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26)
- 2023(10815)
- 2022(8942)
- 2021(8305)
- 2020(6847)
- 2019(15491)
- 2018(14555)
- 2017(27144)
- 2016(14803)
- 2015(16294)
- 2014(15600)
- 2013(15577)
- 2012(14454)
- 2011(13438)
- 2010(13194)
- 2009(12180)
- 2008(12047)
- 2007(10220)
- 2006(9187)
- 2005(7926)
- 学科
- 济(63782)
- 经济(63719)
- 管理(35261)
- 业(33891)
- 方法(29229)
- 数学(25512)
- 数学方法(25292)
- 企(24581)
- 企业(24581)
- 中国(18959)
- 农(17474)
- 学(15556)
- 贸(14865)
- 贸易(14860)
- 易(14499)
- 业经(12955)
- 财(12758)
- 农业(12203)
- 环境(10754)
- 地方(10333)
- 制(9914)
- 银(9025)
- 银行(8973)
- 融(8824)
- 金融(8822)
- 行(8688)
- 发(8604)
- 技术(8237)
- 理论(8078)
- 出(8018)
- 机构
- 大学(223612)
- 学院(220268)
- 济(93838)
- 经济(92383)
- 研究(85590)
- 管理(79018)
- 理学(69443)
- 理学院(68451)
- 管理学(67069)
- 管理学院(66688)
- 中国(62735)
- 科学(56051)
- 京(48325)
- 农(47145)
- 所(44667)
- 研究所(41827)
- 财(38641)
- 业大(38076)
- 农业(37760)
- 中心(36244)
- 财经(32445)
- 范(31099)
- 院(30775)
- 师范(30671)
- 经济学(30583)
- 北京(30407)
- 江(30166)
- 经(29951)
- 经济学院(27800)
- 科学院(27622)
- 基金
- 项目(157995)
- 科学(124963)
- 基金(119641)
- 家(109960)
- 国家(109163)
- 研究(104724)
- 科学基金(91123)
- 社会(70819)
- 社会科(67397)
- 社会科学(67383)
- 基金项目(63933)
- 自然(61257)
- 自然科(59890)
- 自然科学(59864)
- 自然科学基金(58854)
- 省(58027)
- 划(51554)
- 资助(48733)
- 教育(46843)
- 编号(36871)
- 重点(36689)
- 部(35553)
- 发(34492)
- 创(32443)
- 国家社会(31614)
- 计划(31304)
- 科研(31119)
- 创新(30620)
- 中国(30055)
- 教育部(29562)
共检索到311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泽辉 刘家明 朱鹤 高彩霞 李凤娇
温泉旅游作为健康旅游产品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对温泉旅游地的研究将有助于温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构建了温泉旅游地基本信息库,对中国1072个温泉旅游地进行了类型划分,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类型的温泉旅游地空间布局,最后结合地理探测器模型进一步探究其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温泉旅游地按客房数量和开发导向分为大中型温泉旅游地、小型温泉旅游地、闲暇休闲型温泉旅游地和自然观光型温泉旅游地。(2)温泉旅游地总体呈现集聚型空间分布的特征,形成了2个密度核心区、2个次密度核心区和多处点状团广域分布的空间结构。(3)大中型温泉旅游地、小型温泉旅游地、闲暇休闲型温泉旅游地和自然观光型温泉旅游地分别形成了“E型”结构、“多点团状”结构、“四点方形”结构和“以点带面、小聚集大连贯”的空间结构。(4)我国温泉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交通运输能力、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市场条件、自然环境状况和历史文化本底5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因素影响程度不一。最后,文章总结了温泉旅游地的空间分布影响机制,并针对优化温泉旅游地空间布局和明晰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云涛 王海英 陶犁 白廷斌
[目的]探索京郊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的动态演化特征,明晰其影响因素,以期能为京郊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的优化,促进京郊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京郊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和乡村民俗旅游村为研究对象,使用计量地理学模型和ArcGIS 10.2空间分析软件,从空间分布范围、分布集中程度、分布均衡程度、密度分布特征等方面对2010—2020年京郊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其次,借助地理探测器从自然环境因素、经济产业因素和社会政治因素等3个一级影响因素,海拔高度、河流水系、气候舒适度等15个二级影响因素对京郊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京郊乡村旅游地的重心变化较为稳定,均位于昌平区范围内。标准差椭圆的形态变化幅度不大,椭圆方位基本呈现“东北—西南”方向分布,长轴呈“减小—增大”的过程,短轴变化平稳。②京郊乡村旅游地在京郊各区内部的空间分布呈显著的集聚分布、不均衡分布特征。③京郊乡村旅游地的高密度分布区数量逐年增多并呈连片拓展,逐渐形成以昌平、怀柔为双高密度核心区,密云、延庆、大兴多个高密度连片区并存的空间格局。④海拔高度、旅游收入、A级旅游景区数量、地区生产总值和交通通达度是影响京郊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任意两个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后对京郊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的影响作用能力均强于单个因素的作用。总体来看,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能力逐渐上升,居第三位;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能力呈波动下降,居第二位;经济产业因素的影响能力逐渐下降,但仍居第一位。[结论]京郊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演化呈集聚分布、不均衡分布特征,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社会政治因素和经济产业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优化京郊乡村旅游地空间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评估和指导京郊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冠贤 保继刚
温泉是一种异类资源替代性弱而同类资源替代性强的旅游资源,因而温泉旅游地开发的模式易呈现同质化的趋势,旅游地空间竞争异常剧烈。文章主要从温泉旅游地的特性研究出发,通过对邻近温泉旅游地的空间竞争的特征分析,探讨温泉旅游地在不同层面资源竞争的一般规律,以促进温泉旅游地空间竞争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
温泉 旅游地 空间竞争 从化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晓英
[目的]通过对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旨在为山西省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选取山西省213处国家级和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最临近点指数对其空间分布类型进行判别,并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和地理联系率对其分布均衡程度和地理联系程度进行考量,通过核密度图进一步分析其空间分布指向,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空间分布呈集聚分布的特点,且与经济规模和人口密度在空间上的均衡、配合程度较高。[结论](1)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包括以太原和晋中为主的中部密集区和以临汾、运城、晋城为主的南部密集区,且都以各地级市为中心向周边扩展,大多数示范点分布于城郊地区;(2)经济发展、人口密度、资源禀赋、区位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影响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农业科技类、农事体验类和特色村镇类多分布于经济和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力 陈浩
通过对590位有过安徽汤池旅游经历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使用多元回归和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检验温泉旅游地认知形象对游客体验和行为的影响以及旅游动机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温泉旅游地认知形象对游客体验和游后行为意向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不同的认知形象因子有着不同的影响模式和效应,总体而言,旅游设施与活动和温泉品质2个形象因子的影响效应要大于旅游交通和整体环境2个形象因子的影响效应;旅游动机在特定形象因子影响游客满意和重游意向的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地说,旅游动机正向调节了旅游交通形象对游客满意的影响,负向调节了设施与活动形象、正向调节了温泉品质形象对游客重游意向的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余瑞林 陈慧媛 陈广平 刘承良
以湖北省342家高星级农家乐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考察湖北省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湖北省高星级农家乐呈凝聚型分布,空间分布不均衡,空间差异较大;具体来看,湖北省高星级农家乐主要集中于恩施、宜昌、襄阳和武汉等地,在空间格局上,鄂东武汉城市圈基本已形成以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孝感一线集中连片的带状空间格局;鄂西则表现为以恩施、宜昌为核心的多中心格局特征。进一步探讨其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认为河谷平原是湖北省高星级农家乐集中布局的沃土,陆路交通是高星级农家乐发展布局的关键,而近域客源则是高星级农家乐布局发展的基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贤棠 刘大均 胡静 侯建楠
以48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为研究样本,对其空间分布形态、均衡程度、分布密度进行定量表征,并运用空间插值和缓冲区分析等方法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示范点在地理空间上趋于聚集分布状态,属于凝聚型分布格局。2示范点空间分布是分形的,且分形结构较复杂,在自组织演化过程中是围绕城市、交通等地理要素展开。3示范点空间分布密度呈现明显的差异性,京津冀、长三角的密度最大,珠三角、闽东南和川渝等地次之。4示范点空间分布受资源禀赋、客源市场和交通区位的影响较大,呈现"傍景"、"环城"、"沿路"的分布格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谢朝武 申世飞
环境风险是影响旅游者和旅游活动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06-2010年间我国的旅游突发事件案例作为数据基础,综合使用列联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最优尺度回归等方法,对环境风险因素与我国旅游突发事件发生特征的关系及其区域分布进行统计检定。研究表明:游览环境风险、大气环境风险和道路环境风险是环境风险中引致旅游突发事件的主要结构因素,所引致的旅游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其中事故灾难的发生水平最高。环境风险因素与旅游突发事件的发生类型、严重程度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它对旅游突发事件的伤亡规模具有显著的影响力。我国不同区域的旅游环境风险具有分布上的差异性,各地应根据自己的环境风险特征采取风险管控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慧强 高苹 赵德宇 席建超
网络化是旅游目的地空间演化的基本规律。本文以野三坡旅游地为案例,基于Arc GIS与UCINET软件平台,利用社会网络理论和空间分析方法,从网络规模、网络中心性以及网络结构演化三方面入手,揭示了1986—2015年野三坡旅游目的地网络的空间演变过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研究发现:①野三坡旅游地网络日趋形成,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联系逐渐增强,但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以百里峡景区(核心景区)为核心,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递减的空间格局。②整个网络的中心性呈现下降趋势,网络结构趋于均衡,网络节点具有明显的层次性,核心景区与中心城镇相较于周边的乡村社区与特色园区来说中心性指数更高,占据核心地位。③野三坡旅游地网络演化经历了单核集聚-双核共生-多核等级化-链式全域化四个空间过程,交通网络及可达性、旅游消费者、社区参与与旅游企业、政府政策与规划是影响旅游地网络形成和演化的四个重要因素。景区、城区、社区以及园区一体化发展的旅游产业集聚区作为旅游地网络研究的最小单元,为旅游地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趋势。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空间演化 影响因素 网络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宇杰 周勇 刘小东 肖梁 黄赫 温权州
乡村旅游是实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面,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契机,该文通过分析全国“重点村”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特点。该文以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中的314个村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探讨全国“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法等方法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区域差异显著,总体结构呈“南北均衡和中部凹陷”的空间分布特征,旅游资源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为辅。2)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在特定区域空间上呈数量规模集聚,空间密度呈“双核中心,次级中心零星分布”态势,冷热分区与集聚核心中心高度吻合。3)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点集系统空间分形结构特征明显,空间分布无显著的标度区,分形结构较为简单。4)影响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的核心要素主要是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社会经济以及区域基础设施条件等。研究结果印证了314个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作为乡村旅游培育重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振华 刘国恩 赖振宇 张洪岩
乡村旅游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乡村已经开始成为主客共享的新空间,文章基于POI数据,从主客共享视角结合辽宁省乡村旅游地特点将其划分为十种类型,运用标准差椭圆、平均最近邻和核密度分析方法探究其空间分布特征。从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乡村居民和客源市场五个方面选取影响因素,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对辽宁省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因子探测和交互探测。研究表明:(1)辽宁省各类乡村旅游地数量和分布形态具有差异。(2)乡村旅游地主要呈现集聚分布,九类乡村旅游地主要集中于辽中南城市群,而风景区资源丰富且呈随机分布。(3)各类乡村旅游地分布的影响因素具有差异,主客交互、与旅游发展因素交互后均产生增强作用,表明主客共享对乡村旅游地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郝晨
基于2005—2021年中国旅游企业数据,运用核密度、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对中国旅游企业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旅游企业数量增长呈阶段性特征,2005—2013年为稳步增长阶段,2014—2018年为高速增长阶段,2018年后增幅快速下降。(2)全国旅游企业分布呈空间正相关,聚集程度先增后减,热点区和次热点区基本分布在“胡焕庸线”东侧,以大城市群为主。(3)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社会环境和政府支持不同程度地影响旅游企业空间分布。其中,创新水平、旅游资源、旅游教育是导致旅游企业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4)旅游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因城市类型而异,大城市旅游企业分布主要由旅游资源、产业结构和创新水平决定,中等城市旅游企业分布主要由旅游资源、旅游教育和区位条件决定,小城市旅游企业分布主要由旅游资源、产业结构和旅游教育决定。
关键词:
旅游企业 空间格局 地理探测器 影响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齐先文 查良松
运用专家咨询法,从温泉资源质量、市场区位条件、区域支持条件3个方面构建了涵盖13个评价因子的温泉型旅游地开发评价指标体系。为最大限度降低评价的主观性,将评价因子分为数值型和模糊型两种,综合运用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和模糊数学模型,在深入调研皖江城市带各温泉旅游地并掌握相关数据的基础上,从市域层面对皖江城市带6个地区的温泉旅游开发条件进行了量化评价。结果显示:合肥、马鞍山开发条件最优,其温泉旅游资源与市场区位及区域支持条件匹配良好;安庆、六安次之,宣城、池州较差。最后结合评价结论,先从文化和竞合2个方面提出皖江城市带温泉旅游地整体开发和提升的策略,再针对得分不同地区的开发现状和所处阶段,分别提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粟路军 马北玲
通过对厦门市旅游者调查获取基础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旅游地声誉是旅游者—旅游地认同最重要驱动因素,服务公平是次重要驱动因素,而服务质量和感知价值是较重要驱动因素,旅游者—旅游地认同对旅游者忠诚二维度(重游倾向和口碑宣传)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华 彭华
温泉旅游度假区是我国近期兴起的一类旅游项目 ,通过大量的实证调查和文献总结 ,本文对影响温泉旅游开发的主要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这些因素是 :温泉资源综合素质、自然和人文景观环境、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温泉旅游文化特色、空间集聚和竞争以及决策者行为 ,它们通过作用于温泉旅游开发选址和开发特色共同影响温泉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
温泉旅游 开发选址 露天温泉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