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09)
2023(17253)
2022(14686)
2021(13832)
2020(11407)
2019(26196)
2018(26052)
2017(49113)
2016(26815)
2015(30253)
2014(30523)
2013(30234)
2012(28296)
2011(25805)
2010(25846)
2009(23596)
2008(22955)
2007(20085)
2006(17980)
2005(16228)
作者
(78897)
(65356)
(64919)
(61754)
(41994)
(31204)
(29547)
(25758)
(25155)
(23372)
(22375)
(22234)
(20941)
(20885)
(20324)
(20165)
(19427)
(19061)
(18755)
(18691)
(16510)
(16255)
(15734)
(14940)
(14664)
(14565)
(14507)
(14452)
(13319)
(13159)
学科
(113275)
经济(113146)
管理(72628)
(67377)
(52987)
企业(52987)
方法(45289)
数学(39168)
数学方法(38772)
中国(37261)
(31074)
地方(28283)
(24941)
业经(24594)
(24332)
(21751)
(21690)
贸易(21669)
(20963)
农业(20729)
(19166)
银行(19115)
(18502)
(18336)
金融(18328)
环境(18117)
理论(17594)
(17469)
(16498)
技术(16374)
机构
大学(382224)
学院(379843)
(155768)
经济(152336)
管理(145220)
研究(138977)
理学(124155)
理学院(122650)
管理学(120654)
管理学院(119953)
中国(105293)
科学(85296)
(84352)
(70915)
(70034)
研究所(64593)
(64472)
中心(61950)
(56502)
业大(56171)
财经(55319)
北京(54344)
(53001)
师范(52477)
(50805)
农业(50389)
(50370)
经济学(46938)
(45753)
师范大学(42626)
基金
项目(256605)
科学(201183)
研究(188235)
基金(185036)
(162291)
国家(160903)
科学基金(136614)
社会(118590)
社会科(112238)
社会科学(112209)
(98689)
基金项目(97597)
自然(87632)
教育(85950)
自然科(85603)
自然科学(85579)
(84115)
自然科学基金(84000)
编号(76269)
资助(76257)
成果(62825)
(57982)
重点(57541)
(56739)
课题(54084)
(52610)
创新(49165)
国家社会(48947)
科研(48479)
教育部(48372)
期刊
(178483)
经济(178483)
研究(119681)
中国(80841)
学报(61498)
(59413)
科学(57120)
管理(54674)
(50329)
教育(47032)
大学(46238)
学学(43190)
农业(41279)
(36102)
金融(36102)
技术(32733)
经济研究(29385)
业经(29269)
财经(26642)
问题(24017)
(22924)
(21823)
图书(20883)
(18229)
科技(18193)
理论(17742)
技术经济(17734)
世界(17618)
(17161)
商业(17108)
共检索到5823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勇  
消费中心是一个比消费中心城市更本质的概念。为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转变内需激发思路,从投资驱动到更多依托消费,从短期刺激到长效发展,包括大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区域消费中心。消费中心具有城市化、区域一体化、增长级、体系化、国际化等多重层级内涵,各地可以依托具体区情分类推进不同层级的消费中心建设。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Kernel估计法等量化分析表明,我国存在明晰的消费中心分布层级体系,结论和国家、各省区政策意见较为一致。针对客观存在的消费分布、消费中心建设区域不均衡,一方面需要从竞争、市场效率出发,依托城市化发展消费,从实际出发扩大消费,强化消费极化能力,在国内消费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国际消费;另一方面需要从协作、社会福利出发,推动基于效率与公平的区域消费一体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曾庆均   易露   唐菁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消费的高级形态载体。从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和消费满意度五个维度构建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TOPSIS法对其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运用核密度估计、收敛性分析、修正的引力模型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等25个具有竞争力的城市为样本,剖析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的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2017—2022年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水平逐年上升但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城市间发展差距大且呈现出梯队层级分布态势;从各维度看,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和消费满意度四个维度发展水平表现为上升趋势,消费繁荣度涨幅最大,到达便利度发展水平较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间发展的绝对差距较大,但城市的追赶效应使得相对差距缩小;从空间格局看,城市初步形成了北部“北京+天津”集聚圈、南部“广州+深圳”集聚圈以及以上海为首的长江联系带的“两圈一带”总体空间网络格局,表现出“高者全局集聚、低者局部扩散”的集散效应特征,城市间有着“核心城市占据主导,边缘城市结构优化”的非均衡空间联系。因此,应立足城市比较优势、深入挖掘并梯次培育特色消费增长点,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重点打造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积极把握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多层级优化城市消费资源空间配置,重视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逐步形成以点带面、以圈扩容、结构优化的消费空间发展格局。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戴昌钧  张楠  
本文根据“知识评价指标体系”,搜集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英国、中国及北京、上海、广州1991至2002年的相关数据,利用算术平均、因子分析等统计工具,对六国及三城市的知识发展综合水平进行横向比较,从而研究中国及三大中心城市发展知识经济的主要差距以及向知识经济转型的可行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楚天舒  李晓红  
构建了总部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7—2013年北京、天津、沈阳、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深圳、重庆、成都和西安11个中心城市的相关数据,采用熵权法求得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灰色关联理想点法计算了各时点的总部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值。在此基础上,评价了各中心城市在不同时段的总部经济发展状态、发展趋势及2007—2013年其总部经济总体动态发展水平,为研究2007—2013年中国11个中心城市的总部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依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思锋  郭怀星  姜红星  
本文采用客观赋值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陕西省中心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求出无量纲后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R及R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和贡献率;在此基础上,确定作为初始因子的主成分变量,并计算出各主成分分值及综合分值;最后根据综合分值对陕西省中心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做出了评价。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冉娇娇  夏咏  
金融中心的分层研究可以明显区分不同金融中心在区域内的重要程度和特殊地位,从而明确发展目标。本文沿袭金融中心分层的分析脉络,通过因子分析法分析这九个城市的金融发展水平,引入断裂点模型,将金融辐射力研究纳入金融中心的分层研究框架中,结合地理因素,对西部地区这九个城市构建的金融中心进行识别和分层,包括:重庆、成都、西安为核心区域金融中心,乌鲁木齐和昆明为次级区域金融中心,南宁、兰州、银川、西宁为省域金融中心。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曹清峰  倪鹏飞  
中国城市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有必要以全球城市为坐标系考察中国城市体系结构。以全球1 007个城市为总体样本,基于全球竞争力和全球联系度分析中国292个样本城市的层级结构,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的全球竞争力差异较大,大部分城市的全球联系度较低,不存在扁平化趋势;中国已经形成多中心多层级的城市体系,具有明显的四级金字塔层级结构,但大部分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较弱;大部分主要城市已经被纳入各城市群的次级城市体系中,但中心城市在各城市群中的分布不均衡,多中心城市群与单中心城市群并存,并表现出"纺锤型城""哑铃型"和"金字塔型"三种形态的城市层级结构。城市群的发展成为中国城市体系演进的具体形态和主要推动力量,应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扩散和聚集作用,以城市群内部的一体化发展和城市群间的协同发展构建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进而促进整体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俞立平  
本文认为,在国家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背景下,互联网作为信息化发展的龙头,对其进行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互联网基础设施、互联网普及、互联网初级应用、互联网高级应用等四个方面选取8个二级指标建立了我国互联网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从而为测度我国及各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进而为政府部门制定互联网及信息化发展政策,分析各地区互联网发展差距,提供了一个较为科学的方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守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但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文章采用外贸出口额、外商直接投资、人均外贸出口额、人均外商直接投资、出口依存度、资本依存度等6个指标对我国34个中心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和分类比较,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曲岩  王前  
针对如何促进智慧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文章构建了一套基于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水平测度体系,运用核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和4个直辖市的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根据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比较了19个智慧城市之间的差距,对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思路和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长春  彭聚霞  
文章以"互联网+交通"为研究对象,结合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时代特征,从道路基础设施、智慧出行、智慧交通、交通政务影响力和交通出行安全五个方面构建基于"互联网+交通"的城市交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在专家群体决策的基础上赋予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选取南京市、苏州市、常州市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傅文伟  
城市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因此,从广义上说,一切城市都是相应地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但另一方面,城市又是分级的,它具有不同的层次和等级。由于所在区域的自然、经济条件和历史基础不同,城市在国家和地区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那些据有最有利的位置,在较大地域范围内发挥影响和作用,并领导着基层城镇的城市,无疑在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常把这一类城市,特称“中心城市”。根据我国当前城镇发展的特点和水准,一般省内地区一级以上的区域发展中心,都起着“中心城市”的作用。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赵锋  
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基于对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涵义和测度要素的界定和阐释,设计和构建了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以期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国流通产业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永瑜  章印  
现代流通体系是数字经济时代供给与需求持续动态平衡的有效载体,是区域经济协同并进的重要支撑。文章基于我国现代流通体系数字化转型现状,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信息五个环节构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系统,并运用全局熵值法对2008-2020年全国及31省份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水平及各环节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总体看,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水平偏低且增速提升显著,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呈阶梯状分布。第二,分环节看,长板环节为信息、消费和分配,短板环节为生产和交换;现代流通体系虽有长板引领但短板制约性不断提升。第三,从区域看,东部地区的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作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的核心省份,产生强大的流通能力突破区域边界辐射全国;中部、东北、西部地区依托优势省份安徽、辽宁、四川,带动区域内省份共同发力形成畅通循环;东部地区核心省份和其他地区优势省份依托产业链、物流网络互促互进,形成联动发展态势。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高翔  
本文基于中心地理论从理论角度分析了高铁如何通过缩小市场范围下限和扩大市场范围上限的方式增加所有城市服务业的种类,从而扩大潜在市场范围。服务业市场存在交叉的城市之间会进行竞争,而自身服务业规模较大、聚集经济更明显的城市具有优势。本文以中国29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对象,从实证角度支持了以上假说。将市辖区视为地级市服务业中心,在高铁连接的城市中,原本市辖区第三产业GDP较大的城市市辖区第三产业GDP占全市GDP比重更高,而自身市辖区第三产业GDP较小的城市该比重不变或更低。使用在建高铁信息进行安慰剂测试的结果支持了基本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