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48)
- 2023(8897)
- 2022(7335)
- 2021(7052)
- 2020(5693)
- 2019(12971)
- 2018(12419)
- 2017(23712)
- 2016(12627)
- 2015(14354)
- 2014(13966)
- 2013(13976)
- 2012(13419)
- 2011(12521)
- 2010(12485)
- 2009(11691)
- 2008(11361)
- 2007(10092)
- 2006(9221)
- 2005(8534)
- 学科
- 济(54475)
- 经济(54412)
- 管理(34407)
- 业(31993)
- 企(23854)
- 企业(23854)
- 方法(22868)
- 数学(20725)
- 数学方法(20520)
- 中国(19473)
- 农(16546)
- 贸(14637)
- 贸易(14630)
- 易(14358)
- 财(13322)
- 制(11420)
- 业经(10679)
- 学(10617)
- 农业(10591)
- 策(10522)
- 银(9986)
- 银行(9964)
- 行(9745)
- 融(9163)
- 金融(9163)
- 及其(8683)
- 环境(8371)
- 地方(8196)
- 发(7625)
- 出(7574)
- 机构
- 大学(187572)
- 学院(185595)
- 济(88806)
- 经济(87351)
- 研究(74105)
- 管理(67838)
- 中国(58123)
- 理学(57705)
- 理学院(57076)
- 管理学(56276)
- 管理学院(55941)
- 科学(41860)
- 京(40697)
- 财(40309)
- 所(37791)
- 研究所(34353)
- 中心(32070)
- 农(32011)
- 财经(31420)
- 经济学(28963)
- 经(28916)
- 江(26933)
- 院(26756)
- 北京(26665)
- 经济学院(25968)
- 农业(25344)
- 业大(25025)
- 范(24097)
- 师范(23825)
- 财经大学(23429)
- 基金
- 项目(120482)
- 科学(96033)
- 基金(90608)
- 研究(88187)
- 家(80357)
- 国家(79716)
- 科学基金(66949)
- 社会(58736)
- 社会科(55792)
- 社会科学(55783)
- 基金项目(45161)
- 省(42445)
- 自然(41785)
- 自然科(40833)
- 自然科学(40817)
- 自然科学基金(40155)
- 教育(40007)
- 资助(38825)
- 划(37947)
- 编号(33572)
- 部(28904)
- 成果(28406)
- 重点(27660)
- 发(26793)
- 国家社会(25908)
- 中国(25902)
- 教育部(24828)
- 创(24601)
- 课题(24384)
- 创新(23144)
共检索到2927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毛中根 王鹏帆
促进消费发展,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就需求结构视角而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从低水平消费主导到投资和出口双主导,再到消费主导的演进历程。与之相对应,政府分别实施了倡导适度消费、全面促进消费和推动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消费政策。在以人民为中心和改善民生的价值观引导下,消费政策演进的理论逻辑是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处理好消费与生产的比例关系以及发挥消费能动作用的互促共进。新时代消费政策必须关注消费发展不均衡、需求结构失衡、供需结构错配等挑战。推动消费持续发展,应强化以富裕共享为指导的均衡发展策略、实施以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的需求促进政策和推进以供需匹配为导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键词:
消费政策 消费高质量发展 消费需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豪 曹肖烨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是提升经济发展内生稳定性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经济发展重心从生产转向消费,经济发展阶段从供给约束转向需求约束,经济发展战略从出口导向型转向双循环新格局,经济发展模式从粗放型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推动了经济发展动力从投资主导型经济转向消费主导型经济。消费对经济发展发挥基础性作用,匹配的生产、平等的分配和畅通的交换等环节为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条件,是消费主导型经济的典型特征。我国整体上处于消费主导型经济初级阶段。推动经济发展动力转型,需要匹配经济发展动力与经济发展阶段,促进投资主导型经济向消费主导型经济适应性转型。
[期刊] 改革
[作者]
普蓂喆 吕新业 钟钰
我国粮食产需关系经历了从产不足需到产需稳定、丰年略有余的转变。从产需张弛视角来看,我国粮食政策演进可分为五个阶段,其变迁逻辑表现为:在产不足需背景下,注重数量安全和经济安全;随着产需矛盾逐渐弥合,消费升级强调"质""量"并重,注重经济与市场安全。在每个阶段,市场反应与政府决策相互交织、动态适应、共同推进。为促进未来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应坚持粮食生产主动权、强化科技支撑、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结构调整。
关键词:
粮食政策 粮食安全 产需关系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杨新铭 杜江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渐进发展中,所有制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在"两个毫不动摇"方针指导下,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公有制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以私有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并成长为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所有制结构调整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指引,凝聚改革共识,优化营商环境,共筑价值基础,激发发展活力,推动和支撑不同所有制经济沿着高质量路径竞合发展。
关键词:
所有制 改革共识 价值基础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罗荃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粮食价格政策经历了自由价格政策、统购统销价格政策、双轨制粮食价格政策及最低收购价保护下的全面放开政策等几个阶段。粮食价格政策演进呈现出与当时国家总体战略相匹配、通过政策体系边际改进、逐步提升市场在价格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等内在逻辑脉络,但也出现了政策滞后性和宏观调控效果欠佳等问题。面对国外粮价波动影响加剧和民众粮食消费水平升级的形势,应努力提高中国粮食生产水平、稳妥推进国内国际市场融合、完善国内粮食价格应急体系、完善国内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区分粮食品种完善粮价支持政策,稳妥有序地推进中国粮食价格政策改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君 李一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发展经历了以外交关系为基准的起步阶段、以接受单向项目援助为主要形式的初步发展阶段、以重视规模与质量协调发展为中心的拓宽阶段和以输入与输出并举的多元合作为核心的改革深化阶段。文章通过对政策的梳理,厘清了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政策的演进逻辑:以共同利益为导向的政策动力机制、以提质培优为关键的政策目标取向、以改革创生为方向的政策实施过程和以多元化趋势为核心的政策文本话语。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政策要推进多主体关照的政策动力机制、建立以提高执行水平为本的政策目标、创新线上合作的政策实施路径和深化"命运共同体"的文本话语建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曲铁华 汪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幼儿教师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从师法苏联到泛政治化的政策探索期(1949-1977年)、从常态回归到依法治教的政策规范期(1978-2000年)以及从体系建构到均衡发展的政策革新期(2001年至今)。呈现出政策价值追求由效率转向公平、政府管理职能由计划转向调控、职业标准导向由知识变为能力、学前教师教育体系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演进逻辑。展望未来,应继续坚持公平导向,促进幼儿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和服务职能;坚持质量导向,加强中国特色学前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依托学前立法,深化幼儿教师管理制度改革。
关键词:
建国70年 幼儿教师 教师政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家明 李寒梅
职普融通既是我国教育结构优化和教育体系完善的关键内容,也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运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范式,以职普融通政策文本为基础,分析发现:职普融通政策经历前期渗透、探索推进、体系构建和深化发展四个时期;制度环境、社会需求和文化观念等构成职普融通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受退出成本、学习效应、协调效应和适应性预期影响,职普融通政策变迁体现出强劲的路径依赖特征,同时存在以重大事件为表现形式的“关键节点”。故政策制定者在推进职普融通政策创新时,需要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提升政策治理能力;健全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形成协同推进动力;优化政策实施环境,强化政策执行效力。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徐义国
今年以来,加快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毕显无疑。其中,金融结构问题成为核心焦点。可以预见,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过程中,只有立足中国实际,尊重市场逻辑,重塑和提升政策效应,才能够探求最具效率的金融结构,实现改革成功的战略目标。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阎光才
20世纪以来,西方公共教育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革,改革的动力主要来自社会环境的变迁,而并非是教育内部的自觉。本文便试图从教育外在价值的角度,循着西方教育制度变革的生发轨迹,分析在不同时期左右政府政策的主导价值取向的主要理论资源的性质及特点,提出由教育功能、功用到功效构成了20世纪西方公共教育政策价值取向演进的一条基本逻辑线路。
关键词:
教育政策 价值取向 功能 功用 功效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贾利军 陈恒烜
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都为后进国家实现赶超提供了机会窗口。而一个完备的机会窗口存在两个不可分割的维度,即与技术动态性相关的技术窗口,以及与政策动态性相关的政策窗口,两者协同发力促成新技术与新政策范式的正反馈是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从历史上看,19世纪的美国正是抓住了当时完备的机会窗口实现了技术赶超和跨越式发展。当前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在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能的同时,更为国家实现技术赶超提供了重要的机会窗口。而要放大这个机会窗口推动效应的关键是要实现技术体系与政策体系的协同演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将数字技术与产业政策视为一个整体纳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路径之中加以考量,通过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从而最终实现技术赶超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手段。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机会窗口 政策范式 技术赶超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乔榛 陈俊宏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又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由过去的短缺经济发展到普遍的产能过剩。政府应对产能过剩通常采取的是需求管理宏观政策,但其只具有短期效应,甚至会延滞结构调整并强化产能过剩。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增长主要基于量的扩张,这又积累了较为严重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单一的需求管理越来越不适应这样的形势。因此,转变宏观经济管理政策,更加注重供给管理无疑是新形势下的正确选择。现代经济运行越来越复杂,任何一种理论或政策都会在现实中遇到挑战,适应形势发展理论和调整政策是无法回避的选择。但是,我们要实施的供
关键词:
产能过剩 供给管理 需求管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乔榛 陈俊宏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又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由过去的短缺经济发展到普遍的产能过剩。政府应对产能过剩通常采取的是需求管理宏观政策,但其只具有短期效应,甚至会延滞结构调整并强化产能过剩。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增长主要基于量的扩张,这又积累了较为严重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单一的需求管理越来越不适应这样的形势。因此,转变宏观经济管理政策,更加注重供给管理无疑是新形势下的正确选择。现代经济运行越来越复杂,任何一种理论或政策都会在现实中遇到挑战,适应形势发展理论和调整政策是无法回避的选择。但是,我们要实施的供给管理不仅有其特殊性,而且还存在着特殊的逻辑,进行供给管理必须基于中国的实际并选择特殊的政策,以提高我国供给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产能过剩 供给管理 需求管理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秋丽 张俊豪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族院校发展政策的变迁大致经历了以培养少数民族政治干部为主的初步发展时期(1949年—1977年)、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主的壮大发展时期(1978年—2004年)、以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为主的内涵发展时期(2005年至今)三个阶段。本文从政治论、经济论、价值论三维分析框架,对民族院校发展政策逻辑演进进行梳理分析,并根据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发展背景和民族工作的实际,对新时代民族院校发展政策进行了展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立 尤瑜
中国的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经历了环境经济政策萌芽、形成、发展、深化等四个阶段,逐步实现了运用税费、补贴、价格和交易等多种手段组合治理环境问题。环境经济政策的治理逻辑是在庇古手段和科斯手段的理论指导下,运用价格、财税、补贴、交易等经济手段,解决因"环境—经济"怪圈中"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导致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协调等问题。环境经济政策的作用机理是通过运用税费、补贴、交易和价格等经济手段,迫使企业将环境成本内部化为产品成本,倒逼企业转型,进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效益的双赢。未来应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加快法制化建设;完善政策目标框架体系、项目技术体系与保障手段体系建设;遵循环境经济政策治理逻辑,坚持多手段组合治理。
关键词:
环境经济政策 政策演进 治理逻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