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99)
2023(7797)
2022(6690)
2021(6429)
2020(5603)
2019(13393)
2018(13119)
2017(24919)
2016(13724)
2015(16039)
2014(16131)
2013(16464)
2012(15626)
2011(14374)
2010(14258)
2009(13475)
2008(13620)
2007(12182)
2006(10412)
2005(9497)
作者
(41702)
(35289)
(35026)
(33836)
(22342)
(16940)
(16059)
(13849)
(13281)
(12380)
(12165)
(11780)
(11379)
(11219)
(11167)
(11029)
(10780)
(10432)
(10206)
(10151)
(8807)
(8724)
(8597)
(8074)
(7996)
(7886)
(7753)
(7637)
(7194)
(7125)
学科
(63966)
经济(63913)
管理(34569)
(33500)
方法(32209)
数学(29469)
数学方法(29257)
(25277)
企业(25277)
中国(18719)
(16526)
(14800)
贸易(14794)
(14643)
(14488)
(13105)
(11197)
业经(10648)
农业(10647)
地方(9942)
(9711)
银行(9670)
(9284)
(9217)
金融(9215)
(9061)
环境(8939)
(8460)
财务(8438)
财务管理(8412)
机构
大学(210571)
学院(206135)
(94392)
经济(92760)
研究(78365)
管理(75543)
理学(64944)
理学院(64163)
管理学(63034)
管理学院(62644)
中国(60096)
科学(47494)
(45616)
(41103)
(40778)
(38838)
研究所(37708)
中心(35035)
财经(33137)
业大(31600)
经济学(31167)
农业(31070)
(30257)
北京(29623)
(29368)
经济学院(28334)
(27785)
(26415)
师范(26144)
财经大学(24627)
基金
项目(135915)
科学(105822)
基金(100386)
研究(96492)
(89240)
国家(88616)
科学基金(73438)
社会(61922)
社会科(58771)
社会科学(58754)
基金项目(52148)
(49531)
自然(46942)
自然科(45817)
自然科学(45800)
自然科学基金(45020)
教育(43862)
(43668)
资助(42950)
编号(37082)
(32058)
重点(31497)
成果(30899)
(29691)
中国(27774)
(27343)
教育部(26983)
国家社会(26955)
科研(26870)
课题(26070)
期刊
(98105)
经济(98105)
研究(61891)
中国(38786)
学报(35860)
(34446)
科学(32229)
(30996)
大学(26260)
管理(25286)
学学(24741)
农业(23514)
(18165)
金融(18165)
教育(17513)
经济研究(17337)
财经(16832)
技术(16409)
(14542)
(14131)
问题(13833)
(13744)
业经(13609)
世界(12077)
国际(11927)
统计(11827)
技术经济(11267)
(10113)
(9869)
资源(9709)
共检索到305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高宏泉  钱芳  
随着我国渔业生产的发展,渔业用冰需求量逐渐增大,而我国目前尚无官方公布的渔业用冰需求量统计数据,制冰企业无法根据市场需求调节生产规模;制冰企业对用冰消费市场结构和发展趋势不掌握,直接造成制冰企业生产存在盲目性。通过建立经典的线性回归模型,估算出1995—2016年渔业用冰量,并与全国水产冷库制冰量趋势线相拟合,得出两者趋势一致的结论。表明估算得到的结果相对客观准确,符合我国渔业用冰的实际情况。通过异方差检验、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等一系列计量检验,表明回归模型不存在异方差,变量之间存在稳定及长期均衡关系,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卫忠  胡芬  严利平  
用实际种群分析法评估了东海及长江口区域鲐鱼近10年来的现存资源量,结果表明,东海及长江口区域的鲐鱼自1987年以来历年的现存资源量分别在13.2~23.5万吨和4.1~12.7万吨之间波动,近年的资源数量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上,而近年鲐鱼的实际捕捞产量已逐渐接近其现存资源量,说明鲐鱼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不是很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严茂超  李海涛  程鸿  沈文清  
该文运用能值理论与方法 ,对中国大陆各省区 (市 )农林牧渔业主要产品的能值及其宏观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估 ,对各省区单位面积产出、人均农产品能值占有情况、农产品能值供应的余缺情况等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和排序 .综合考虑农林牧渔业主要产品的产出情况时 ,山东省的产出在全国居首位 ,其余依次为河南、四川、江苏、湖北、河北、广东、湖南、安徽和黑龙江 .而对全国农林牧渔业产品的产出指标进行分析 ,发现西藏、青海、新疆等 10个省区的土地现实生产力较低 ,应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 ,挖掘生产潜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董梦如   郭建科   郑苗壮   韩增林   王家启   刘书舟  
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持续衰退,公海渔业资源的经济价值和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并逐渐成为各海洋大国竞相争夺的对象。运用FAO渔业数据和GFW渔船监测数据,选取太平洋西北渔区和太平洋中西渔区的公海海域(61区、71区)为研究案例,并尝试运用三维空间概念模型,从自然价值、需求程度和可获得性三个维度评估和比较两渔区公海渔业资源对中国的潜在战略价值。结果表明:(1)两渔区渔获量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71区的渔获量高于61区,但中国的渔获量占比却在持续下降,中国在公海的渔业捕捞强度有待提升。(2)中国在61区和71区的渔业资源战略价值分别处于中值区和低值区,且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公海渔业资源对中国的战略价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自然价值和需求程度变化幅度较小,可获得性变化与战略价值趋同。(3)两渔区自然价值均值均处于中值区,需求程度均值均处于低值区,可获得性分别处于中值区(61区)、较低值区(71区),可见公海渔业资源对中国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潜力,但中国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高。三个维度整体上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但耦合协调的稳定性较差。(4)影响战略价值的因素主要是海洋地缘环境、全球地缘经济发展、渔业资源结构和海洋发展能力与规划。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史登福  许友伟  孙铭帅  黄梓荣  陈作志  张魁  
为探明广东省海洋渔业资源现状及其对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基于广东省1961—2018年海洋渔业统计产量数据,利用一种包含协变量的剩余产量模型(a surplus-production model incorporating covariates, ASPIC)和Catch-MSY模型对广东海洋渔业资源总可捕量、5个重要经济类群的最大可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 MSY)以及可捕量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ASPIC与Catch-MSY模型的评估结果相近,广东海洋渔业资源MSY约为164×10~4 t, 1996—2006年处于过度捕捞状态,当前产量低于MSY。Schaefer与Fox模型评估的MSY相差不大,且B/B_(MSY)与F/F_(MSY)的历史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但是评估的渔业现状差异较大,Schaefer模型评估结果表明当前渔业状态较差(B/B_(MSY)1),而Fox模型表明当前渔业状态良好(B/B_(MSY)>1且F/F_(MSY)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顾卫  张秋义  谢锋  李宁  崔维佳  
海冰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是气象因子 ,其中负积温与冰厚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以这一关系为基础 ,再结合其它相关因子 ,可以估算海冰厚度和某一时刻的海冰资源量。文中提出了一种用气候统计方法估算海冰资源量的思路 ,即选择≤ -2℃积温、水深、离岸距离、经度等 4个因子作为统计指标 ,建立这些因子与冰厚的对应关系 ,在遥感资料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 ,进行海冰资源量的估算。根据这一思路 ,文中利用 2 0 0 0年 1月 1 8日辽东湾海冰厚度实测资料进行了海冰资源量气候估算尝试 ,并采用当天的NOAA AVHRR影像对估算的结冰范围进行了订正。估算结果表明 :该方法对实测冰厚的相对估算误差为 ...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双杰  顾六宝  
本文论述了聚类分析的原理 ,并使用它分别对区域水资源和区域经济进行了实证研  究 ,这对评估区域自然资源和区域经济是有意义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陆钊华  徐建民  韩超  李光友  王伟  项东云  郭洪英  
针对雨雪冰冻灾害未满5年轮伐期的4类重灾林分开展经济损失评估。结果表明:在萌蘖经营前,不同重灾林分的经营成本与产量均有所差异,只有4年生的重灾林分木材利润为正值,其平均净收入和平均利润分别为16907.20元·hm-2和2480.85元·hm-2;其余类型的重灾林分因为经营期较短,木材产量较低不足以完全抵销经营期内的成本。在萌蘖经营中,亦只有4年生重灾林分的收益高于未受灾林分(CK),其平均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和产出投入比(B/C)分别达18114.00元·hm-2、57.95%和3.52,比最低分别高98.56%,39.21%和65.79%。不同类型萌蘖经营的NPV和IRR...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守军  
中国资信评估市场分析李守军中国资信评估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中国的资信评估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现在已成为全世界拥有资信评估机构最多的国家。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计划和规范要求,市场体系比较混乱,从全国目前资信评估业务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建生  凌建忠  程家骅  
依据渔业统计资料和渔业资源监测数据,对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和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两种大型食用水母的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沙海蜇的年间数量变动趋势进行了研究和评估。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末期为海蜇的产量高峰期,1998年产量最高达43×104t,21世纪以来出现持续下降趋势,近年来的年产量在20×104t左右。随着近年来沙海蜇的持续爆发,该种类也成为主要的食用水母。根据近5年的监测结果,沙海蜇的年捕捞产量波动范围(11.03~55.22)×104t,年平均产量28.63×104t,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东海区的年产量维持在1...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波  唐启升  
捕捞渔业生物群体的生产活动是发挥渔业碳汇功能和增汇的3种基本方式之一,其中,水生植物作为典型的碳汇生物,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此,本研究采用碳含量法对1979―2020年中国近海渔业生物捕捞群体总碳汇和净碳汇进行了评估。总碳汇是通过捕捞产量和捕捞群体的碳含量估算捕捞群体的移出碳量,再根据食物网机制和各营养层级的生态转换效率,最终估算摄食的浮游植物碳含量;净碳汇是捕捞移出碳和储存碳之和,可根据占总碳汇的比例计算。随着海洋捕捞业的发展和管理的加强,40多年来,我国近海渔业生物捕捞群体碳汇有较大幅度的变化,本研究计算的总碳汇量从1979年的1458万t快速上升到1999年的6330万t,2020年下降至4983万t,其中,近3年(2018―2020年)平均每年为5246万t,约为近海贝藻养殖总碳汇的8倍;净碳汇量从1979年的511万t快速上升到1999年的2215万t,2020年下降至1744万t,其中,近3年(2018―2020年)平均每年为1836万t,约为近海贝藻养殖净碳汇的4倍。针对提高碳汇评估准确性和加强碳汇扩增,文末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小艺  
随着我国商贸流通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经营管理方式逐渐从粗放式走向现代化、高效率,企业对成本利润的控制需求产生了新的变化。本文从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出发,引申出对商贸流通企业价值评判的研究,借助本量利分析模型来研究控制商贸流通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方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林  郝新亚  沈春蕾  安冬  
通过海洋渔业固碳增汇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其中的关键在于科学、精准、系统测算海洋渔业碳汇能力。本文剔除经典“可移出碳汇”模型中部分不具有碳汇功能的碳,把贝藻通过释放POC和DOC形成的碳汇纳入测算模型,基于2006—2020年中国9个沿海省份贝藻养殖产量面板数据,评估中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并基于LMDI分解方法解构中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提升的贡献因素,预测不同情景下2030年中国海洋渔业的碳汇潜力。研究发现:(1)2020年中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达302.63万t/年,区域差异显著;(2)包含不具有碳汇功能的碳会高估海洋渔业贝类碳汇24.24%,而不考虑贝藻通过释放POC和DOC形成的碳汇会低估海洋渔业碳汇50.70%;(3)在当前注重规模效应的发展模式下,到2030年海洋渔业碳汇能力为335.51万t/年~399.92万t/年,碳汇增长潜力有限。基于此,应推动中国海洋渔业碳汇的增长模式向技术驱动的高质量发展转变,不断提高中国沿海省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持续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清志  马二领  
本文介绍了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的原理以及Excel软件强大的函数计算功能和图表功能,并应用Excel建立油气可采储量估算的数学模型,然后进行蒙特卡洛模拟试验,最终估算出一个具有一定可信度的、比较合理的油气可采储量数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娜  潘文  
根据2455份游客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文章应用改进的"分区旅行费用法"——"旅行费用区间分析"估算神农架地区的年游憩价值为43亿元,在计算"旅行时间成本"过程中,根据对旅游意愿、消费行为和社会属性参数之间相关关系分析和判断,提出应以"可直接感知的"、与旅行时间"相伴变化大"的消费项替代以"工资率"计算"时间成本"的观点,对改进分区旅行费用法以及评估神农架生物多样性使用价值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