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14)
- 2023(13804)
- 2022(11471)
- 2021(10914)
- 2020(9059)
- 2019(20780)
- 2018(20619)
- 2017(38875)
- 2016(20940)
- 2015(23796)
- 2014(23449)
- 2013(22743)
- 2012(21461)
- 2011(19349)
- 2010(19876)
- 2009(19074)
- 2008(18637)
- 2007(16654)
- 2006(15104)
- 2005(14227)
- 学科
- 济(82236)
- 经济(82108)
- 管理(62378)
- 业(58066)
- 企(49211)
- 企业(49211)
- 方法(32551)
- 中国(32162)
- 融(28794)
- 金融(28790)
- 数学(28121)
- 数学方法(27729)
- 银(27216)
- 银行(27189)
- 财(26367)
- 行(26279)
- 制(25444)
- 农(22802)
- 业经(20062)
- 贸(18064)
- 贸易(18046)
- 易(17688)
- 体(17144)
- 学(16243)
- 务(15823)
- 财务(15779)
- 财务管理(15740)
- 地方(15374)
- 企业财务(14986)
- 理论(14617)
- 机构
- 大学(297713)
- 学院(294556)
- 济(127977)
- 经济(125429)
- 管理(106523)
- 研究(106337)
- 理学(90099)
- 中国(89208)
- 理学院(89042)
- 管理学(87517)
- 管理学院(86979)
- 财(64842)
- 京(64006)
- 科学(60393)
- 所(53507)
- 财经(49671)
- 中心(49414)
- 研究所(48000)
- 农(46246)
- 经(45174)
- 江(45061)
- 经济学(41731)
- 北京(41347)
- 范(38902)
- 业大(38781)
- 师范(38512)
- 院(38155)
- 经济学院(37375)
- 财经大学(36957)
- 农业(36011)
- 基金
- 项目(186990)
- 科学(147716)
- 研究(139776)
- 基金(137012)
- 家(119427)
- 国家(118480)
- 科学基金(100650)
- 社会(90884)
- 社会科(86237)
- 社会科学(86212)
- 基金项目(70963)
- 省(70109)
- 教育(65135)
- 自然(61951)
- 自然科(60579)
- 自然科学(60559)
- 划(59968)
- 自然科学基金(59537)
- 资助(56537)
- 编号(55338)
- 成果(47864)
- 部(43384)
- 重点(43214)
- 发(40506)
- 课题(39755)
- 创(39571)
- 制(39526)
- 国家社会(38872)
- 教育部(37814)
- 创新(37268)
- 期刊
- 济(145573)
- 经济(145573)
- 研究(97611)
- 中国(68967)
- 财(51697)
- 学报(44598)
- 融(44070)
- 金融(44070)
- 农(43313)
- 管理(42944)
- 科学(42474)
- 教育(37561)
- 大学(35267)
- 学学(32839)
- 农业(28410)
- 财经(26243)
- 技术(24985)
- 经济研究(24184)
- 经(22681)
- 业经(20704)
- 问题(18511)
- 贸(17570)
- 国际(16383)
- 世界(15747)
- 业(15654)
- 版(14012)
- 理论(13764)
- 技术经济(13528)
- 现代(12630)
- 统计(12588)
共检索到4725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栾光旭 费淑静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超
中国的金融制度变迁事实上是选择了另一条路—金融约束的道路。这一制度安排是符合我国渐进式改革的合理选择。在渐进式经济改革中 ,金融自由化在我国既不可能也不必要。我们认为 ,中国政府介入的金融制度安排在本质上是金融约束 ,但还带有金融压制的色彩。金融约束在转轨中具有动员储蓄的优势 ,金融约束起到了从“弱财政”到“强金融”的制度替代作用。中国的金融约束表现在 :(1)较低的存贷款利率控制 ;(2 )限制竞争 ;(3)限制资产替代。中国现阶段的经济环境满足金融约束的条件 ,金融约束仍然符合中国的现实需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构建金融约束的微观基础 ,把握金融约束在政府与市场作用之间的平衡 ,对金融约束在金融...
关键词:
金融制度变迁 渐进式改革 金融约束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志军
金融改革处于整个经济改革之中,后者的约束条件自然也适用于前者。中国式渐进改革道路的社会约束条件是,中国的体制环境既有一定的持续性,又有一定的“弹性”,从而达到一定的动态平衡。这一点充分体现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国式金融渐进改革道路的形成和发展,既取决于我国改革过程的约束条件,又取决于我国改革主体的战略选择。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赵德余
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涉及到政策决策者、城市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城市居民与外来流动人口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互动与妥协的过程。中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主要有条件准入模式和居住证模式,但无论哪种改革方式,改革的政策方案应当能够有限度地化解政府职能部门与城市居民的阻力。文章从对户籍改革的利益关系调整的视角讨论户籍改革的阻力或难点、策略选择,现行的地方性户籍改革试验的特征以及进一步推进户籍改革的动力机制等问题。
关键词:
户籍改革 利益关系 渐进模式 博弈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东勋
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关于制度变迁的知识结构和利益均衡的动态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微观主体(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制度需求在制度转型中居于主导性地位,只是由于竞争状况的不断加剧和由此导致的行业性整体利润下滑,造成政府税收减少(甚至成为政府负担)和社会性失业增加,才迫使政府滞后地、阶段性地提供制度变迁的供给。
关键词:
制度变迁 渐进式改革 市场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高晓红
本文基于渐进改革的历史背景 ,描述了低利率管制制度的实际引入与现实安排 ,考察了这一制度的收益与成本及其消长变化 ,揭示了利率制度从被引入到被替代整个过程的基本逻辑。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波
今后一个时期西部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应体现渐进式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指导原则;在转移支付规模保持既有水平下,对现行的无条件拨款和有条件拨款均进行大幅度的结构转换,逐步扩大无条件拨款有条件拨款的规模,消解非规范化的税收返还等补助形式。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力军 齐春宇
先实体-后金融分步推进的渐进式改革发展战略,虽然导致我国金融体系效率低下和金融资源错配严重进而拖累经济增长,但是却使国家对金融发展有足够的控制力,从而保持金融和经济稳定。对于存在的大量的金融资源向国有部门的错配问题,由于国有企业民营化等市场化改革措施的推进,得到大幅度修正和提高,国有金融资本为构成中国经济起飞和民营资本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使得中国经济增长更像是某种间接的金融政策作用的结果。因此,限制政府干预,明确政府、国企、市场的职能边界,促进民营经济生长等实体领域市场化改革仍需大力推进,而金融领域市场化改革则应慎重缓行。
关键词:
渐进式改革 金融控制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建华 郗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宇
寻求改革的新道路──论渐进式改革道路及其调整张宇一、渐进式改革道路的实质和特征从集中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目前有两种基本方式或道路,即激进式改革道路和渐进式改革道路。激进式改革道路又称“休克疗法”和“大爆炸”,它是80年代未发生巨变后俄罗斯和东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绍荣 程磊
中国选择了渐进市场化的改革道路,这是一条有别于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改革道路,尽管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理论上备受争议。通过理论模型,证明渐进式改革的经济效果总体上优于休克疗法式的改革,并且在渐进式改革过程中,只单方面地进行体制内或体制外的改革,效果都一样,都是渐进式改革模式中效率最差的模式,进而说明进行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市场化改革,并使体制内外竞争程度相当,是最优的渐进式改革模式。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边曦
所谓财政民主,就是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民主决策机制。由于财政与经济和政治关系的特殊性,因此,财政民主既是经济民主的体现,亦是政治民主的体现。以公共物品为基础来分析,财政民主似应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点:一是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决定了政府是公共物品的主要供给者,而税收则是人们消费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财政资源应当由政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徐沛 刘丹
本文从中国近20年经济发展的渐进式改革进程的大背景出发,论述股票市场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研究表明,国家主导型渐进式改革背景下对股票市场赋予了控制金融剩余、为国企改革服务的特殊任务,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设计抑制了股票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实现,而国家、地方、特权阶层、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散户等分利集团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又产生了股票市场上种种的非市场化或违规现象。因此,股票市场资源配置失效产生的表面原因虽然常被归结为其自身内部的问题,但实质应是其所处的整个社会大环境的问题。认识这一点,对于我们重新考量中国金融体系的结构设计和布局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分利集团 股票市场 资源配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新春
我国渐进式企业改革的效益递减与制度创新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李新春一、国有企业改革──一个简短的回顾1978年10月,四川省选择重庆钢铁厂、宁江机床厂等六家企业作为"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由此,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企业改革之帷幕。改革至今的十几年来,企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