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61)
- 2023(9882)
- 2022(8239)
- 2021(7968)
- 2020(6456)
- 2019(14687)
- 2018(14199)
- 2017(27269)
- 2016(14859)
- 2015(16313)
- 2014(16068)
- 2013(15938)
- 2012(15034)
- 2011(13861)
- 2010(13921)
- 2009(12895)
- 2008(13150)
- 2007(11407)
- 2006(10343)
- 2005(9530)
- 学科
- 济(60133)
- 经济(60072)
- 管理(44934)
- 业(40982)
- 企(32753)
- 企业(32753)
- 方法(25564)
- 数学(22937)
- 数学方法(22698)
- 中国(20443)
- 财(17344)
- 农(17260)
- 制(14224)
- 贸(14142)
- 贸易(14135)
- 易(13930)
- 业经(11936)
- 学(11916)
- 银(11697)
- 银行(11691)
- 策(11666)
- 行(11236)
- 农业(10768)
- 融(10587)
- 金融(10587)
- 务(10389)
- 财务(10368)
- 财务管理(10346)
- 环境(10300)
- 企业财务(9991)
- 机构
- 大学(212981)
- 学院(211281)
- 济(97424)
- 经济(95705)
- 管理(80528)
- 研究(80091)
- 理学(68516)
- 理学院(67751)
- 管理学(66862)
- 管理学院(66430)
- 中国(63493)
- 财(46507)
- 京(45460)
- 科学(45432)
- 所(40307)
- 研究所(36530)
- 财经(36475)
- 中心(35495)
- 经(33504)
- 农(32982)
- 经济学(31506)
- 江(30448)
- 北京(29448)
- 院(28906)
- 经济学院(28323)
- 财经大学(27334)
- 范(27298)
- 师范(27096)
- 业大(26846)
- 农业(25738)
- 基金
- 项目(138537)
- 科学(110817)
- 基金(104246)
- 研究(102450)
- 家(91744)
- 国家(91041)
- 科学基金(77333)
- 社会(68285)
- 社会科(64937)
- 社会科学(64918)
- 基金项目(52841)
- 省(49186)
- 自然(48284)
- 自然科(47067)
- 自然科学(47053)
- 自然科学基金(46287)
- 教育(46258)
- 资助(43873)
- 划(43489)
- 编号(39291)
- 成果(33474)
- 部(33239)
- 重点(31736)
- 发(30286)
- 国家社会(29981)
- 教育部(28627)
- 中国(28310)
- 性(28270)
- 创(28137)
- 课题(27723)
共检索到326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淼 吕波
海洋资源性资产属于国有资源性资产,在长期的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着严重的资产流失现象。海洋资源性资产是发展海洋事业的物质基础,国有海洋资源性资产流失直接威胁到海洋事业发展的根基。因此,开展海洋资源性资产流失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首先给予了海洋资源性资产明确的界定,认为海洋资源性资产是指海洋范围内和沿海地带具有明确的所有者、能够产生效益的稀缺性海洋资源。然后,本文分析了海洋资源资产流失表现出的特点,主要有流失隐蔽性、范围广泛性、原因复杂性、时空差异性等。接下来,本文详细分析了造成海洋资源性资产流失的六种成因,指出每种成因都危害巨大。针对我国海洋资源性资产流失的成因,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主要有加强海洋...
关键词:
海洋资源性资产 流失 成因 治理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淼 吕波 刘泮印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资源性资产是发展海洋事业的物质基础,它的流失会动摇发展海洋事业的根基,甚至会威胁到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本文研究了作为海洋资源性资产重要组成部分的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的流失问题。首先文章给出了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的界定及其包含的资产类别,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所具有的自然特性和人文特性,指出了决定其价值高低的因素。接着,文章通过实例分析了我国目前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的流失渠道。针对目前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流失严重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测度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的思想和方法,运用此方法进行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流失的测度,可以明确我国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流失的严重程度,从而能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淼 段志霞
海洋资源性资产的流失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海洋资源性资产流失的特点、渠道和类型的基础上,对我国海洋资源性资产的产权调整、产权体系及产权管理策略等进行了探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淼 刘勤
海洋生物资源是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海洋资源的资产化管理的实施,即把海洋资源这种特殊资产,从其开发利用到生产、再生产,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进行投入产出管理的大力推动,海洋生物资源性资产流失与治理问题也日益被国家重视。本文通过对海洋生物资源性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资产流失的治理对策,并且建立了海洋生物资源性资产流失治理模型,为我国政府今后的海洋生物资源性资产的流失治理提供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勤
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的综合利用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外在环境,其利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他海洋资源性资产的开发与利用,进而也影响着整个海洋经济的发展。本文基于我国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的利用现状,重点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两大流失原因出发,对理论缺陷、产权失灵、不完全竞争和外部效应导致的利用效率流失的主要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利用效率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其进行的流失治理也需从多层次、多角度考虑,因此需建立一个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流失治理体系。只有以治理的前提为基础,以治理的保障为平台,对具体的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利用效率流失提出针对性地治理对策,并及时监督与反馈,才能从根源上防...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泽宇 卢函 孙才志
从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和海洋旅游资源四个方面构建海洋资源开发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熵权的模糊相对隶属度模型对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进行综合测度。在此基础上,引入VAR模型探究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关系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2001—2014年,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呈整体明显上升趋势。广东、山东两省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水平最高;浙江、福建、辽宁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较高;天津、海南、江苏、河北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较低;上海、广西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水平低。(2)我国海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韩杨
本文在回顾已有海洋渔业资源治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1949年以来中国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长期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在不同阶段采取的投入控制、产出控制、技术控制与配套政策等一系列治理措施、治理成效及成效有限的深层次原因。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治理对策:第一,在产出控制上,完善捕捞总量控制制度,建立主要渔业资源捕捞配额权益制度;第二,在投入控制上,对以海为生的传统生计渔民与商业渔业资源开发主体实行差别化赋权;第三,在投入监管上,建立从北到南海洋渔业资源环境修复与监管综合协调机制;第四,在产出区划上,根据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程度、禀赋条件、生态特征,对不同海域实行差别化治理;第五,在配套政策上,加强资源评估调查和统计监测,为健全海洋渔业资源产权制度提供科学支撑,完善生态有偿使用制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泽宇 徐静 王焱熙
基于海洋资源消耗强度内涵,测度中国沿海省区1996—2015年海洋资源消耗强度,揭示其时空演化特征,运用改进的对数均值迪式指数分解法(LMDI)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中国海洋资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因素贡献并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1)1996—2015年,中国海洋资源消耗强度总体呈先上升后稳步下降的态势,第一产业资源消耗强度平稳下降,第二、三产业资源消耗强度与中国海洋资源消耗强度变动趋势基本同步;空间格局演化上,海洋资源消耗中高强度省区逐渐减少,低强度省区逐渐增多,区域差异逐步缩小;(2)技术进步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区域规模效应对我国海洋资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贡献率分别为78.224%、18.334%和3.442%;沿海各省区的因素分解效应差异显著,其中福建以技术进步效应为主,浙江、山东和海南以技术进步效应和区域规模效应为主,天津、河北和江苏以技术进步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为主,辽宁、上海、广东和广西则是技术进步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区域规模效应共同推动海洋资源消耗强度下降;(3)从海洋三次产业来看,技术进步效应在第二产业内部贡献最大,累计占比为77.118%;产业结构效应在第一产业内部贡献最大,累计占比为314.547%;区域规模效应在三次产业内部无明显差异。各省区推行海洋三次产业资源集约利用技术或措施时应有所区别和侧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宾津佑 唐小兵
文章以中国沿海地区1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运用非期望产出Super-SBM模型、核密度估计、GIS空间分析、脱钩模型等方法,探究2006—2018年中国沿海地区海洋资源环境效率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及其与海洋经济增长二者间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2006—2018年中国沿海地区海洋资源环境效率呈“增长—衰退—重振”的阶段性演变特征;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资源环境效率均值表现为南部海洋经济圈>中部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沿海省份海洋资源环境效率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广东最高,河北最低,区域间差异呈收敛发展态势;研究期内海洋资源环境效率与海洋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类型以弱脱钩、强脱钩为主,各省份由于海洋经济发展阶段、环境、政策、禀赋等不同,呈现差异化特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传谌 孟繁颖
国有资产的全方位多渠道流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原因主要在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内部治理机制的缺陷及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的滞后及不完备等。相应地治理措施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先导,严格政企分离,消除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间代理琏条的“非经济性失效”;对所有权职能进行必要的分解,明晰并稳定产权关系;调整重组国有企业出资人所有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现代公司制度要求,建立科学、规范、法制的委托代理关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楼东 谷树忠 钟赛香
应用灰色系统方法,对我国及沿海各省、市、自治区的主要海洋产业进行了关联度分析,并应用GM(1·1)模型对我国海洋产业产值进行预测,预测2010年我国海洋经济总产值将达到15000×108元以上。文章还评述了我国海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海洋产业结构调整趋势。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科技贡献率低,海洋灾害影响大。海洋水产业仍将在我国海洋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将成为新时期我国海洋主导产业,海洋药物等新兴海洋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求光 沈伟腾 陈琦
海洋生态损害行为的产生与制度环境密不可分,本文围绕市场机制失灵—政府机制失灵—社会机制失灵的三元分析框架,探究中国海洋生态损害的制度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位一体"的海洋生态损害治理方案。海洋生态损害市场机制失灵强调海洋产权私有化困境及市场作用扭曲所带来的影响,政府机制失灵分析从制度激励视角出发,揭示中国过去以GDP为核心的晋升考核机制以及由此形成的各地区竞争格局给海洋环境带来的危害,社会机制失灵分析从社会治理的视角出发,强调海洋生态保护中社会力量的缺失与个体高昂的行动成本以及社会资本培育的不足紧密相关。鉴于此,本文提出构建排污权交易、绿色GDP考核和社会力量相结合"三位一体"的海洋生态损害治理架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加韬
海洋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目前我国已经启动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研究工作。海洋生物育种和健康养殖、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装备、海洋可再生能源、深海技术、海洋服务业等七大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面对科技水平落后、高端制造能力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和产业瓶颈等制约因素,建议我国在政策规划、科技攻关、体制机制、专业化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海洋经济 发展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宋学家
在人类居住的这个地球上,海洋所覆盖的面积达70%以上。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中蕴藏着巨大的生物资源、矿物资源和能量资源。海洋在给人类带来巨大恩惠的同时,也给人类造成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害。人们通常把由海洋水体的异常变化所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称为海洋灾...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继平 潘颖 徐纬光
在参与海洋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主体中,海洋环保NGO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政策参与、公共舆论等各个方面。但是,从调研资料可以看出,当代中国海洋环保NGO起步较晚,发展上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突出表现为制度供给不足、社会支持匮乏和自身组织能力薄弱等方面。为了促进形成海洋环境保护多元治理格局,有必要优化其制度环境、提高公众的海洋环保意识,并拓宽海洋环保NGO组织自身建设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