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69)
- 2023(11625)
- 2022(10229)
- 2021(9979)
- 2020(8217)
- 2019(19494)
- 2018(19315)
- 2017(36138)
- 2016(19644)
- 2015(22449)
- 2014(22321)
- 2013(22325)
- 2012(20658)
- 2011(18755)
- 2010(18408)
- 2009(16797)
- 2008(16224)
- 2007(13484)
- 2006(11610)
- 2005(10361)
- 学科
- 济(79582)
- 经济(79498)
- 管理(52310)
- 业(48909)
- 企(39885)
- 企业(39885)
- 方法(37916)
- 数学(33424)
- 数学方法(33119)
- 中国(23955)
- 农(20254)
- 财(17904)
- 学(17456)
- 贸(16783)
- 贸易(16775)
- 易(16394)
- 业经(16159)
- 制(14480)
- 地方(14469)
- 农业(13236)
- 和(12882)
- 环境(12447)
- 理论(11914)
- 银(11714)
- 银行(11677)
- 技术(11608)
- 融(11545)
- 金融(11543)
- 行(11173)
- 教育(10948)
- 机构
- 大学(279818)
- 学院(274071)
- 济(115158)
- 经济(112814)
- 管理(109734)
- 研究(99651)
- 理学(95513)
- 理学院(94428)
- 管理学(92952)
- 管理学院(92464)
- 中国(74022)
- 京(61028)
- 科学(60913)
- 所(50303)
- 财(49020)
- 研究所(46310)
- 中心(43808)
- 农(43786)
- 业大(40778)
- 财经(39944)
- 北京(39342)
- 江(36916)
- 经(36734)
- 范(36668)
- 师范(36361)
- 院(36293)
- 经济学(34841)
- 农业(34360)
- 经济学院(31378)
- 州(30266)
- 基金
- 项目(193141)
- 科学(151947)
- 基金(141979)
- 研究(141151)
- 家(124379)
- 国家(123422)
- 科学基金(105183)
- 社会(88960)
- 社会科(84265)
- 社会科学(84244)
- 基金项目(75505)
- 省(71839)
- 自然(68560)
- 自然科(66961)
- 自然科学(66945)
- 自然科学基金(65754)
- 教育(64118)
- 划(62072)
- 资助(58881)
- 编号(56359)
- 成果(45907)
- 部(43873)
- 重点(43381)
- 发(40973)
- 创(39740)
- 课题(38850)
- 教育部(37550)
- 科研(37189)
- 创新(37130)
- 国家社会(36983)
- 期刊
- 济(121842)
- 经济(121842)
- 研究(84117)
- 中国(53421)
- 学报(44799)
- 科学(42254)
- 管理(39259)
- 农(38939)
- 财(34670)
- 大学(33783)
- 学学(31462)
- 教育(30823)
- 农业(28270)
- 技术(22529)
- 融(21471)
- 金融(21471)
- 经济研究(20138)
- 财经(19107)
- 业经(17338)
- 经(16306)
- 图书(15666)
- 问题(15585)
- 业(15345)
- 理论(14297)
- 贸(14131)
- 世界(13585)
- 科技(13319)
- 技术经济(13088)
- 实践(12989)
- 践(12989)
共检索到402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明 李文祥 赵威山 周伟钿 步夏莲 吴山功 邹红 王桂堂
寄生虫是水产养殖中最主要的病原类群之一,对鱼类苗种直至成鱼各个阶段的危害都十分严重。我国的鱼病学即是从鱼类寄生虫的研究发端并逐步发展起来的。本文从病原生物学、生态学、药物学、免疫学四个方面回顾了我国淡水鱼类寄生虫自新中国建立初期至今70年间(1953年—2023年)的研究历程和已取得的成绩,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热点进行了展望。本文为从事鱼类寄生虫学以及水产其他相关研究的读者提供了关于中国鱼类寄生虫研究的历史、现在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动向等较为全面的素材。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世春 伍惠生
本文报道在湖北省武汉市(30°30′N,114°12′E)采到的嗜子宫科线虫三个未定种:嗜子宫线虫未定种1,寄生于乌鳢的肾;嗜子宫线虫未定种2,寄生于黄鳝的腹腔;布氏线虫未定种,寄生于蒙古红鲌的腹腔。后两种因只采到雌虫且不完全成熟而不宜鉴定种名。三未定种在国内均未曾有文献报道,本文给出了它们的简单描述、形态图和简单讨论,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乐佩琦
我国淡水鱼类800多种,近十年因受自然环境破坏和人为的过度开发等影响,造成部分种类濒危。本文在调查淡水鱼类致危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濒危现状提出保护水域自然环境、合理捕捞、开展濒危鱼类保护生物学研究、建立自然保护区、坚持合理引种、开展人工繁殖和放流、完善法律机制、加强渔政管理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8项措施。
关键词:
濒危淡水鱼类,物种保护,中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邓宗觉
编著者经过八年的坚持努力,《中国淡水鱼类养殖学》第三版终于问世了。这是一部综合性淡水鱼类养殖的重要著作。首先,内容比第二版丰富得多,全书共约112万字。第三版由第二版的14章增加为15章,并将原第六、七两章合并为一章。还增加了两个附录,新增加的“鱼类育种和引种驯化”与“网箱养鱼及其他养鱼方法”两章是非常必要的。第二,内容既多又新。第三版《中国淡水鱼类养殖学》系统地总结了第二版以来10多年里我国淡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岑玉吉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刘建康、何碧梧二位先生任主编的《中国淡水鱼类养殖学》(第三版),199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在第一、二版框架结构和内容的基础上,依据我国淡水渔业发展的情况,作了必要的调整和增删。全书共十五章另有二个附录,涉及到淡水渔业的各个方面,是基础理论与生产技术密切结合的一部重要科技著作。书各章均由从事该专业研究的知名专家撰写,内容全面系统,文字简练流畅,其中的第八章,将我国池溏养鱼作了全面的总结与论述,颇具特色;第九章湖泊河道养鱼,第十章水库养鱼和第十二章稻田养鱼,增加了新内容,提出了新观点。新增加的“鱼类育种和引种驯化”(第五章)和二个附录:“水生生物的定量调查方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汪锡钧 吴定安
为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的平衡,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为制定发电厂热水排放的温度标准,提供有关水生生物的温度基准值,对青鱼、草鱼、鲢、鳙和鲤等七种主要淡水经济鱼类作了温度基准值的研究,提出了最适生长温度,最大致死温度及短期暴露最大高温等基准值,以作为确保水生生物能正常生长与繁殖情况下,环境温度的评价标准。研究结果经鉴定确认可以作为制定渔业用水区温水排放标准的依据,同时也对温水或温流水养殖的管理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鱼类,温度,基准位,评价标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光友 王成乐
小熊猫(Aliurus fulgens Cuvier)最东亚地区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的特增珍贵动物.小熊猫寄生虫的研究工作始于本世纪50年代初,到目前为止,已在小熊猫体内、外共发现18种寄生虫,其中吸虫3种、绦虫1种、线虫9种、原虫3种及外寄生虫2种.文中对小熊猫列叶吸虫(Ogmocotyle ailure Price,1954)的虫种有效性作了讨论,并就小熊猫的主要寄生虫病:印度列叶吸虫病、小熊猫弓蛔虫病、肺线虫病等作了综述.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贾相相 陆宏达 张小俊 赵欢
为探明寄生于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和花?(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腹腔内线虫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及其寄生部位的组织损伤作用,进行了18SrDNA和ITSrDNA序列的PCR分析以及虫体和组织病理的显微观察。结果表明该线虫为伊格诺图斯胃瘤线虫(Eustrongylides ignotus)的IV期幼虫,明确了其ITS rDNA的基因序列。虫体除头部具有6个棘状突起和6个乳头状突起以及尾部具有尾斑突外,还发现其具有凹纹的体侧斑突等一些新的形态结构特征,补充了一些主要形态结构数据。根据体肌肌细胞数量和其一端伸入体腔的特点判定线虫体肌属于多肌型。食道由背侧腺和下腹腺组成,食道腔横切面呈三放射形。依据组成肠道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数量,判定该线虫肠道属于多胞型。卵巢、输卵管、精巢和输精管外层均由以纤维细胞为主要成分的结缔组织构成。病理观察显示部分线虫以包囊形式寄生于肝脏、肠系膜和脾脏的腹腔组织器官,形成由纤维细胞和血管组成的包囊和大量嗜酸性白细胞浸润的主要炎症反应,包囊经历了形成、增大、壁增厚和后期包囊壁中细胞坏死而破裂的过程,严重感染的个体出现肝脏充血、细胞坏死和含铁血黄素沉着,脾脏缺血和含铁血黄素沉着以及肠系膜中的胰腺细胞分泌颗粒增多等病理变化。结果表明,该IV期幼虫对寄主内脏组织器官具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病理损伤作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潘瑛子 付佩佩 陈美群
西藏水资源丰富,鱼类进化与青藏高原隆起、自然环境隔离演变息息相关,与鱼类和水环境密切相关的鱼类寄生虫区系也逐渐引起关注和重视。初步的研究显示,尽管西藏鱼类种类单一,但鱼类消化道寄生蠕虫种类较多,显示较高的多样性,而且发现了一些裂腹鱼特有的复殖吸虫和棘头虫种类,以及一些以鸟类为终末宿主的线虫和绦虫种类。西藏特有的放生习俗和候鸟迁徙现象,水电工程兴建和水体污染现状,以及土著鱼类资源量下降和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等因素,都有可能影响西藏鱼类寄生虫区系的组成与演变。寄生虫区系调查可为该地区鱼类寄生虫的种类、分布和数量提供详细的数据,进而了解寄生虫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弄清环境与寄生虫多样性的关系,为西藏渔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论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克俭 楼允东 张饮江 吴萍
用自行研配的低温保存液对泥鳅等三种鱼的心脏跳动期胚胎进行低温保存试验。试验中分别采用慢速、分段慢速及分段快速三种降温程序,保存后的胚胎又分别以在4、25和40℃的水浴中复温。从存活率和孵化率看,分段快速降温程序较好,分段慢速降温次之,慢速降温最差;而复温方式以40℃方式最佳,25℃次之,4℃最差。其中又以分段快速降温和40℃复温的效果最好。用此法经-196℃保存的胚胎有高达70%~80%的存活率。慢速降温后再以慢速复温方式保存胚胎的效果最差,即使降温到0℃,胚胎的存活率也仅10%-15%,且无一孵化出膜。此外,还对低温保存的泥鳅胚胎作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分段快速降温及40℃复温保存的胚胎,其...
关键词:
泥鳅 银鲫 草鱼 胚胎 低温保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龙华 汤伏生 曾勇 王朝元
淡水鱼类血清转铁蛋自遗传多态性研究龙华,汤伏生,曾勇,王朝元(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实验室,荆沙市434000)关键词淡水鱼类,转铁蛋白,多态性,耐低氧STUDIESONGENETICPOLYMORPHISMSOFFRESHWATERFISHSE...
关键词:
淡水鱼类,转铁蛋白,多态性,耐低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韩妍妍 王维娜 王安利 张亚娟 王军霞
根据中草药药理设计制成六种复合试剂 ,以鲫鱼 (Carassiusauratus)、史氏鲟 (Acipenserschrencki)为对象进行诱食活性试验 ,用one -wayANOVA检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6种中草药复合试剂对两种鱼类的诱食效果并不完全相同 ,复合试剂对鲫鱼都有极显著的诱食效果 ,仅有两种复合试剂对史氏鲟有显著的诱食作用。为鱼用中草药诱食促长剂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资料
关键词:
饲料 诱食 中草药 鲫鱼 史氏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红敬 候智恒 陈辈乐 陈湘粦
从 1998年 5目至 2 0 0 1年 10月 ,在海南岛森林溪流中实际采集到 4 0种淡水鱼 ,分别隶属于 5目 15科34属 ,分属五个区系复合体 ,其中热带平原鱼类复合体有 2 3种 ,占 5 7 5 % ,中印山区鱼类区系复合体 10种 ,占 2 5 % ,分布于昌化江水系 2 3种 ,万泉河水系 2 9种 ,南渡江水系 2 0种 ,分别占总数的 5 7 5 %、 72 5 %、 5 0 %。
关键词:
海南岛 淡水鱼类 溪流 区系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林康生 白遗胜 姚红 王东 杨云 李绍明 朱永久
采用微机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研究与开发,建成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人工智能决策系统,扩大了“七五”已建其数据库功能,实现了十种常见鱼类优良经济性状退化原因分析。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邓怀 张四明 汪登强 邹素云
用14种10bp长的随机引物对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鲤鱼、团头鲂、胭脂鱼、土鲶和黄颡十种鱼进行RAPDPCR扩增。除引物OPK08外,其它的13种引物都得到较清晰的DNA带。13种引物共产生672条带,平均每种鱼产生67条带,每种引物产生52条扩增带。鲤鱼扩增带最多,胭脂鱼扩增带最少。引物OPQ01、OPQ04、OPQ06、OPQ11、OPQ12、OPK07、OPP01、OPP15、OPP17扩增的带谱可以作为种间鉴定的标记。本文结果显示RAPD是一种非常灵敏的种间鉴定技术,特别是对鱼卵和鱼苗的鉴定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RAPD,种的鉴定,淡水鱼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