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20)
2023(3706)
2022(3039)
2021(3117)
2020(2494)
2019(6024)
2018(5794)
2017(10672)
2016(5532)
2015(6574)
2014(6276)
2013(6456)
2012(6137)
2011(5864)
2010(5569)
2009(5252)
2008(5154)
2007(4282)
2006(3889)
2005(3601)
作者
(15253)
(12784)
(12735)
(12226)
(8261)
(6024)
(5736)
(5025)
(4971)
(4588)
(4403)
(4252)
(4165)
(4153)
(4051)
(3987)
(3853)
(3647)
(3613)
(3334)
(3330)
(3029)
(2987)
(2912)
(2838)
(2816)
(2775)
(2597)
(2562)
(2535)
学科
(27736)
经济(27712)
方法(12667)
管理(12510)
数学(11965)
数学方法(11933)
(11454)
中国(11280)
(9005)
贸易(9000)
(8925)
(7874)
企业(7874)
(7077)
(7047)
银行(7045)
(6832)
(6336)
(5295)
关系(5279)
(5089)
(4738)
金融(4738)
(4257)
制度(4255)
出口(4206)
出口贸易(4206)
(4206)
环境(4122)
(4120)
机构
大学(84568)
学院(80635)
(46205)
经济(45747)
研究(35319)
中国(30300)
管理(28769)
理学(24422)
理学院(24121)
管理学(23925)
管理学院(23770)
(19064)
(18946)
科学(17939)
(17623)
经济学(16551)
研究所(16018)
财经(15511)
中心(14988)
经济学院(14937)
(14545)
北京(12960)
(12409)
(11835)
财经大学(11811)
科学院(11316)
研究中心(10377)
社会(10204)
(9964)
师范(9909)
基金
项目(52423)
科学(42442)
基金(41915)
研究(38881)
(37046)
国家(36830)
科学基金(30834)
社会(28032)
社会科(26782)
社会科学(26779)
基金项目(20989)
资助(18052)
自然(17876)
自然科(17518)
自然科学(17511)
自然科学基金(17248)
教育(17153)
中国(15558)
(15252)
(14643)
(14008)
国家社会(13581)
编号(13189)
教育部(12354)
重点(12113)
(11570)
成果(11329)
重大(10992)
人文(10964)
社科(10748)
期刊
(46645)
经济(46645)
研究(29702)
中国(17203)
(13299)
科学(11940)
学报(11428)
管理(11129)
(11046)
金融(11046)
(10749)
经济研究(9249)
大学(9142)
(8961)
国际(8565)
学学(8544)
财经(8494)
世界(8288)
农业(7549)
(7501)
问题(6676)
教育(5882)
(5386)
技术(5360)
业经(4517)
技术经济(4227)
(4082)
贸易(4082)
统计(3879)
经济问题(3831)
共检索到129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闵森  
中国涉外仲裁业务的特点及效力闵森(外经贸部国际经济合作研究所)伴随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涉外经济纠纷案件不断增加,我国涉外仲裁业务得到空前发展。1994年8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并于同日以国家主席令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汤霞  
传统的涉外认定标准已无法满足自贸区仲裁的新要求,我国司法实践对这一认定标准进行了有益补充。我国法院在涉自贸区仲裁案件中对涉外性的认定仍以传统的主体、客体和法律事实标准为依据,对《涉外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中"其他情形"的解释也是在三要素范围内进行,具体表现在:主体范围的扩大、履行客体内涵的扩充、法律事实认定时间的延长。我国当前仲裁制度和立法还有待完善,过于宽泛的认定标准可能冲击我国的本土仲裁制度,应对涉外认定标准进行适当限制。法官应甄别当事方人为制造的"虚假涉外"情形,在认定涉外时系争民商事关系要与外国有实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彭丽明  
涉外消费争议仲裁制度的运行模式大体上与国内消费争议仲裁制度的运行模式是一致的,只是在某些方面有其特别之处,但必须明确的是涉外消费争议不需要另外设立一个仲裁机构,在消委会内设立的消费争议仲裁机构可以受理小额涉外消费争议案件。涉外消费争议仲裁的法律适用有其特殊性,程序上常常会涉及到域外送达、取证,并且仲裁裁决很有可能需要到外国进行承认和执行。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王菊  
在1998年的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中,我国涉外仲裁的监督机制成为学者们研究讨论的论题之一。本文针对学者们的争论焦点,提出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1)法院对涉外仲裁与国内仲裁实施统一监督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也是我国仲裁监督机制的发展方向。(2)公正始终是法院对仲裁监督的第一价值取向,但追求公正不一定要实行双重监督。(3)法院对涉外仲裁应仅限于程序监督。(4)公共政策监督有其独立的特点,既非实体监督,又非程序监督。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范冰仪  
涉外仲裁人才培养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类型化探索,标志着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新格局的形成。高校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涉外仲裁的特征决定了涉外仲裁人才的目标特性为专业性、服务性和灵活性。涉外仲裁人才培养的困境在于高校未赋予国际仲裁明确的课程地位,同实务部门的协同培养不够深入,与涉外仲裁人才培养需求产生脱节。首先,高校应利用现有平台,确保国际仲裁在本科生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以夯实学生专业性。其次,应将模拟仲裁庭比赛作为实践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践行服务性。最后,高校与实务部门需在授课与实践方面切实形成协同培养,进而由实务部门发挥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方面的优势强化学生的灵活性素养。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唐建辉  李如虎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要求我国涉外仲裁也要向国际化发展,在这个进程中,自然会遇到各种障碍。本文针对我国涉外仲裁法律、法规方面的障碍展开分析讨论,特别对其中“可仲裁事项的范围狭窄”、“对仲裁协议生效的要求过严”、“不承认临时仲裁”等3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剖析,指出其不足,并倡议对其加以修改、调整,以促进我国涉外仲裁国际化发展的步伐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李刚  
目前我国涉外税收实体法体系只包括涉外企业所得税法和关税法两个单行税法,我国加入WTO后,根据其规则和我国即将进行的税收立法变动,我国涉外税法今后将向"逐步消亡"的方向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宋利萍  孙宝琴  
针对涉外护理专业培养涉外精品护士需求,研究生物化学精品课双语教学资源。从教学理念、教材选择、授课模式、案例调整、试题练习及考试机制等方面进行优化式双语探索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适用性的生化双语精品教学资源。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能有效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使教与学得心应手。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一“复关”对我国际金融业务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一)由于参与国际市场分工,出口扩大,市场准入,降低关税,放宽外汇管理和进口管理,必将对外汇供求平衡和人民币信贷规模和资金带来影响。 1.“复关”后进口的增加,对国际金融部门的外汇贷款和引进的人民币配套贷款需求,以及进口结算融资将增加,企业的外汇存款也会减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应兆祥  
合规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每个企业都需建立起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涉外合规管理体系,才能在国际化竞争中生存与发展。2017年12月,国家标准《合规管理体系指南》正式发布,2018年7月1日起实施。该指南的发布与实施是我国企业管理领域取得的一次重大进步,也为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重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坚  钱炜  马爱萍  
ISO9000国际标准与涉外旅行社业务□王坚钱炜马爱萍一、ISO9000国际系列标准当今世界贸易中产品和产品质量已越来越国际化,因而也要求生产产品的企业的质量管理也能够在国际间求得一定程度的统一,以便对企业的技术、管理及人员的能力进行评价,并且一旦产...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圣翠  
仲裁协议效力要件规则应当适当。我国仲裁法制体系中关于当事人订立仲裁协议的能力、客体可仲裁性及仲裁协议应具备的必要内容方面的效力要件规则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需要通过完善《仲裁法》中相关条文的方式予以解决。此外,我国关于仲裁协议形式要件、必须符合强制性法律及意思表示应当真实方面的法律规则也有一定的缺陷,因而同样有必要在修订《仲裁法》时予以弥补。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珍星  
我国已形成无涉外因素纠纷约定外国仲裁协议无效的司法惯例。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现行仲裁立法及司法受"混合论"的影响且偏重仲裁的司法权属性,直接原因则是对我国仲裁市场的保护。此司法惯例存在未充分保障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对仲裁协议准据法的选择不当,与我国现行立法框架、国际条约及域外实践不一致,违背我国商事仲裁国际化现实需求等问题。为推进构建更加稳定和可预期的"一带一路"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议改革现行仲裁立法理念而将仲裁定位为纠纷解决与商业服务机制,准确适用并尽量查明仲裁协议的准据法,接轨国际通行实践,逐渐以意思自治原则而非涉外因素来认定仲裁协议的效力,合理适用公共政策来弥补仲裁市场开放后可能出现的漏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