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23)
- 2023(12840)
- 2022(10977)
- 2021(10271)
- 2020(8944)
- 2019(20916)
- 2018(20584)
- 2017(39599)
- 2016(21659)
- 2015(25099)
- 2014(25074)
- 2013(24967)
- 2012(23377)
- 2011(21267)
- 2010(21536)
- 2009(20228)
- 2008(19979)
- 2007(17719)
- 2006(15189)
- 2005(13722)
- 学科
- 济(101455)
- 经济(101368)
- 管理(58676)
- 业(56288)
- 方法(51054)
- 数学(46730)
- 数学方法(46106)
- 企(44266)
- 企业(44266)
- 中国(27007)
- 农(25075)
- 财(21984)
- 贸(20745)
- 贸易(20736)
- 易(20155)
- 地方(19784)
- 学(18109)
- 业经(18017)
- 农业(16525)
- 制(16318)
- 融(14500)
- 金融(14498)
- 银(14376)
- 银行(14350)
- 和(13875)
- 理论(13849)
- 行(13736)
- 环境(13700)
- 务(13098)
- 财务(13058)
- 机构
- 大学(319884)
- 学院(319124)
- 济(139132)
- 经济(136549)
- 管理(122533)
- 研究(109805)
- 理学(106358)
- 理学院(105163)
- 管理学(103207)
- 管理学院(102626)
- 中国(84230)
- 京(67391)
- 科学(66140)
- 财(60453)
- 所(56177)
- 农(52444)
- 研究所(51258)
- 中心(50219)
- 财经(49328)
- 业大(45992)
- 江(45729)
- 经(44948)
- 经济学(44274)
- 北京(42988)
- 农业(41536)
- 范(41254)
- 师范(40840)
- 经济学院(40167)
- 院(39068)
- 财经大学(36715)
- 基金
- 项目(213145)
- 科学(168580)
- 基金(156556)
- 研究(153860)
- 家(136705)
- 国家(135645)
- 科学基金(116011)
- 社会(98806)
- 社会科(93815)
- 社会科学(93790)
- 省(81586)
- 基金项目(81304)
- 自然(74926)
- 自然科(73263)
- 自然科学(73245)
- 教育(72379)
- 自然科学基金(71964)
- 划(69755)
- 资助(66887)
- 编号(61595)
- 成果(49745)
- 部(48748)
- 重点(48574)
- 发(46191)
- 创(43897)
- 课题(43115)
- 教育部(41895)
- 国家社会(41486)
- 科研(41176)
- 创新(41145)
- 期刊
- 济(146111)
- 经济(146111)
- 研究(91828)
- 中国(58783)
- 学报(48757)
- 农(46057)
- 科学(45489)
- 财(45057)
- 管理(43046)
- 大学(36727)
- 学学(34548)
- 教育(32677)
- 农业(31571)
- 融(28672)
- 金融(28672)
- 技术(28458)
- 经济研究(25745)
- 财经(24529)
- 业经(22737)
- 经(21048)
- 问题(19282)
- 统计(19230)
- 业(18369)
- 贸(17816)
- 策(17031)
- 技术经济(16787)
- 决策(15640)
- 商业(15591)
- 世界(15428)
- 国际(15154)
共检索到463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永忠
本文按照大城市、中小城市、农村三段消费创建了区域波状消费模型,并运用此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的分析结论是:中国的区域消费结构不尽合理,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症结是农村消费波动不足,由此导致了我国总消费处于波动紊乱状态。农户收入不足是农村消费波动不足的深层次原因;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总消费波动的紊乱程度。模型还揭示了我国消费需求不足早在1980年代中期已有所表现,低档品在1990年代并非均处于绝对过剩状态。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建立总消费预警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永忠
本文按大城市、中小城市、农村三段消费创建了区域波状消费模型 ,在此基础上运用模型分析后认为 ,中国区域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症结是农村消费波动不足 ,由此导致了我国总消费处于波动紊乱状态 ;农户收入不足是农村消费波动不足的深层原因 ;产业结构不合理又进一步加剧了总消费的波动紊乱程度。基于上述分析 ,本文提出了建立总消费预警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树 朱要龙 魏巍
本文通过引入双向代际因子的四期戴蒙德模型予以数理分析,并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采用1989~2016年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少儿抚养比与居民消费率呈显著正向关系,而老年抚养比与居民消费率则呈显著负向关系。通过面板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发现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与居民消费率的关系呈动态演化的过程,其变化符合数理模型推导的结论。最后,从人口结构红利的角度分析居民消费不足的深层次原因,并给出理论上的支持及实证检验。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何光一 杨淑平
本文以GDP核算理论为基础,建立以需求导向为主的区域宏观经济需求模型,并应用山东具体数据,对模型中各有关假设条件进行逐步检验,对指标进行平稳性检验,并对模型进行协整性检验;以保证模型的稳定性及模拟的准确性。
关键词:
宏观经济模型 联立方程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雷厉 仲云云 袁晓玲
本文测度了1995-2008年中国29个省市的碳排放量,分析了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通过构建"LMD I分解模型",将各地区人均碳排放分解为人均GDP、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等影响因素,同时将能源强度进一步分解为各产业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两类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几类因素对各省市自治区碳排放增长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但从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看,人均GDP是促进碳排放量增长的决定因素,能源强度下降是抑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而能源强度变化主要由工业部门能源强度的变化决定,产业结构变化通过促进能源强度的增加,间接推动了碳排放量的增长。能源结构推动了碳排放的增长,但影响程度较小。现阶段应根据各地区碳...
关键词:
碳排放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因素分解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树
文章通过动态优化模型进行了数理分析,并利用1989-2017年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预期寿命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居民消费率,少儿抚养比的降低抑制了居民消费率的增加,而老年抚养比的增加同样抑制了居民消费,运用面板Var模型发现少儿抚养比对消费率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效应;而老年抚养比与消费率的关系则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演化过程。文章基于两次人口红利的视角分析消费不足的原因,为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启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满芝 王锐 周梅华 张静
本文在分析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效率与煤炭消费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东、中、西部地区进行了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变量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而且各地区间存在一定差异,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对煤炭消费的影响高于其它地区,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单位GRP能耗水平等因素对煤炭消费的影响大于其它地区;从短期波动看,东部地区各因素波动对煤炭消费量波动的影响要高于其它地区,不过产业结构波动对煤炭消费波动的影响西部要高于东部地区,从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看,中部地区要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因此,国家和各地区在制定经济政策和煤炭政策时,必须正...
关键词:
煤炭消费 影响效应 比较分析 面板数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傅辉煌
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都有了大幅提升,但不同区域之间还存在显著差异。为探寻现阶段区域间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本文利用2018年省级截面数据构建ELES模型,对东部、中部、东北和西部四大区域居民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生存型消费比重、需求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及交叉价格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呈现“东部-其它地区”的两极化特征:整体结构方面,东部地区明显优于其它三个区域;单项消费类别方面,东部地区和其它地区在住房和教育文娱两项消费上存在明显差异。为促进各区域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结构优化,四大区域均需稳定食品价格,东部地区应着重调控住房价格,其它三个区域应着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加优质教育文娱资源的供给。
关键词:
消费结构 区域差异 弹性 ELES模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乐一
本文通过储蓄与投资的关系、消费不足、投资不足三个层次 ,对我国现阶段的总需求不足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 ,我国从 80年代末即出现总需求不足的端倪 ,并在此后日益明显以至愈演愈烈 ,成为当今中国经济的最主要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罗泽萍
技术转移对技术创新所起的推动作用对于选择较为适应的技术转移推动技术创新,从而加速技术进步过程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利用中国区域的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适宜技术转移的选择问题,结论表明,技术转移地的人均资本和人均技术转移的变化对邻近地区的总效应均为正,说明知识存量的多寡是决定适宜技术转移选择的主要因素,由于引入地现有的技术条件和知识条件与母地较高的匹配度,技术转移最终将会改变技术进步,即产生对技术创新的正向激励作用,由此形成适宜的技术转移过程。
关键词:
技术转移 技术创新 空间面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云彦,陈金永,刘塔
为了研究迁移过程的决定因素,学者们提出了多种模型。通常采用的迁入模型或迁出模型往往都有其局限性。本文通过建立多区域迁移模型,引入行为变量,用以分析中国人口迁移的决定因子并考察户口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省际迁移的诸多特征如迁移选择性、区域模式、动力机制等均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中距离、人口与经济变量起主要作用,这与整个改革的市场化取向是一致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仇伟杰
电力需求的发展规律特性对于电力系统规划以及电力市场的发展都是较为重要的因素。本文以状态空间模型与Kalman滤波技术为基础,发电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中国电力需求的自身变化规律,以此为基础预测了未来5年中国电力需求增长状况;本文的研究对中国的电力工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丛颖
本文利用1999-2012年我国31个省级的面板数据,从区域视角对我国住房需求弹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住房需求弹性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东部省份住房需求以刚性需求为主,中部和西部区域省份显示出微弱的住房投机属性。最后,本文对政府未来房地产市场调控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住房需求 价格弹性 收入弹性 区域差异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温雪 熊曦 柳思维
本文以1995年以来西部地区城镇化和居民消费水平变化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分析两者的发展态势和发展中的问题,建立了Pannel Data模型对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西部地区城镇化对居民消费有正向促进作用。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得出调整城镇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制度建设是西部地区扩大内需,提高居民消费需求的有效途径的结论。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城镇化 居民消费需求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温雪 熊曦 柳思维
本文以1995年以来西部地区城镇化和居民消费水平变化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分析两者的发展态势和发展中的问题,建立了Pannel Data模型对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西部地区城镇化对居民消费有正向促进作用。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得出调整城镇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制度建设是西部地区扩大内需,提高居民消费需求的有效途径的结论。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城镇化 居民消费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