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78)
2023(14706)
2022(12296)
2021(11160)
2020(9444)
2019(21553)
2018(20980)
2017(39882)
2016(21635)
2015(24403)
2014(24383)
2013(24525)
2012(23342)
2011(21374)
2010(21345)
2009(19909)
2008(19651)
2007(17661)
2006(15612)
2005(14360)
作者
(66308)
(55799)
(55476)
(53116)
(35547)
(26830)
(25397)
(21592)
(20954)
(19677)
(19438)
(18586)
(17953)
(17799)
(17780)
(17308)
(16529)
(16509)
(16052)
(15870)
(13886)
(13812)
(13502)
(12692)
(12664)
(12506)
(12271)
(12073)
(11397)
(11176)
学科
(113067)
经济(112980)
管理(57705)
(54590)
方法(45445)
(41507)
企业(41507)
数学(40832)
数学方法(40494)
中国(28778)
(26730)
地方(24566)
(23765)
(22795)
业经(20350)
(19730)
贸易(19722)
(19155)
农业(18277)
(17740)
环境(17441)
(15871)
金融(15869)
(15590)
地方经济(15548)
银行(15542)
(14955)
(14741)
(13140)
(13035)
机构
大学(328589)
学院(325796)
(149600)
经济(146881)
研究(123193)
管理(118426)
理学(101909)
理学院(100621)
管理学(98951)
管理学院(98338)
中国(92493)
科学(75074)
(69939)
(64524)
(64278)
(60529)
研究所(58735)
中心(54294)
财经(51975)
业大(49600)
经济学(48755)
(48114)
农业(47943)
(47349)
北京(44318)
经济学院(43891)
(43564)
(42140)
师范(41699)
财经大学(38593)
基金
项目(216306)
科学(170560)
基金(160194)
研究(152878)
(142340)
国家(141277)
科学基金(118962)
社会(100872)
社会科(95820)
社会科学(95792)
基金项目(83518)
(81625)
自然(76021)
自然科(74276)
自然科学(74253)
自然科学基金(73022)
(70131)
教育(68888)
资助(66206)
编号(58018)
重点(49873)
(49140)
(48603)
成果(47440)
(44320)
国家社会(43797)
科研(41831)
创新(41820)
教育部(41564)
课题(40967)
期刊
(164953)
经济(164953)
研究(99192)
中国(62456)
学报(56527)
(54284)
科学(51025)
(49407)
管理(42562)
大学(41814)
学学(39827)
农业(37071)
(29887)
金融(29887)
经济研究(28390)
教育(27532)
财经(27190)
技术(26315)
(23646)
业经(22992)
问题(22032)
(20783)
(19579)
技术经济(18051)
世界(17717)
统计(17381)
国际(17081)
(15882)
(15181)
资源(15180)
共检索到4901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晓珍  
文章将环境污染作为经济的非理想性产出纳入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了2006—2014年中国11个沿海省市的海洋绿色Malmquist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海洋绿色Malmquist指数、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率对海洋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及随时间演化的趋势。结果发现:考虑环境污染因素后,中国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显著下调,技术进步率的差异是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三大经济区海洋经济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检验结果表明,中国海洋绿色Malmquist指数不存在收敛趋势,海洋经济的区域差距将长期存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晓珍  杨龙  
文章利用熵值法拟合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将其作为经济的非理想产出纳入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了1995-2008年中国29个省份的绿色Malmquist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的绿色Malmquist指数、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技术进步率对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及其时间演化趋势。研究表明:样本期内,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考虑环境污染因素后,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显著下调,技术进步率的差异是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我国的绿色Malmquist指数整体上不存在绝对收敛趋势,只有东部地区呈现较典型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在控制投资率、从业人员增长率与环境治理力度后,各地区均表现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丁黎黎  朱琳  何广顺  
本文利用熵值法构建了"资源与环境损耗指数",测算了资源环境双重因素下中国及沿海11地区的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面板数据Tobit模型考察了不同因素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而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作用并不明显;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对资源依赖和环境污染的程度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海洋产业结构、专业技术水平、管理制度对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工业规模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才志  梁宗红  翟小清  
中国已经进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表征,然而鲜有研究从4类资本视角探讨其增长的动力机制。论文利用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Translog-SFA)模型测度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构建自然、知识、社会、制度4类资本及外部环境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识别发展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沿海地区平均资本要素禀赋水平稳步上升,各类资本积累速度呈现“慢—快—慢”的发展趋势,区域禀赋存在较大差异。(2)沿海地区平均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态势,属于中等水平,但增速缓慢,区域差异明显,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3) 2000—2012、2013—2020年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主要驱动力分别为自然资本、知识资本;北部、中部、南部经济圈2000—2012年主要驱动力均为自然资本,2013—2020年主要驱动力分别为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制度资本,自然资本驱动力不断减小,知识资本、社会资本、制度资本驱动力逐渐增强。研究结果可为各地制定差异化海洋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玲  陶锋  杨亚平  
经济增长质量反映增长的优劣程度。笔者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过去10年30个省市工业部门包含了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将此作为各地区工业增长质量的度量指标,研究区域工业增长质量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工业增长质量呈梯度分布趋势,但界限已不再明显;三大区域中,东部地区工业增长质量呈现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特征,东部各省份工业增长质量差异随时间推移逐步缩小,而全国总体及中西部地区工业增长质量差距呈扩大趋势;全国总体及东中西三大区域工业增长质量存在条件收敛,对外开放水平和环境规制程度对区域工业增长质量差异的缩小起促进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戴宇践  罗雨森  
基于2003—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EBM(Epsilon-based measure)模型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对中国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进行测算,同时系统地通过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俱乐部收敛和随机收敛对其收敛特征进行探究。研究发现,中国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绿色技术进步指数是引起其变化的主要来源。中部地区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的均值最高,其次为东部地区。收敛结果表明:中国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都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俱乐部收敛和随机收敛的演化特征,但不存在明显的σ收敛特征。此外,东部地区的收敛速度最快。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戴宇践  罗雨森  
基于2003—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EBM(Epsilon-based measure)模型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对中国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进行测算,同时系统地通过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俱乐部收敛和随机收敛对其收敛特征进行探究。研究发现,中国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绿色技术进步指数是引起其变化的主要来源。中部地区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的均值最高,其次为东部地区。收敛结果表明:中国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都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俱乐部收敛和随机收敛的演化特征,但不存在明显的σ收敛特征。此外,东部地区的收敛速度最快。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卫兵  涂蕾  
采用基于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GML指数测度了我国274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总体、三大区域以及五大城市群三个维度对其收敛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增长趋势,东部地区城市增长率最高,西部地区城市最低,且其增长主要源于绿色技术进步;全国总体以及三大区域均不存在绝对σ收敛,但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五大国家级城市群均不存在绝对σ收敛,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长江中游四个城市群则存在绝对β收敛,但成渝城市群不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且五大城市群均存在条件β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卫兵  涂蕾  
采用基于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GML指数测度了我国274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总体、三大区域以及五大城市群三个维度对其收敛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增长趋势,东部地区城市增长率最高,西部地区城市最低,且其增长主要源于绿色技术进步;全国总体以及三大区域均不存在绝对σ收敛,但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五大国家级城市群均不存在绝对σ收敛,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长江中游四个城市群则存在绝对β收敛,但成渝城市群不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且五大城市群均存在条件β收敛;三大区域或不同城市群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向其自身稳态水平收敛,但城市之间的差距仍会存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家章  宗晓华  
本文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并对其收敛性进行分析。通过采用Malquist生产率指数对1978~2005年省区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近30年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因素,技术效率改善并不明显。但是技术效率变动的差异却导致了区域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出显著的发散趋势,而后者是造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景华  
利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中国2004~2017年服务业细分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测算;根据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对服务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行业差异及来源进行分解,同时利用多种方法对其收敛性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环境约束下不同服务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变动不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7个行业表现出环境友好的属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技术进步;近年来服务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行业差异在缩小,行业间差异是服务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行业差异的主要来源;服务业各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没有呈现明显的σ收敛特征,但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生产性服务业的收敛速度最慢。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春红  周国富  
文章检验了2001—2019年中国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收敛的存在性,以及区域创新能力对其收敛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如果不考虑空间相关性,采用普通面板模型,全国和四大区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不存在显著的σ收敛,但都存在条件β收敛。东部和东北地区存在绝对β收敛。引入创新能力作为解释变量之后,全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β值呈变小趋势,说明区域创新能力加速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性;第二,考虑空间相关性,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后,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β值均继续变小;从全国来看,收敛速度有所下降,但仍显著;综合来看,创新能力使各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各自呈现出更显著的"俱乐部"收敛特征,有利于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春红  周国富  
文章检验了2001—2019年中国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收敛的存在性,以及区域创新能力对其收敛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如果不考虑空间相关性,采用普通面板模型,全国和四大区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不存在显著的σ收敛,但都存在条件β收敛。东部和东北地区存在绝对β收敛。引入创新能力作为解释变量之后,全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β值呈变小趋势,说明区域创新能力加速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性;第二,考虑空间相关性,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后,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β值均继续变小;从全国来看,收敛速度有所下降,但仍显著;综合来看,创新能力使各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各自呈现出更显著的"俱乐部"收敛特征,有利于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金娜  
文章基于2007—2014年度省际面板数据,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基础上,利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ML指数模型,对我国省际卫生资源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将TFP的变动进行分解,最后对我国省际卫生资源TFP的差异进行了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卫生资源TFP的整体水平低,阻碍其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但其增长存在绝对和条件收敛,且呈现出区域差异。据此提出了提升卫生资源TFP增长及区域差距的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健  刘恋  
将中国30个省市分为八大区域,基于2007~2017年省际物流业面板数据,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运用ESDA和空间收敛模型进行时空差异和空间收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剔除了管理无效率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后,全国GTFP均值下降至0.985,南部沿海、北部沿海、西北、东部沿海区域的GTFP值上升,长江中游、东北、西南、黄河中游区域的GTFP值下降;(2)在时间差异上GTFP指数分三个时段,2007~2012年,GTFP指数大于1,2012~2014年,GTFP指数小于1,2014~2017年,GTFP指数大于1,总体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3)全国各省市间物流业GTFP全局空间相关性逐渐增强,东北、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南区域体现出了正相关拉动作用,北京、天津、山东始终是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带动地区。全国物流业发展不平衡,各地区间发展差异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4)我国物流业GTFP水平呈现"M型"波动变化,最后逐渐趋于收敛态势。八大区域可分为两类,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长江中游区域趋于收敛态势;黄河中游、东北、西南、西北区域趋于发散态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