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40)
2023(14261)
2022(12343)
2021(11686)
2020(9672)
2019(22408)
2018(22065)
2017(42032)
2016(22635)
2015(25515)
2014(24971)
2013(24928)
2012(22908)
2011(20899)
2010(20435)
2009(18711)
2008(18114)
2007(15457)
2006(13495)
2005(11913)
作者
(65481)
(54780)
(54295)
(51527)
(34763)
(26206)
(24529)
(21529)
(20692)
(19179)
(18661)
(18619)
(17408)
(17069)
(16783)
(16715)
(16237)
(16037)
(15682)
(15476)
(13494)
(13433)
(13027)
(12249)
(12179)
(12049)
(11927)
(11720)
(10856)
(10699)
学科
(93168)
经济(93071)
管理(65634)
(59458)
(48495)
企业(48495)
方法(43675)
数学(38304)
数学方法(37947)
中国(26154)
(24050)
(22108)
(21627)
业经(19470)
环境(19019)
(18230)
贸易(18221)
(17759)
地方(17604)
农业(16187)
(15920)
(15454)
(14503)
技术(14047)
理论(13881)
(13609)
财务(13547)
财务管理(13530)
(13320)
银行(13281)
机构
大学(326817)
学院(321830)
(133865)
经济(131265)
管理(128928)
研究(113302)
理学(112667)
理学院(111387)
管理学(109627)
管理学院(109060)
中国(84355)
科学(71147)
(69994)
(58072)
(56762)
研究所(52597)
(50842)
中心(50278)
财经(47979)
业大(47741)
北京(44596)
(44012)
(43593)
(43129)
师范(42767)
(41446)
经济学(41241)
农业(40018)
经济学院(37382)
财经大学(36106)
基金
项目(229543)
科学(181686)
基金(169989)
研究(165497)
(149588)
国家(148475)
科学基金(127185)
社会(106180)
社会科(100803)
社会科学(100776)
基金项目(90652)
(85958)
自然(83341)
自然科(81327)
自然科学(81308)
自然科学基金(79866)
教育(74164)
(73871)
资助(69531)
编号(65327)
成果(52030)
重点(51779)
(51649)
(48995)
(47139)
国家社会(44864)
课题(44340)
创新(44111)
科研(44098)
教育部(43974)
期刊
(138160)
经济(138160)
研究(94363)
中国(57327)
学报(52939)
科学(49699)
管理(45100)
(44541)
(41137)
大学(39294)
学学(36820)
农业(31908)
教育(31123)
技术(24943)
(23464)
金融(23464)
经济研究(23139)
财经(22883)
业经(20982)
(19578)
图书(18513)
问题(18251)
资源(18020)
(17566)
科技(15814)
技术经济(15187)
理论(15091)
(15040)
世界(14221)
(13991)
共检索到458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宾津佑   唐小兵  
文章以中国沿海地区1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运用非期望产出Super-SBM模型、核密度估计、GIS空间分析、脱钩模型等方法,探究2006—2018年中国沿海地区海洋资源环境效率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及其与海洋经济增长二者间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2006—2018年中国沿海地区海洋资源环境效率呈“增长—衰退—重振”的阶段性演变特征;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资源环境效率均值表现为南部海洋经济圈>中部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沿海省份海洋资源环境效率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广东最高,河北最低,区域间差异呈收敛发展态势;研究期内海洋资源环境效率与海洋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类型以弱脱钩、强脱钩为主,各省份由于海洋经济发展阶段、环境、政策、禀赋等不同,呈现差异化特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泽宇  卢雪凤  韩增林  董晓菲  
基于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的内涵,利用改进的Tapio脱钩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中国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关系的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引入无残差完全分解模型对中国沿海11省份海洋经济增长中海洋资源消耗的回弹效应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1997-2006年中国海洋资源消耗量随海洋经济增长而不断增加,海洋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性较高;2006-2014年海洋资源消耗量增长趋势减缓,海洋经济增长正逐步实现与海洋资源消耗的脱钩。(2)1997-2014年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天津、福建、辽宁、河北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以弱脱钩为主,上海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以强脱钩为主,海南、广西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以扩张负脱钩为主,到2014年脱钩显著的区域呈现空间集聚的态势。(3)规模效应、人口效应对海洋资源消耗具有正向作用,而强度效应对海洋资源消耗具有抑制作用,着力提高技术效率、适度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调控海洋经济发展规模是实现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的关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泽宇  卢雪凤  韩增林  董晓菲  
基于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的内涵,利用改进的Tapio脱钩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中国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关系的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引入无残差完全分解模型对中国沿海11省份海洋经济增长中海洋资源消耗的回弹效应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1997-2006年中国海洋资源消耗量随海洋经济增长而不断增加,海洋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性较高;2006-2014年海洋资源消耗量增长趋势减缓,海洋经济增长正逐步实现与海洋资源消耗的脱钩。(2)1997-2014年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天津、福建、辽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丁宝根  杨树旺  赵玉  易松  
研究目的:揭示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时空分异规律及其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以期为中国耕地资源低碳化利用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提供参考。研究方法:IPCC碳排系数法,TAPIO脱钩分析法。研究结果:(1)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但2010年后增速趋于下降并于2016年开始转入负增长,省际差异不断扩大的同时区域间差异趋于缩小;(2)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强度总体上处于下降态势,省际和区域间碳排放强度的差异总体上趋于缩小;(3)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的不同碳排放源的碳排放量及增速呈现不同的时序波动特征,同时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其中,化肥是最主要碳排放源;(4)中国2000—2012年耕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呈现以"弱脱钩"为主,但2013—2017年不同省域的脱钩类型及脱钩程度趋于差异化。研究结论: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碳排放的时空分异性显著,且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不同阶段和不同省域呈现不同脱钩类型,需突出减排重点、实施差异化策略及注重绿色发展等多途径推进耕地资源低碳化利用,提高政策的精准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泽宇  徐静  王焱熙  
基于海洋资源消耗强度内涵,测度中国沿海省区1996—2015年海洋资源消耗强度,揭示其时空演化特征,运用改进的对数均值迪式指数分解法(LMDI)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中国海洋资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因素贡献并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1)1996—2015年,中国海洋资源消耗强度总体呈先上升后稳步下降的态势,第一产业资源消耗强度平稳下降,第二、三产业资源消耗强度与中国海洋资源消耗强度变动趋势基本同步;空间格局演化上,海洋资源消耗中高强度省区逐渐减少,低强度省区逐渐增多,区域差异逐步缩小;(2)技术进步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区域规模效应对我国海洋资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贡献率分别为78.224%、18.334%和3.442%;沿海各省区的因素分解效应差异显著,其中福建以技术进步效应为主,浙江、山东和海南以技术进步效应和区域规模效应为主,天津、河北和江苏以技术进步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为主,辽宁、上海、广东和广西则是技术进步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区域规模效应共同推动海洋资源消耗强度下降;(3)从海洋三次产业来看,技术进步效应在第二产业内部贡献最大,累计占比为77.118%;产业结构效应在第一产业内部贡献最大,累计占比为314.547%;区域规模效应在三次产业内部无明显差异。各省区推行海洋三次产业资源集约利用技术或措施时应有所区别和侧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昕  彭勇  丁黎黎  
在采用投影寻踪法构造"海洋资源环境损耗指数"基础上利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测算中国沿海11省市2003—2013年期间的海洋绿色经济效率,在分析其时间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基础上,借助空间面板模型着重从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两方面识别其空间效应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洋绿色经济效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并相对稳定,以中值区居多"的时间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海洋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MorAn’S I具有"先负后正、波动上升"的空间相关性特征,受空间地理距离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海洋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和海洋专业技术水平对海洋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陆域工业规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淼  吕波  
海洋资源性资产属于国有资源性资产,在长期的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着严重的资产流失现象。海洋资源性资产是发展海洋事业的物质基础,国有海洋资源性资产流失直接威胁到海洋事业发展的根基。因此,开展海洋资源性资产流失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首先给予了海洋资源性资产明确的界定,认为海洋资源性资产是指海洋范围内和沿海地带具有明确的所有者、能够产生效益的稀缺性海洋资源。然后,本文分析了海洋资源资产流失表现出的特点,主要有流失隐蔽性、范围广泛性、原因复杂性、时空差异性等。接下来,本文详细分析了造成海洋资源性资产流失的六种成因,指出每种成因都危害巨大。针对我国海洋资源性资产流失的成因,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主要有加强海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泽宇  卢函  孙才志  
从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和海洋旅游资源四个方面构建海洋资源开发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熵权的模糊相对隶属度模型对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进行综合测度。在此基础上,引入VAR模型探究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关系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2001—2014年,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呈整体明显上升趋势。广东、山东两省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水平最高;浙江、福建、辽宁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较高;天津、海南、江苏、河北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较低;上海、广西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水平低。(2)我国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毛伟  赵新泉  
文章基于CD生产函数,利用拉格朗日函数求解行业的成本最小化问题,将成本最小化的条件代入CD生产函数中,导出海洋产业吸纳就业的计量模型,然后通过系统GMM估计,研究了中国海洋产业对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海洋产业能够有效促进就业。无论是海洋产业产出的即期就业弹性,还是长期均衡就业弹性都较大。从长期来看,单纯依靠投资刺激总需求来发展海洋产业的政策并不利于海洋产业提高吸纳就业的能力。这意味着国家需要通过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兴海、提高海陆经济的关联度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等政策来发展海洋产业,以便更好地促进就业和经济的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赫  黄雅哲  王睿  张建勋  彭竞仪  
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影响着碳减排目标的实现与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本文基于Tapio脱钩模型与空间自相关,探究2002—2017年中国1741个县级行政单元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与空间聚集格局,并运用马尔科夫模型在时空双重维度分析县域碳排放脱钩的空间趋同效应。研究发现:(1)县域碳排放脱钩关系以强脱钩、弱脱钩、扩张负脱钩为主,强脱钩聚集于东部沿海、南部沿海等地区,负脱钩数量逐渐增加且向东北及西北地区集中;(2)县域脱钩具有空间正相关性,空间分异特征在经历局部聚集、“东正西负”分异后,呈现“南正北负”的聚集与分异并存格局;(3)县域脱钩趋于稳定和向好发展,存在空间“俱乐部趋同”现象,大部地区呈现理想脱钩聚集,东北、西北呈现县域邻域均向下转移的团状聚集。因此,中国应聚焦县域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关系的状态不稳定与区域不均衡,落实差异化的控碳策略,扭转空间分异的脱钩格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田鹏  汪浩瀚  李加林  刘永超  张海涛  钟捷  龚虹波  
【目的】准确评估海洋渔业碳排放量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有助于促进中国海洋渔业节能减排、加快实现“碳中和”目标和推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方法】本文基于2006—2020年中国海洋渔业经济数据,以海水养殖、海洋捕捞和海产品加工综合测算海洋渔业碳排放量,以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揭示海洋渔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结合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未来不同情景下海洋渔业碳排放变化趋势。【结果】研究表明:(1)2006—2020年中国海洋渔业年碳排放量波动下降65.35万t。碳源量趋于下降且以海洋捕捞占主导,碳汇量快速增长且以贝类养殖为主。碳排放和碳源高值区集中于浙江,碳汇高值区集中于山东和福建。碳源、碳汇和碳排放重心分别向西北、东北和西南方向移动。(2)碳汇、碳排放系数、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的驱动效应降低海洋渔业碳排放总量,而产业规模和从业人口效应加剧海洋渔业碳排放量增长。(3)未来不同情景下海洋渔业碳排放量均表现为增长趋势,其中碳排放量呈现快速经济发展情景>现状利用发展情景>能源效率调整情景>碳汇提升发展情景>产业结构调整情景。【结论】研究表明中国未来海洋渔业碳减排工作仍面临巨大挑战。为推动中国海洋渔业节能减排和高质量发展,仍需加快调整与升级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加大海洋渔业科技投入和积极发展碳汇渔业、休闲渔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楼东  谷树忠  钟赛香  
应用灰色系统方法,对我国及沿海各省、市、自治区的主要海洋产业进行了关联度分析,并应用GM(1·1)模型对我国海洋产业产值进行预测,预测2010年我国海洋经济总产值将达到15000×108元以上。文章还评述了我国海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海洋产业结构调整趋势。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科技贡献率低,海洋灾害影响大。海洋水产业仍将在我国海洋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将成为新时期我国海洋主导产业,海洋药物等新兴海洋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郑鹏  王欣宇  董春雨  
研究中国海洋渔业绿色效率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海洋渔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12—2019年我国沿海九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计算海洋渔业绿色效率,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中国海洋渔业绿色效率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中国海洋渔业绿色效率表现出区域差异与时序变化特征,"高—低"集聚特征较为明显;从回归结果看,固定资产投入、经济规模和环境重视程度对海洋渔业绿色效率具有正向影响,科技投入、人力投入和渔业灾害对海洋渔业绿色效率具有负向影响,这些影响不仅作用于本地区,而且辐射和扩散到周边地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正勇  高梦雨  彭乐威  
[目的]为揭示中国淡水养殖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淡水养殖经济增长呈现的脱钩关系,从而为中国淡水养殖业绿色水资源管理及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结合2011-2020年中国淡水养殖业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全局Super-SBM模型,对淡水养殖业绿色水资源效率进行评价。[结果](1)从全国层面来看,中国淡水养殖业绿色水资源效率总体呈提升态势,其中“十三五”时期较“十二五”时期效率提升幅度更加明显。(2)从区域层面来看,不同区域淡水养殖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均值呈现华南、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华中、西南依次递减的特征,且各区域内部波动存在明显差异。(3)从省级层面来看,除北京、上海以外,其余省份淡水养殖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均呈波动上升趋势,效率均值较高的省份在地理空间上呈“V”形分布特征。(4)淡水养殖业水资源投入、绿色水资源效率与其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总体向好发展。[结论]为发展节水型淡水养殖业,提升淡水养殖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实现淡水养殖大国到强国的转变,建议优化淡水养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选择适养品种,推进广东、海南、福建、湖北、江苏等淡水养殖重点区域示范区建设,并在水资源禀赋相对不高但效率提升潜力大的省份为循环水养殖等节水型养殖模式的推广提供资金及技术支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宁凌  胡婷  滕达  
利用最新海洋统计数据,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对我国海洋产业进行现状描述与趋势分析。研究发现,海洋产业总产值将不断增长;沿海各省市之间海洋产业分布不平衡,但有着多元、协调发展的趋势;"三、二、一"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但二产和三产差距较小,格局还不稳定;细分产业间差距将不断缩小;传统海洋产业比重持续下降,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海洋产业整体集中度有所下降。总结出中国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形成更为合理的海洋产业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