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38)
- 2023(9316)
- 2022(7840)
- 2021(7505)
- 2020(6110)
- 2019(14361)
- 2018(13741)
- 2017(26013)
- 2016(14086)
- 2015(15814)
- 2014(15504)
- 2013(15405)
- 2012(14705)
- 2011(13705)
- 2010(13800)
- 2009(12705)
- 2008(12771)
- 2007(11213)
- 2006(10266)
- 2005(9423)
- 学科
- 济(60945)
- 经济(60878)
- 管理(36541)
- 业(34602)
- 企(26408)
- 企业(26408)
- 方法(25674)
- 数学(23085)
- 数学方法(22784)
- 中国(20678)
- 贸(18609)
- 贸易(18601)
- 易(18295)
- 农(17416)
- 财(15602)
- 出(12925)
- 制(12174)
- 学(12010)
- 业经(11871)
- 农业(11138)
- 策(11047)
- 银(10545)
- 银行(10515)
- 地方(10428)
- 行(10254)
- 融(9885)
- 金融(9884)
- 环境(9467)
- 口(9016)
- 出口(9013)
- 机构
- 大学(207780)
- 学院(204853)
- 济(96228)
- 经济(94596)
- 研究(80123)
- 管理(75107)
- 理学(64258)
- 理学院(63488)
- 管理学(62400)
- 中国(62081)
- 管理学院(62014)
- 科学(46024)
- 京(45132)
- 财(44271)
- 所(40670)
- 研究所(37035)
- 中心(34762)
- 财经(34506)
- 农(33700)
- 经(31735)
- 经济学(31671)
- 江(30105)
- 北京(29285)
- 院(28713)
- 经济学院(28625)
- 范(27679)
- 师范(27449)
- 业大(27279)
- 农业(26442)
- 财经大学(25722)
- 基金
- 项目(133697)
- 科学(106693)
- 基金(100324)
- 研究(98561)
- 家(88256)
- 国家(87614)
- 科学基金(73996)
- 社会(65000)
- 社会科(61847)
- 社会科学(61833)
- 基金项目(50887)
- 省(47901)
- 自然(46127)
- 自然科(45092)
- 自然科学(45076)
- 教育(45030)
- 自然科学基金(44319)
- 资助(42765)
- 划(42270)
- 编号(37587)
- 成果(32145)
- 部(31960)
- 重点(30726)
- 发(29623)
- 国家社会(28485)
- 中国(28189)
- 教育部(27502)
- 创(27347)
- 课题(27231)
- 创新(25816)
共检索到319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忠 贾彦东
本文分别利用生产函数法、状态空间模型、宏观计量经济模型及DSGE模型四种方法,对我国1993-2018年的潜在产出进行了估算,详细分析了其变动原因和政策含义,并给出未来10年的趋势预测。主要结论有:(1) 1993-2018年我国潜在产出呈现出逐步放缓走势,平均增长率为9. 4%,略低于9. 5%的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其中,全要素生产率趋势平均增速为3. 6%,资本投入平均增速为11. 7%,劳动力投入平均增速为0. 6%,对潜在产出增速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38. 3%、58. 3%和3. 4%。(2)近年来潜在产出增速的趋势性放缓主要源于高投资并未形成有效资本,进而导致有效资本投入对潜在产出的拉动力持续走低。而投资专有技术进步放缓,投资调整成本上升,资本形成效率快速下降,是有效资本投入不足和潜在产出放缓的深层次原因。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3)劳动力市场搜寻成本较高,供需结构不匹配,导致劳动的增长贡献率较低,我国的人口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发挥,进一步加剧了近年来潜在产出增速的趋势性放缓。(4)如果不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未来5-10年我国潜在产出平均增速仍将缓慢下降。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潜在产出增长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尤其在劳动投入方面。(5)政策上,应在平衡好短期需求与中长期改革目标基础上,以结构性改革为导向,完善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力质量,降低就业主体的搜寻成本。着力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更加注重优化投资质量和结构,提高投资专有技术进步水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豫媚 陈彦斌
本文使用附加人力资本的增长核算模型对1979-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进行了核算,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1979-2020年潜在经济增长率。计算结果显示2012-2014年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出现了放缓,但下降幅度有限,这表明当前经济增长的放缓主要是周期性放缓。但是,由于中国面临潜在通货膨胀风险,因此只能谨慎使用货币政策来应对当前的经济下行风险。本文预测结果表明2015-2020年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将进一步下滑至6.3%的低位。由于中长期内现实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会保持一致,所以宽松货币政策难以阻止经济增长率的下滑,故不应持续使用。
关键词:
增长核算 潜在增长 周期性放缓 货币政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高哲峰
潜在产出指一个经济体在非加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现有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所能实现的生产水平。潜在产出对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应注意几个方面:一要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差异性,以保证政策最大的适用性。二要不断完善统计工作,实现统计数据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为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三要注重人力资本投入,增加教育投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吴忠群 张群群
关于中国的最优消费率,长期以来都存在争议。然而,如何从经济学基本理论出发计算最优消费率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本文从分析Phelps的黄金律法则入手,引入关于经济动态效率的新判据,并证明了新判据与黄金律法则的一致性和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最优消费率的求解方法,并利用中国的统计数据,计算出中国的最优消费率。最后,结合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及内外部环境,论述了最优消费率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黄金律法则 最优消费率 政策含义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汪新波
通过对潜在产出的概念和基本方法进行梳理,可以指出潜在增长率在西方国家政策制订方面的应用价值。同时,在总结中国学术界对潜在增长率测算的基础上,认为该方法的政策有效性受到转轨时期制度特征的限制,因此不能作为宏观政策的最主要的依据,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目标需要结合潜在增长率和资源承栽能力双重考虑。
关键词:
潜在产出 转轨 政策有效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俞宪忠
人口流动是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的根本创新路径 ,人口流动的一般规律是 :如果流动人口为理性行为选择者 ,在社会制度安排许可的发展环境下 ,当不同区域和不同产业间形成比较收益差异 ,存在着流动收益大于流动成本的潜在和现实的各种获利机会时 ,就必定驱使人们由低收益领域向高收益领域流动 ,而且比较收益差异量与流动人口的流速、流量正相关 ,并必然导致产生收益率及人口分布走向平均化的趋势 ,社会发展也将获得最优化的人力资源配置结果。其相关政策含义 :一是人口流动是流动人口的理性选择 ;二是切实保障公民的自由流动权利 ;三是利用比较利益差别促进人口流动 ;四是降低各种不必要的流动成本和流动风险 ;五是建构人口...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褚宏启 杨海燕
教育公平包含教育资源配置的三种合理性原则,即平等原则、差异原则和补偿原则。教育资源配置的平等原则包括受教育权平等和教育机会平等两个方面,该原则强调教育起点平等和教育过程平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原则,是指根据受教育者个人存在的禀赋、兴趣和能力差异,差异性地配置教育资源,以满足其个性充分发展的需要。教育资源配置的补偿原则关注受教育者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差距,并对社会经济地位处境不利的受教育者在教育资源配置上予以补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郑超愚
本文依据利率管制制度下IS IM模型的配额均衡推导出中国总需求函数Y =D(M/P ,R) ,蕴涵仅货币政策有效而财政政策完全无效的需求管理政策含义。为评价中国货币政策的经济稳定效应 ,本文运用货币政策效应测度的特定指标体系和算法程序 ,事后考察1 981年以来中国货币供应与国民收入的历时动态及其协同运动性质 ,有关类型化解释结果表明其间中国货币政策未能实施有效的反周期名义货币供应管理操作 ,而基于货币政策规则的货币供应目标比较也揭示了 1 998- 2 0 0 0年间中国货币政策的紧缩倾向。
关键词:
IS-IM模型 总需求函数 货币政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叶光
本文对UC模型、B-N分解和HP滤波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结合中国GDP的数据特征设定UC模型结构,使用1992~2010年的季度数据对实际GDP的趋势成分和循环成分进行估计,实证结果表明2000年到金融危机爆发之前,随机冲击对中国经济长期趋势的正向推动不断加大,自然灾害对长期趋势的影响有限,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非常严重;经济波动的正负交替频繁且周期性特征不明显,波动幅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07年后有所加剧;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显著,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关键词:
UC模型 趋势成分 产出缺口 B-N分解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沈坤荣 谢勇
本文使用资金流量表数据探讨了中国国民储蓄的部门特征以及居民储蓄在其中的地位及其变化。研究显示:1978年以来,中国居民储蓄率总体上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在上世纪90年代的增速最快,而在2000年以后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并且中国的居民储蓄率明显高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的同期水平;从国民储蓄的部门特征来看:居民储蓄始终是国民储蓄中最重要且稳定的组成部分,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近年来居民部门的收入占比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居民储蓄倾向却增长明显,从而导致居民部门储蓄率的基本稳定。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居民储蓄率 特征事实 政策含义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应武
市场开放程度的高低是衡量市场化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从国际开放和区际开放两个维度出发对中国省区市场开放进行测度,可以此为基础分析省区市场开放的分布和类型特征及其对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和区域协调发展等当前经济发展热点问题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市场开放 特征 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文魁
机构改革引发的“脱钩”与“重组”、债转股、上市、改制等都对国企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下一步应该加快调整国有资本的分布范围,建立透明的、竞争性的国有资产流转机制,更多地进行“退出型股权多元化”,并将柜台交易纳入政策视野。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改革 政策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丁慧 范从来 钱丽华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推进、金融市场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资产价格剧烈波动和一般物价水平相对稳定在较长时期内并存,通货膨胀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目前的金融宏观调控主要是针对价格水平变动做出反应,通货膨胀机理的深刻变化,使得金融宏观调控关注更加广泛意义上的整体物价水平稳定成为必要。本文基于动态因子模型构建了反映中国整体物价水平的广义价格指数,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广义价格指数在衡量经济周期变化、度量整体物价水平方面都要优于传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因此可以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参考目标。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沈坤荣 李猛
分别利用消除趋势法、增长率推算法和生产函数法测算中国1952~2008年的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测算结果表明,1952~2008年间,中国产出缺口出现了波动水平正负交替的古典周期情形,改革开放前的波动程度高于改革开放后,1995年前的波动程度高于1995年后。通过分析比较这三种测算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得以测算出历次宏观经济波动的起止时期,这将为分析历次宏观经济波动的形成原因打下必要的基础。
关键词:
潜在产出 产出缺口 波动周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宣亚南 欧名豪 曲福田
首先讨论了循环型农业的含义及其特点,并与现代常规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持续农业进行了比较;然后从经济学角度对循环型农业进行了解读,认为循环型农业可通过区域大循环的规模经济和结构效应以及企业小循环的产业链增值两方面获得效益;并提出,加快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区域处理中心建设以及建立和完善支持政策措施是促进循环型农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