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59)
- 2023(12458)
- 2022(10210)
- 2021(9261)
- 2020(7946)
- 2019(18470)
- 2018(18049)
- 2017(34704)
- 2016(18880)
- 2015(21507)
- 2014(21482)
- 2013(21865)
- 2012(20382)
- 2011(18381)
- 2010(18389)
- 2009(17294)
- 2008(17638)
- 2007(15892)
- 2006(13718)
- 2005(12735)
- 学科
- 济(93924)
- 经济(93828)
- 业(83616)
- 企(75864)
- 企业(75864)
- 管理(70597)
- 方法(43632)
- 数学(35293)
- 数学方法(35060)
- 财(28906)
- 业经(28635)
- 农(28146)
- 中国(23488)
- 务(21400)
- 财务(21381)
- 财务管理(21352)
- 企业财务(20201)
- 农业(19813)
- 贸(18287)
- 贸易(18279)
- 制(17975)
- 易(17842)
- 技术(17494)
- 和(17356)
- 划(16703)
- 环境(16163)
- 策(15643)
- 学(14560)
- 理论(13871)
- 体(13658)
- 机构
- 学院(286210)
- 大学(282799)
- 济(131628)
- 经济(129492)
- 管理(114791)
- 理学(98406)
- 理学院(97457)
- 管理学(96257)
- 管理学院(95722)
- 研究(95611)
- 中国(76788)
- 京(59316)
- 财(59302)
- 科学(55229)
- 农(49563)
- 所(48528)
- 财经(47556)
- 研究所(43799)
- 中心(43439)
- 经(43249)
- 江(42556)
- 经济学(41127)
- 业大(40568)
- 农业(39209)
- 北京(37750)
- 经济学院(37343)
- 财经大学(34977)
- 院(33742)
- 州(33099)
- 商学(32486)
- 基金
- 项目(182789)
- 科学(145947)
- 基金(135987)
- 研究(134356)
- 家(117559)
- 国家(116576)
- 科学基金(101108)
- 社会(88549)
- 社会科(84131)
- 社会科学(84109)
- 基金项目(71438)
- 省(70174)
- 自然(64021)
- 自然科(62574)
- 自然科学(62555)
- 自然科学基金(61529)
- 教育(59982)
- 划(58445)
- 资助(55889)
- 编号(52580)
- 部(41982)
- 成果(41264)
- 重点(41124)
- 创(40809)
- 发(40249)
- 业(40101)
- 国家社会(37627)
- 创新(37482)
- 教育部(36143)
- 课题(35476)
- 期刊
- 济(145850)
- 经济(145850)
- 研究(84014)
- 中国(52135)
- 财(49526)
- 农(45698)
- 管理(45022)
- 科学(39766)
- 学报(39626)
- 农业(31304)
- 大学(30428)
- 学学(29036)
- 技术(26079)
- 融(26079)
- 金融(26079)
- 财经(24422)
- 业经(24182)
- 经济研究(23811)
- 经(21183)
- 教育(20667)
- 业(20193)
- 问题(19487)
- 技术经济(18080)
- 贸(17492)
- 世界(16350)
- 统计(15100)
- 国际(14962)
- 财会(14017)
- 策(13963)
- 现代(13812)
共检索到4266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米国芳 赵涛
如何预测和分析火力发电企业的碳排放成为低碳经济研究领域中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火电企业的发展现状,并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进行了对比研究;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版碳排放计算指南和不同能源品种的碳排放系数,计算出了1997年-2009年中国火力发电企业碳排放;运用含误差修正的改进的GM(1,1)模型对中国火力发电企业的碳排放进行预测分析,并根据碳排放现状和预测结果总结了我国火电企业碳排放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保持过去发展规律不变的情况下,中国火力发电企业碳排放量成增长的趋势,并且火电企业的碳排放趋势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总之,必须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卓子涵 李万新 白重恩
环境问题是当今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工业污染仍然是造成中国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因为工业企业的环境行为直接受到县、市环保局的监管,而中国具有广泛的地区差异性,政府监管的地区差异性与企业环境行为的关系如何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1998-2005年河南、湖北两省重点污染源的排污申报和运营状况的面板数据,比较两个相邻省份污染企业的环境行为,发现河南、湖北两省火力发电企业SO2排放和其所属行政区划的政府环境监管行为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对湖北火电企业的减排激励显著大于河南省企业。总体而言,中国当前环境监管制度尚未对企业环境行为产生有效的约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米国芳
结合中国火电企业发展的特点,采用理论分析、专家咨询和经验选取相结合的方法,从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社会、低碳环境和低碳资源五个方面构建了火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设置了火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的基准情景、受挫情景和低碳情景;构建了三种情景下火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的IAHP-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托电企业为实例,运用此评价模型对该企业三种情景下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预测评价,得出托电企业的三种情景在模拟期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得分都是一直上升的。最后,对于各模拟期内如何实现低碳情景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申笑颜
文章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关联分析讨论了中国碳排放及其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1995~2004年)。发现人口数量、煤炭能源消费和水电能源消费在各影响因素中对我国碳排放的关联度高;其次为石油消费和天然气消费因素;最后为核电与GDP。表明,人口增长对碳排放贡献最大;经济活动中能源消费结构的合理选择远比经济增长本身对碳排放的影响更为重要。同时,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预测方法对我国碳排放的可能量做出了相应预测(2010~2015年)。结果说明,如果在人口政策不变的前提下,不调整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我国的碳排放将会持续增长,而且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也将会愈加严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建豹 黄贤金 吴常艳 周艳 孟浩
为探索中国省域碳排放的空间演化规律,以二氧化碳为测度指标,利用空间统计方法和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分析了碳排放的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其未来变化趋势,最后运用空间杜宾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省域碳排放空间格局总体上较为稳定,HH类型省域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LL类型省域主要分布于中国的西部地区,中国省域碳排放在空间上的集聚性和集群效应增强。碳排放的重点调控区域包括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地区、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宁夏、内蒙古和辽宁等。(2)1997-2007年中国省域碳排放标准差椭圆的中心向西南移动,2007-2012年向西北移动;碳排放沿X轴呈分散趋势,沿Y轴呈集中趋势;转角大致在21.516 0°~30.852 6°之间变化;碳排放的空间密集化程度增加,空间分布形态呈现"圆化"趋势,空间相似性降低。(3)2013-2020年碳排放标准差椭圆的中心主要在中牟县内移动;碳排放空间格局呈现一定的空间拉伸趋势;转角大致在20.661 3°~22.482 7°之间变化;形状指数总体上呈轻微增加趋势,空间分布形态呈现"圆化"趋势,空间格局相对稳定。(4)空间面板模型的结果表明,碳排放强度、人口总量、产业结构和经济水平是影响中国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因素。其中,降低碳排放强度是控制碳排放量的重要途径,产业结构和人口总量对碳排放量表现出了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建豹 黄贤金 吴常艳 周艳 孟浩
为探索中国省域碳排放的空间演化规律,以二氧化碳为测度指标,利用空间统计方法和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分析了碳排放的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其未来变化趋势,最后运用空间杜宾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省域碳排放空间格局总体上较为稳定,HH类型省域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LL类型省域主要分布于中国的西部地区,中国省域碳排放在空间上的集聚性和集群效应增强。碳排放的重点调控区域包括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地区、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宁夏、内蒙古和辽宁等。(2)1997-2007年中国省域碳排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永贵 李晓双
为探究适用于中国省际公平有效的碳排放核算科学方法,基于IPCC碳排放系数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比例分配原则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双向"视角的碳排放核算方法,从火电生产和消费的跨省能源分流、主要排放源和排放因子数据等不同视角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生产视角,消费视角更能体现中国各省份火电碳流量由东向西逐步下降的趋势,需要引起关注的是,无论是生产视角还是消费视角,内蒙古、山东、江苏、河北、广东火电碳排放量总居高不下。多数省份的主要碳排放来源于省内生产且用于本省消费,能源排放因子对碳排放计算结果的精确性至关重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永贵 李晓双
为探究适用于中国省际公平有效的碳排放核算科学方法,基于IPCC碳排放系数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比例分配原则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双向"视角的碳排放核算方法,从火电生产和消费的跨省能源分流、主要排放源和排放因子数据等不同视角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生产视角,消费视角更能体现中国各省份火电碳流量由东向西逐步下降的趋势,需要引起关注的是,无论是生产视角还是消费视角,内蒙古、山东、江苏、河北、广东火电碳排放量总居高不下。多数省份的主要碳排放来源于省内生产且用于本省消费,能源排放因子对碳排放计算结果的精确性至关重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晖 尹瑞成
火力发电占据我国电力生产的主导地位,同时也是污染排放的重要来源。在中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日渐减弱和低碳试点城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火电企业提出了新要求,试点政策对火电企业的影响值得研究。基于2009—2020年沪深A股火电上市企业数据,采用SBM模型非径向非角度ML指数法测算火电上市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等方法,检验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火电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传导机制,并考察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不同规模和不同所有制火电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异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抑制了火电上市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在短期内并不能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火电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反而会通过缩减企业规模、降低人力资本水平以及增大能源消耗等带来负面效应。目前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并未显著降低火电上市企业的能源投入与污染排放,是其未能促进火电上市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原因。此外,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不同规模和所有制火电上市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因此政府应科学合理地制定火电行业环境规制强度,持续推动火电企业技术创新,尤其是要为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实现火电企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晖 尹瑞成
火力发电占据我国电力生产的主导地位,同时也是污染排放的重要来源。在中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日渐减弱和低碳试点城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火电企业提出了新要求,试点政策对火电企业的影响值得研究。基于2009—2020年沪深A股火电上市企业数据,采用SBM模型非径向非角度ML指数法测算火电上市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等方法,检验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火电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传导机制,并考察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不同规模和不同所有制火电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异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抑制了火电上市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在短期内并不能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火电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反而会通过缩减企业规模、降低人力资本水平以及增大能源消耗等带来负面效应。目前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并未显著降低火电上市企业的能源投入与污染排放,是其未能促进火电上市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原因。此外,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不同规模和所有制火电上市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因此政府应科学合理地制定火电行业环境规制强度,持续推动火电企业技术创新,尤其是要为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实现火电企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国政 杨明洪
以政府和企业的视角建立碳排放的一般均衡模型来分析环保政策执行力和碳排放力度,以此为契点构建包括政府、企业、社会三者统一的博弈模型,并分别梳理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博弈关系,指出了限制碳排放乃至建设低碳社会的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条件。基于此,应从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三个层面着手来建设低碳社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碳排放 博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任峰 龙定洪
广东省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科学预测其碳排放量对“双碳”背景下探索省级控碳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对各类碳源和碳汇进行核算,得到了广东省1995—2019年的净碳排放量;运用扩展的STIRPAT模型分析广东省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将其作为碳排放量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建立经鸡群算法优化的快速学习网CSO-FLN预测模型,对广东省碳排放量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FLN、ELM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以验证CSO-FLN模型的优越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的净碳排放量在研究期间呈现上升趋势;人口规模、富裕度、产业结构与碳排放量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对外开放、技术水平、能源结构与碳排放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CSO-FLN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FLN、ELM模型,可作为后续碳排放量预测的有效建模方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任峰 龙定洪
广东省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科学预测其碳排放量对“双碳”背景下探索省级控碳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对各类碳源和碳汇进行核算,得到了广东省1995—2019年的净碳排放量;运用扩展的STIRPAT模型分析广东省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将其作为碳排放量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建立经鸡群算法优化的快速学习网CSO-FLN预测模型,对广东省碳排放量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FLN、ELM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以验证CSO-FLN模型的优越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的净碳排放量在研究期间呈现上升趋势;人口规模、富裕度、产业结构与碳排放量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对外开放、技术水平、能源结构与碳排放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CSO-FLN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FLN、ELM模型,可作为后续碳排放量预测的有效建模方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彭武元 陈思宇
对试点市场碳价格分析结果表明:①试点市场碳价格平均水平相差较大,各市场数据均出现尖峰厚尾、波动率集聚、多重分形特征;②试点市场月均价分析过程中,发现新的碳排放市场的建立会对各个碳市场交易价格有提升作用,免费碳排放配额比例的适当调整有利于碳排放配额交易价格下降,碳排放市场核算与核查体系的逐步完善会使碳排放配额交易价格趋于平稳。本文采用马尔科夫转换多重分形模型对碳价格进行预测,得出了准确度较高的结果。
关键词:
价格波动 波动率集聚 多重分形 价格预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蒋金荷
研究碳排放问题首先需要对碳排放量进行估算。本文首先根据国家、地区、行业不同的能源消费特征和可利用的统计数据,提出了不同层次的碳排放量测算方法,并估算了全国、各个行业、各省市区的碳排放量。基于指数分解方法的特点,利用碳排放的完全指数分解方法——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LMDI法)定量分析了中国1995年-2007年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和贡献率,影响因素包括4种,即经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碳强度效应。分解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这4种效应对碳排放变化的贡献率是不同的,1995年-2007年对碳排放增加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经济发展。结果也提醒国家需要对这一时期内的产业政策、能源发展措施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