 a四季持续干期日数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1 a来西北全区春季和冬季持续干期日数都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冬季的下降幅度达到-1.6 d·(10 a)-1,而夏季和秋季变化趋势不太明显。空间分布上该区大部分地区持续干期日数变化倾向率春季呈减少趋势,变化倾向率在-5.0~5.0d·(10 a)-1之间;夏季不同的区域变化趋势不同;秋季西北西部呈减少趋势,而西北东部则呈增加趋势;冬季除陕西南部的关中平原和秦巴山地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呈减少趋势,变化倾向率在-6.0~3.0 d·(10 a)-1之间。持续干期日数年代际变化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丽坤  陈培林  
突发性重大灾害发生后对经济的危害和影响是多角度、多层面的,如何根据其经济危害性质实现不完全信息下的科学评价成为关键问题。文章从重大灾害经济损失构成与计量方法出发,综合运用统计理论、模糊数学、熵权TOPSIS方法,建立一套重大灾害经济损失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的评估方法技术,提出基于综合性经济损失指数的重大灾害分类分级模型,构建了重大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理论体系;并通过实例计算对方法的结果进行验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泽斌  徐萌萌  楚中柱  
加强和完善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是全面推进中国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科学、精准制定政策是落实党中央精神、推动防洪减灾工作的关键。厘清山洪灾害防治政策演进规律有助于识别政策需求侧与供给侧之间的张力。本文基于北大法宝数据库和政府部门官方网站等渠道,梳理中国山洪灾害防治相关的政策文本,总结提炼中国山洪灾害防治相关政策的演进、现状与规律等。研究发现:(1)中国山洪灾害防治政策大致经历了初步探索、加快推进、巩固发展以及提升转型4个发展阶段,山洪灾害防治相关政策在不同阶段各有侧重。(2)山洪灾害防治政策逐步从“碎片化”向“体系化”方向转变,政策理念更加突出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协调、可持续;政策目标从模糊分散转向清晰聚焦,灾害防治对象更加明确;政策工具实现了从强制性政策为主向多样化政策组合转变。基于此,从敏捷治理理念融入、数字化和智慧化转型、多主体协同治理以及韧性乡村建设等方面提出未来中国山洪灾害防治政策实践的可能方向。本文对于中国山洪灾害政策研究与防治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学敏  刘笑  殷红  游松财  
根据东北地区1986~2015年的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等统计数据,分析了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农业气象灾害损失率以及灾害波动性、灾害等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干旱呈逐年加重的趋势,而低温冷害、风雹与洪涝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的干旱、洪涝、低温冷害及风雹综合平均损失率分别为11%~23%、11%~23.2%和8.7%~18.7%。辽宁省干旱最为严重,占总损失率70%,重灾每15年发生1次;其次为吉林省,占总损失率的60.8%,重灾每15年发生2次;黑龙江省最轻,为52.3%,但重灾发生较多,每15年发生2次。洪涝则黑龙江省最重,占总损失率33.4%,重灾发生次数较多,每15年发生2次;其次为吉林省,占总损失率25.6%,重灾10年1遇;辽宁省最轻,占20.7%,重灾15年发生1次。而风雹吉林省最重,占9.2%,重灾发生次数较多,10年1遇;其次为黑龙江省,占总损失率的8.1%,重灾15年1遇;辽宁省最轻,占6.3%。低温冷害最重区为黑龙江省,占总损失率6.2%,重灾发生为15年1遇;其次为吉林省,占4.4%,重灾发生次数较多,每10年发生1次;辽宁省最轻,占总损失率3%,重灾15年1遇。灾害变异系数表明,风雹与干旱为常态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而低温冷害与洪涝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相比较小,但偶发性强,致灾强度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