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41)
2023(8686)
2022(7109)
2021(6772)
2020(5326)
2019(12346)
2018(12112)
2017(21824)
2016(11519)
2015(13030)
2014(12976)
2013(12875)
2012(12352)
2011(11731)
2010(11688)
2009(11130)
2008(10683)
2007(9243)
2006(8852)
2005(8517)
作者
(31857)
(27051)
(26700)
(25984)
(17472)
(12646)
(12173)
(10355)
(10348)
(9601)
(9351)
(8933)
(8918)
(8895)
(8704)
(8355)
(7912)
(7842)
(7588)
(7141)
(7053)
(6398)
(6342)
(6282)
(6228)
(6062)
(5792)
(5434)
(5359)
(5257)
学科
(74519)
经济(74460)
管理(27505)
方法(22923)
(22102)
中国(21387)
数学(20732)
数学方法(20644)
地方(17469)
(16997)
企业(16997)
(13848)
(13348)
业经(13008)
地方经济(12659)
(12389)
贸易(12382)
(12042)
(11977)
(11472)
(11176)
金融(11176)
(10764)
(10369)
银行(10368)
(10210)
(9472)
环境(9411)
农业(8812)
关系(8539)
机构
大学(174815)
学院(169014)
(92614)
经济(91295)
研究(73438)
管理(59038)
中国(57211)
理学(49197)
理学院(48548)
管理学(48079)
管理学院(47718)
(40998)
(38113)
科学(37225)
(36506)
研究所(32701)
经济学(31660)
财经(31419)
中心(30951)
(28868)
经济学院(28183)
(25860)
北京(25786)
(24618)
(23847)
师范(23721)
财经大学(23335)
(22186)
科学院(21949)
社会(21069)
基金
项目(103035)
科学(82590)
研究(80016)
基金(77809)
(67402)
国家(66888)
科学基金(56261)
社会(55829)
社会科(53104)
社会科学(53095)
基金项目(38925)
教育(36105)
(34513)
资助(31838)
自然(30843)
(30618)
自然科(30079)
自然科学(30072)
编号(29805)
自然科学基金(29586)
成果(26057)
国家社会(25794)
(25431)
中国(24939)
(24466)
重点(24079)
教育部(22653)
课题(21762)
发展(21221)
(20963)
期刊
(111100)
经济(111100)
研究(66980)
中国(41103)
(30229)
管理(25029)
科学(22655)
学报(21540)
教育(20816)
(20545)
(20078)
金融(20078)
经济研究(20030)
财经(17817)
大学(17609)
学学(15946)
(15740)
技术(14730)
问题(14680)
(14609)
国际(14017)
世界(13905)
农业(13905)
业经(12921)
技术经济(10137)
经济问题(9034)
统计(9001)
改革(8531)
(8531)
(8413)
共检索到291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子飞  
梳理40年来渔业经济发展成效,剖析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新时代中国渔业发展提供参考。通过释放市场化改革、加强政府管理,中国渔业实现了供给增加、结构更符合资源禀赋、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增加、要素生产率和水产品竞争力提升。目前,已经由短缺经过充足到了结构性过剩,生态功能已超越经济功能。未来,中国渔业经济政策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双手并用",发挥市场在渔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晰和改革渔业资源产权、入渔权和扩大开放、参与国际专业化分工,同时发挥政府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水产品质量安全、基础设施投资、税收优惠、科研投入、品牌培育等具有外部性方面的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牛志伟  姜莱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从学术的角度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和展望未来,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联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举办了"改革开放的逻辑:中国道路的思考与展望——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学术论坛"。与会的专家学者主要发表了如下观点:阐释了中国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逻辑,指出中国是在西方既有经济学理论框架之外进行了独立探索和渐进式改革,将马克思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学学科和中国经济学人都做出了卓著的贡献。改革开放40年里,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同时也需要认清,"中国模式"还在不断完善中,改革仍面临艰巨的任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新时代经济发展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尤其要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金融领域应强化监管和去杠杆,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稳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作为工作重点,推进就业体制改革,以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需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简新华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没有过时,因为其中所包含科学的商品经济基本原理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依然是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理论,而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样也没有过时。中国经济改革是参考借鉴而不是以西方经济学为指导,因为参考借鉴不等于指导,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在西方经济学中找不到答案,以西方经济学为指导可能使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误入歧途。实践证明,中国经济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下取得巨大成就的,而且全面深化改革更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简新华  
澄清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各种误解,不能根据公有制经济比重大幅度下降至50%以下、贫富差距过大而断定中国的经济改革是搞资本主义;中国经济改革不是要抛弃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而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经济改革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纠偏为主,重点纠正超越阶段的偏差失误,发挥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第二阶段以完善为主,重点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未来的改革应继续发挥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应有效克服其消极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吕炜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所经历的坎坷,为我们系统研究和总结"中国式转轨"的内在特性与演进逻辑,提供了丰富而又真切的素材。站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历史时点,瞻前顾后的考虑中国经济转轨的内在规律以及未来改革中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于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冲击以及最终实现经济转轨的战略目标,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基于此种考虑,本文基于中国式转轨的主观、客观两个层面,分别探讨了中国式转轨的客观特性以及主观政策驾驭转轨进程的内在逻辑,最后对中国式转轨进程的未来之路进行了前瞻性的思考。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旭昆  
文章采用抽象演绎的分析方法来探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演化逻辑。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演化逻辑是从斯大林模式到兰格——布鲁斯——锡克模式,即市场社会主义,然后不可避免地走向民营化为主导的经济体制,在这个体制的基础上,走向比较理想的市场经济。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金碚  
自1978年以来的40年,是中国加速工业化的时代,这一时代最突出的社会经济质态和标志性特征就是"改革开放"创造"巨变"。在这40年中,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罕见的超大型经济体高速工业化的奇迹。改革从反思计划经济出发。改革开放如同一个"阿基米德支点",支撑着步步深入的各项重大举措,产生强有力的"杠杆"作用,有效地撬动了中国这个超大规模经济体,推动其走上加速工业化进程。40年的改革开放回报给中国人民的是百年来苦苦追寻的梦想成真。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人民长期处于生产力落后的状态,今天,中国终于迈进了一个生产力相对发达的新时代。数百年的变迁,历史的伟大转折就展现在眼前。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巨变。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真实需要的经济发展方式、结构和动力状态。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方式和路径转变,而且也是一个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过程。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改革开放新思维,需要更精心地安排新制度、新战略与新政策。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勇于创新,奋进包容,是中国40年加速工业化的历史留给新时代的最珍贵精神遗产。在继承40年改革开放精神基础上,善治为民、全面协调、清洁高质,将成为新时代改革新思维的突出体现。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编者按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当代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4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波澜壮阔、生机盎然,我国改革开放的理论博大精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琼  贾点点  叶青  艳红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里中国所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有大量的论文和著作对此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其中,国内学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轨迹、成就、经验乃至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分析,国外学者的研究则主要围绕中国经济转型、宏观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发展经验、能源和气候变化、贸易及投资和全球一体化等方面展开。一、改革开放40年基本轨迹——中国故事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爱民  程哲  申海成  张然  
2018年12月8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40年"论坛。论坛由开幕式、主旨演讲、圆桌论坛和十场平行主题论坛等环节组成。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理论发展和改革开放实践两方面内容,回顾过去的辉煌历史,展望新时代的宏伟篇章。与会者一致表示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构建和发展贡献更大力量,以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为标准,更出色地做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汪海波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持续快速发展。本文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历程为主线,依据我国改革的五个阶段依次叙述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概括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成就。依据改革过程在各个阶段的特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全面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持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安徽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经济出版社、《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编辑部、安徽工业大学主办安徽省马鞍山市,2018年9月15-16日安徽省马鞍山市,2018年9月15-16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朗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历程就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历程。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以全球化的视角来审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及中国崛起对全球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本刊评论员  
"中国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将坚定不移沿着这条路走下去。"11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二十国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时,再次向全世界发出了中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强音。回首40年奋斗历程,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坚持改革前行、开放发展,社会生产力长足进步,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本刊评论员  
南粤大地,刚刚在丹桂飘香的10月底近距离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的动员令,11月初,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的上海,又敞开怀抱,热情欢迎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四海宾朋,见证着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我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上主旨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