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62)
- 2023(15554)
- 2022(13358)
- 2021(12572)
- 2020(10207)
- 2019(23899)
- 2018(23721)
- 2017(44958)
- 2016(24388)
- 2015(27472)
- 2014(27440)
- 2013(27371)
- 2012(25665)
- 2011(23550)
- 2010(23542)
- 2009(21351)
- 2008(20878)
- 2007(18032)
- 2006(16155)
- 2005(14540)
- 学科
- 济(107546)
- 经济(107439)
- 管理(64565)
- 业(61418)
- 企(48172)
- 企业(48172)
- 方法(42648)
- 数学(37009)
- 数学方法(36679)
- 中国(34729)
- 农(28396)
- 地方(28261)
- 业经(23050)
- 学(22106)
- 财(21517)
- 贸(21137)
- 贸易(21121)
- 易(20459)
- 农业(19229)
- 制(18227)
- 环境(17683)
- 银(16676)
- 银行(16637)
- 融(16409)
- 金融(16408)
- 和(16391)
- 行(16121)
- 发(15870)
- 技术(15570)
- 理论(15195)
- 机构
- 大学(348439)
- 学院(345489)
- 济(144937)
- 经济(141922)
- 管理(134758)
- 研究(127399)
- 理学(115696)
- 理学院(114279)
- 管理学(112546)
- 管理学院(111911)
- 中国(95625)
- 科学(77619)
- 京(77318)
- 所(64469)
- 财(62978)
- 研究所(58835)
- 中心(56065)
- 农(55524)
- 江(53897)
- 财经(50194)
- 业大(49838)
- 北京(49369)
- 范(48382)
- 师范(47918)
- 院(46642)
- 经(45794)
- 经济学(43692)
- 农业(43284)
- 州(41122)
- 经济学院(39287)
- 基金
- 项目(235503)
- 科学(185660)
- 研究(173621)
- 基金(170889)
- 家(149105)
- 国家(147866)
- 科学基金(126370)
- 社会(110137)
- 社会科(104364)
- 社会科学(104335)
- 基金项目(90812)
- 省(90038)
- 自然(80980)
- 自然科(79055)
- 自然科学(79038)
- 教育(78325)
- 自然科学基金(77598)
- 划(76584)
- 资助(70223)
- 编号(70078)
- 成果(57133)
- 发(54228)
- 重点(52989)
- 部(52523)
- 课题(49061)
- 创(48405)
- 国家社会(45466)
- 创新(45237)
- 教育部(44834)
- 科研(44338)
- 期刊
- 济(164116)
- 经济(164116)
- 研究(109135)
- 中国(70638)
- 学报(52854)
- 科学(50845)
- 农(50657)
- 管理(50428)
- 财(44168)
- 教育(40027)
- 大学(39750)
- 学学(37058)
- 农业(35716)
- 融(32245)
- 金融(32245)
- 技术(29243)
- 经济研究(26629)
- 业经(26384)
- 财经(24049)
- 问题(22641)
- 经(20647)
- 图书(19235)
- 业(19028)
- 贸(17797)
- 资源(17224)
- 世界(16837)
- 技术经济(16732)
- 科技(16546)
- 理论(16392)
- 现代(16213)
共检索到525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巍 赵晓杰 王楠 胡细英 陈敏
文章紧扣城市跨江发展的主题,对中国城市跨江发展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挖掘城市跨江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特征。研究发现:不同城市跨江发展的空间过程与动力机制各具特色,且同一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其跨江发展过程与机制也有所差异;已有研究侧重从城市经济学、规划学视角展开,研究内容集中于滨江城市类型、跨江发展模式、过程阶段、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等方面,研究方法以定性为主,定量研究不足,缺乏跨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有待加强。快速城市化的宏观背景为我国城市跨江发展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未来研究应更加注重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增强城市跨江发展的定量分析,并在注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强不同类型跨江城市间的比较研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扈万泰 翟长旭 周涛
以重庆市主城区滨江路为例,对长江上游城市滨江地带规划与建设情况进行系统的回顾,总结已建滨江路规划建设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设计的角度,提出了提高和改进城市滨江路建设水平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
重庆 滨江路 亲水性 城市设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利权 周均清 韩枫
以湖北小池滨江新区为例,探析长江中游城市群省际跨界区域这一典范地理空间当前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改进路径。基于小池滨江新区试图通过土地开发推动九江市人口和产业要素跨界流入受阻的现实问题,借助竞合理论,构建了"合作的共同收益、偏好的多样性、博弈者地位和实力的不对称、博弈结构和参数的稳定性"四个层面的问题成因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九江市合作积极性不高,经济领域合作难以深入,"强—弱"跨界类型难融合,小池滨江新区吸引力不足是导致跨界发展受阻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政府层面的"经济特区"与市场层面的"边缘城镇"是改进小池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翁毅 朱竑
以广州中心城区为例,分析了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滨江城市演进与城区内涝的关系和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988年至2005年期间,滨江城区的扩展造成植被等透水面的大量减少,河涌、人工湖及内河水系出现淤积、堵塞并污染严重。江面束窄致使珠江水位异常壅高,而低平地势难以在短时间内排掉极端降雨过程形成的高峰流量,导致城区水涝的频繁发生。提出增加沿江低地势区域的滞水空间和疏通河涌等河网水系等内涝治理措施。
关键词:
快速城市化 滨江城区 内涝 治理 广州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苏婷 刘玮辰 吴巍 陈江龙
城市更新是适应城市发展态势、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再开发日益成为助推城市更新、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综合认知城市滨水区再开发状况,论文从滨水区概念、滨水区再开发概念、空间过程、演进路径、组织模式、驱动机理等方面梳理了国内外城市滨水区再开发相关进展,并进行评述和展望。研究发现:(1)滨水区再开发的空间演变趋势是从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由较为单一的用地类型向多元用地类型转变;(2)从空间过程演变中凝练出滨水区主要朝着物质空间改善、经济高质量发展、休闲娱乐共享愿景、历史文化保护4种不同的时空演进路径进行再开发;(3)滨水区再开发组织模式主要分为政府主体、私营主体、公私合作3种,利益相关者参与形成的滨水区再开发组织模式,与由港口、环境、经济、政策、文化等构成的社会环境系统交织一起共同作用于滨水区再开发;(4)未来,城市滨水区再开发研究应该重视理论体系和框架的创新,重视滨水区再开发动态演化路径研究,深入剖析滨水区再开发的作用机制及影响机理,加强对滨水区再开发多重效应的系统分析,建立助推城市更新的滨水区再开发管控方法体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倪虹 顾文选
皖江城镇带是我国中部地区四大重要城镇群之一,是联系东部长江三角洲和中西部地区的纽带。也是安徽省近年来发展最快地区。该地带已形成铁路、水运、公路综合运输走廊,具有多方面的发展条件与优势。应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原则,大力实施区域一体化优先发展策略。
关键词:
安徽 沿江城镇带 优先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果 刘丰有 王沛
本文应用数据包络法计算出2003-2011年皖江城市带的46个县城及以上行政单元的城市效率,研究了其"一轴双核两翼"产业空间格局下的各产业组团及其中心城市的城市效率演变,分析了各组团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发展差异,总结了城市效率的地域空间分异特征,得到皖江城市带的城市综合效率变化主要取决于技术效率变化的结论。最后针对区域产业空间布局和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发展 战略 城市效率 皖江城市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玲 仇方道 朱传耿 马随随
城市发展转型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城市发展转型的内涵、内容、影响因素、模式等方面的深入分析,认为目前城市发展转型研究多是注重资源型城市转型而忽视一般性区域中心城市转型,注重城市经济转型而忽视城市文化与社会转型,注重定性研究而忽视定量研究。今后应加强一般性区域中心城市转型研究,突出城市发展转型中的软环境研究,推进不同发展水平城市转型的比较研究,注重城市转型中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性研究。
关键词:
城市发展转型 影响因素 转型模式 展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辉 严宽荣
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正日益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也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九江集名山(庐山)、名江(长江)、名湖(鄱阳湖)于一身,发展城市旅游既有独特的优势,也存在明显的制约因素。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九江发展城市旅游的思路及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林葳 喻来 陈舒静 罗言云
城市滨江绿地是城市水域与城市陆域的中间区域,是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生态可持续作为主要理念,在AVC理论基础上构建城市生态滨江绿地定量评价体系,并参考层次分析法以完善体系指标权重。选取阆中市的三段滨江绿地作为实证评价对象,得出各段分数,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对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俞兴祥
从视觉环境角度分析了广州滨江路沿线建筑高度和间距及公共滨水步行空间的尺度,从而为滨水建筑高度和间距及步行空间的控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
视觉环境 视角 视距 垂直视角 水平视角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傅铭
长江航运的开发,是东部率先发展和中部崛起与西部开发三大国家发展战略优势互补,相互结合产生乘数效应,实现效益倍增的物质基础,将有效地促进长江经济带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沿长江城市群的发展。通过加强资本运作、采用现代技术作业生产、建立和完善长江沿岸各类城镇乡村统一的报关通关体系,促进长江航运的开发和效益的提高,使长江经济带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沿长江城市群获得低成本运行支撑。同时,建设长江经济带,兼具平衡向陆向海发展功能,保障国家核心战略利益实现,使"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具有坚实的中国根基。
关键词:
长江航运 长江经济带 沿长江城市群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席珺琳 吴志峰 冼树章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开敞空间和游憩场所,对城市生态、市民交往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梳理法,对近15年的城市滨水空间研究进行梳理,结论如下:(1)滨水空间与城市的关系愈发紧密,并成为激发城市新活力的重要举措;(2)开发利用的视角从单一转向多样,但从滨水空间本身出发仍是主流;(3)规划设计层次多样,但缺乏多学科的综合考虑;(4)当前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存在开发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系统性的规划不足、定量研究偏少等问题。论文从城市滨水空间研究的系统性、创新性和新技术应用、加强开发规划管理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展望,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席珺琳 吴志峰 冼树章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开敞空间和游憩场所,对城市生态、市民交往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梳理法,对近15年的城市滨水空间研究进行梳理,结论如下:(1)滨水空间与城市的关系愈发紧密,并成为激发城市新活力的重要举措;(2)开发利用的视角从单一转向多样,但从滨水空间本身出发仍是主流;(3)规划设计层次多样,但缺乏多学科的综合考虑;(4)当前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存在开发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系统性的规划不足、定量研究偏少等问题。论文从城市滨水空间研究的系统性、创新性和新技术应用、加强开发规划管理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展望,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